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深入探索云世界
做任务,得社区积分和周边
最真实的开发者用云体验
让每位学生受益于普惠算力
让创作激发创新
资深技术专家手把手带教
遇见技术追梦人
技术交流,直击现场
海量开发者使用工具、手册,免费下载
极速、全面、稳定、安全的开源镜像
开发手册、白皮书、案例集等实战精华
为开发者定制的Chrome浏览器插件
小蚂蚁说:
美国商务部于2018年4月16日宣布7年内禁止本国企业向中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公司销售零件。
消息公布后,中兴在深圳A股市场和港交所同时停牌,其被封杀遭遇的程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中兴事件”的持续爆发后,让中国造基础软件的声音渐渐高涨,在这众多的声音中,笔者发现出现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声音,而且点赞支持的人还很多,——“基础软件的国产化,如果是互联网公司来做才会成功。”
虽然,这个声音可能有些理想化,但是从中也看出大家对于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自研能力是很认可的。蚂蚁金服作为现在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其技术水平也一直被大众津津乐道。
在即将召开的DTCC2018大会开幕之前,我们采访了蚂蚁金服资深总监、OceanBase首席架构师冯柯,听他讲讲他对自研技术的一些看法。
【人物介绍:】
2014年加入蚂蚁金服,入职前在数据库厂商神舟通用任CTO,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十五年数据库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目前在基础数据部(OceanBase团队)任架构师,参与OB1.0的设计和研发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分布式关系数据库、数据存储、性能诊断和优化。
1.技术没有好坏之分,开源OR自研均是业务驱动
之前我们在采访国产基础软件厂商时,听到了很多关于开源的声音,有人称,“开源不等于可控,创新过分依赖开源容易受制于人”,也有人说“很多厂商在开源框架上进行微创新,然后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导致行业丧失做基础原创性技术创新的动力”……
凡此种种,我们看到有很多人对基于开源来做研发都抱着不太友好的态度。而冯柯则把基于开源的研发比作开吉普车,把自研技术比作造高铁,他认为技术选择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基于开源或自主研发的选择是要看能不能真正解决业务问题。
Oceanbase是蚂蚁金服完全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为什么在技术选择的时候会选择自研而不是基于开源开发?“很大的原因是这个分布式数据库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挑战,现有的开源技术中能够借鉴复用的东西很少”,冯柯这样说道,“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技术的理想主义,我们不想被现有的开源技术框架所束缚。”
2.“我深知自研技术有多难,但自研的价值得我们这么做”
冯柯是一个扎根于软件和互联网行业十五年的老兵,他见证了中国软件收入从1998年的325亿到2017年5.5万亿的增长,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在最核心的CPU、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上,过去我们并未取得商用意义上的重大突破。基础软件的自研技术有多难,冯柯再清楚不过了,但他也坚定的认为自研技术的价值值得我们这么去做。
国内自研软件产品的发展一路走来都是波折颇多,先是被盗版商用软件掠夺,后来又被开源生态套路。基于开源能让我们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思维,而自研技术给予了我们基础创新的源动力。
自研技术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差异化价值。以Oceanbase为例,从最开始的构想就是要基于自身积累的核心金融业务场景实现差异化价值,所以在架构设计上就与Oracle、DB2完全不一样,OceanBase的分布式系统更多是通过系统架构和软件实现系统高可靠。现在,Oceanbase不仅承担了蚂蚁金服“双十一”全部核心业务的重压,还在6家商业银行落地。
3.搞自研,传统厂商的大优势可能会是大包袱,而互联网企业可以轻装上阵
冯柯在入职蚂蚁金服之前,曾在数据库厂商神舟通用任CTO。既待过传统数据库厂商,同时也在互联网企业搞研发的他,自然是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者。“老牌数据库公司,有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是巨大优势。但老牌数据库厂商的大优势,同时也是大包袱。”
过去国内做自研数据库,实际上是在走一条追赶、模仿商用数据库公司的发展道路,真正能够做出差异化的东西很少,而现在做数据库从技术思路上就发生了转变,从集中式数据库技术形态到分布式技术形态。
而这一转变,让传统厂商的生态优势反倒可能成为包袱。众所周知,传统厂商当年做数据库时PC服务器可靠性非常差,也没有最近才发展起来的高可用、高可靠的分布式架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厂商想要创新自研就像是大车掉头,需要兼顾的方面很多,而互联网企业则可以轻装上阵。
4.总结
自研技术的难度众所周知,但蚂蚁金服在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这条路上从不怕挑战,从支付宝担保交易,到风险识别、智能客服,再到更基础的数据库、中间件等均有技术创新。
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简称DTCC)是国内数据库及大数据领域规模最大、最受欢迎的技术交流盛会,每年一届。
一、DTCC主论坛
1、DTCC与OceanBase共同成长,一路走来
【嘉宾介绍:阳振坤蚂蚁金服高级研究员,OceanBase自主研发数据库研发创始人】
1999年成为北京大学首批长江学者之一,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四),是20多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曾先后担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联想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微软亚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百度高级科学家。
2、自研技术在蚂蚁金服的发展、实践与未来
作为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多年来OceanBase稳定地支持了蚂蚁金服双十一峰值流量,并于2017年创造了25.6万笔支付每秒的世界纪录。作为新一代的关系数据库,OceanBase在扩展性、高可用、高性能、低成本等方面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为上层应用提供了“不停机缩扩容”、“弹性大促”、“多地多活”等多项核心能力。今天,我们将为你一一解开OceanBase背后的“技术秘密”。
【嘉宾介绍:冯柯蚂蚁金服资深总监,OceanBase首席架构师】
二、金融级核心基础技术应用实践专场
1、OceanBase: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
【嘉宾介绍:陈萌萌蚂蚁金服资深技术专家】
2、分布式事务:核心金融场景下的实践与演进
性能与数据一致性保证是金融交易场景中永恒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双十一大促、新春红包等场景,蚂蚁金服对极限性能场景下的分布式事务有非常完整、深入的理论认知,自身做了很多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本次演讲主要呈现蚂蚁金服分布式事务解决方案技术演进过程,其中对事务一致性、极限性能优化、容灾、平滑扩缩容、业务接入分布事务框架复杂度、方案通用性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嘉宾介绍:尹博学蚂蚁金服资深技术专家】
目前在蚂蚁金服负责数据中间件技术方向。此前在百度负责数据库内核及集群技术方向。在分布式事务、数据库高性能/高可靠架构、数据库内核等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工程实践。
3、蚂蚁数据分析平台的演进历程
【嘉宾介绍:张荣华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
4、大规模图计算平台GeaBase及其在蚂蚁的应用
【嘉宾介绍:付志嵩蚂蚁金服图计算及存储技术团队高级专家
2015年加入蚂蚁金服,现任蚂蚁金服图计算及存储技术团队高级专家。作为主要架构设计和研发人员参与了实时图数据库GeaBase的开发,实现了对超大规模关系网络毫秒级的复杂查询及变更。目前团队的主要职责是研发新一代的图数据库和图计算产品。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并从美国犹他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加入美国图数据库公司BlazeGraph,领导了分布式图计算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想要吸收更多技术干货的朋友,就亲自到DTCC2018的大会现场来聆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