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开通。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服务自主学习
为教师精准教、学生个性学提供便利
“以前在家复习的时候,遇到问题我就问爸妈,但他们有时也讲不清楚。现在直接用手机扫描书本上的‘云码’,就能看到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老师讲解,学习效率提高不少。”江苏省徐州市大龙湖中学七年级学生王一诺说。
王一诺所说的“云码”,是徐州市云龙区创新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优质资源的结果。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后,云龙区组织骨干教师,依据各学科的单元课时、知识点等,对优质资源进行统一收集整理,并将整理后的内容制作生成二维码,上传至教学云平台,供学生作为学习资源链接使用。
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更新升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汇聚,个性化推送等功能也日益完善,为服务师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支撑。
智慧高教平台提供2.7万门优质慕课,同时还提供慕课作业、线上课堂讨论、答疑、考试等全流程教与学服务。前不久新上线的研究生教育版块,提供了截至目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覆盖类别最全的“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包含4500个文字案例、视频案例、小微案例和短视频案例。
智慧职教平台拥有600余个国家和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专业”为单位提供完整的课程和资源,同时增设实训教学、教师专业培训、研修交流、项目评审等业务应用。“平台资源的模块化建设,让学校可以直接使用其中的标准化课程,教师可以自行编辑拓展,组建适合本校和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促进因材施教,提升了教学效果。”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韩先满表示。
大学生心理健康、走近冬奥会等课程受欢迎
“思政课数字化势在必行,我们要通过数字化的叠加、倍增效应,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宋凌云介绍,全力开发情理交融的思政“金课”是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一大特点。平台建设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鼓励党政干部、科学家等“触网”讲授思政课。
为服务“双减”工作,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设了课后服务、家庭教育及作业设计等版块栏目。其中,课后服务版块设置了科普教育、文化艺术、体育锻炼等6个栏目,着力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课后服务版块的确是一处宝藏。”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网络信息处主任姚维红说,“比如‘经典阅读’栏目中,有大量名著电子书可下载观看,还有电影、纪录片、线上博物馆等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校老师还可以通过院士专家报告、‘走进科技’、‘漫游航天馆’等内容,创新设计线上高中的‘科普社区’、初高中的‘科技项目式学习’、小初的‘走进科技世界’等系列课程,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供了有力抓手。”
聚焦就业服务
从岗位搜索、简历投递到网上签约一站式办理
“平台上线以来,岗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汇聚了国资委、工信部、民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各方岗位资源,并与各地各高校开展岗位共享。”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截至目前,平台累计汇聚岗位资源达1124万个,新增岗位资源744万个,2022届毕业生累计注册519万人,新增注册223万人。平台主动向毕业生推送岗位信息2192万条次,累计推送1.03亿次。
据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二期增设了“服务大厅”,聚焦师生日常办理频繁、需求旺盛的政务事项,新增三大服务专区。其中考试服务专区公开高考招生政策,公示特殊类型考生名单,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成绩查询和证书发放功能;学历学位专区为社会公众提供国内高等教育学籍查询、学历学位证书查询、认证等服务;留学服务专区提供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公派留学人员派出、自费留学人员存档、留学人员回国安置等服务。(本报记者丁雅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