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学情分析

从目前盐城市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状况看,不同层次、不同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状况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是很高,学生只懂得一些简单的操作甚至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都开不全,相反有的学校却很重视,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以及对信息资源管理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因每位学生价值取向、思维不同,水平仍参差不齐。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当前常见的个人信息资源管理的与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按实际需要合理选择常用工具,管理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比较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势,逐步提高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操作技能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掌握各种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

五、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已经对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先由实例创设情境引入,采用任务驱动法,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体验并讨论总结各种个人数字化资源管理法的特点。

六、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法、探究法及四步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环节

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管理从手工管理

方式向以计算机为主导的数字化管理方式转变。

2.下列英文缩写中,意思为“个人数字助理”的是(B)

A.FTPB.PDAC.MP3D.PC

3.英文缩写Blog的中文含义是(A)

A.博客、网络日志B.个人数字助理

C.视频高密光盘D.运动图像专家

(二)新课导入

身边的信息资源管理

师:陈×同学喜欢收集邮票,邮票本有很多邮票,但他不懂得管理这些邮票,请同学们运用已有的生活常识帮他画一个邮票管理的结构图。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结构图,同时让部分同学进行展示。

(三)探究环节

1.任务一师:这是用PDA管理个人事务的一个简单例子,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具备这些功能,请同学们写下来。

展示小组合作讨论结果,并在纸上写下来,到大屏上展示。

2.任务二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本地计算机资源

师:(1)在计算机中如何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文件

学生讨论2分钟,并找两位同学回答,揭示答案:

需明白文件放在何处,明确其具体路径;

在计算机中利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打开资源管理器的

方法)。

(2)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弄清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

师:文件和文件夹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我们可以比喻成我们文件放在包里一样,文件夹是用来放文件的,那么我们打开包拿文件的过程就好比我们双击文件夹后打开某个文件的过程。

文件夹:用来存放文件

文件:图形、图象、文字、声音、影片、数据、课件、程序

(3)学生演示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资源的事例

师:请同学们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E盘音乐,看一看音乐文件夹下的文件管理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请做出调整。

学生经过小组合作探究,请出两组同学,首先指出不足的地方,然后进行操作演示。

3.任务三请同学们根据P143页图7-5收藏夹的整理过程,打开一个你喜爱的网站并建立爱好文件夹最后将网页快捷方式添加到收藏夹中。

4.任务四下面是王×同学的财务日记,请同学们帮他用电子表格文件进行整理,并对他的财务进行统计运算,最后用饼图表示他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这个同学的收支是否合理。

教师在走动的同时进行适时点拨,并对关键部位进行提示。学生积极利用电子表格分析王×同学的各项收支情况,并分析收支是否合理。

(四)课堂小结

师:经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你们学到了什么了?

生:踊跃回答。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

软件环境:MicrosoftOffice2003。

1.信息获取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

(4)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7)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9)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10)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

(11)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

(12)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13)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

(14)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15)了解域名的组成。

(1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7)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

(18)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

(19)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20)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

(23)熟练掌握通过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

(24)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

(25)了解信息编码的方法。

(26)了解信息载体形式及名称。

(27)知道Windows,Linux,Dos,Unix,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MacOs,AppleiOS)等常用的操作系统名称及特点。

(2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9)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

(30)能区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2.信息加工与表达

(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3)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4)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

(5)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6)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7)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

(8)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

(9)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10)了解在网络中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11)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

(1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

(13)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理解等人工知能应用领域。

(14)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15)了解VisualBasic编程环境。

(16)了解在Visual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17)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

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5)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6)了解Access二维表结构。

(7)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8)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

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2)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

(3)能认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4)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5)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及危害性。

(6)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

(7)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名称及特点。

(8)知道常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及预防病毒的方法。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1)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

(3)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

(6)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7)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8)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

2.程序设计基础

(1)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2)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

(6)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8)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

(9)能阅读简单的程序。

(10)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

(11)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12)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

(13)能运用DO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1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方法。

(15)掌握使用Print语句输出数据的方法。

(16)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

3.可视化编程

(1)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2)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

(3)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4)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

(5)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7)能运用解析法编写程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CS,Premiere6.0,FlashMX,CoolEdit。

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1)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

(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3)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4)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5)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

(6)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

(7)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8)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

(9)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

(10)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

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

(2)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

(3)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

(4)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6)了解图像和图形的特点及区别。

(7)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8)了解像素、灰度、色彩深度、饱和度、对比度、明度、图层等基本术语。

