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班”的推出不仅有效缓解了长期存在于公安机关的供学矛盾,同时也减轻了各单位教育训练主管部门在警衔晋升培训组织工作中的组训压力。“e班”的实施还有利于提升上海公安机关的教官教师和参训民警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不仅是人们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是终身学习的核心,随着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民警终身学习的理念将会更加根植于心。
获奖单位背景
上海市公安局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公安机关创立了“上海公安远程教育网”,将网络信息技术与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上海公安远程教育中心旗下现已拥有上海公安远程教育门户网站、上海公安微课程网、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考试系统、直播课堂以及干部在线学习城等多个网络学习交流平台。2014年11月,公安部在原有上海公安远程教育中心的基础上,将中心职能扩大为“全国微课程研发中心”,成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公安微课程研发中心。目前,上海公安远程教育已累计建设并发布网络课程100余门,公安微课程1200余门,拥有各类在线学习资源逾3T,开辟了广阔的网络培训新阵地。
项目背景
因此上海公安机关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紧密围绕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公安网+教育培训”的公安教育训练改革新路,依托上海公安远程教育网,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公安教育训练的网络培训新模式——公安在职民警网络培训“e班”。
项目介绍
项目实施过程
(一)“E”如既往,有效强化“e班”的顶层设计
在充分研究爱课程网、5分钟课程网、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主流在线学习平台的课程管理和教学运行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公安教育训练工作实际,我们探索、建立了由市局教育训练处、远程教育中心、培训项目组和参训民警为主要构成的“e班”办班模型(见图1)。
图1“e班”办班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市局各业务条线或分局政工部门作为培训需求方,通过向民警广泛征询培训需求,梳理汇总本条线或本单位的年度培训计划,根据市局教育训练处的工作部署,以年度培训计划的形式上报“e班”的培训办班需求,由市局教育训练处审核确认后,统筹安排上海公安远程教育中心和培训需求方共同做好培训项目组组建、网络培训班搭建、培训课程开发等办班准备工作。
(二)齐聚“E”网,全力打造“e班”的培训资源
网络课程
(三)整齐划“E”,统一规范“e班”的格式与标准
为了保证网络课程网站标准和格式的统一,远程教育中心专门制定了《网络课程设建设与维护标准》,通过统一标准和要求,确保不同单位、不同警种的课程开发者最终都能提交统一标准、格式的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设建设与维护标准核心要素摘录
(四)万无“E”失,保障“e班”培训顺利完成
“e班”和传统线下培训班的不同之处在于,培训内容均需通过网络完成,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存在和运行的培训班,精彩的网络课程、有效的互动反馈和严谨的运行机制成为保障民警在线学习顺利完成而缺一不可的构成要素。具体可概括为“学、练、考”三个环节。
(五)全心全“E”,倾力做好“e班”的管理工作
“e班”的培训项目组一般由培训需求方和培训承办部门联合派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培训班的正常运行,主要分为培训班管理员和课程管理员两个角色。
“e班”管理流程图
(六)、别具“E”格,探索应用“e班”的新技术、新方法
1.网络课件制作工具。
上海公安远程教育中心为全局教官教师提供在线和离线的网络课件制作工具,授课教官教师能够方便的进行网络课件的编辑与制作,有效降低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的门槛和成本,提升了“e班”课程开发的效率。
网络课件制作工具
3.开发“e班”导学课程
上海公安远程教育中心开发了《上海公安民警网络培训‘e班’导学系列网络课程》,可供培训项目组、课程开发者和参训民警学习使用,在为课程开发者提供全程网络课程开发在线指导的同时,还能为参训民警更快、更好地融入网络培训的学员角色提供便利,从而为“e班”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奠定扎实的基础。
网络培训“e班”导学课程
项目实施效果
2012年以来,全局共举办在职民警网络培训“e班”14期,已累计培训在职民警2843人次,涵盖指挥、政工、刑侦、经侦、治安、交通、出入境等多个业务警种,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效果,并且得到了参训民警的高度认可。随着2016年“e班”所呈现出的井喷式发展,相信在今后一段时期,“e班”必将会在培训种类和培训规模上更上一层楼,为广大民警提供更多的参训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