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审计目标

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初期,内部审计工作依赖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找到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为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则将审计工作带到了新的高度,它不仅能够发现问题,还可以对风险进行评估,对效益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内部控制风险,为企业发展做出预测性思考。

(二)审计内容

(三)分析技术

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应用的结合,最大的改变就在于技术的更新,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大数字的整合,从五大技术方面进行了完善。即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算法、预测性分析、语义引擎和数据质量与管理。这些新技术可以通过标准化的形式,建立数据新模型,提取隐藏起来的内部审计信息,利用图表展示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并做出前瞻性的判断,从而提高数据的分析准确性。

二、大数据分析内部审计的方式

首先,数据验证性分析朝着数据挖掘性分析转变。即由原来的多维分析验证数据变为挖掘性技术的使用,将数据仓库和模型构建起来,做好聚类分析,找到规律性内容,并提取关联性数据。例如,在电力审计过程中,可以建立起专门的数据资料库,找到电力使用的具体数据,分析用电情况。

最后,单机审计向云审计方法的转变。云审计是基于云数据库设立的数据平台,它依靠的是中心统计分析,通过网络与云的对接,对审计成果进行共享。与此同时,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建立预算、财务、执政一体化策略,设立专门的数据平台,提高信息化技术审核的质量,做好宏观分析。

大数据分析与内部审计的综合应用是信息时代技术演变的新手段,在与内部审计结合使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全面化使用,从制度流程、机构人员、审计业务以及技术上做好配合,全面推行新的审计方法。

(一)创新大数据工作模式

创新是进步的源泉,大数据分析的推行,与内部审计工作的结合,都必须坚持创新原则,对预算执行审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传统的孤立审计已不适应大数据审计的要求,需要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以审计项目为管理主线,成立大审计组,进行扁平化管理。结合各预算部门的财务数据,发现是否存在预算项目在连年结转的情况下仍然安排新增预算、造成资金闲置的问题。通过对数据进行宏观整体分析,发现是否存在预算执行效率不高、分配下达预算不及时、拨付转移支付资金超期等情况。

(二)完善跟踪审计方式

通过建设审计数据综合分析平台,搭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联网审计系统,用Hadoop等专业工具处理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规范高效地汇集和处理大规模数据信息。例如,在地税审计中,可利用地税联网审计系统,集中进行全省地税数据整理分析,探索数据集中采集、集中统一分析、疑点分布落实、资源充分共享的大数据审计模式,实现全省联动审计。此外,还要对资金分配结构、资金使用流向、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全面反映预算执行整体情况,实现对预算单位的审计监督全覆盖。

(三)实现多数据融合,落实经济责任审计

运用关联分析,找出数据间的相互联系,分析关联规则,发现异常联系和异常数据,寻找审计疑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可利用财政、税务、社保、培训等数据在横向和纵向之间都做好关联性研究,做好数据的全面跟踪分析,实施和推行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另外,在深入挖掘数据过程中,还要利用数据仓库和模型分析统计数据变动信息,分析关联性内容,对体制机制性问题开展研究,挖掘行业性和趋势性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R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21.022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BigData)时代的到来为大数据审计的开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为随着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的日益普及,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审计信息化对审计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开展也因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来说,在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发现大案、要案,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通过研究R分析数据时的原理,同时与其他分析工具进行比较,总结R自身特点以及优势,探究R在实施大数据审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审计人员更直观地分析大数据提供支持。

1大数据审计的主要技术方法

1.1大数据技术的分类

而按照不同的计算模式,大数据技术又可以以批处理、流处理以及交互分析分为三类。

1.1.1离线批处理(BatchProcessing)技术

批处理是指数据分析者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类数据处理技术以MapReduce和Hadoop系统为代表。

1.1.2实时流处理(StreamProcessing)技术

流处理是应对流数据(大多是日志流)实时分析的数据处理模式,包括数据实时采集到数据实时计算,以及最终实现实时查询服务三个阶段,代表系统有Yahoo的S4系统、Twitter的Storm系统等。

1.1.3交互式分析(InteractiveAnalysis)技术

应用交互式分析技术可允许使用者以图表的方式查询、比较以及分析数据,方便数据使用者更直观地获取数据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前瞻性,以谷歌的Dremel系统、R等为代表。

大数据技术众多,大数据分析工具更是不胜枚举。本文旨在针对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对R语言的原理、特点等进行分析,特别是探索其在审计领域中对数据可视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伴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的不可逆转,审计人员面对着日益庞杂的数据,如何从已获得的原始数据中提炼分析其背后隐藏的信息,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这成为当今审计工作的热议话题。包括笔者有幸参与的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的审计工作中,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项目组会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组,同时审计人员都首先从数据分析过程中查找问题,并因此作为审计线索或确立审计重点,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树立了更明确的目标。

可视化技术是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之一。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80%以上来自于视觉系统,当大数据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在审计人员面前时,无论从审计效率还是审计效果角度来说,二者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视化审计分析方式能够以其直观的展现方式帮助审计人员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数据,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审计人员更快、更准确地从复杂的被审计数据中发现审计线索。

