【关键词】成绩滑坡分析能力独立思考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麽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教师应当采取以加强学法指导为主,化解分化点为辅的对策: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退伎迹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拖扒炕,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关键词:艺术生;艺考;文化课
两三百分难倒英雄汉。艺术生的大学梦只要通过艺术类联
考,在高考中拿到两三百分就能够直通大学梦,但很多学生却被
这简单的两三百分难倒,特别在数学高考中,只能通过猜测拿到十几二十分,从而导致大学梦夭折。下面,笔者就如何应对艺术考
生学习数学的普遍困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调动艺术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任何学习,兴趣是最大的导师,所以,在艺术生学习之前,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不然一切都是徒劳的。学生有了内在兴趣,可以表现出高度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艺术学生的实践机会,越是基础差的,越要让他们做,特别是在课堂上做,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给他们布置一定的适合程度的习题,增加练习的机会并及时肯定,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主攻基础,放弃难点,把握重点
三、掌握方法,事半功倍
可见,学习不是难事,关键是方法,特别是艺术考生,对高考分数要求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只要对数学基础掌握好,懂得典型例题以及变式题的求解即可。
最后,艺术考生必须以良好的心态,沉着应对,增加自信,方
能顺利通过高考。
参考文献:
[1]陈春华.生本体系下艺术生如何学好数学.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2010-10.
[2]魏小兰.谈高中艺术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现代教育信息,2011(6).
关键词:提高;学困生;数学成绩
小学升入初中,由于课程难度加大,知识的广度不断拓展,知识的纵向不断加深,造成很多学生在初中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不适应,学生成绩倒退,其原因还有,小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还有一个过渡时期,衔接的环节,学生感到缺乏自信心,独立性,学习没有目标,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自暴自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正是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抓好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意义不亚于培养优等生,只有这样才能大面积地提高初中数学成绩,本文谈谈如何提高初中学困生的成绩,供大家参考,并逐步完善。
1.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课堂上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困生在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对老师提的问题和布置的作业漠不关心,无所事事,他们对问题缺乏思考的动力,怠于动脑,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1.2概念、定理认识是浅表性理解。他们习惯于对概念进行死记硬背,没有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知道定理在什么条件运用,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公式、定理、概念。不能把所学新概念纳入到整个数学体系中,不能就相近的概念进行区别和联系。
1.3学困生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学困生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不能根据教材的叙述回答问题,课前不预习。听课被动跟着老师思路走,不能运用着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读书被动,阅读速度慢且受外界干扰,自觉性差。
1.4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学困生上课没听懂,对作业简直是"谈题色变",敷衍了事,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就抄袭了事,不能说出解题的依据,步骤混乱,不能说出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如何设计的数学题目。题眼在哪里,有哪些常规解法,有哪些特殊解法,死套公式,对自己学习过程、方法从不反省。
2.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的途径
2.1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它有着一种无穷的推动力和驱动力,保持轻松的愉悦的心情和长久专注力,这只学困生提高数学成绩的第一步,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2.1.1加强数学教学的直观性。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数学学困生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要加强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起数学知识模型。例如讲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铁丝,通过自己动手,从而引出上述性质。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可以吸收学生注意力,易于理解。
2.1.3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尽管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老师给他们更多地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积极性,自主地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情感教育。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学习。
2.2开展数学活动。学生都喜欢活动,开展好数学活动,在活动中,通过手心脑并用,全面刺激学生眼、耳、鼻等感官,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开发他们的智力,活动不能要求过高,重点照顾学困生,让他们在活动中认识自己、展示自己。加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活动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数学信心和勇气。
2.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1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他们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求甚解,遇到问题不动脑筋,直接问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筋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过程中的错误,逐步养成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2适当降低作业难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度要接近学困生实际学习水平。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学习辅导和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和有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3.把好考试关,树立学习数学自信心和自尊心
