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优秀案例分享丨傅晶晶团队

秉持“立德树人、学生中心、知行合一、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综合布鲁姆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联通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设定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两性一度”为出发点的课程目标,傅晶晶老师团队构建以“四新+四性+四融”为特征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由“情境、支持、互动、体验”为核心要素的混合式教学框架,采用由“基本知识—案例研讨—学术前沿”为主线的探究性课程教学方式,搭建“MOOC平台+SPOC平台+翻转课堂平台+创新实践平台”混合式教学平台,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并通过六大途径,开展了旨在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改革。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环境资源法学》

学生人数:80人左右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正确认识本门课程的性质,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环境资源法学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环境资源法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法律制度,构建完整的环境资源法律知识体系。

能力目标

学生能综合运用环境资源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纠纷,具备系统、扎实的法学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高效高质量法律服务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能源法学知识,具备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素质目标

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法治意识,牢固树立爱国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具有家国情怀。

教学创新要解决的问题

结合法学专业大二学生的学情特点与教师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面向解决以下痛点:

1.“重制器轻育人”,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家国情怀不彰。

2.“重知识轻实践”,导致学生对现实世界认识不足、对社会法律服务需求不够了解、实践能力较弱。

3.“重授业轻传道解惑”,导致学生自学能力不足、学习能动性不强、缺少创新思维与能力。

4.“重分数轻素质”,不利于学生实现人的个性化发展。

5.“重专业轻融合”,导致学生容易陷入“学科孤岛”。

教学创新的方法和实践

傅晶晶老师团队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重审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设计、重设教学方法、新建课程资源、变革课程评价体系六个维度,有针对性地面向课程教学痛点进行教学改革。

课程组以学生为中心,以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出发点,结合《环境资源法学》课程所具有的跨学科特性,构建了“知识—能力—德育”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注重课程内涵的“价值重塑”

课程切实肩负“精神补钙”和匡正人心的育人职责,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价值引领,充分挖掘每个课时中的思政元素点,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小组汇报、法律援助等多元方式,引导学生们科学地体认人与自然、社会、自我的三大关系,引导学生“向外”更好地平衡时空社会展演的矛盾,“向内”不断地检视、改进和超越自我,最终实现生命的整体性存在。

注重课程内容的“深度拓展”

以发表在CSSCI期刊的专业论文为教学载体,“问题链”为导向,傅晶晶老师团队引导学生完成“前沿知识点挖掘→构建问题链→遴选文献→归纳分析→展现要点→网络互论→反馈课堂”等流程,拓展课程内容的知识深度。

注重课程知识的“交叉融合”

课程坚持走出“学科孤岛”,通过文文互鉴、文工交叉、文农融合,将环境资源法学与经济学、能源学、农学等学科相结合,形成如环境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与管理等交叉知识点,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

任课教师综合了布鲁姆认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联通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了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搭建起由“情境、支持、互动、体验”为核心要素的混合式教学框架。

情境要素:学习任务设计

课程遵循“明确预期学习结果→整体规划学习任务→合理分配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围绕课程目标,将简单学习任务分配为线上学习任务,复杂的学习任务则以串联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合理安排课前、课堂和课后的任务序列,使之既适应不同学习环境的特点,又能保持一定的关联度,符合教学整体的目标要求。

支持要素:学习支持设计

在课程教学初期,主要搭建社会临场感支架,通过情感表达、开放式沟通和群体凝聚力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同时辅以教学临场感的支架搭建让学生明确混合式学习的目标任务。

当学生基本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后,主要致力于教学临场感的创设。当教学进入中后期,教师主要提供“促进会话”的教学临场感支架,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复杂问题解决、总结与反思。

互动要素:学习活动设计

自主性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在线学习活动。如观看SPOC视频,完成单元测验题,课堂上完成老师发布的问题,课后阅读文献等,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学习。

体验要素:体验学习设计

教师把理论课堂搬到庭审现场和社会场域,让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

设计开课小测

根据学生在线回答学情,准确判断共性和个性问题,针对性讲授重难点知识。

设计案例研讨

采用“小组讨论+律师、法官在线点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事务的能力。

设计学术前沿研讨

“课堂启发式研讨+课后慕课讨论”,培养学生知识自我建构的能力。

设计课外实践

“思政实践育人基地调研+小组作业(视频)汇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并在红色基地浸润式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通过以上举措,形成“任务驱动→问题探查→整合信息→解决问题”的教学路径,实现从信息加工整理到意义建构的深化。