2R语言的原理、特点及其优势

2.1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的原理

图1描述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以及各个环节所需的基础技术方法,以图示箭头方向,首先通过对原始数据的获取,储存至数据仓库或者数据集市(指规模较小的数据仓库)中,之后利用统计学、查询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获取重要信息,展现最终结果,比如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以图表或者报表的呈现方式供信息使用者进行分析决策。而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所应用的统计学方法清楚,分析目标比较明确,而后者因为其目标、技术、手段等的模糊而增大了处理难度。

2.2R语言的特点及其处理大数据的优势

在2016年第17届KDNuggets网站(数据挖掘的专业网站,专门用于大数据、数据挖掘以及分析信息等方面知识共享)年度投票选举最佳数据分析软件中,所抛出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12个月中,你所使用的用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等项目的分析工具是什么?该项投票吸引了很多参与者,包括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社区网站的学者专家以及一些软件供应商等,参与的2895人将从多达102种不同软件的列表中选出他们所青睐使用的工具。相比较Python、SQL、Excel等常用统计软件,R以49%的投票结果高居榜首,2015年KDNuggets网站投票结果中,R同样成为最受青睐的数据分析工具。

虽然选取的参与人群或者选取规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但其投票结果毕竟代表了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领域的分析工具的不同流行程度,尤其在语言角度代表了某一人群的使用偏好。从投票结果来看,R以大比重的优势稳居第一,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是分不开的。

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政府服务数据在云端汇集,层出不穷的大数据使得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很容易就陷入信息盲区。如何有效处理和理解这些数据,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挑战之一。目前市场上存在各种挖掘软件,主流的商用挖掘工具如Unica、SAS/EM、InsightfulMiner、IBMIM和SPSS等,这些软件面向通用挖掘问题,功能较为完善,具备较好的性能。但一般都存在可扩展性不强、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目前市场上也还没有针对审计专用的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当前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往往侧重于具体的应用领域。比如Excel操作简单,提供了基本二维图形分析能力,但能处理的数据量有限。而R软件是一款集成了数据操作、统计和可视化功能的优秀开源软件,有效克服了商用数据挖掘工具的缺点,同时具备强大的数据可视展现能力。R软件的一大优势是分析人员可利用简单的R程序语言描述处理过程,构建强大的分析功能,并应用其可视化技术以更直观地方式展示分析结果。总结来说,R具备以下特征:

(1)R是完全免费的共享资源。由于日前数据的急速膨胀,对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但市场上一些商业软件由于其高昂的价格常常让许多数据分析者望而却步。R语言作为免费资源,同时以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展现的强大功能而广受好评;

(2)R软件有RGui和RStudio两种不同的常用界面,足以满足不同数据分析者的使用偏好。与RGui比较而言,RStudio的使用界面相对较为友好,使用也较为方便,而RGui界面则较为精简,使用者能够依据自身喜好进行不同选择。

(3)R的软件包短小精悍,R只需占50Mb左右的内存,相比之下,很多商业统计软件都非常庞大,下载有2-3G之大,占较多内存空间的同时,给系统运行也带来一定负荷。

(4)R作为开源软件,开放性好,此外,R与其他程序的兼容性也非常理想。比如,使用者可通过C语言、Java开发R的一些子程序,这些子程序又可在R里面无障碍运行。同时,R的开放性也反映在具有不同功能的包上,比如目前同样使用广泛的具有强大查询功能的SQL语句,对于有SQL背景的R语言学习者而言,R的sqldf包可帮助使用者在R中使用SQL命令。此外,R的函数和各种包的透明性极好,使用者只需调出各种包的使用说明,便可掌握该包的基础运行操作。

(5)作为本就专门为统计和数据分析目的而开发的R软件,除了具备各种强大的不同功能的包以及函数帮助运行程序进行数据分析之外,R还可绘出很多漂亮且灵活的图形,具备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为便利使用者更直观地分析数据。

R的可视化功能强大源于其拥有众多的绘图软件包,比如被广泛接受且使用的“ggplot2”包。“ggplot2”由一系列独立的图形部件组成,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使得“ggplot2”不会局限于一些已经定义好的统计图形,而是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需要量身定做。在具备绘制很多美观的图形之外,“ggplot2”还可以避免诸多繁琐的细节,例如添加图例等。用“ggplot2”绘图时,图形的每个部分可以依次进行构建,之后还可以进行编辑。此外,“ggplot2”还精心挑选了一系列预设图形,因此在大部分的情形下使用者可以快速地绘制出许多高质量的图形。如果在格式上还有额外的需求,也可以利用“ggplot2”中的主题系统进行定制。R因其功能强大、设计人性化的软件包,使得R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数据可视化的工具越来越被数据分析者所广泛认同及青睐。

