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学习一句名言,这句名言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在国际上是很高的权威,作为前苏联的教育家,他对中国教育理论的影响更大。他说什么呢?他说:“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当然,我们说这句话,并不是学校要推卸教育学生的责任。但是无法辩驳的是,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在教育过程中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也许很多家长认为,有些家长并没有经常跟孩子在一起,更谈不上辅导孩子学习,他的子女为什么那样品学兼优?这里面至少有三个商榷的地方。第一点,家庭教育并不只包括父母的教育,还包括爷爷、妈妈,还有其他亲友,熟悉《孟母三迁》这个故事的家长还会懂得,左右邻居、孩子的伙伴的影响等,都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第二点,并不是说话越多,交流越多,教育就越到位。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自己的子女正在玩儿,有的家长就是大声喝斥:“一天到晚只知道玩儿,学习成绩死差。瞧瞧人家小红,多懂事,学习多认真!”这样的教育不但是无效的,甚至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造成对立情绪。第三点,学校需要家长教什么?我想,不是语、数、英学科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说到行为习惯,再向各位家长介绍一句名言,相信很多家长听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意思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比他能学到了多少知识重要的多的多。这一点大家有认识,但不重视。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让人放心的,可以走遍天下的孩子;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是一个一辈子都会让你操心的孩子。所以无论是我们做老师的,还是做家长的,都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做起,这是教育的起点和源点。其实“习惯的培养”这个话题很大,内容也很多。相信各位家长最重视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孩子各类行为习惯的核心。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
一、摆正角色,调整心态
再说第二个词——“调整心态”。调整心态是什么意思?就是对孩子心中有数,他明明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你偏偏要求他考90分你才高兴,怎么行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如果我们某个家长的年薪只有3万,家里人跟你讲,明年你能赚4万吗?你会想,我努力试试看,可不一定能到啊!如果家里人跟你讲,明年你能赚30万吗?你会怎么想?你肯定会想,你有本事,你来试试看!所以,当我们的孩子上次考了80分,这次还考了80分,你可以说一声:“还不错嘛,成绩没掉下来,我们再来想一想,怎样能考得更好。”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因为你的宽容而下决心努力的。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家长经常抱怨:“我天天教他好好学习,他就是不听!”其实我也知道,我们做家长的很不容易,上了一天的班,很幸苦,回来还要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如果孩子懂事还好,如果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有多累人!但是我们也要想一想啊,“天天教他好好学习”,光说有什么用,你怎么教他了?我问大家几个简单的问题,你的孩子几点起床?起床后读书吗?当孩子作业做不起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帮他想办法?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那么我们指导孩子学习就是空洞的,无效的。
三、家校联系,形成默契
作为家长,要经常向老师了解和反映孩子的情况,密切配合学校教育,缩小学校和家庭之间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式上的差别,优化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多和老师保持联系,才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动态,特别是最近的学习上还有哪些可以努力的地方。最重要的是,可以和老师联合起来,共同就某一个方面,对孩子提出要求,实现家校教育合二为一。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很多家长都跟老师反映,孩子只听老师的话,不听家长的话。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位教育专家就专门针对这一现象进行调查,找出了以下16个根源,我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和我一起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1.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太高,孩子根本做不到。
2.家长有时或经常伤害过孩子的自尊心。
3.家长说话不算话,许出的承诺做不到,孩子根本不相信家长说的话是真的。
4.孩子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5.家长经常打人,孩子非常反感。
6.家长对孩子说话时态度不好,语言不文明,不尊重人。
7.家长总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孩子最不愿意听这些话。
8.孩子经常挨训,已经和家长形成对抗心理。
9.家长说话太罗嗦,总是喜欢唠唠叨叨,让孩子厌烦,孩子就赌气不听。
10.家长经常冤枉孩子,孩子很委屈,所以家长说话孩子就听不进去。
11.家长总爱带一大堆人来家喝酒打牌,吆吆喝喝影响孩子学习,孩子很反感。
12.家长遇上不顺心的事总爱拿孩子撒气,所以孩子很生气。
13.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看电视、打游戏,孩子没心思做作业。有时电视声音太大,影响孩子学习、睡觉,所以和家长故意对抗,不听话。
14.孩子说的话家长从来不愿听,甚至连孩子的解释也听不进去,所以家长说话孩子也不爱听。
15.孩子觉得已经长大了,不用老让别人管着了。
所以,大家看看,教育孩子就跟打仗一样,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我们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也不能嘴边上只挂着学习,还得迂回着来。我们要多关心孩子的健康,关心他们的社会交往,关心他们的委屈,关心他们的想法和愿望。只有我们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要,他们才会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跟孩子沟通,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要动不动就是我上班有多辛苦,你还不好好学习什么的,更不能挖苦、嘲笑、指责,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天天生气还来不及呢,整天想着自己的委屈,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好了,我要讲的四点讲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再给各位家长提几点建议:
1.创造和睦、民主、稳定的家庭气氛。
2.拇指教育:尽量表扬孩子,让孩子时刻保持自信。
3.给孩子设立小目标。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使孩子用一点努力就能做到,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4.生活上严格要求
(2)不给学生购买不符合学生身份的衣物,不让学生佩戴首饰。一般来说,过于注重外表的学生更容易在思想上走上歧途。
(3)尽量不给学生配备手机、学习机、mp3、mp4等数码产品。事实证明,学生对这些物品的使用情况正与我们家长美好的初衷相违背,孩子们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