课程搭建了“MOOC平台+SPOC平台+翻转课堂平台+创新实践平台”混合式教学平台,建构了由情境、支持、交互、体验融为一体的深度学习场。

第一平台——MOOC平台

由于《环境资源法学》尚没有国家级一流慕课资源,所以课程组于2017年围绕11个教学专题录制了40个微视频并上线中国大学MOOC平台。

第二平台——SPOC平台

SPOC平台建立了柔性化的课程内容体系,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与成长,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范式的转变。

第三平台——翻转课堂平台(学习通APP、慕课堂)

第四平台——创新实践平台

傅晶晶老师团队还与地方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共建了“创新实践平台”,通过思政实践育人基地建设、社会实践等环节,打破课堂教学时空场景的藩篱,培养学生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

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学习的主要活动包括:线上MOOC自学、线上单元测验、线上MOOC讨论、课堂开课小测、课堂案例分析、课堂案例研讨、课堂观点展示、课堂讨论、线下小组作业、线下小组案例分析、线下案例分析、线下学术文献归纳分析。

总课时数:32学时。其中课前线上学习20%,课堂授课60%,课外小组互动10%,课外实践10%。

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机制既注重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了评价形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全程化的课程成绩评定方式。

教学创新的效果

课程评价

从最近三学期的教学效果来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往届班级。问卷调查显示,84.01%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表示满意,有86.19%的学生认为混合式教学显著提高了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务处学生评教的反馈来看,本课程主讲教师连续三年居于学院教师评教分数榜首。

从学生学习成效来看,采用混合式教学后,学生学习热情极大提升,教学团队成功申报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浅谈企业排污自我监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连续三年获得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全国三等奖;4名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智慧文旅创新大赛三等奖。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显著提升,3名本科学生发表了环境资源法学方向的学术论文。

改革成效

本课程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绩:课程于2020年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三等奖;2020年获得第五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卓越奖”一等奖等多项教学荣誉。

课程负责人多次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做交流报告,介绍混合式教学改革经验。

创新点

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变革: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多元方式达成课程目标。

实现了“知行合一,时空融和”的教学方式变革:以解决真实世界问题为导向驱动学与教,实现知行合一。

探索了将理论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结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在红色基地打造了与课程高度关联的“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基地”,课程组也编写了《环境资源法学课程思政案例教程》,不仅在授课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思想与知识点深入融合,还结合案例多维度解读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探索了“四新(新医科、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四性(时代性、先进性、前沿性、科学性)+四融(科教、产学、学科交叉、理论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路径:教学内容注重“文工融合”“文文互鉴”,引导学生走出学科孤岛,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知识传授强调前沿性和先进性,提升课程的“两性一度”;课后延伸则将课程知识与创新的道、创业的术结合起来,实现产学融合、实践融合。

特色

教学注重把理论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与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共建思政实践育人基地,通过“听资深检察官讲事迹”等校外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建立“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的价值观。

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从重审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重塑教学设计、重设教学方式、新建课程资源、变革课程评价体系六个维度进行了教学创新改革,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教学内容设置坚持“五度”原则,通过“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学科竞赛和校外实践激发学生自主式、探究式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创新实践的普适性

首先,本课程所提出的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共建思政实践育人基地模式,可供推广借鉴。其次,结合专业课程编写课程思政案例教程,可供推广借鉴。

首先,本课程探索的“四新+四性+四融”的混合式教学路径,可供文科专业课程借鉴。其次,本课程探索的“知行合一,时空融和”的教学方式,可供各类理论性课程推广借鉴。

教学创新背后的故事

Q:您做教学创新的初衷是什么?

傅晶晶:对环境资源法学课程进行教学创新的初衷,源于教师长期从事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等学科的教学实践,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和所在学院学科建设加速发展背景下的教学实践。授课教师拟通过教学创新,实现环境资源法学课程对新文科建设的有效回应,同时探索如何从价值重塑、话语主导、交叉融合等方面,完成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课程革新。

Q:教学创新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您是如何解决的

傅晶晶:教师在教学创新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学生对教学创新的不理解。在实施教学创新以前,学生们已习惯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生生互评”等具有参与性的考核方式,以及大量研讨式、启发式教学过程,或多或少存在着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这对教师组织线下线上研讨、安排自主性学习任务和有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等都有不小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教学创新的挑战,教师注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倾听学生的教学反馈,不断优化教学实施,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及时调整和改进创新,实现教学创新纵深推进。

