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医教协同”为视角,树立服务“临床教师教学发展”的发展性理念,构建医教协同视角下发展性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坚持以调研评价为驱动,创新临床教师教学发展机制;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培训模式,助推培训实效;系统设计层级渐进式的考核体系,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举措,提高临床教师的从教积极性,进而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本科临床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医教协同;临床教师;发展;教学能力
1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紧迫性
2临床教师教学现状
3.1医教协同,树立发展性的理念,服务“临床教师教学发展”
3.2坚持调研评价驱动,创新临床教师教学发展机制
临床教师由于专业背景及培训渠道受限[12],其教学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13],遵循“从教师中来,到教师中去”的原则,坚持以调研评价为驱动,以制度管人为基础,搭建临床教师学习平台,提高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3.2.1多方位的调研
以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开展调研,2012年,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况进行调查与分析;2013年,对医学生进行职业素养认知调研,从学生的角度了解教学需求;2016年,邀请麦可思公司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师发展评价调研;2016年,对非直属附属医院常规临床教学培训进行培训效果及需求调研,通过多渠道调研了解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以调研结果为科学依据,做好制度建设,完善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
3.2.2建设奖惩分明的教师发展机制,有效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出台《广西医科大学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考核工作条例》———规范各级各类教师的培训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与职称评定挂钩,不达标者不准申报职称晋升评审;《广西医科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出现评价等级在中等及以下的,该年度不能评优评先,对不及格或连续2次中等的教师进行教学帮扶并试讲合格后方能上课;《广西医科大学“叶馥荪”教师奖励办法》———分中级、副高、正高三层次评奖,进一步激励各层次教师潜心教学,全面发展,获得此项荣誉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晋升职称;《广西医科大学课堂教学质量奖》———进一步促进一线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以奖惩分明的制度文件为基础,大力促进了临床教师自觉、规范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水平。
3.3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多维度的培训模式,助推培训实效
打破临床教师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帮带”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课程设计、临床理论授课、见习带教技巧、实习环节的教学技能及临床操作技能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内容。建立线上与线下、共性与个性、讲座与竞赛、校内与校外、理论与操作等“五结合”的培训模式,助推培训实效。
3.3.1以骨干种子教师团队培养带动全体教师的成长
学校每年开设临床医学院师资教学培训班,由各个附属医院选派3~5名骨干种子教师,到学校本部进行全脱产45天培训。此外,学校每年从各附属医院选拨骨干种子教师参加教育厅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计划培训项目。另外,学校选派对教学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到区外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手段,培养骨干种子教师团队。
3.3.2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突出各医院师资队伍培养需要
共性培训由学校层面组织讲师团到各个非直属附属医院开展教学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临床教学技巧等培训内容的立体化。个性培训则根据调研结果了解医院及个人的教学培训需求进行开展个性化培训。首先,分别对实习带教、见习带教、理论授课的临床教师制定个性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其次,结合各附属医院实际教学情况及师资教学水平,根据教学能力考核结果及各医院的教学培训需求为每个教学医院量身定制,开展个性化的师培工作。第三,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走出去”即各非直属附属医院根据自身的教学培训需求,由学校组织联系到直属医院进行观摩学习;“请进来”既有学校层面组织专家,也有本医院邀请专家到非直属附属医院进行教学指导、开展示范教学等。
3.3.3“以赛代练”———遵循临床教学实际,实现教学与临床技能培训两手抓
3.3.4在线自主学习,实现线下与线上相结合
3.4系统设计层级渐进式的考核体系,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
4结语
通过“医教协同”,构建并实践发展性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实现了以下目标:首先,建立长效的临床教师教学考核机制,提高临床教师的从教自觉性、积极性,有效改善了临床教师重临床及科研、轻教学、教学能力偏弱的现状。其次,提高临床教师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本科临床教育教学质量。突破了临床教师以往传统的、单一的“传帮带”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建立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课程设计、临床理论授课、见习带教技巧、实习环节的教学技能及临床操作技能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内容,实现了临床教师的教学技能与专业技能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但在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上,仍任重道远。培养思路上,除了遵循“医教协同”、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与临床技能的全面发展外,下一步需继续探索完善临床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考核机制的可持续性;需探索建立专业的培训师队伍,稳定临床教师教学培训机制以及培训质量;需推进附属医院成立教师发展分中心,自主开展个性化教学培训。
作者:陈金梅蒋凤艳单位:广西医科大学教育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