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总结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文明教育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任务

1.生态文明教育全面加强。将生态文明教育摆上素质教育的突出位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文明行为的培养与训练。积极按照市全民生态文明教育规划要求,实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达90%以上,其中城区学校要达100%;每学年生态文明教育不少于12课时。在校园布局、建筑设计以及各类设施的配备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和要求,打造各具特色的校园生态文化,使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基色,深度宣传“游大湿地,做深呼吸”生态旅游名片。

2.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加快完善。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组织编写并认真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校本课程。要积极探索并构建校本教材的循环使用模式,围绕绿色消费、低碳生活、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垃圾回收、控减噪音、净化空气等内容,分专题、按学段循序渐进开展宣传教育。

3.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以绿色、环保、低碳为主题的校内外生态文明宣传活动,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入脑入心、生态文明行为习惯自然、生态文明风尚迅速形成。有条件学校可设立生态文明教育主题馆。坚持整体规划、共同参与、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扎实推进绿色学校、节水型学校、无烟校园等创建工作。

4.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作用有效发挥。各校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师资、设备、教材、课时“四到位”。依托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园、湿地博物馆、湿地水生植物馆、湿地鱼族展览馆、中学生态科技馆等重要环境基地和场所,为学生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和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三、推进措施

注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营造浓厚氛围,形成强大合力,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1.强化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基教科具体负责落实。各校要迅速成立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牵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相应的全校性的工作运行管理机制,各部门协同推进各项工作。县教育局将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对各学校年度考核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建立督查机制,强化督查考核,完善考核办法,推动态文明教育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教育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当前和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已经成为了其中的主力军,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地方高校是我国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场所,在地方高校中必须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基于此,本文对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概念、内容和现状进行了探讨。

一、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1.生态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教育是大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内容,也是大学生学习和培养生态文明教育后续几大内容的基础。这一内容核心包括生态学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生物间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互生规律、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生物环境间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环境资源的有效极限规律等生态学基本规律的普及。

2.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环境现状教育能让学生了解当前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地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生态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形势,地方、区域及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挑战,大学生及社会民众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压力等。

2.生态文明观教育。生态文明观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观念构成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可以用来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因此,它也是地方高校教育的重点,具体包括生态价值观教育、生态经济观教育、生态政治观教育以及生态科技观教育四大方面。

4.生态法制教育。生态法制教育可以起到约束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和生态文明意识的作用,使大学生懂法,并在法律的制约下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法制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主要内容是让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和国内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条约、法律、规范等,比如:《世界自然保护大纲》、《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环境保护法》、《城市绿化条例》等。

5.生态文明行为能力培养。地方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将所学到的各种生态文明知识和思想观念落实在行动中,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内容包括教导学生一系列提高践行生态文明能力的知识技能与工具,发动学生积极开展绿色环保实践活动等。

二、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4.生态文明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由于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才刚刚起步,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生态文明方面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对这方面的知识和理论知之甚少;不仅如此,作为一个交叉性较强的学科,生态文明研究学科归属尚不明朗,许多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成果不受重视,不少教师迫于职称晋级的压力,仍然专注于其原本所擅长的传统研究领域,未对生态文明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导致了当前地方高校生态文明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大部分教师在课堂讲授涉及到生态文明领域时,不能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剖析,只能照本宣科,甚至回避掉这部分内容。

三、小结

地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地方高校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念和生态行为能力,确保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发展,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区域及我国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因此,我国地方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在认真领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自身现状、总结自身长处和优势、充分认识自身不足和缺陷,不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建设,争取在校内早日实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态文明;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给高等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了解自然,探索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现代大学,特别是农林院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必须承担的的历史使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础,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学校秦岭火地塘教学实验林场为平台,以“亲近自然,崇尚科学,生态文明”为理念,将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一、农林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力度不足

2.生态文明教育方式单一

3.生态文明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脱节

4.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由于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很多教师原本有其所擅长的研究领域,但在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知识普及方面研究不多,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碰到自己所不擅长的生态文明领域时,没能能具体的内容真正地展开和剖析,大都是避重就轻,讲授流于形式,照本宣科,使学生对教育的内容没有很好的吸收。

二、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生态文明素养

1.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2.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内容体系

同时,结合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依据课程知识、学生、社会条件三大客观基础,设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从知识方面考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跨学科性、综合性的特点,并具有实践特征,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因此,教学内容安排应该具有综合性,通识性,既要有理论知识性内容,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从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考量:教学对象是非生物大类专业的学生,学生整体呈现专业背景差异大、兴趣差异大的特点。故而教学内容要注意普适性、科学性、趣味性。从学校自身教学资源考量:需要考虑农林院校有哪些可利用资源,以及师资和经费条件如何,借助本校优势资源设计教学内容。

