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末,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曝出一桩学术诚信丑闻。在该校的一门春季课程中,近一半上课学生涉嫌期末考试作弊。
125名学生涉嫌“抄袭答案与不正当合作”
8月30日,哈佛大学本科教务主任杰·哈里斯(JayHarris)向全体学生致信称,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正对一门春季课程进行调查,超过125名学生涉嫌在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中结组合作与共享答案。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Faust)接受学校官方报纸《哈佛大学报》(HarvardGazette)采访时表示:“如果指控被证实,这些行为是完全不可接受的,是对哈佛治学中所倚赖的信任原则的背叛。我们必须经由一个慎重的过程公正地处理这件事情。”
《美国国会概论》的课程助教在5月对期末试卷进行评分时发现其中有10~20份出现雷同,马修·派拉特因此上报至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随后,哈佛大学管理委员会展开调查,核查了该课程所有学生的试卷,发现几乎有一半的学生存在“抄袭答案与不正当合作行为”。
该课程为本科生课程,每周3次,包含研究生助教进行辅导的10次课后讨论会。根据课程大纲,《美国国会概论》课程的期末成绩由4次课后开卷考试成绩组成,平均每次考试占25%。最后的期末考试一共包含3道组合简答题,一道附加简答题与一道论述题。该门课程的考试协议显示,“考试完全开放,可参考书、笔记、网络等等,但仍须遵守闭卷考试规章,尤其是,考生不能与其他同学包括辅导教师、助教、写作中心等进行讨论。”
据学校官方称,管理委员会已经与所有涉案学生及其家长取得联系,并正对这些学生进行问询与调查。此次学术不端事件所涉及的学生将面临的处分包括但不限于停学一年,其中,选择该课程的部分同学业已毕业,学校则不排除考虑收回其学位证书。
学生对该课程颇有微词
根据哈佛大学校报的消息,在哈佛大学的学生评课系统QGuide发布的评估数据上,学生对政府管理1310课程的打分为2.54,其中满分为5分,而社会科学类课程的平均分数为3.91。
国内外高校处理学术作弊方式不同
近年来,国内外高校学术诚信问题层出不穷,包括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据英国《星期日独立报》报道,英国过去3年里全国80所大学共4.5万多名大学生“学术作弊”被发现。
大卫·卡拉汉(DavidCallahan)曾提出作弊文化的概念,并指称,在美国社会已经形成为了追求成功而不在乎手段的社会风气。如今,这股风气遍及全球。现代科技也为此提供了便利,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互联网提供了海量的共享信息与知识。杰·哈里斯在评价作弊事件时表示,“科技手段在这起事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使共享更加简便,也使人们对此的态度更为随意了。”
在国内,学生作弊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一大社会现象。例如北京大学网站发布的公告中,几乎每年都有数十名学生因考试作弊遭受处罚,处理的方式主要有该课程记零分、记过、勒令退学、开除学籍以及取消授予学位等。
在广受作弊文化困扰的高校校园中,应对措施日趋严厉。
美国斯坦福大学即制定“荣誉行为准则”,明确规定学生“在考试中不得给予或获取帮助,不得在作业中、呈交的报告中或者任何教师打分的工作中接受任何的未经允许的帮助”。初次违反荣誉行为准则的学生将面临停学四分之一学年和40个小时的社区服务的处罚;对于无可挽救的行为,学校给予开除的处分。这些处罚需经过包括4名学生、1名教师和1名行政人员在内的6人陪审团的听证。在美国,已约有100所以上的学校制定有“荣誉行为准则”。
《北京大学本科考试工作条例》中对作弊违纪行为作出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包括:口头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取消学士学位资格、勒令退学以及开除学籍。
国内外的处罚措施基本相似,但具体的处理方式有所不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哈佛大学此次公开调查处理作弊事件,态度严肃,“只有公开处理,才能让哈佛的精神不被玷污,也才能从根本上捍卫哈佛的声誉”。他同时表示,国内的很多高校将对外公布此类消息视作“大忌”,并“想方设法遮掩,担心影响到学校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