3结语

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数据可视化技术的优势及其需求被不断放大,同样,在审计领域,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审计的高度重视。笔者在参与的多个审计署视频会议以及工作培训中,培训中都谈到R语言在可视化方面所创造的巨大价值,在实际审计应用工作中,审计人员通过R语言建模,对数据分析结果所绘制出的精美图形,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审计线索也更加清晰明了,无疑给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当然,R语言拥有众多其他统计软件无法匹及的优势之外,也有自身固有的缺陷,但它与其他工具之间良好的兼容性足以弥补这些不足,而且R独特且堪称完美的数据可视化功能也足以使其成为数据分析者青睐的理由。虽然,日前R语言应用于审计实践的案例还不是很多,但有理由相信,它完全可以凭借其势不可当的优势在审计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广与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陈明奇.大数据国家发展战略呼之欲出――中美两国大数据发展战略对比分析[J].人民论坛,2013(15):28-29.

[3]张卓,宣蕾,郝树勇.可视化技术研究与比较[J].软件学报,2003(10):1717-1727.

大型建设项目审计一直是我国审计的重点对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开展施工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过投资项目开工前审计。到了本世纪,大型建设项目审计逐步走向正轨,审计的内容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以及工程质量管理等。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大型体育赛事,如奥运会、青奥会等不断在我国举办,这些大型体育赛事加快了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另外,在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也加快了体育场馆的建设。这些体育场馆不仅是开展竞技体育的重要硬件设施,将来也是市民参加全民健身的重要活动场所。因此,为了加强这些大型体育项目的建设,开展大型体育建设项目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时代开展联网审计面临的问题联网审计的实现原理一般来说可概括为图1所示。概括来说,联网审计在技术实现上可以分成4个步骤:第一、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采集主要是完成对被审计单位电子数据的采集。第二、审计数据传输,通过审计数据传输,把采集来的电子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审计单位中去。第三、审计数据存储,审计数据存储用于把从被审计单位采集传输来的电子数据采取一定的方式存储在审计单位的数据存储系统中。第四、审计数据分析,审计数据分析主要是对从被审计单位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审计线索,获得审计证据。

进入大数据(bigdata)时代,联网审计实施与运行将会面临以下问题:(1)联网审计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在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系统中,采集来的数据量大,因此审计单位建设的数据中心需要可扩展的数据存储设施。(2)联网审计环境下,审计数据被采集过来集中存储,由于数据量大,为了能做到实时审计,需要高效的审计数据分析技术和处理设备。(3)现在正在应用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实施与运行成本较高。

三、云计算环境下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可根据“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这两种情况来实施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

(一)审计单位采用云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云计算的大型体育建设项目联网审计方法的原理如图2所示。主要原理可描述为:审计部门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平台服务和设施服务,开发运行于云平台的审计作业系统,主要包括项目前期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竣工决算等功能模块。审计部门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能够完成以下任务:(1)审计单位利用云平台提供的审计数据采集软件把将审计单位应用系统的电子数据采集过来存储在云平台中,这些数据包括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一些工程图纸等文件,然后,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审计作业系统)对采集来的电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获得审计证据。(2)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可以自动对工程图纸计算工程量,并生成工程量清单,自动套定额,综合单价分析,价差自动计算、计算含税工程造价,生成工程量清单计价,识别、读取、转换工程预决(结)算编制软件的数据文档,进行验算,生成差异对照表,实现对主流工程造价软件数据文件的读取、识别和转换,并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软件服务,设计审计工具进行审计取证作业,生成各种表格、审计工作底稿等。

(二)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台当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同时采用云平成自己的工作时,审计单位可以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计算能力,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在被审计单位的应用系统中嵌入一个审计监控模块,并在审计监控模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该模块用来检查输入到被审计单位应用系统中的每一笔数据,输入的数据和定义的相应规则的任何差异都会被及时预警,并能跟踪异常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另外,审计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在传感器和数字中定义相应的规则和参数,从而满足实时审计的需要。这种方法的原理如图3所示。

四、结论

[本文系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联网审计取证技术及其泛化能力研究”(编号:70971068)和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13GLC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伟、SmieliauskasW:《联网审计的绩效评价方法:基于RC和AHP的组合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第8期。

[2]陈伟、SmieliauskasW:《云计算环境下的联网审计实现方法探析》,《审计研究》2012年第3期。

[3]陈伟、尹平:《基于成本效益视角的联网审计可行性分析》,《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年第1期。

[4]陈伟、刘思峰、邱广华:《计算机审计中一种基于孤立点检测的数据处理方法》,《商业研究》2006年第17期。

[5]陈伟:《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陈伟:《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价值;难点;策略

一、绪论

互联网有其大数据,政府有其大数据,企业有其大数据,个人也有其大数据,所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已不可避免。大数据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一次彻底的革命,要分析其繁杂的数据和冗长的结构需要很大的工作量,给经营者带来很大的困难,但是其内部数据的关联性又使得许多行业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也面临着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与变革。企业要想在厮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占有一足之地,就需要对内部审计的审计理念、审计思维和审计方法等作出优化,将大数据带来的困难变成提升自身的一个机遇。