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生态文明素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研究型农业大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在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中,始终强调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体验和调查,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的技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习分小组完成,要求每个小组按实习线路完成不同生态系统下动植物分布状况及标本采集、土壤特征描述、小气候观测等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既考核小组的工作,同时考核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将鼓励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有效统一起来。针对教学内容及火地塘教学实习林场的资源条件,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1)专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目标的追求,为学生充分发展个性奠定基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学科差异,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秦岭是我国重要的气候和地理分水岭,秦岭作的地理位置独特,蕴含的教学内容丰富。结合教学目标,学校围绕“秦岭历史与中华文明”等五大主题,教学内容从自然、历史、文化以及经济社会角度多方面涉及,开设专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高。

(2)体验性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教授学生学习,知行统一,让学生身临其境,观察和学习。实践教学对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高农院校应对学生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养成给予重视。在教学中,应该把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不断的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在自我观察和感受中理解生态文明的实质。结合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主要采取教学实践点开设,教学选取了几个教学实践点,在真实的情景中教授知识和内容,包括秦岭历史与文化,生态起源与可持续发展,生物资源等等内容,在火地沟、楼观台、高山草甸等蕴含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教学点现场授课,让学生在自然生态环境中体验学习,更好与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

4.组建教学团队,保障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序进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需要拥有一定的教学专长或教学能力。出于对生态文明教学目标的考虑,生态文明教育应配备具有有一定生态专业背景和学科积累的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一定课程开发能力,能围绕生态文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学校在生态文明教学设计上包含五大专题课程,针对五大课程选配师资。如“秦岭起源与环境”专题,教师需要熟知秦岭地质地貌特征、土壤植被以及气候变化等,能为学生解读秦岭起源与环境变化,带领学生认知秦岭自然、生态、环境发展演化规律。而“秦岭生物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教师需要在熟知秦岭生物资源的同时,对秦岭的人文经济发展有所了解,能带领学生在认知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人类如何开发、利用、保护自然,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形成的文明成果。“秦岭历史与中华文明”专题,教师则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历史知识底蕴,向学生解读秦岭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秦岭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专题,教师需要熟知秦岭生态环境,带领学生认知生态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和规律。“秦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教师需要熟知秦巴山区的经济发展现状、模式,与社会发展的关联,背靠秦岭的地理位置所带有的影响等,能带领学生深入了解秦岭文化及资源对山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科研队伍。在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师资选配上按照课程要求,围绕学校的学科特征和优势,在生物学综合实践教学及生态文明教育中选拔了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与保护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等学院的优秀教师,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实践能力强,作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师资的中流砥柱和后备力量,在课堂上能很快的引领学生进入角色,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态文明。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和动物学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系统组织教学活动,强化了学科交流,使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得以快速提升,改变了以往植物学、土壤学、动物学和气象学的教师由于缺乏对生态系统的完整认识,难于独立承担综合野外实践教学任务的窘境,使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5.统筹安排,加强基地建设,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保障

学校将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口,2004年在火地塘林场召开了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校外科教基地建设。学校先后制定了《本科生教学实习工作规范》(2005)和《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意见》(2010)。近十年来,学校持续对火地塘林场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教师、学生公寓,食堂,浴室和教室,共计4590m2,改建了供水供电系统,完成了通讯和网络设备建设,林场具备了一次接待400余名学生的能力,教学条件达到了现代化水平。

6.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全过程

[1]周远清.生态文明:高等教育思想体系重要内容[N].中国教育报,2013-10-28(5).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和应用

【中图分类号】G562

自党的十以来,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都比较高。加强对社会的教育也是做好这项工程的重点。所以说,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程度要从中学生入手,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约束自身的行为,为我国社会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

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2、结合教材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1)要对环境污染的形式进行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生态污染的危害性。尤其是对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以及白色污染等污染形式进行宣传。提升学生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抵制一切环境污染行为。

(2)一年中有很多保护生态的纪念日,比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等。借助这些节日,可以开展一定的宣传专栏和板报,在校园内对生态文明的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

(3)从校园内部的环境入手,提升校园绿化环境建设的合理化。在名树名花上挂标签,并且提出校园美化的合理化建议。

(4)为了对生态系统的运行程度进行掌握,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使其认识到食物链以及食物网之间的关系,并注意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这也是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将最终的调查结构整理成文,撰写成环保论文的形式,呼吁更多社会人士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这也是中学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4、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小时做起

5、加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制教育

6、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应构建新的道德体系

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要进行道德体系的建设。道德从某种程度上看是一种现象,是人类所特有的,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的时代性相对较强。长期以来,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知识,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没有相应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导致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失衡。建设生态文明也包含着道德建设,根据时展的客观要求,应赋予道德以新内容,丰富其内涵。生物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时,应引导学生把“爱护庄稼、花草、树木,爱护有益动物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求提升到道德的高度来认识。