(9)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CS编辑图像的方法。

(10)能描述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

(11)了解Cooledit多轨编辑界面

(12)掌握在Cool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13)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

(14)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15)理解“帧”的概念,掌握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制作方法。

(16)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

(17)了解“元件”的概念及制作方法。

(18)掌握遮罩动画与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

(19)了解Premiere编辑窗口。

(20)熟练掌握在Premiere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

(21)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

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

(3)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

(4)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

(6)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7)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weaver,文件上传下载工具。

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

(2)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3)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5)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

2.网络技术基础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2)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3)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4)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5)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6)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7)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8)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

(9)了解网关的功能。

(10)理解域名和域名的组成格式。

(11)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

(12)了解正向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的方法。

(13)知道域名解析系统(DNB)的功能。

(14)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15)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

(16)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

(17)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

(18)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19)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20)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21)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

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

(3)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4)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网页。

(5)掌握规划、设计、制作、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

(6)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

(7)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8)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3。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2)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

(5)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6)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

(7)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

(8)理解数据模型概念。

(9)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

(10)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

(1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

(12)了解需求分析的功能。

(13)掌握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

(14)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

(15)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16)会使用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建立数据库。

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

(2)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3)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

(5)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

(6)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7)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

(8)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

(9)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

(10)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

(11)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

(12)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13)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

3.数据库应用系统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3)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思想与方法。

(4)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

(5)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

(6)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

(7)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五、考试形式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

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问题;解决方法

0引言

众所周知,建设工程造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改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提高工程项目投资效益,降低工程造价,是当前我国工程造价行业一直在研究的话题。

目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何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对提高建设工程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下文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当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管理不到位

1.2信息化管理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不断改革,工程造价中的传统管理方法已经跟不上现展的速度。所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必然趋势。近几年来,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框架已初步建立。以计算工程造价为核心,工程造价软件不断发展完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产生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缺乏系统性的工程造价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更新速度不能够满足信息化市场需求等问题。

1.3管理机制不健全

有些施工单位对项目经理部门监督机制不完善,约束机制还不健全,把财务人员作为成本管理主体。因此,将项目成本控制责任归到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使得成本控制以及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产生了混乱。

1.4计价方式落后

1.5缺乏全过程监控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交易中,不正当竞争仍较严重。不按规律办事、盲目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拖欠工程款等现象仍然相当普遍,进而造成许多建设项目质量差、超预算、效益低、浪费资金等现象,甚至有多方串通,有意提高工程造价、牟取利益的现象。这些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2加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改进措施

2.1规范完善合同管理

2.2加强信息化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环境,建立完善的相应管理机制。坚持深入改革,提高工程造价的管理水平以及整体竞争力。合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用统一格式、统一标准,开发各类工程造价的信息资源,培育造价信息的需求市场,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对信息化的人才培养,人力是任何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样决定着人力资源水平。要实现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就必须建立相应机制,采取多种有效办法,培养适应各层次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建筑工程造价业务的人才。建立一支强大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专业研究的队伍,满足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3提高员工素质和岗位责任

工程建设中各级员工是成本控制管理的主体,要有效控制工程进度以及成本,就必须提高工程技术员和管理员的素质。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明确员工岗位责任,不断规范和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工程造价控制以及经济意识。

2.4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

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就是要在施工过程中按合同控制价款,工程合同价变更主要为工程变更和签证,每个工程项目都或多或少有变更以及签证等事件的发生。因此,控制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必须控制工程变更和签证。

2.5加强结算审核管理

工程竣工结算是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内容完成全部所承包工程,经第三方验收合格后,向发包单位进行最终工程价款的结算工作。经过审查核定的竣工决算是工程造价核定的依据,因此必须非常重视结算审核的把关工作。工程结算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后阶段,也是工程建设项目的事后控制过程,关系着建设方、施工方的巨大经济利益,也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道环节。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工程定额执行不严、合同管理不健全等现象,造成工程竣工结算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诸如不认真执行规定定额、对材料价格随意调差、利用隐蔽工程多补签隐蔽工程量、利用合同漏洞高估多算成本等。因此,必须加强工程竣工结算审核管理工作。

2.6科学预测,多方联动

工程造价管理可以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管理等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精心控制,以达到控制建筑成本的目的。在工程开始之前进行成本预测,对于提高工程造价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成本预测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3结语