二、大数据的概念

三、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价值提升面临的难点

第一,审计方法工作贯穿于整个的审计流程,不只是在一个或几个流程中存在。

第二,过去的审计方式都是事后审计,即阶段性的、周期性的审计,无法对即时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在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数据更新速度极快,传统审计方法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滞后性,从而致使出现审计风险和错误。另外,事后审计针对的一般为经济或财务方面的问题,没有对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和监督。尤其是以后企业的发展经营模式会更加多元化,这就要求内部审计采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措施和办法来发现和规避企业在经营时遭遇的风险。

第三,审计结果的实践是审计工作的最后一环,关系着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否被正确使用。

审计成果的实践一般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是审计和被审计部门领导的不重视,审计时敷衍了事,很难发现其中真正的问题;其次是被审计企业的不配合,审计人员无法得到审计所需的资料自然就难以进行工作;最后是内部审计人员或复核人员的经验少、专业素质差等导致的较差的审计质量也会使成果难以实践。

四、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价值提升的策略

大数据时代具有四个特点:大量、多样、高速和价值,即“4V”。在这样的形势下,就需要审计人员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和日常总结去拥有更强的发现能力、流程优化的能力和决定审计策略的能力。结合先进的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对海量数据更好的提纯与加工,汲取工作时需要的信息,从而实现数据的增值,即内部审计能力的增值。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对大数据统计分析及提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清楚地认识。

要想让大数据在审计时更好的应用,首先需要审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在具备优秀的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有计算机、互联网等科学方面的知识,与自身的工作相结合,才能综合分析大数据时代的繁杂和海量的数据;再有就是因为大数据的开放性和公开性使得保密性较差,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时时刻注意自身企业数据的保密性;改变原有的内部审计分析的模式,因为传统的审计方法很难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所以要优化现有的内部审计流程,寻求更加简洁和高效的审计操作方法。

第二,对现有的内部审计模式及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审计基本上为单线操作,各审计业务间没有交叉,审计人员只了解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业务,致使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改变原有审计为连续性审计可以使审计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更好,有利于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审计执行时的力度更大,纵深和延展更好。另外,这种审计模式可以建立企业自己的审计成果库,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可以方便的在其中调取所需数据,更方便、科学、合理。传统审计方法一般采用抽样审计,其准确性较低,很难利用到全部的数据。这就需要将随机抽样改为全面审计,对企业数据进行全面的筛选与甄别,深层次的对数据之间的联系进行挖掘,破除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间隔。通过内部审计及时发现企业在未来发展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为企业的经营提出意见与建议。

第三,加大对审计系统研发时的投入。

我国对于大数据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研发方向、研发成果的应用及人力物力的投入量尚不明确,各企业也应该有自己对于大数据研究方面的预算。但是,大数据时代的汹涌浪潮迎面扑来,我们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加大对其投入力度更迫在眉睫。

第四,拓展审计分析时的内容广度与深度。

由于物联网中人、物和机器之间的交互,使得大数据中存在大量的非结构性数据信息。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在工作时不仅要对数字进行分析,还需要结合高级分析工具和技术对图片和视频等非结构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这样分析内容更加广阔,就可以弥补只分析数字时出现的漏洞,规避其可能引发的风险。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每个企业都应该做好充足的准备去面对这种困难,同时也要努力将大数据转变为企业的资产,为内部审计所用,从而让大数据为审计价值的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只有不断地变革与创新,实现内部审计价值才能得到提升,从而为企业提供意见与建议,让其在以后的发展中稳定前行。

[1]姜巍,马建光.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3(2):10-13.

[2]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中译本,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0-22.

[4]姬燕燕.论大数据时代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风险;审计环境

大数据下的审计环境较过去有了新的变化,大数据带来了大量的、价值密度低的数据。由于大数据太过透明的特点,导致数据安全不能被保障,也许会涉及到伤害他人隐私或者导致数据被公开。出现了许多新的审计风险,大致分为大数据审计体系缺陷引发的风险和审计人员行为引发的风险组成,而整个审计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审计风险的衡量。因此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和对策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和总结。

1大数据审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分析

2大数据审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防范对策

3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人员应当做好防范和预警,如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加强专业分析人才培养等。伴随风险类型的变化,风险的识别和评价的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审计人员需及时学习、适应新方法。未来的审计环境必定更加复杂和多变,审计人员应当在遵守准则的情况下,敢于尝试创新,在实践中学习,学习后总结。这样审计工作才会与时代接轨,使审计工作效率上升,保证资本市场的稳定运行,最大程度上保护社会大众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王昉.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风险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32):90-91.

[2]单琳琳.大数据背景下央行内审模式转变与改进路径———于TCBS计算机辅助审计案例[J].金融发展研究,2016(10):76-80.

[3]杨丽.从微观审计走向宏观服务———大数据背景下南京市部门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经验谈[J].审计月刊,2016(06):30-31.