二、关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培养途径

(一)理论上深刻理解生态文明观。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域和空间

作为以科学发展观来提倡建设社会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清楚认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能够确保自然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在社会生产力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不仅积极的改善和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并根据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更加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新要求,能够从其本质上提升对人类生态理念以及协调发展的新方式。在对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以及各项社会实践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在思想理论水平以及社会实践能力,为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文明而努力。

(三)有助于转变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确立新的消费方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1)学习“十”会议精神,切实做到在建筑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既要立足于建筑设计与施工的进程,又要注意美化建筑周边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的环境与生存的空间。

(2)参与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的工人,以及各工程队的工人之间要互相学习,也要定期地参加培训,在建筑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的技术与施工工艺与方法,组织建筑公司全体员工学习国内外先进建筑思想与理念,以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

(3)教育建筑工人们,从思想上做到节约建筑材料,不要浪费建筑原材料,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处处以主人翁的态度爱惜建筑材料,做好建筑资源的使用与循环使用,完成自己负责的建筑工作。

三、中等职业建筑专业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培养

培养对策对中职建筑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下面一些办法:

1、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育。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应将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德育的内容。课堂是实施生态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也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其生态道德意识,通过课堂生态理论的学习,规范学生的生态行为,激发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和培养生态道德,让中职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行为。

2、图片展示形式:这是一种直观的直接的视觉教育形式,可利用反映当前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物种灭绝等现象的图片,把客观的事实通过定期的图片展览在各班级教室向学生展示,以激发中职建筑生生态道德意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

3、放映专题实况记录片形式

是指教师利用多媒体、专题片等手段,将建筑材料使用,建筑过程向学生播放,以视觉和声觉的形式配以教学内容,展示基础知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增强生态道德教育的生动性。

4、实地考察比较形式

这是指让学生到大自然、到建筑工地、到生产材料的工厂中去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体察自然生态美、体验建筑材料生产过程的污染,思考人类与自然如何相处,才能避免生态的恶化现象,通过比较让学生从深层次去感悟生态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5、征文形式

即教师针对建筑行业中的某一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采取征文的形式,提高对当前建筑中这一问题的生态认识,来加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达到将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论化为学生的主观意识的目的。

6、建筑专业的实训

四、总结

关键词:生态意识;行为;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1引言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明,都是通过意识和行为构成,生态文明也不例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普遍富裕起来,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改善。但是快速的发展让我们在环境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面对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被严重污染的严峻形势,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设全社会正确的生态意识。所谓生态意识,就是指在人与社会不断地作用于自然界的过程中,作为生态主题的任何人和人类社会总是做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和认识,这些反应和认识的总和构成我们所说的生态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

2014年环保部首次了我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呈现出“高认同、低认知、践行度不够”的特点[2]。可以看出,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依然有所欠缺,远远不能达到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建立在培养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这便反映出树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性。大学生的修养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生态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3]。要跳开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做法,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统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根本保证。

2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

2.1基本知识

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究竟是对自然的直接义务还是对人的间接义务,自然物有没有道德权利,有没有享有道德关怀的资格,是否可以成为道德共同体中的一员,根据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生态观,这两种观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一直处于争论状态[4]。从调查中发现,约有一半的同学了解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含义,其中有65%的同学支持非人类中心主义。这说明大学生的生态教育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生态环保知识的宣传还做的不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来说生态知识还较为欠缺。

2.2生态意识

在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层面上共设计了4道题目,列举一些现实问题,从而看出大学生生态意识的不同取向。

关于如何看待环境和经济的矛盾,学生基本都持有正确的观点。有57%的同学认为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保护环境也是为了保护自然。如“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你的态度是什么?”39%的同学选择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54%的同学认为选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都较大的保护,仅有7%的学生认为以经济发展为重。这说明,大学生对我国的生态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大多数同学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也明白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可以看出一些同学的生态意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即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又不足够重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生态意识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系统的了解,生态意识也没有深入人心。

2.3生态行为

在研究大学生生态行为层面上共设计了4道题,综合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较为薄弱。在“家用空调中一般都含有氟利昂,但是氟利昂的使用会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你的看法是什么”?由图3得出,只有67%的同学选择尽量少使用,还有8%的同学选择该用就用,环境问题政府会管。可以看出,这些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生态污染,不能以自身的行为支持生态文明的建设。

第二,大学生的生态行为较为被动。比如“去年玉林狗肉节在争议中开幕,许多爱狗人士要求政府取消狗肉节,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有54%的同学认为这是当地习俗,不能接受的可以不去吃,还有8%的同学认为无可厚非。这表明大学生虽然树立了正确的生态意识,却很少能自觉主动地将生态意识转化为行动。