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机制、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科学施工成本控制,只有采用合理的经济措施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施工单位项目管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才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一、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内涵

会计核算加工产生的信息属于显性知识,长期以来都是企业负责人具有知情权。而根据企业自身掌握的数据信息分析预测出的信息知识属于隐性知识,这些知识资源首先存在于员工头脑中,能够依靠会计核算中心人员与非中心人员转化为显性知识。对于组织而言,显性知识很显然不能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所以知识管理的核心内涵是不断挖掘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既包括显性知识编码,也包括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还包括从企业整体出发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融合。知识管理帮助人们对所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知识交流技术同时改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扩大企业核心利润源。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要与企业其他部门及企业外同行交流合作,从企业管理的战略角度去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将会计核算职能从会计准则、规范制度层面上升到企业管理的层面。

二、知识管理对会计核算工作影响

(三)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知识管理从理念、方法和体系构建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新的要求和制约。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知识管理离不开信息管理,会计知识资产的信息管理是在会计电算化核算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手段、网络技术、现代化办公软件、现代信息管理软件,能更高效快捷传递、分析不同需求方所需会计信息,方便信息需求者使用和反馈。与此同时,现代企业面对的市场经济也是信息经济,及时收集信息、科学分析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是企业掌握经营主动权、争取最佳效益的重要方法。作为会计信息生成者的现代企业会计主体在知识管理框架体系构建中,会促使会计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三、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体系

(二)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组织图2是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组织图。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与企业整体知识管理既有相同点也有区别。采用有效手段对中心掌握信息知识进行系统识别和收集,然后对所识别收集到的隐性知识信息根据需求者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和测度,进行有效整合,将分散、无序的员工隐性知识有序化。此处,员工不是全部,而是与会计核算中心有业务往来的,包括会计知识管理咨询专家等。这样隐性知识的转化既可以增加其价值,也便于交流共享。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制度规章及企业文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对会计核算中心隐性知识的转化产生影响,也成为知识管理的组成部分。

四、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战略实施

知识管理战略将知识管理目标与知识管理手段共同作用,最终帮助组织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一般而言组织将内外部有价值的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通过一系列策略和方法来实现其有效管理,提高组织创新能力并保持组织核心竞争力。

(二)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战略实施组织核算中心如果对知识管理价值、导入流程等看法不一致,将无法达成共识,从而阻碍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因此,在核算中心确认要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后,必须针对组织整体进行系统的实施规划。

第一,绘制信息知识网络图,标明企业内何处产生信息知识以及何人需要信息知识。其目的在于可视化核算中心现有的信息知识,并将责任赋予负责收集加工信息知识的人员。它能够帮助核算中心确定究竟需要哪些技术,人力等各项资源应该集中在何处才能确保信息知识内容的收集和传递,核算中心信息知识管理在各项工作任务中该如何分配。首先,确认信息知识内容中心。这是高层次的信息知识中心,比如登记账簿、成本核算、报表填制的各环节中的注意点。目的是要明确收集与传递知识的组织构架。其次,细化信息知识内容,隶属于高层次的信息知识中心的次级中心。再次,选择配备人员与职责。各环节中心是形式上分离但实质上又围绕整个会计核算中心任务来行使职权的。

第二,确立信息知识组织构架。支持真正的信息知识组织构架,只有信息知识网络图还不够,还必须创造新的职位和作业方式,来改变组织内文化,从而使原有的递进式组织调整为适应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当然,不同规模大小的核算中心,建立信息知识组织构架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样。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决定核算中心的规模和具体处理业务的流程,较大规模核算组织需要有专人从事信息知识管理的工作,而较小的核算组织则可将此工作纳入到现有的核算环节职责中。但是,从长远来看,设置信息知识管理的专门职位是发展的一个趋势,可能核算中心单设该岗位,也可能与整个企业的知识管理衔接。总之,为塑造核算中心的知识组织构架,需要设置或创立一些组织环节和职位,如知识分析主管,信息知识维护师等。

支持信息知识获取的技术设备及工具比较多,除了常见的搜索引擎、文件挖掘、高级检索技术外,还有智能及各个组织的门户网站。其中智能技术可以提供决策支持并强化员工知识概念,它有助于高效率地保存重要信息知识同时减少重复信息知识加工工作。因此,核算中心在实施知识获取战略时,应该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保证获取的效果和效率,保证这一过程所产生信息知识的质量。