关键词:生物制药;大数据审计;数据可视化

一、引言

二、大数据环境下常用电子数据审计方法的不足

三、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原理分析

(一)可视化分析技术简介

(二)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原理

四、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分析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二)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示例

五、总结

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不得不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挑战,那么如何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从整体上快速发现可疑信息,挖掘审计线索,找到审计证据,得出审计结果,这些都需要应用到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Tableau为例,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ST企业审计方法,通过实例可以发现:可视化图形更能有效利用人类视觉特性来开展审计工作。当然,本文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全面解决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问题,但能有效弥补常用审计方法的不足,拓展审计方法的应用。

[1]陈伟,SmieliauskasWally.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7(1):85-89.

[2]徐超,陈勇,葛红美,等.基于大数据的审计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20,48(5):1003-1017.

[3]陈伟,SMIELIAUSKASWally.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计算机科学,2016,43(1):8-13.

[4]陈伟,高嘉文.基于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技术的大气污染防治审计方法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9(7):65-68.

[5]陈伟,居江宁.基于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审计线索特征挖掘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2018(1):16-21.

一、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与传统业务,如金融、保险等的深度融合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内部审计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信息技术演变的环境影响

信息技术不断的影响着审计,信息技术在审计上的效果已经在开展现代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标准中凸显出来。新兴技术的影响是双刃剑,一方面,新兴技术创建一个更为复杂的系统,使审计工作不能有效开展;另一方面,审计师可以将新兴技术作为审计工具,从而使审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有关未来,可以肯定的是信息技术会更迅速的变化,不同于20世纪早期的审计师,现在的审计师面临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数据规模的扩大,数据处理速度的加快和会计职能的中心化毫无疑问已经达到了顶峰,科技进步的步伐不可能停止,现代审计师不仅要很快的适应环境,还要同环境共同进步,否则审计变得低效。伴随着信息系统的急剧变化,内部审计的审查对象——经验活动与内部控制渐趋自动化,在自动化环境下,信息系统横跨许多部门,审计范围不仅包括控制互动、业务环节,还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同时,信息技术也对内部审计方法技术带来了巨大影响。传统手工方式被大量借助计算机硬件及审计软件的现代审计所取代,新的审计技术使内部审计能够胜任性质复杂、数量庞大的业务活动。信息技术对审计对象及审计方法两方面的影响是内部审计必需考虑的因素。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转变的需要

为了对整个企业做出较为客观、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咨询服务,风险管理导向的审计模式在金融企业普遍被采用。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是环境因素和内部审计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也有利于企业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积极探索和勇于创新,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管理最优、效益最佳的发展目标,并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三)金融与互联网新业务的需要

在20世纪90年代,信息的告诉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完善,使得金融行业逐

步与网络结合演变成互联网金融业。到了21世纪,,互联网快捷方便安的经营模式改变了人们的投资选择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在2015年开始,互联网金融指数涨幅接近20%,随着第三方支付、P2P借贷方式的日渐盛行,传统商业银行运转模式与之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新的的经济形势之下,各电子交易平台都在寻求一种新的企业运转模式来让自己在经济的浪潮中稳步前行。本身具有系统风险的互联网行业与自身具有市场风险和内部审计规范问题的金融行业结合,造成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企业在经营背后隐藏着较大的风险。因此新技术在金融企业审计中的应用更加迫切。

二、新兴技术在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运用分类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与传统企业,如金融、保险等的深度融合发展,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对内部审计提出了严峻挑战。

目前,企业内部审计为了快速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及工作要求,也正在将新兴科技应用于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一)数据分析工具

包括大数据技术、HiveQL工具、数据分析开发的R语言三个主要的工具。大数据技术

HiveQL工具则提供基于SQL的查询语言用以查询数据的方式进行各类数据的综合分析,运行Hive时,脚本会被编译成MapReduce作业执行,应用于Hadoop平台。

数据分析开发的R语言擅长统计分析方面工作,它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數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二)监控工具

(三)行为分析工具

在反舞弊反欺诈审计工作中,需要对特定人员进行综合分析,可利用行为分析工具协助核查人员背景信息,追踪对象行动轨迹,推动资产冻结和追偿。

(四)数据可视化工具

为数据使用更加直观、友好、便捷,企业在大数据的提取加工中,运用报表、导图、图形、动画等手段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在电脑、看板、手机端进行数据应用。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展示,让企业内各职能部门可以在日常监控中各取所需,在大数据可视化运营新常态下,当前业务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以往偏重于对事后的检查验证,向对日常数据的事中监控进行转变,全面覆盖企业日常审计任务,将审计工作贯穿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

传统内部审计对于统计分析数据展现形式单一,借助目前流行的数据可视化工具SAS、Tableau、OracleBusinessIntellingence等表生成工具,提升了针对风险分析的手段与方法,使得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商业决策更易被理解和接受,从而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最大化。业务人员通过简单的拖曳即可定制个性化报表,跳过了数据准备的工作环节。