当前大学生生态意识的现状可以总结高了解、低实践。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但是当自身的需求和保护环境的需要相冲突时,还是会产生犹豫甚至放弃。这体现出生态意识不能自觉主动的转化为生态行为,生态意识与环境保护行为不能统一、“知道”却不一定“做得到”。这些现状更加反映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的重要性。

3大学生生态意识与行为欠缺的原因

3.1经济利益制约

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间的矛盾,是影响生态意识的一大因素。人与自然之间的利益关系,既存在相互对立和冲突的方面,又存在相互交叉和统一的方面。当这两种利益关系发生冲突时,人类有责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对自然的损害也是对自身的损害,例如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这是直接危害自然界利益的行为,也是直接损害人的利益的行为。保护生物和自然界的利益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条件,保护人的利益[5]。

要树立可持续意识,首先要明确两个关系的问题:首先是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其次是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钱和利益的追求愈发强烈,只追求眼前的利益最大化而不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利益,缺乏危机意识,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3.2生态教育薄弱

3.3生态宣传单一

4对策及建议

4.1加强生态教育的课程建设

4.2培养大学生消费意识

培养生态意识是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对大自然的尊重意识和责任意识是生态意识教育的重中之重。

消费意识的养成是生态教育的实践过程。这需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培养节约意识,拒绝铺张浪费,节约自然资源。②寻求产出和消耗的平衡,使人类的实际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持在平衡水平。树立生态消费观,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减少过度消费、盲目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养成绿色的生活方式,使人与自然得以和谐发展。大学生正确消费意识的树立,是生态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

4.3转变宣传教育模式

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公众参与和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能力,是普及生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公众喜爱的言语或形式,致力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以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浓厚氛围,促进生态教育的普遍开展。

重视环保教育基地、图书馆、博物馆和主流媒体、互联网、社交媒体在生态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生态环境和文化的教育,创新节日纪念日的生态教育内容和形式,并增加对绿色生活方式的文化宣传以及对健康合理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宣传。

4.4发展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的形成需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处,它是现代文明成果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缺乏生态意识,也就是缺乏生态文化。因此,不断培育学生的生态意识,必须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生态文明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素质,树立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出更多含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文化产品。努力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使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意识,从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包庆德.起源与变迁:人类的生态和生态意识扫描[J].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8(3).

[2]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N].中国环境报,2014-03-24.

[3]李建勋,钟革封.高校生态实践教育的意义与实施途径[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1)146~148.

[4]于冰.和谐社会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1(19910):90~92.

[5]余谋昌.走出人类中心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7):8~4,47.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趋势

党的十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不能再以牺牲生态代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核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对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建设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需要林业,林业必须担负起建设我国生态文明的历史重任。并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1.生态林业发展内涵

同志曾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后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深刻领会,保护生态就是保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贾治邦说,生态文明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全社会都应有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应当肩负起生态建设的历史重任。且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的根本保障。

1.1生态林业的意义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物自然生长过程,符合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建设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它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成份、多层次,也是组合合理、结构有序、开放循环、内外交流、能协调发展、具有动态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国家先后投资实施了十大生态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六大重点林业工程,上千亿的国家投资为林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1.2生态林业作用

从生态方面看,林业拥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以生长50年的一棵普通的树估算。经过研究,每年可生产出价值31250美元的一吨氧气,若每年有3个季度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则:一棵普通的树,平均每天产生氧气为:100万/(365×3/4)=约3653克/天,平均吸收二氧化碳约为5023克/天。

从经济方面看,林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行业,也是农业部门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专家调查测试,森林具有强大的蓄水作用:1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至少可多储水3000立方米;1万亩的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1个蓄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但森林被狂砍滥伐,使其蓄水固土的作用遭受严重的破坏,一部分的降水没法吸收留住。大量雨水挟带泥沙沿江而下,造成泥沙淤积,河床崩溃增加自然灾害。

2.现代生态林业产业发展

2.1要强化生态观

大力加强生态林业宣传教育,首先要树立师法自然、敬天为民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全市人民生态意识。弘扬创新生态文化、弘扬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价值。继续以“创森”为契机,制作生态林业科普画廊,宣传爱林护林知识,叙述“生态建设从山上走下来,产业发展从林中走出来,林业改革与发展让农民富起来”的基本道理;开辟网站专栏、制作电教宣传片、画册等多种方式,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意识,实现“因林而绿、因林而富、因林而美”的生态林业新愿景。阐明幸福生活应与自然和谐共存,经济发展应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社会更新应与青山绿水同在,引导人民群众“生态就是文化,青山就是财富,绿水就是生存”,为社会发展注入绿色信念。