不同的信息知识类型需要不同的共享技术。核算中心应与企业整体布局,建立健全内部网,增强交流能力,使员工及各部门人员本身成为信息的发表者和交流的促进者;可以使核算中心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利用企业的智力资本,而不仅仅是核算中心内日常信息知识的共享。这样,促使核算组织中知识可以高速低成本地发挥效用,为核算组织内部实现创新提供条件。

五、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应用

在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与会计核算中心的实际结合过程中,存在组织知识管理与个人知识管理怎样作用于会计核算中心实际工作,发挥知识管理战略作用的问题,解决的目的是促进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知识的有效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知识的创新能力。

(一)组织知识管理在会计核算中心的应用会计职能是反映与监督,通过会计的七个核算方法来实现:设置科目及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填制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与编制财务报告,即是会计反映监督的整个过程。以企业为会计主体,以会计核算中心为实施载体,各类核算方法的使用不再是本环节本部门的工作,而是与外部门有联系的一体化工作。

第一,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应从制度上建立团队,打破各个核算环节的障碍,融合核算中心一体化的工作内容。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作为核算的第一种方法与环节,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以会计主体的适用性要求考虑并制定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监督的适用性项目。企业会计科目与账户制定好后一般不轻易变动更改,但根据组织中工作的需要与企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可以有规划的变动。

第二,要理顺会计核算中心的作业流程。设置科目及账户、填制凭证与填制账簿在现代计算机技术支持下不需要按部就班完成,而是实时动态响应,在完成核算职能的同时,不断满足组织外部人员的使用需求。此时需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及它输入与输出信息的标准。多人完成同一个环节工作也要明确职责;也可能根据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在较短时期,一人完成多个环节工作,但需注意事后履行审查监督程序。

第三,建立核算中心信息沟通的方法和标准,制定团队各协调人的职责分工。各个环节建立平行工作关系的同时,也要突出团队领导者的作用,发挥监督领导示范的职责,即平行与梯度的结合。一般这样的协调人可具体操作一个环节的核算工作,或是开头或是结尾或是中间,能带动整个核算环节的有序快速开展,提升会计信息知识的有效性。

第五,促使会计核算中心的学习常态化。建立核算中心特有的学习机制,包括会计理论与核算业务的演变、会计行为规范与职业操守、新型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如何使信息知识在中心内外交流等内容的学习规划,使每项学习内容通过核算中心一人或少数几人掌握,迅速传递给中心所有成员,使核算中心每位成员的业务水平能随组织的发展而增长。

六、结论

作为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知识管理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将机构知识资源视为“可管理”的资产的管理科学,具体到企业中一个部门的管理还有待深入探讨。一般而言,信息和知识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但会计核算部门取得并生成的信息和知识,无法截然分开管理,也是需要进一步分析论证的。会计核算中心知识管理是将会计工作视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承担企业管理的职责,行使国家赋予企业的权利,在法律和会计法规的范围内管理企业,更好地规范会计行为,维护企业利益。

参考文献:

