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台电视,就是一所大学”到“城市有多大,校园就有多大”,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秉持“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服务宗旨,目前学历教育注册在读学生已超过8万人,成为沪上在校生最多的高校。与此同时,全校累计为申城提供非学历培训、考试1600万余人次,每年开展社区教育服务360万人次。
这,就是上海开放大学。
作为一所深深扎根城市,办在学习者身边的新型教育单位,多年来上海开放大学忠诚践行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全心致力于上海全民终身教育事业,全力服务上海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建设,连续7届获评“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2年获评“上海市花园单位”称号,是上海城市软实力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习型城市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开放大学是国家发展继续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服务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
上海开放大学的前身是上海电视大学,有着深厚的办学历史和精神文化底蕴。多年来,上海开放大学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形式多样、便捷有效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和社区教育服务,同时承担着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上海学习网”和“易班网”的建设运营,是上海终身教育体系建构的重要承载者和组织实施者。
办学60多年来,上海开放大学为上海城市发展培养了62万余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当班人”,为3000万余人次市民群众提供了非学历培训和社区教育公共服务。
“贝多芬在中国”“中德建筑比较”“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打开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一门门有关语言、商贸、数字经济等的课程赫然入目,吸引着广大网友在线学习。作为这一平台的创始单位之一,上海开放大学力求将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成为中德两国高等教育、企业、青年在线学习交流的枢纽和通道,推动中德两国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事业发展。此外,学校还拥有国内外学习资源联盟提供单位20多个,学习者遍布60个国家、国内外学习人数超32万。
从青年人才到渴望成为工匠的一线产业工人、从居家保姆到老年护理员、从退休老人到奶爸奶妈……只要有学习需求,每个人都能在上海开放大学的各类学习平台和网络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而这,也是上海不断完善构建学习型城市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切为了学习者
学分银行是实现学习成果互认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2012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正式运行,成为国内首家省市级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办公室落户上海开放大学,使得学分银行制度作为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理念首先在上海得到落地。十多年来,学校大力推进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市民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450多万群众获益。
2019年,上海开放大学还联手上海东方广播阿基米德FM共同打造了“开大有课”学习电台,开创了互联网+教育的又一巧妙融合。“开大有课”涵盖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内容涉及文史、艺术、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2022年,“开大有课”学习电台的在线学习教育资源的总访问量已达1.98亿人次。
用心用情解决急难愁盼
疫情期间,作为上海最早的“网校”,上海开放大学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优势,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多种有价值的在线学习方式,不但巧妙地解决了在线学习临时上阵的窘境,也为当前和今后在线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实践案例和发展建议。
在全力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城市战场上,学校干部职工共参与抗疫志愿服务上万小时,收到来自区域、村居的感谢信103封,在抗疫最关键时刻,单位50名党员干部响应市委号召,主动下沉村居抗疫第一线,站好“前哨岗”,接力筑牢疫情防线。学校不负重托,承担上海中小学空中课堂录制任务,助力线上教学;开发“申生康”上海校园防疫通服务系统,筑牢全市师生健康防线,得到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立足上海,放眼全国。学校积极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力乡村振兴,先后与青海开放大学、果洛州开放大学签署教育支援帮扶协议,为满足新疆喀什地区市民终身学习需求,学校参与援建“沪喀市民大学堂”项目,培训当地教师约1740人次,不仅获得上海市教委嘉奖,还获评教育部“第四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开放教育承担着特殊的教育使命,需要教职员工具备更加高尚的思想境界、更深厚的教育情怀,拥有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底蕴。为丰富教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更好关心关爱教职工,学校每年制定“实事项目”,建设“教职工之家”,在政策范围内完善福利保障措施,用心、用情、用力为职工办实事,切实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红色电影周”,以影为媒,通过艺术之美展现党史之光,夯实信念之基;扩建校史馆,举办“开大美食节”“职工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增强校园凝聚力,培养教职工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热爱开放教育的深厚情怀。
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升队伍思想觉悟和文明素养,学校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事业发展全过程。面向教职工和广大学习者,学校认真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红色寻访,力争上游”沉浸式主题教育、“节日里的党史教育”线上系列学习和“行走的思政课堂”“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形式多样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活动,创设“国顺讲堂”“人文讲堂”等思政教育新平台,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引导教职工以亲身实践,深刻感悟党的光辉伟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