2.2实施生态工程建设

国家林业局长赵树丛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内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建设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从历史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2年12月13日,在生态文明高层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航说,我们这块土地要养活13亿人,全世界要要养活70亿人,不改变原来的自然状况是不可能的,应支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热、保护自然的前提下有所作为。我国的各个地方应该”围绕“创森”目标,大力推进“十大生态工程”,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资源增量。建好“五个一”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着重培植或新增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森林植物园、林产化龙头企业,国家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为地区森林旅游铸造绿色活力。

2.3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山林资源向林业资本转化,生产要素向经营大户集中。坚持依法、自愿、有赏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林地经营权,吸引资本、技术等要素向林业产业集聚,规范林权交易场所,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扩大财产担保,拓展林业资金投入渠道,创新林业生产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投入体系,积极探索政府扶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业主投资兴林的路子,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农民及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充分释放林改红利,惠及农民和经营企业,激发林业发展内生动力,壮大建设生态文明的力量。

2.4完善生态法制轨道

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我们也就丧失了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机会。依法保证生态安全,从生态系统和生态文明的高度,对现行立法体系进行“生态化”的改造,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体系,又符合我市生态实际的科学评定。

2.5发展绿色产业,增添生态活力

发展民生林业,促进林农增收。2012年全市林业社会总产值达95.6亿元,初步实现了林业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同步提升。一是基地建设,助推林业发展。

2.6挖掘绿色文化,绘就森林旅游蓝图

通过现代林业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我们可以发挥其特点,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公园。

二、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理念框架是和谐统一的。但是,二者的出发点是有所差别的。与重视个体能力开发和职业发展的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品德,旨在使学生的品性、公民意识和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高校的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由于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在认识上存在误区,所以仅在少数综合性大学的非生物、非生态专业开设了生态类选修课。这也导致我国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计、授课教师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目标不具体

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目的是让非生态学专业背景的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剖析当前的各种生态学问题,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环境行为。但是,近年来,一些导论类、概论类课程在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领域占据了主流,高校开展的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只是简单的概念教育,对“什么是生态文明”“怎么开展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则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所以目前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缺乏具体的教育目标、清晰的实施方案和量化的考核指标。这直接制约了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发展,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有欠缺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形式主要有专业选修课和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2种。专业选修课对选课学生的专业会有一定的要求,而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则是面向所有专业学生的。因此,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是开展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主要途径。但是,我国高校在设置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时,大多存在随意性较大的问题,而且科目教学大纲与大学教育总体目标之间的关系也不够明确。甚至于部分高校把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简单地理解为“让文科学生多学点生态、环境科学方面的知识,让理科学生多学点自然文化、人文社会方面的知识”,所以认为开设一些生态类、环境类课程供学生选修就算是完成生态文明通识教育任务了。至于这些课程是否能够体现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要义、是否有合适的教师开设,以及教师是否能够按照通识教育课程的标准进行教学等问题,则几乎不作全面的考虑。这最终导致我国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

1.课程内容单一、重复率高

2.课程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

3.课程考核方式不能服务于培养目的

(三)生态文明通识教育授课教师的能力不足

三、提高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质量的建议

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知识传播的重任,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高校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学生生态环境素质养成的需求以及大学各专业课程与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之间的联系等,合理设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并采取措施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从而使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明确生态文明通识教育的目标

(二)完善课程设计

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就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从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探索其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因此,生态文明通识教育有一个复杂庞大的理论体系,其课程的内容通常会涉及多学科领域。这就要求高校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在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对所涉及的复杂庞大的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和优化,使课程教学大纲紧紧围绕大学教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2.丰富授课方式

高校要推动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首先,要积极倡导热点问题辩论、专家讲坛和事件追踪报道等多样化授课方式的运用,以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大学生能够主动了解和学习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其次,要鼓励授课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过程、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例如,通过采取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环境问题的调查及其产生原因的探寻过程中;通过广泛邀请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的专家与学者到高校举办有关生态文明与环境问题治理的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完善课程考核方式

(三)组建教学团队,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育史跨学科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StatusandsignificanceofEnglishEducationalHistory

——ThePast,PresentandFutureofEnglish

XIEYing

(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Chongqing402160)

AbstractInterdisciplinarystudiesisthetrendofeducationalhistorythoughthereareamountofeducationalresearchmethods.AndthestudiestheEnglisheducationalhistoryisatrialandexplorationofthisinterdisciplinarystudies.ThewriterfoundthatthestudiesofEnglisheducationalhistorywerenotcomprehensivebystudyingbothdomesticandaboardresearchstatus,anditwasonlyateachingmethodresearch.TheopenpolicyofEnglisheducationdevelopmenthascloseconnectionwithcontemporarypolicyandeconomicstatus.UnderstandingthisconnectionwillhelpustolearntheEnglisheducationexperiencefromtheancientandmoderninchinaandabroad,readthechangeofpresentEnglisheducationpolicyandforecasttheprospectivetendencyoffutureEnglisheducation.Atpresent,theEnglisheducationreformisalreadyintheworks.WhetherornotweakeningtheEnglisheducationinChina,thewriterdiscussesthisbasedonthetheoriesofeducationalpolitics,ecologyofeducationandnewculturehistory.AndthewriteralsohopestoestablishfaithandconfidenceforthefutureEnglishteachers.