[1]盛小平:《试析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情报资料工作》1999年第5期。

[2]吴慰慈:《从信息资源管理到知识管理》,《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0期。

[3]于琛琛:《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研究》,《软科学》2004年第18期。

[4]王卫华、杨晓雁:《供应链的知识创新战略设计》,《物流与采购研究》2008年第11期。

THE END
1.数据结构与算法概念与理解算法中提到的子问题规模,可以是次方数吗伪代码:擅于设计算法时对算法的描述 计算机语言:用语言实现算法(c语言或java语言) 1.3、查找问题的经典算法 二分查找 顺序查找 串匹配问题 折半查找 二叉查找树 1.4、排序问题的经典算法 选择排序 起泡排序 归并排序 快速排序(重要) 插入排序 堆排序 1.5、图问题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18865/article/details/115716156
2.CICC科普栏目人工智能十大基础算法图示这篇文章将对常用算法做常识性的介绍,没有代码,也没有复杂的理论推导,就是图解一下,知道这些算法是什么,它们是怎么应用的。 决策树 根据一些 feature(特征) 进行分类,每个节点提一个问题,通过判断,将数据分为两类,再继续提问。这些问题是根据已有数据学习出来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cwOTExMQ==&mid=2655797149&idx=6&sn=733bdd52fc91a4ef317b4de15b26094d&chksm=8a3ae82e85c8422d452d7c7f2596f17c8230de97324fd7cbf423e4bc2e9a93b9b9c1b8fc7ebd&scene=27
3.刷题29天贪心算法那么又要贪心了,局部最优:取candyVec[i + 1] + 1 和 candyVec[i] 最大的糖果数量,保证第i个小孩的糖果数量既大于左边的也大于右边的。全局最优:相邻的孩子中,评分高的孩子获得更多的糖果。 c++ classSolution{public:intcandy(vector<int>&ratings){vector<int>candyVec(ratings.size(),1);//1从前往后https://zhuanlan.zhihu.com/p/11941030486
4.高中数学新课标研读心得体会(精选13篇)3、数学知识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载体,解决数学问题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在教学中也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逐步形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以上各种数学能力的培养,都以培养https://www.ruiwen.com/word/gaozhongshuxuexinkebiaoyanduxindetihui.html
5.2021年高考暨6月鸭科目命题思路和试题评析浙江新闻同时,坚持稳中求新,在素材选用、知识考查与问题设计的结合上有所创新。如38题围绕“共同富裕”设计,做到素材契合国家大政方针,设问角度有别传统,38(1)设问指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只有提炼整合相关知识才能准确答出本题;38(2)微观切入,明确要求回答具体建议,重点考察学生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https://zjnews.zjol.com.cn/202106/t20210611_22663830.shtml
6.在线/离线规划机器之心规划问题是希望在运动期间在线计算目标的轨迹,以允许机器人对移动目标的环境变化和运动过程中遇到的误差作出反应。然而,解决这些问题,是一定困难的。这源于搜索空间的高维度,障碍物的几何性质,优化的成本函数,和机器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来在给定的合理的计算资源里,这些问题都会妨碍它足够快的被在线解决。 https://www.jiqizhixin.com/graph/technologies/6b18674f-9092-4262-8f6e-b6c5db69b8a3
7.征求意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2020研究内容:针对模拟电路自动化设计中高维、非凸、计算代价昂贵的黑盒函数的优化问题,探索这些函数的结构及其逼近模型构建方法,发展新型全局优化算法;针对集成电路仿真中的结构系统,利用具有规则或近似规则的矩阵结构,发展相关的数学理论、模型降阶方法以及基于快速变换的结构化分析方法;针对可制造性设计的光刻热点分析问题,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657475
8.关于优化方案集锦10篇进行车载柜体的优化设计时,除了需要有可靠的优化模型外,还需要选择效率和计算精度都比较高的优化算法。按照优化过程中对约束的处理方法、样本选择方法等不同,优化算法可以分为梯度法、直接法和全局优化法3类: (1)梯度法利用了函数的导数、梯度等数学特征,是解决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为非线性、连续、可微函数这类问题的https://www.oh100.com/a/202211/5483466.html
9.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信息网29、注入司法为民新动能、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山东法院打造“一网通办”在线诉讼服务新模式 作者:李洪涛 亓勇 程可涛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30、智慧法院创新实践:运维管理一体化平台 作者:岳彩领 张欣 裴元焜 赵迎超 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31、算法裁判下间接证明的模型应用——基于类案证据环的构建 作者:王璐 https://yngy.ynfy.gov.cn/fytz/290984.jhtml
10.远程学习心得体会15篇辅导答疑模块主要包括自动应答和人工应答两种方式对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作业模块包括教师布置作业、学员查看、下载并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在线考试模块是指教师出题、管理员上传、学员答题、教师阅卷的过程管理;网络课堂直播系统模块: 视音频采集系统、视音频信号压缩和转换系統、教学视频直播系统。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427073609_6957321.html
11.综述论文范文近期,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中分布式技术在网络计算中的深入应用,使得基于谈判代理人的多属性谈判交易模型与算法也逐步得到研究和开发,代理Agent 的自动谈判,业已成为基于 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重要组成部分(曾子明等,20xx)。 因为和拍卖机制相比,谈判具有相对较大的灵活性与交互性,在电子商务中也更具优势。https://m.wenshubang.com/lunwenfanwen/2217980.html
12.自动驾驶安全挑战:行为决策与运动规划腾讯云开发者社区为了优化该问题,Zhang等丰富语义层行为的多样性,利用特定领域的专家知识指导车辆运动,可在复杂的驾驶环境中实时生成长期的横向行为和纵向行为。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安全决策模型考虑车辆动力学模型,在线连续优化,生成更加舒适安全的可行驶轨迹。针对与其它移动车辆的安全高效交互问题,Dai等结合启发式搜索算法和二次优化算法,为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