三、以平安集团审计为例的实践探索

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金融控股集团内部审计部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精细化运营,以风险为导向,围绕人员、交易、资产、系统四个维度,推进全集团全方位风险监测体系建设,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准确对集团各层次的风险进行监控和研判,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导向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其次,平安集团创新业务系统和平台,整合公司业务系统、Hadoop、日志云平台、企业征信系统、Ares风控系统等打通风险监测群,打破信息孤岛,为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发测试优化、案件信息取证分析提供一站式服務,为审计分析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再次,推广应用平安日志云和星云平台,日志云用于帮助公司追踪生产运营中的为,同时也可以利用日志云平台实现用户异常新闻恩的分析。星云平台则hi继承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应用展示等功能的数据挖掘平台。

关键词:内部审计信息化;大数据;增值性

一、大数据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情况问卷设计与资料收集

我们按照“大数据-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免疫力提升-实际困难”这一思路展开,将调查问卷的设计分成了四个部分:前三部分为选择,最后一部分是开放式的论述(如表1所示),然后通过对问卷结果分析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安徽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状况。

二、安徽省内部审计从业人员对大数据的认知程度分析

(一)内部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及其特征的认知程度

目前安徽省内部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及其特征的认知,还是处在初步认识的状态。大部分人员听过但是不了解大数据(66%),而关于大数据的概念以及特征,笔者认为,题目给出的选项皆能体现大数据的特点。从表2能够看出参与者在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描述更确切,让人感觉更像是正确的答案。

(二)大数据对内部审计影响程度的认知状况分析

不同年龄对于大数据影响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从表3能够看出20-30岁之间的参与者对于大数据影响认知相对来说较高。而表4则凸显出审计部门的规模也有一定的影响,认为影响生活及工作的部门规模呈现分散趋势,即相对较小或者较大的部门认为大数据对生活工作的影响程度较大。

三、安徽省内部审计及其信息化建设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一)安徽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人员状况统计分析

(二)安徽省内部审计经费投入与资金支持状况分析

用于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经费投入在一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到45%,而57%的企业在年度预算中根本没有审计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安排。省内企业审计信息化程度还是处在初级阶段,经费投入以及资金支持都较少。无论资金投入数量还是专项资金预算都有向两头倾向。能够得知,省内企业在这两个方面呈现两极化趋势,即大企业更重视审计信息化而小企业更不重视。(见表5)

(三)安徽省内部审计软件存储于技术安全状况分析

安徽省企业在审计工作中用于审计信息维护使用的存储设备主要是:硬盘(移动硬盘)和U盘(36%和37%)。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的信息安全技术都是:加密存储和防火墙或CA认证(42%和33%)。对于信息安全方面,大部分企业在工作上使用的还只是比较日常生活的工具。而云盘(2%)等高端存储工具以及网闸(3%)、入侵检测(2%)等信息安全技术,使用者都少之又少。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与安徽省内部审计免疫力提升路径分析

关于安徽省如何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以及内部审计免疫力方面,46%的参与者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最为了解,其次为事项审计理论(25%)、内审云和云审计(15%)以及内部审计免疫力(14%)。从表6可以了解到对于40岁以上的员工更了解内审云或云审计,而30-40岁之间的员工则更为了解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以及内部审计免疫力这两个概念。

综上所述,想要借助信息技术发展提升内部审计免疫力,应当从观念入手,逐步改善人们的审计观念。健全法律法规,形成比较良好法律体系。再去改善企业生存环境,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模式,在逐步形成的宏观发展框架之下,每个企业都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提升免疫力的路径。

五、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调研所获得的启示

(三)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完善计算机、审计、数据挖掘等专业知识结构,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提升人才利用效率,真正做到“人”“机”结合,做到“1+1>2”的效果。

本次调查结果将会为安徽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推动和法律法规提供理论支持,相信在有关政府和部门的领导下,内部审计信息化一定会蓬勃发展,逐渐跟上会计信息化的步伐,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好的拓展审计职能,发展增值型内部审计,更快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竞争力。

[1]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

[2]李俊.大数据在公共管理中的运用与审计启示[J].审计研究,2013(7).

[3]张佳琦.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2).

[4]时现.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08(6).

[5]毕秀玲.我国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设计――基于问卷调查分析[N].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3):96-103.

【关键词】财务预测审计会计总体审计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崛起,现代审计工作与会计工作开展方式与传统形式相比,发生了极大改变,加之现代企业业务与领域的不断拓展,这就对这两项工作今后的发展趋势造成了直接影响。为了确保两项工作的持续性使用,确保大数据时代下,审计与会计工作能够高质量实施,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朝向财务预测方向发展

以往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更加注重对已经生成账目管理与计算,是一种对过去财务账目进行反映的工作方式。而现代企业不仅需要财务对以往账目进行计算,更加需要其为企业未来发展与运营提供数据支持,需要财务对未来企业资金情况进行预测,以此来帮助企业对运营风险进行有效规避,确定今后发展重点,为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财务人员会更加对企业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会对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在数据信息中挖掘出更多具有价值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与企业情况相符的财务预测管理方案以及机制[1]。要在机制中对财务数据预测流程以及方式手段进行明确,且应要求财务人员,要对工作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记录与保存,以便后期继续进行使用。同时要对财务数据及时进行更新,要保障财务人员能够及时通过预算,做出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评估以及预算评估,进而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朝向综合管理方向发展