KeywordsEnglisheducationalhistory;interdisciplinary;researchmethods

1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在国外,对英语教育研究最具影响的应该是爱丁堡大学语言学系高级讲师A.P.H豪厄特在1984年出版的英语语言教学史(AHistory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中详细叙述了英语教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该书从文艺复兴时期英语成为世界语言开始,一直讲到当代英语教学。A.P.H豪厄特站在客观的角度对英语语言教学史做客观的记叙式的描述,并没有阐述英语教育兴起与当时政治的变化之间的联系。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教学的起源,语言翻译教学法、自然/直接教学法等的兴起。其实这些英语教学的发展都与复杂的欧洲政治变化有关。16世纪开始,英语取代拉丁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担任领导地位与英帝国的兴起有着复杂而必然的联系。遗憾的是,A.P.H豪厄特的《英语语言教学史》一书并未能就此有任何论述。

在国内,长春工业大学李旭明教授在她的讲座《国外现代英语教学的历史发展》中对国外现代外语教学法思想的演变进行了详细论述,在李教授的讲座中提到了对外英语教学的发展,比A.P.H豪厄特的研究更进一步提到了在英国、美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对外英语教学。她指出在19世纪末以前古典语法教学时期,外语教学思想还只停留在解决为什么教外语的问题上,在那个时期外语是一种文化素养,其目的是学习外国文化;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现代语言教学时期,时代需要解决外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直接法因此而诞生;20世纪40-60年代,面临的问题是怎么教,当时盛行听说法;20世纪70年代以后,现代语言教学进入深入时期,主要代表有NoamChomsky转换生成语法,J.BCarrol认知心理学,J.SBruner认知学习理论。我们不难看出,李教授的研究主要是想阐明英语教学法如何演进,也没有说清楚英语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如何与复杂社会活动有机地结合。

2英语教育史研究的不足与意义

教学时教育活动整体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对知识、经验、方法、能力的传授过程。既然教学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那么研究英语教育史就不能只是研究其教学史,这是不全面的,而且还有以偏概全之嫌。诚然,英语教学史是英语教育史的一部分,它具体反映了英语教育的方法和经验的总结。但是什么是英语教育史呢?我们应该怎样来研究英语教育史?首先让我们来看什么是英语教育史。教育史(HistoryofEducation)是指具体反映人类教育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是人类过去的活动。①那么我们研究英语教育史就应该建立在客观准确的英语教育史史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可信的史料,就必须进行考证。并且在此基础上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来解释其规律。如可以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解19世纪中叶随着欧洲各国之间人们相互交往增多,为各国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际机会,因而对口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多,之前提倡语法翻译法重视书面理解,较少考虑口语的表达,所以这个时期口语教学代替了原来的语法翻译法教学。这样全新的视角来看整个英语教育史的发展过程,为进一步深入了解英语教育史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3英语教育史发展前景

3.1英语教育史研究的方法

英语教育活动不是单一存在,它是社会发展乃至自身和谐共处的实践活动。美国克雷明在他的教育生态学研究中就曾这么说过,“把各种教育机构与结构置于彼此联系中,以及与维持它们并受它们影响的更广泛的社会之间的联系中来加以审视。”②我们可以把英语教育视为一个有机的、复杂的、统一的系统,英语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因子(学校以及其他教育者)之间都是有机联系的,并且动态地呈现为一致与矛盾、平衡与不平衡。因此,对学校而言,既要与其他英语教育机构相约定(engagement)、关联(linkage),又要有自己的日常工作事项(agenda),在内外互动中保持学校自身的完整与平衡。克雷明指出,生态学的方法与模式的要点在于指明教育情境的范围和复杂性。运用生态学的联系观、平衡观和动态观我们可以考察目前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抉择。

无论是通过教育生态学还是教育政治学的方法来研究英语教育史,在结构上都是站在宏观的层面对英语教育史的研究,而通过新文化史学的方法研究英语教育则是要求我们从微观的角度对英语教育活动和过程进行深入和细致的研究。新文化史又称为“社会文化史”,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理论和历史研究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史学形态,它的兴起拓宽了历史研究和文化史研究的范畴和领域,使历史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推动了跨学科的历史研究的发展。新文化史域下的英语教育活动,应该是研究英语教师教学的情况、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况,通过细微的事件和平常的人物来重构英语教育史,让人们体会英语教育史的脉搏,看到普通大众如何参与英语教育活动,推动英语教学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新文化史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还原英语教育史的真实发展过程。

