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电除颤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除颤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2.掌握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了解电除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难点:理解电除颤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除颤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演示法: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除颤的操作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除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案例介绍,引出电除颤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新课呈现:-讲解电除颤的基本原理和目的。
-详细介绍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设备准备、电极放置、能量选择等。
-解释电除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电除颤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安排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机会亲自操作电除颤设备,以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除颤技术教案设计方案教案名称:除颤技术教学教学目标:1.了解心脏骤停的定义、病因和预后;2.熟悉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学会正确佩戴和使用除颤电极;4.掌握按照指令进行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的步骤和技巧;5.在模拟实践中培养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心脏骤停介绍:病因、预后及应急处理措施;2.除颤器的介绍:基本原理、种类和使用方法;3.除颤电极的正确佩戴方法;4.心脏按压的基本技巧;5.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6.心肺复苏模拟实践。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介绍心脏骤停的定义和病因,激发学生对除颤技术的学习兴趣。
2.除颤器的介绍:讲解除颤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视频演示展示实际操作过程。
3.除颤电极的佩戴方法:详细讲解除颤电极的正确佩戴方法,并让学生亲自操作,纠正不正确的佩戴姿势。
4.心脏按压的基本技巧:讲解正确的心脏按压技巧,包括位置、深度和速度等要点,并进行示范和实操演练。
5.电除颤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讲解按照指令进行电除颤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分组模拟实践,让学生轮流扮演救助者和患者的角色,进行电除颤操作。
6.心肺复苏模拟实践:将除颤技术与心肺复苏操作相结合,设置模拟心脏骤停场景,让学生实际应用所学技术进行模拟实践操作。
教学评价: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操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2.教师评价:观察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表现出的技能掌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教学资源:1.除颤器和电除颤模拟装置;2.除颤电极。
3.视频教学资料。
教学激励方法:1.视频演示:通过展示真实的救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操演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1.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案电击除颤术教案标题:教案电击除颤术教案目标:1.了解电击除颤术的定义、原理和适应症。
2.掌握电击除颤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心脏骤停的能力。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电击除颤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
知识讲解:1.定义和原理:a.电击除颤术是一种通过电流传导恢复心脏正常节律的治疗方法。
b.电击除颤术通过电流刺激心脏,使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
2.适应症:a.心室颤动(ventricularfibrillation,VF)和无脉性心室扑动(pulselessventriculartachycardia,VT)是电击除颤术的主要适应症。
b.电击除颤术不适用于心脏骤停的其他类型,如心室停搏(asystole)或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
操作演示:1.介绍电击除颤术的操作步骤:a.确认心脏骤停。
b.准备除颤仪器。
c.贴上除颤电极。
d.设置除颤能量。
e.发出电击。
f.继续心肺复苏。
2.强调操作中的注意事项:a.确保安全,确保没有人与患者直接接触。
b.确保电极贴合紧密,避免电流损失。
c.在发出电击前,确保所有人远离患者。
d.在发出电击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案例分析:1.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操作演练。
2.强调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心脏骤停的重要性。
小结:1.总结电击除颤术的定义、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
2.强调学生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应对心脏骤停的能力的重要性。
作业:1.要求学生以教案为基础,撰写一篇关于电击除颤术的小结。
教学辅助:1.电击除颤术操作演示视频。
2.电击除颤术操作步骤图示。
B.左心室收缩失同步,导致左室侧壁和乳头肌收缩延迟。
C.乳头肌缺血,造成乳头肌功能不全。
D.房室传导阻滞。
44.对NBG编码DDDRD的解释为:BA.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不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兼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B.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兼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C.房室全能型起搏器,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不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D.房室全能型起搏器,不具有频率适应性功能,也不具有抗心动过速及电击复律-除颤功能。
45.起搏器NBG编码表中的Ⅲ和Ⅳ分别代表:AA.感知的反应和程控功能/频率应答;B.感知的反应和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C.感知的心腔和感知的反应;D.感知的反应和抗快速心律失常功能。
46.单极导线程控为双极可造成:AA.起搏器不起搏,但有时可以感知;B.起搏器不感知,但可以起搏;C.起搏器既不能起搏,也不能感知;D.起搏器起搏和感知均正常。
47.双腔起搏器心室感知过度时可出现的情况为:BA.心室起搏频率增快;B.心电图可见长间歇;C.心电图可见起搏不良;D.心电图可见感知不良。
48.双腔起搏器心房感知过度时可出现的情况为:AA.心室起搏频率增快;B.心房起搏频率增快;C.心电图可见长间歇;D.心房起搏频率降低。
49.下图为VVI起搏心电图,频率72次/min,该起搏器存在什么问题:CA.心室起搏不良;B.心室感知不良;C.心室过度感知;D.正常起搏和感知。
50.发生上述情况应如何处理:CA.增加感知灵敏度(感知灵敏度数值调低);B.增加起搏频率;C.降低感知灵敏度(感知灵敏度数值调高);D.不需调整参数。
51.关于2:1房室阻滞,错误的说法是:CA.2:1房室阻滞既可能是二度Ⅰ型,亦可能是二度Ⅱ型;B.阻滞部位可能发生在房室结,也可能发生在希氏-浦肯野系统;C.2:1房室阻滞就是二度Ⅱ型房室阻滞;D.QRS波有宽有窄。
52.患者DDD起搏器术后8年,测试心房导线阻抗188欧姆,心室导线阻抗680欧姆。
请问该起搏器可能存在什么问题:BA.心房导线断裂;B.心房导线绝缘层破裂;C.心室导线断裂;D.心室导线绝缘层破裂。
53.看图回答问题:一病窦患者植入DDD起搏器,已知患者房室传导功能正常,应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使患者的起搏器更生理:BA.缩短起搏AV(PAV)间期;B.延长PAV间期;C.缩短感知AV(SAV)间期;D.延长SAV间期。
54.一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DDD起搏器,请问应将如何调整起搏器参数,才能使起搏器更生理:CA.延长AV间期;B.缩短AV间期;C.打开频率适应性AV间期功能;D.打开AV间期滞后功能。
D.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交叉感知。
56.当心房率超过高限跟踪频率极限时,调整起搏器参数,可使起搏器首先发生文氏现象,下列方法错误的是:DA.缩短心室后心房不应期;B.缩短感知房室间期(SAV);C.设定频率适应性房室间期;D.延长心房总不应期。
57.对于房室传导完好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后,在起搏器程控随访时发现有较高的心室起搏事件提示(答案A)A.可能存在房室传导延迟或存在不必要的心室起搏B.存在心室过度感知C.存在交叉远场感知D.存在较多自发性室性期前收缩58.除自身心电信号外,电磁信号、肌电位等有可能被起搏器误感知,从而抑制刺激脉冲发放,造成起搏丧失。
针对此种情况起搏器的哪项保护功能保证了起搏器的安全工作(答案C)A.自动模式转换B.自动PMT防治C.噪音反转功能D.交叉感知功能59.下面心电图最可能提示患者起搏器发生了哪种起搏事件(答案C)A.自动模式转换B.室早后自动延长PVARPC.PMTD.安全起搏60.下面心电图最可能提示患者起搏器发生了哪种起搏事件(答案B)A.自动模式转换B.安全起搏C.PMTD.噪音转换二、多选题1.解决交叉感知的方法为:A,B,C,DA.降低心房输出;B.降低心室感知灵敏度;C.将电极由单极程控为双极;D.增加心房后心室空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