现代企业为了顺应行业变革,都对自身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整,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手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今后企业财务部门会改变以往管理过于单一的情况,会使财务部门参与到企业发展、产品销售与策划以及后期售后等内容之中,使财务部门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对企业各项流程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会从所得结果中对这些数据所蕴含的信息与价值进行挖掘。并会在审计人员的配合之下,准确对企业运营现状进行的分析,并上报到有关人员处,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有效降低运营风险的发生机率[2]。

三、朝向及时财务方向发展

四、朝向总体审计方向发展

由于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应用的不断深入,很多审计人员的工作理念以及思维习惯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认为审计工作模式也应做出适当调整,要对以往对抽样审计模式过渡依赖的现状进行改变。主要是因为这种审计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却会因为抽样样本局限性较强,而出现对业务活动开展质量有所忽视的状况,导致审计工作的落实结果受到了直接影响,无法准确找到潜藏的审计风险,进而影响了该项工作的公正性以及权威性[3]。所以审计人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要对被审计部门所有数据进行审查,形成“总体审计”模式。为了提高该种模式的审计效率,今后,审计人员应借助大数据技术,准确分析出重点的审计内容以及审计项目,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其开展全面性审计。进而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帮助企业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五、朝向高效数据审计方向发展

经过长期改进与优化,现代审计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仍然以精准度为标准,并不适合当今大规模的数据审计时代。所以,审计人员也应对这一点进行调整,要将精准审计模式逐渐朝向高效审计模式进行发展。审计人员必须按照现代企业财务运行特点,对自身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行调整,要对审计工作进行纵向深度以及横向深度的拓展,从审计高效性入手,对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调整,并要将总体审计意识深种到审计人员思想之中。保证审计人员能够从以往工作模式成功过渡到现代化工作之中,能够主动对先进性审计技术进行学习,逐渐提高自身对于大数据技术的运用水平,从而打破“局限性”的束缚,使他们能够更加积极对高效型审计手段进行研究,以确保该项工作的稳定性发展。

六、结束语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都需要按照时展特点不断对自身工作模式以及手段进行调整,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工作细节发展趋势进行及时调整,并按照以趋势积极对各项工作进行改进,以保证会计行业以及审计行业在企业中的地位,确保两项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1]明艳艳.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J].商,2016,15:139.

[2]王丽娟.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审计发展趋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26:193-19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人员在工程项目审计过程中正逐步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人工比对来发现审计疑点,进而提供予现场审计组人员进行核实。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进一步做到审计全覆盖,且在审计工作效率方面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那么审计人员如何在工程造价审计中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呢?一方面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多数情况下是应用数据库的查询分析技术,通过对审计数据的整合处理,促使被审计单位分散且格式不统一的工程预算审核及工程结算审核等业务数据和施工图、竣工图等电子数据实现集中存储,利用集中统一的大数据分析思维,对统一整合后的数据开展高效的数据查询分析,并形成疑点数据并下发给审计组进行调查落实,大大提高了审计的效率和拓宽了审计的监督面;另一方面是运用“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全面加大了投资审计的审计成效,同时充分应用大数据审计分析思维,对该项目的预算审核和结算审核等电子数据整合集中分析,创新审计工作模式,提升审计监督能力。