3.2英语教育史研究的对象

确定英语教育史的研究对象,可以帮助我们划分这门学科属于哪种范畴。英语教育史研究出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这样的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还应该讨论非洲、亚洲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韩国和香港等地区和国家英语教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全部历史过程。英语教学已从某一国家对外文化活动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性的事业。英语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各个教学流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对于英语教育史的研究,不仅是记录下英语教育的历史,更是从教育史的角度出发,总结出其深层次的教育观点,为我国从事英语教育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并为以后英语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4为未来英语从业教师树立信念和信心

注释

①武翠红,周采.论外国教育史学理论及研究的必要性.

②[美]克雷明.公共教育[M].纽约:纽约基础书籍有限出版公司,1976.

参考文献

[1]杜成宪,邓明言.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THE END
1.课程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是由教育部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建设和运行维护、北京理工大学提供技术支持的全国性、综合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本网站致力于汇聚优质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等资源,并推进广泛传播与共享,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全面、优质、便利的课程搜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22aca55bee70ef79f44057d
2.国航在线学习平台调查问卷(培训管理端)3. 您对目前在线学习平台有什么优化建议 4. 您对目前平台考试的应用有何优化建议 5. 目前贵单位运用在线学习培训课程类型是 政策解读安全宣贯在岗培训其他 6. 目前贵单位(部门)对在线培训需要平台提供哪方面的帮助 7. 您对平台课程目录划分有什么好的优化建议? https://www.wjx.cn/xz/241582093.aspx
3.2024年30个国内外免费学习网站/App推荐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实和提升自我的能力。而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在线学习已变得越来越流行,并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线上学习网站和App,既有付费的也有免费的。如果你由于经济能力和回报率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966778
4.华意通教育意大利语培训机构零基础学习意大利语如留学途径选择、语言学习系统规划、语言等级考试时间制定、院校专业推荐等。 02 全面指导院校与专业 华意通留学文案老师,将给与学生一对一的择校择业的针对性指导,从院校排名、教授简介、课程设置、就业实习、城市文化、消费、安全等多方面的分析讲解,解决学生和家长最为担心和纠结的选择院校专业的问题。与此同时,华意通https://www.amoitaly.cn/
5.在“企业微信”中发现的宝藏学习平台极客时间邀请一线的互联网大咖讲师,课程内容采用独有的 PGC 产出形式,严格打磨流程多维度分类课程,精准定位,打开企业微信就可以查看平台或者公司热门的课程。 2. 专属学习空间 在企业微信学院的学习主页,清晰的罗列出学习任务和课程进度,实时对比,营造好的学习氛围。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256144
6.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0篇来公司快三个月了,记忆犹新的还是进入公司上岗前各位高级经理对我的培训,我是第19期的新学员也是骄阳地产的新员工,来之前公司安排的课程培训已经接近尾声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做到控制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和接受风险,对日常工作中合同的签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又从锁定交易平台、锁定交易内容、锁定交易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peixun/3046965.html
7.武昌理工学院:厚植专业底蕴深耕特色沃土提升办学实力本专业由我校和加拿大旅游酒店专业排名第一的尼亚加拉学院(Niagara College)合作举办,学生在中国、加拿大两地学习,可获得中、加两国专科和加拿大本科文凭(获中国教育部认证),可直升瑞士洛桑酒店学院硕士学位。本专业引入加拿大一流教育资源,核心课程全英文教学。“2+2”学习模式,比直接出国留学节省50%的费用,安全,稳妥,https://www.znonline.net/info/1004/568621.htm
8.蛋糕内吃出剪刀被罚;奥迪回应将向中国车企购买电动车平台授权国航表示,航班于17时18分正常落地,国航安排专人陪同受伤旅客和乘务员前往医院治疗。 遭遇晴空颠簸后国航CA1524航班今天正常执飞,机型换为波音747 记者从飞常准平台获悉,7月11日国航CA1524航班仍将正常执飞,计划14时45分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预计16时36分落地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执飞机型为波音747—89L。(澎湃)https://www.yicai.com/news/101805231.html
