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将一张照片输入软件系统,几分钟即生成一幅适合蜀绣的纹样设计图,绣娘随后开始刺绣。与此同时,几百公里外,顾客在手机上可随时了解绣娘的刺绣进度,并与绣娘实时互动了解作品和蜀绣技艺。近期,这种设计速度快,制作效率高;刺绣过程能与顾客实时互动的成都“AI新锦绣”产品获首届天府文创大赛金奖,让传播“非遗”有了更多可能性。
②传统非遗蜀绣又名“川绣”,盛行于四川成都一带,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的古蜀时期。古蜀国的“蜀”字就与蚕桑有很大关系,清代汉学家段玉裁所著《荣县志》记载:“蚕以蜀为盛,故蜀曰蚕丝,蜀亦蚕也。”由此可见,“蜀”便是“蚕”。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中的“锦布绣望,芒芒兮无幅”描述的就是当时蜀地纺织、刺绣的繁盛景象。到了宋代,蜀绣美名更是扬遍神州,当时的文献称蜀绣技法“穷工极巧,冠于天下”。
③蜀绣传统的题材以芙蓉锦鲤和鸳鸯为代表,而“AI新锦绣”通过数字图片处理技术设计,题材多以大熊猫为主,这也是“AI新锦绣”与传统蜀绣最大的区别。“AI新锦绣”使用数字图片处理技术设计纹样,不仅设计快捷,而且保证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大熊猫。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传统工艺,蜀锦、蜀绣的纹样需画师专门绘制,少则数天,多则数月,而“AI新锦绣”将这一过程缩短至几分钟。
④“AI新锦绣”,不仅符合现代审美还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如果你想用一幅“AI新锦绣”的大熊猫作品装点居室,蜀绣技师通过AI软件设计,使其背景图案为蜀锦,形成了浅浮雕效果;而主体的大熊猫是蜀绣,同时应用东西方艺术多元的表现手法,既体现了传统工艺,又结合了现代装饰特征。这得益于几年来图片处理技术发展快,该技术不仅能设计独一无二的大熊猫,还能把每个人喜欢的图案变成蜀绣,从而让蜀绣进入千家万户,传统“非遗”也得以焕发新生。不仅如此,该技术将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学习制作蜀绣和从事蜀绣刺绣的工作机会。无数巧夺天工的蜀绣作品由AI化丹青浓彩于锦缎之上,一针一线都在讲述着不朽传奇和现代结合的美好故事。
(选自“央广网”2021.2.10报道,有删改)
【推荐1】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铜镜的文化
马今洪
①铜镜,是映照颜容的用具,与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最早的铜镜出现于公元前20世纪,后历经春秋战国的发展、汉唐的辉煌鼎盛、延续到明清直至近代。在这漫长的岁月中,随着铸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铜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风尚和人文习俗,而且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②星纹镜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铜镜之一,属于齐家文化晚期,即公元前2000年左右。齐家文化铜镜古拙质朴,以星纹为装饰,具有早期铜镜的特征。铜镜在甘肃、青海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后,首先在与甘青地区生态环境相同的今长城沿线地区传播;此后,大约在商代晚期传入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向西传到天山东部的哈密、吐鲁番一带。
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变革的时代。此时,商周以来青铜器中占主导地位、具有等级象征的礼乐器逐渐衰落了,而日常生活用具特别是铜镜,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成较为详备完整的工艺体系,中国铜镜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这一时期铜镜精巧灵秀,其镜体一般比较轻薄,形制大多为圆形,也有少量方形。
④汉代是铜镜发展的繁荣时期,其生产规模和铸造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铜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之一。与春秋战国时期的铜镜相比,汉镜的形制规整,镜型比较厚重,一般为圆形。西汉时期新出现的镜类有星云纹镜、花瓣纹镜、博局纹镜、禽兽纹镜、四灵镜以及完全以铭文为主题装饰的铭文镜等。其中,博局纹镜以其特别的图案而引人注目,博局纹镜主要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与博局纹相配饰的四神、禽鸟、辟邪、羽人等纹饰也开始兴盛,这是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的重要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了铜镜的纹饰题材。
⑤东汉中期以后,各地形成了若干个铸镜中心,如会稽郡、广汉郡等。题材以画像镜、神兽镜、龙凤镜、四叶纹镜为主,内容广泛,纹饰结构复杂。图案隆起凸出,仿佛飞出装饰面,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生动的视觉效果。
选自2020年5月《人民日报》有改动
【推荐3】深加工食品差在哪里
袁越
①美国心脏病协会于2019年11月16日在费城召开年会,来自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CDC)的科学家在大会上宣读了一份报告,指出过多摄入深加工食品对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有害。
②这份报告来自CDC主持的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人员招募了13446名20岁以上的成年人,从2011年开始追踪他们的健康状况,重点记录了血压、血脂、血糖等和心血管系统有关的生理指标,同时要求他们汇报自己的饮食情况。这项研究一直持续到2016年,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饮食中的卡路里有70%以上来自深加工食品,那么他的心血管系统健康指标要比只有40%卡路里来自深加工食品的人糟糕一倍以上。
③这里所说的深加工食品指的是精米精面、糖果饼干、方便面、香肠和碳酸饮料等“方便”食品。这类食品有两个显著特征:其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脂肪等食材提取物,基本上看不出原食材的模样;其中往往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乳化剂、保鲜剂和调味剂等等。
④那么,深加工食品究竟差在哪里呢?大部分媒体和消费者习惯于把矛头指向食品添加剂,认为那些印在食品外包装上叫不上名字的“化学物质”就是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被允许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物质超过一万种,普通消费者不可能全都了解,于是很自然地对它们产生了怀疑。
⑤举例来说,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常用食品添加剂就曾经扮演过加工食品“背锅侠”的角色。这种添加剂常被用于面食当中,以增加面食的柔韧性。不久前,一位美国食界网红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爆料,称这种物质也被用于生产瑜伽垫。此事立刻在国外引起轩然大波,民众纷纷指责食品生产商昧良心,居然让大家吃橡胶。不少食品厂家迫于舆论压力,纷纷宣布不再使用这种添加剂。
⑥但此前已有很多实验证明,偶氮二甲酰胺如果仅仅作为添加剂使用的话是安全的,那点儿剂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事实上,红酒当中就含有很高浓度的偶氮二甲酰胺,一杯红酒中的含量就和一条面包中的含量差不多。那些拼命抵制偶氮二甲酰胺的人却对红酒照喝不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行为当中的矛盾之处。
⑦与此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些案例虽然不足以说明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无害,但也充分说明添加剂并不是加工食品之所以有害健康的主要原因。
⑧目前在CDC任职的流行病专家认为,深加工食品往往含有大量的糖、盐和饱和脂肪,过量使用这些物质肯定是有害健康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成分取代了营养更加丰富的健康食品,比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瘦肉等,后者早就被证明能够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⑨换句话说,深加工食品最大的害处不是其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而是其中不含的那些营养成分,这才是加工食品最差的地方。说到底,加工食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往往都带有商标,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食品公司生产出来的商品。商品最大的属性就是必须盈利,为了盈利,食品制造商一定会想尽办法让消费者多吃,这就意味着人们会摄入超出人体所需的糖、盐和饱和脂肪等成分。长期的进化使得人类对这些成分毫无抵抗力,于是现代人就没有足够的胃口去摄取维生素和纤维素等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了。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48期)
组卷网拥有组卷网、组卷商标,若您发现其他网站违规使用,欢迎您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