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的定义:通过手工或自动化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产品系统的过程,目的在于检测软件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者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软件测试基本介绍:
软件测试的目的
1.是为了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错误而执行程序;2.是为了证明程序有错,而不是证明程序无错误。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
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软件测试类型划分:
功能测试:测试软件各个功能模块处理是否正确,业务逻辑是否正确,数据流转、呈现、处理和存储是否正确。
用户界面测试:测试用户界面是否美观,界面设计是否人性化、易操作,提示是否友好完善,不同屏幕分辨率下各界面显示是否正确、美观,软件支持的不同语言版本下,各界面显示的文字是否正确、美观等。
兼容性测试:主要测试浏览器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硬件兼容性。
安装、卸载测试:正常情况下软件安装完成后可以正常运行,可以完全卸载;用户无权限、硬件资源不满足等异常情况下能够给出准确的提示信息。
安全和访问控制测试:分应用程序级别、系统级别两个层次。
主服务器不能服务—>备用服务器接管服务主服务器恢复服务—>备用服务器停止服务性能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并发测试、可靠性测试、失效恢复测试等。
发布测试:测试软件产品附带的各种说明书、帮助文档等。
2.软件测试入行指导和职业发展之路
软件测试入行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测试从业人员的持续学习测试从业人员职业发展之路软件测试入行要掌握的知识就和技能:
测试产业人员职业发展之路:
3.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及原则
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测试的基本原则:站在用户的角度,从需求出发,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测试,尽早、尽可多地发现Bug,并跟踪和分析软件中存在的问题,对不足之处提出质疑和改进意见。
4.常用的软件测试模型
模型的概念:通过主观意识借助实体或者虚拟表现、构成客观阐述形态、结构的一种表达目的的物件。在软件行业来说就是:对系统实现步骤或系统知识的抽象表示。
模型的作用:
V模型W模型X模型H模型
V模型:
W模型:
X模型:
H模型:
5.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
单元测试:单元模块内的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容错测试、界面测试、控制流和数据流测试,以及模块内的业务流程测试等。
系统测试:系统性的初始化测试、功能测试、业务处理和数据处理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安装卸载测试等。
验收测试:在用户现场和用户一起对系统进行功能确认、用户需求确认、备份恢复测试、安全性测试等。
边界值:
什么是边界?边界是指对于输入等价类和输出等价类而言,稍高于其边界值及稍低于其边界值的一些特定情况。边界值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黑盒测试方法。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找到测试数据的边界点,也就是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的边界点,对边界点数据专门进行测试。一般情况下,需要对边界值(0和100)以及边界值两边的数(-1和1以及101和99)分别进行测试。
题目:输入的参数值必须大于等于0同时小于等于100的整数正确代码:num>-1或num>=0num<101或num<=100错误代码:num>=-1或num>0或num>=1num<=101或num<100或num<=99选中了-1选中了1选中了101选中了99
边界值确定边界情况(输入或输出等价类的边界)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好大于或刚刚好小于边界值作为测试数据边界值的取值依据输入范围区间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都需要把上点值、离点值和内点值取到。(闭两边、开中间)
边界值的方法小结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取刚到到这个范围的边界值,以及刚刚超越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输入数据。
两位整数加法器数的范围为-99—99,则应测试-99,-100和99,100
2、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姓名要求1—20个字符,需要测试0、1、2个字符和19、20、21个字符
某商品信息查询系统,每页最多显示10条商品信息,我们就应该准备商品信息,使能够查询出9、10条、11条、1条、0条商品记录
边界值和等价类区别:边界值分析不是从某等价类中随便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这个等价类的每个边界都要作为测试条件
因果图和判定表:
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特点:
考虑输入条件的相互制约及组合关系
考虑输出条件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
因果图的核心
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入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的“因”——输入条件
因果图的“果”——输出结果
因果图法要注意考虑:
所有输入/输出条件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组合关系
输出结果对输入条件的依赖关系,也就是什么样的输入组合会产生怎样的输出结果,即“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