1、我们学习数学不是说以后肯定要用得到它,才去学习它,而是数学教我们的不仅仅是1+1=2这么简单的东西,它是在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因为我们数学里面有很多思想,比如数学里的推理判断,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等,这些都是在培养我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再加上中考数学大部分满分是120分,因此,它再整个学科里面也占有重要地位。
2、首先,最重要就是兴趣问题,学习兴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自己要做的就是调整好我们的情绪,很多同学一提起数学这两个字,负面情绪马上出现,这样,不用其他人,你自己已经把自己给放弃了!因此,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是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只有有了积极的情绪,才会有高效率的学习。-----调整状态。
4、第三,对于课上我们听的东西,课后要及时复习巩固,如此以来,才会印象深刻。回家后最少拿出40分钟左右把今天课上的内容再自己仔仔细细的认真看一遍书(PS: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看完书后,把课本放起来,做习题,通过做习题来再一次检查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如果碰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再看课本,这样以来,相信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复习巩固。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中学生数学成绩
随着新课标的制定,我国的教育已进入一个新时期。这对农村的初中数学提出一个新的挑战。农村中学生数学知识底子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差,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畏难情绪,而新课标又恰恰侧重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问题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农村中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不高,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好的好,坏的坏。课题学习开展不下去,他们只限于课堂所讲知识,课外阅读量小,思维难于开阔,表达能力不强,不善于合作交流,数学成绩低,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呢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对学生一律看待,不讽刺,不挖苦,做学生的朋友,帮助学生解决好不会的问题,要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注意信息的反馈,不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人人争当小老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我班,有一块专为学生出题用的小黑板,每天都有一位学生为同学出一道题。我要求学生出题时要经过自己的思考,挑选一道自己比较欣赏的题提供给大家,展示在小黑板上,要求黑板字清楚工整,图形画得准确无误。通过板书,学生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书写能力。谁出的题谁给同学判,判题锻炼了学生的评判能力。同时给同学做辅导、讲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要求学生把每题的得失记录下来,写出感悟,共性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老师,以便老师在教学中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这一做法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也让他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虽说是一道题,但它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小的一道题沟通了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使他们亲身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感到了学数学的快乐,也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三、加强对学生的课下辅导,发展个性差异
(1)设装运A种脐橙的车辆数为x,装运B种脐橙的车辆数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装运每种脐橙的车辆数都不少于4辆,那么车辆的安排方案有几种并写出每种安排方案。
(3)若要使此次销售获利最大,应采用哪种安排方案并求出最大利润的值。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组题面向中等生,主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例如:某人在文具店购买铅笔,如果给学校八年级每人购买一支,那么只能按零售价付款,需要120元,如果多买60支可以按批发价付款,同样需用120元。若按批发价购买6支与零售价5支的钱相同,那么这个学校八年级共有多少学生
C组题面对向后进生,只出一个单一知识点的题,让他们也能画画做做,增强他们学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2x-1和y=-2x的图像。
通过一道题对全班学生进行一个面对面的辅导,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并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把做的题给我看。针对他们的题,我给出恰当的评价。在解题中,我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题,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求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使之能够快捷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教学生学会读书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列出相应的预习提纲,然后让学生按预习提纲的要求有目的地去学习,把重要知识点记录下来,阅读时的疑惑也记录下来,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就便于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生学会听课
听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得方法,学习效果不明显。怎样才能使学生听好课第一,教导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必须专心。第二,抓重点,做笔记。在上课时,把老师强调的重点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和巩固。第三,对于在预习中有疑惑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把不会的知识听懂。第四,积极回答老师上课时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后回答。第五,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将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发现自己在这一节中的不足之处,多想多问。
3.教学生学会探索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形成了以创设情境―引导探索―发现规律―迁移巩固的探究教学模式。教师应创设适合知识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应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数学知识探索,这样在探索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例如:我在讲无理数这节课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在RtABC中,已知AB=1,BC=1,求AC的长。学生都知道利用勾股定理来完成,但是只知道AC的平方等于2,却不知道AC等于多少。这时,学生很快就发现原来的数不够用了,多少的平方等于2呢我适时引导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种新数无理数,引导学生看课本,加深对无理数的认识。这比直接给出无理数的概念好得多。学生在探索中学完这节课,前面问题中AC的长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