Q:请简述您对教学创新本身的理解。

此外,以人为本的教育要有所成效,更应注重对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其次,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变革传统单向度的唯知识育人模式,应以增益学生人格的完整性为教学内容准则,引导学生在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框架下独立思考。第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应当善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师生在线互动式的教育能够成为未来教育的常态。最后,以人为本的教育,需要扬弃以分数为唯一评价指标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差异化评价体系。高校应提供给大学生足够的场域去点亮天赋、发现自我,让各种禀赋的学生都有机会成就自己的梦想。

THE END
1.关于2024年秋季学期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考试的通知本学期抽取的线下考试学生名单、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见附件)。请本学期修读网络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学生务必查看抽取的学生名单,被抽取到的学生,提前10分钟到达指定考场完成签到并参加考试。 (二)线上考试 未抽中线下考试的学生请按照考试时间登录课程相应的客户端APP(“学习通”、“知到”)完成考试。 https://jwc.zut.edu.cn/info/1063/3504.htm
2.成教学生在线考试系统操作步骤使用学习通登陆旅游以下是成教学生使用学习通登录在线考试系统的操作步骤: 电脑端 准备工作:建议使用 IE9 以上、谷歌 51.0 以上、火狐 43.0 以上版本的浏览器,并保证网络稳定通畅. 登录学习通:打开浏览器,输入学习通网页版登录入口,点击右上角的 “登录” 按钮,选择使用手机号码、微信、QQ、支付宝或其他方式进行登录,输入相应的账号和密http://www.yichengcf.com/travel/202412/t20241210_43534.shtml
3.明日起报名!报名方式来啦(四)自2026年上半年毕业及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起,考生须按新专业计划的要求办理毕业及实践性环节考核的报考手续。 三、报名条件 (一)实践性环节考核须在参加理论课程考试后报考,考生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报考本专业开设的部分或全部考核课程。首次报考2025年4月自学考试的新考生不得报考。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71721
4.云学习通云学习通在线学习网云学习通网校:专注于在线学习课程,职云学习通在线学习课程更新速度快。职云学习通均会更新最新课程,年年更新课程.欢迎关注:云学习通-云学习通在线学习网。您的满意,就是我们最大的追求!_成人高考报名流程讲解!http://www.zzyxxt.com/article/info.html?id=601
5.YY学习心得体会篇3:yy学习通社区推广方案 一、宣传对象:中小学生家长、中小学生——活动社区内的所有人 二、宣传目的: 1、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迈格文化,最终做到家喻户晓 2、让家长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知道迈格文化的三 学苑平台是有利于他们的产品 3、收集客户的信息——需求、对产品的疑虑、希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s4y2x.html
6.线上免费报名学习,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可以“零门槛”报考啦报名流程 登录社会体育指导员 点击“培训报名” 根据个人意向点选可报名课程 每个级别首次报名需选择发证单位 报名成功后需前往个人中心 查看并复制学员ID (用于后面学习通APP登录) 此次升级: 报名完成即可参加课程学习 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后即可拿证 省去了审核环节 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722035
7.学习通使用手册(学生端).doc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学习通使用手册(学生端) 学习通下载 苹果系统、安卓系统通过商城搜索下载——学习通 学习通认证 进入学习通,通过手机号进行注册,并登陆。 手机号为各位考生报名预留号,如果预留手机号没有使用请于工程师联系,联系电话 通过我-头像-账号管理-单位认证-认证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学号 学号为各位考生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06/5113123124004333.shtm
8.2023年上半年天津市普通话水平测试报名通知根据自己的用户类型选择:本科毕业班/本科非毕业班/研究生,进入普通话报名入口。按要求进行报名信息填写,填写后核对信息无误确认后,点击提交。 (3) 缴费编号查询 (二)移动端(学习通 APP) (1) 登录和报名 下载“学习通”APP,注册 - 首页 - 右上角邀请码,输入:tjupthbm,点击对应报名入口报名。 https://wiki.tjubot.cn/certifications/psc-tianjin-202301
9.教师登陆掌上教发(学习通教发邀请码界面),可以完成哪些功能?声明: 本网站大部分资源来源于用户创建编辑,上传,机构合作,自有兼职答题团队,如有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发送邮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网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移除相关内容,刷刷题对内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担法律上的任何义务或责任 https://www.shuashuati.com/ti/d4dce018e82f4b4891a76cd225e76eae.html?fm=bdbdscaf635012dccd5dcc88e0fe0aa0e52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