9.www.jingboxingqiye.cn/moken19326.html教育改造罪犯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在民警多次谈心谈话中了解到,宣某的父母对他很失望,朱伟和同事们便从亲情入手,教他学习优秀国学文化《孝经》,学唱该监狱分局“新生”小剧团创作的黄梅歌《六尺巷礼让之歌》,在监区文化节时邀请他参加《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心理剧排演,为他设计专属台词,“http://www.jingboxingqiye.cn/moken19326.html
10.Ameco微学院安卓下载Ameco微学院appv1.7最新版分类:学习教育 大小:44.7M 语言:中文 版本:v1.7 最新版 时间:2023-08-15 14:15 星级: 官网:http://demo.talent-boost.com:3000/ 厂商: 平台:Android 标签:在线教育以先进的技术助力人才发展。应用截图应用介绍 Ameco微学院app是一款在线培训教育学习平台,平台拥有云课堂,英语,视频,TAS,微学院等内容板块,可以https://www.qqtn.com/azsoft/678518.html
11.乐班班app边*有价值的企业培训平台,我们为您提供“高效培训管理软件、优质课程内容、客户成功VIP服务“,以帮助您的企业实现高效员工管理与培训,帮助员工实现能力提升,助力企业业务发展。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乐班班旗舰版支持员工通过手机号验证码的App方式登陆学习,并保持学习进度同步更流畅的操作体验:支持视频课程在线观看等多种方式https://m.liqucn.com/rj/110280.wml
12.盘点北京3dmax培训机构排行榜,快来看看机构介绍:菜鸟在线成立于2013年,致力于互联网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矢志成为国内优质的互联网职业规划与技能教育长期学习服务平台。菜鸟在线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先进的课程体系、严格的教学管理,以及完善的就业服务。 机构优势:课程内容丰富,涵盖多个行业方向,为学员提供多样化选择。 https://www.766it.com/news/285023.html
13.科学网—《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阅读笔记关键词:FOSS(自由软件与开源软件的统称)、Sakai(一个自由、开源的在线协作和学习环境、课件平台或系统)、Moodle(第一个开源学习管理系统)、Ning(社交网站) 第四把金钥匙:开放课程 开放式课件运动是指将免费的内容放在互联网上供任何感兴趣的人士使用。它为人们提供免费的、可检索的、开放存取的大学资源和课程内容。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5920-1023494.html
14.登录?网址?手机版直播手机版《课程方案》下设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显示,词汇表收录505个单词,为小学阶段英语课程应学习和掌握的基本词汇。各地可688彩票平台怎么样,ku游备用,24小时星力九代打鱼平台,24vip贵宾棋牌19.5m,833直播nba在线直播观看180克游戏彩票,boB一代,888电子官网,49t7hk贵滨网,kzurlhttp://m.tpqlfj.cn/NAL/moa/suTHkFnFviyl.html
15.企业培训平台领思云企业云学习平台客户应用案例分析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民用航空公司以及世界最大的航空联盟——星空联盟成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航空客运合作伙伴,具有国内航空公司第一的品牌价值,在航空客运、货运及相关服务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应用效果及价值 1.企业在线培训管理系统的月均登录人次达到5万人次 https://www.36dianping.com/case/14998
16.Ameco微学院app免费下载Ameco微学院安卓最新版v1.4下载Ameco微学院app是一款在线培训平台文化教育学习服务平台,平台有着云教育平台,英文,短视频,TAS,微学院等信息版块,可以协助用户更强的学习提升自己。 软件简介 Ameco微学院(ACC:Aviation Cloud College of Ameco)是由Ameco航空公司技术性培训中心核心基本建设的一款跨平台结合、多系統兼容的综合型云空间学习服务平台和生产效https://www.duote.com/android/960614.html
17.安迪曼内训师企业大学建设课程开发学习地图等基于岗位序列的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地图开发、内训师培养、课程开发、案例开发、微课开发、在岗带教、培训沃尔玛、中广核、国家电网、国航、南航、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央企、跨国公司、上市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建立CSBP生态横向合作平台,多维度建立培训行业合作共享体系 成立享学科技公司,开启移动学习系统平台开发与https://www.ondemandcn.com/company
18.个人简历模版(精选58篇)本人知识比较广泛,熟悉计算机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强。工作上积极向上,适应性强。性格开朗,善于与人沟通,乐于助人。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服从管理。希望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充实和完善自己,更好的.把握发展的契机。 https://www.ruiwen.com/gerenjianli/7173820.html
19.微信公众平台接口开发(精雅篇)微信公众平台接口开发 篇1 1.1 背景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 提供免费即时通讯服务的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 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 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960rtn.html
20.10月危险品复训学习要求10月1日后进行的危险品复训,乘务员宝宝们需在理论学习考试前在线学习危险品课程,且保证在线学习时间在开课前3个日历月内完成。 学习路径 登录到《国航在线学习平台》,网址在这里:http://l.airchina.com.cn,找到危险品在线学习课程进行学习并完成学习测试,实现在线学习通过的要求。 https://www.meipian.cn/61pv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