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境下的算法呈现与公众期待

毫无疑问,算法已经是当今社会运转和信息流通中的一个“顶流”概念。算法存在于我们的社会语境中,我们也生活在算法的场景中,人与算法的互嵌成为信息时代的核心特征。

算法是什么?狭义上的算法,以各大主流平台的内容推送机制为代表,专注于“如何把合适的内容推送给合适的人”。而广义上的算法,是嵌入社会运行系统中的分配机制,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金融、体育等各个领域,算法以一种近似“新闻推荐、搜索引擎”的分发方式和思维观念被应用其中,以高效率、个性化的方式应对各种复杂、动态的社会问题。

算法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辅助工具。作为技术的产物和形式,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算法只是工具吗?按照我们对算法的一般了解,算法是对用户的兴趣、行为和偏好进行量化和持续化跟踪之后,在逻辑架构上实现数据与用户需求的高效对接,从而提供个性化推送的机制。算法的整体框架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基础而建构的一套中介系统,尽力减少主观条件和中介因素影响。然而,算法并非存在于真空环境中。现实中的算法很大程度上受到宏观政策、社会情绪、群体价值观等的影响,一种完美的算法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其中。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算法不应是冷冰冰的逻辑堆砌,更应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024年是郭有才,2023年则是“挖呀挖”的黄老师,素人成为网红“顶流”的案例不胜枚举。从社会语境的角度来看,这些创作者之所以能够走红,正是因为他们精准地踩中了当下普遍存在的对真实、共情的大众需求和对平凡生活中的积极精神的社会期待。

网友与算法的互动过程,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环境的回应以及社会情绪的变化。算法在海量数据中识别出具有情感共鸣的内容,将之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群体。这种推送不仅是技术性的,更是社会性的。因而,谁走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内容是否反映了大众需求、传达了社会期待。算法作为社会语境的技术化表达,承载了浓厚的人情味和时代特征,让“流量奇迹”更具景观性和鼓舞性。

社会语境是指某一特定行为、语言表达或社会互动发生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关系结构。它为理解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框架,并强调了这些行为是如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塑造的。我们今天的社会语境,既有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气磅礴,也有发展转型期的切实阵痛;既有科技革命和数字化浪潮带来的创新驱动,也有技术伦理与数据安全的深层考验;既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欢欣鼓舞,也有共同富裕目标下收入差距缩小的艰难推进;既有中华文化复兴的自信光辉,也有全球化语境下文化交融的复杂挑战……这种多元混杂的、复杂模糊的语境,对应到算法上难以被明确量化和清晰指涉,所以大多数时候只能体现为一种概率性的选择,而这一选择又受到算法底层设计、算力边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算法即媒介”,媒介既要为社会进步展开瞭望,又要深度依靠社会语境予以规制。我们对算法的期待,是它能够更加精准地参透社会语境的多元需求,以向善的逻辑和正义的取向优化内容推荐机制,同时将这一逻辑推广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使之能够提供更加公平的决策参考、更加灵活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更符合大多数民众意愿的运行机制,最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唯有如此,算法才能在社会价值与技术逻辑之间架起平衡的桥梁,为复杂社会带来智慧化治理创新的新可能。

(作者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1月号,原标题为《社会语境下的算法呈现与公众期待》。

THE END
1.网络基本介绍(什么是网络?)网络是个复杂的信息技术,是计算机数据信息传输的底层技术,不是传统的通信技术,不要混淆概念,它与通信技术存在本质的区别,我们所说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是靠各种X86架构(计算机)计算设备互联的网络,网络的底层技术(这里不是指物理层)指网络设备制造商在网络信号传输技术领域研发时所应用的技术,所以网络技术更多的功能是信https://zhuanlan.zhihu.com/p/11619325094
2.算法为什么知道你想看什么?今天,算法推荐已经无处不在:广告、短剧、小说、音乐乃至新闻、资讯……它已经与搜索引擎并肩,成为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这种境况下,理解算法推荐,对于理解今天的媒介环境至关重要。 那么,什么是推荐?人们最熟悉的推荐方式是人对人的推荐:一个人向另一个人推荐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zIwODIzMg==&mid=2650139659&idx=3&sn=7ac15cada5debf7f2ea1e27078ab03cd&chksm=8e71bd5336cfc967994715917346b612714767902c822c76d4c6f53ddf2ee80ae4a0063fd963&scene=27
3.计网(一):概述4.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 路由:决定分组采用源到目标的路径(全局) 转发:将分组从路由器的输入链路转移到输出链路(局部) 路由实体通过路由算法算出路由表,路由器根据路由表决定如何转发 统计多路复用: 特殊的时分复用 为什么说分组交换比线路交换支持的用户多?(定量分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51825055/article/details/129371321
4.科学网—科学释梦——意识窗口在记忆模块间穿越在人体中,只有神经细胞采取四通八达的网络形式(图4),一个细胞可以在任何角度与相邻的另外的细胞树突和轴突进行联系。我认为,这种可塑的特性,再配备特定的标识物质(如感光物质),就使大脑通过一定的细胞群体对任何形状、明暗与色泽的外界景物及其动态进行视觉加工成为可能。景物通过双眼的视网膜经内侧膝状体中转再投射到视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475614-1099917.html
5.大数据“杀熟”:别让算法偏向寒了心“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正在开展,明确要求重点整治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等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被算法“算计”,专项行动传递出坚定整治这一乱象的信号。 算法悄然影响日常消费模式。算法既高效和精准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又可能以大数据“杀熟”等形式侵蚀消费者权益。如今,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