THE END
1.数据挖掘常用算法概述:探索数据背后的秘密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隐藏在其中的、事先不知道的、但潜在有用的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涉及计算机科学、统计学、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依靠过去的经验法则)和模式识别等诸多方法。数据挖掘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决策模型,根据过去的行动数据来预测未来的行为,或者揭示数据中的隐藏模式、关联https://blog.csdn.net/2401_84615737/article/details/143439857
2.数据挖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数据挖掘的原理数据挖掘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数据挖掘的原理,数据挖掘其实是一种深层次的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挖掘可以描述为:按企业既定业务目标,对大量的企业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揭示隐藏的、未知的或验证已知的规律性,并进一步将其模型化的先进有效的方法。应用的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https://blog.51cto.com/u_13019/6270379
3.〖治学探微〗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用药规律研究中的应用如上所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无尺度网络数据挖掘方法在名老中医用药规律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全面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用药特点及学术思想的有力工具。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应遵循“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原则,在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选择最科学有效的挖掘方法,综合考虑各种http://yswx.njucm.edu.cn/2019/0929/c4217a55245/page.htm
4.数据挖掘技术方法(精选十篇)笔者认为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突破现在的复习课模式,挖掘技术背后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才会乐意参与到复习课堂中来。 二、高中信息技术复习课的现状 1.忽略知识的原理性 技术起源于人类生活的需求,人在开发技术的过程中,总会持有一定的思想去设想它,会持有一定的方法或遵循某种规律、原理去实现它,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g31vygx.html
5.专业认知实习报告规则推导:从统计意义上对数据中的“如果-那么”规则进行寻找和推导。 通过刘勇老师对数据库挖掘的讲解,我明白了数据库挖掘的作用,通过数据挖掘可以把一些对自己有价值信息,在海量的数据库信息中抽取出来,然后来供自己使用。也让我明白了数据库挖掘的一些基本方法和原理。老师的讲解激发了我对数据库的兴趣。同时了解到https://www.ruiwen.com/shixibaogao/8009542.html
6.数据挖掘:原理与应用——丁兆云,周鋆,杜振国1.4.1 关联规则挖掘7 1.4.2 分类7 1.4.3 聚类9 1.4.4 回归10 1.5 本章小结10 第2章 认识数据11 2.1 数据的基本概念11 2.1.1 数据对象11 2.1.2 数据属性12 2.1.3 属性的类型13 2.1.4 属性类型的对比14 2.1.5 离散属性与连续属性14 2.2 数据的基本统计方法15 http://m.cmpedu.com/books/book/5605161.htm
7.R语言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薛薇著)完整pdf扫描版[188MB]电子书下后续围绕数据挖掘应用的四大核心方面,安排了数据预测篇:立足数据预测未知,数据分组篇:发现数据中的自然群组,数据关联篇:发现数据的内在关联性,离群数据探索篇:发现数据中的离群点。每篇下各设若干章节,各章节从简单易懂且具代表性的案例问题入手,剖析理论方法原理,讲解R语言实现,并给出案例的R语言数据挖掘代码和结果https://www.jb51.net/books/630445.html
8.数据挖掘的四种基本方法数据挖掘的四种基本方法 东奥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 2024-12-06 14:51:12 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是一种依据微生物自然选择学说与基因遗传原理的恣意优化算法,是一种仿生技能全局性提升办法。遗传算法具有的暗含并行性、便于和其他实体模型交融等特性促使它在数据发掘中被多方面运用。https://www.dongao.com/cma/zy/202406204447292.html
9.数据挖掘原理与算法数据挖掘的主要问题内容提要?数据挖掘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数据挖掘研究的发展趋势数据挖掘概念数据挖掘技术的分类问题数据挖掘常用的知识表示模式与方法不同数据存储形式下的数据挖掘问题粗糙集方法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数据挖掘的应用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商业需求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规模、范围和深https://www.docin.com/p-2580655047.html
10.数据挖掘频繁项集挖掘方法中AprioriFP1. FP树原理 FP树采用分治策略的方法,在经过第一遍扫描之后,把代表频繁项集的数据库压缩进一棵频繁模式树(FP-tree),同时依然保留其中的关联信息;然后将FP-tree分化成一些条件库,每个库和一个长度为1的频集相关,然后再对这些条件库分别进行挖掘(降低了I/O开销)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400152
11.利用数据挖掘的知识挖掘方法?Worktile社区利用数据挖掘的知识挖掘方法 一、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1 数据挖掘的定义和概念 1.2 数据挖掘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1.3 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的关系 二、数据挖掘的技术分类 2.1 监督学习 2.2 无监督学习 2.3 半监督学习 2.4 强化学习 三、数据挖掘的常用技术和算法https://worktile.com/kb/ask/85519.html
12.数据挖掘原理与实践2016A答案.doc噪声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般有处理方法一般有分箱,聚类,回归这些处理方法。(需要回答得更详细一点) , 3.(10分)这是有一个有监督的分类挖掘任务。因此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采集数据的范围。应该在全国(全省)范围内进行分层抽样。样本需要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 https://www.taodocs.com/p-86393356.html
13.数据挖掘原理(豆瓣)讲座方法直观易懂,深入浅出。第二部分是数据挖掘算法,系统讲座了如何构建求解特定问题的不同算法。讲座的内容包括用于分类和回归的树及规则、关联规则、信念网络、传统统计模型,以及各种非线性模型,比如神经网络和“基于记忆”的局部模型。第三部分介绍了如何应用前面讲座的算法和原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挖掘问题。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103515/
14.《数据挖掘原理》课件20240207.pptx数据挖掘原理PPT课件CATALOGUE目录数据挖掘概述数据预处理常用数据挖掘算法数据挖掘应用场景数据挖掘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数据挖掘概述01总结词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详细描述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知识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0737466.html
15.一小时了解数据挖掘④:商务智能原理解读の数据挖掘九大定律制定对策:数据分析师在正确的分析了相关原因后,就需要给出解决方法和策略。一般来说,一个原因对应一个解决策略。当然也可能有多个解决策略对应于同一个原因。我们选择最切合实际,最可执行的对策和行动策略。 数据挖掘的九大定律 数据挖掘通用流程CRISP-DM的缔造者之一Tom Khabaza曾总结了在数据挖掘上的九大定律,如下https://www.cda.cn/view/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