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七成用户表示曾被“算法”推荐服务困扰别让“算法”成为“算计”新闻频道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洺州小学的孩子们展示网络安全手抄报。胡高雷摄(人民视觉)

广东省韶关市一家企业员工正在通过数据“算法”组织生产。张明伟摄(人民视觉)

痛点

“流量至上”引发乱象

大学生宋凡不久前下载了一款阅读软件。打开后,一篇标记着“您可能感兴趣”的小说被推送至界面。“这不恰好是我喜欢的作者吗?”他点开链接,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看完后,系统又推荐了这篇小说的“番外”。不知不觉,他一连“刷”了几个小时,连老师布置的课题都忘了写。

“这就是‘算法’的作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的算法工程师向阳介绍,“手机软件可以随时抓取用户数据,通过智能模型分析人们的行为、习惯和喜好,过滤掉用户不感兴趣的内容,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他透露,对一些商业平台来说,使用“算法”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流量,提高收益,至于推送的信息是优质还是劣质、会否带来网络沉迷等问题,则不在考虑之列。“就像小孩喜欢吃糖,有些商家的唯一目标是尽可能卖更多糖给孩子,至于会不会影响健康,不是他们关心的。”

这种“流量至上”的商业逻辑,促使一些网络平台借助“算法”频繁推送用户感兴趣的同质化内容,更有甚者,以博人眼球的劣质低俗内容取悦用户。久而久之,用户接收信息的范围就会变窄,渠道也变得单一,从而陷入人们常说的“信息茧房”。

除了“信息茧房”,频受诟病的还有“算法歧视”。所谓“算法歧视”,是指在“算法”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由于偏见、歧视性数据集或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公平结果”。

家住石家庄的刘女士,孩子在北京上大学,她每次来京探望孩子都会入住校旁一家酒店。今年初,她通过某手机软件预订一个房间,价格每晚近800元。可她办入住时发现,有客人预定了同样房型,价格只要600元。经过比对,两人在同一手机软件上看到的价格完全不一样。

“我还是这家酒店的白金卡客户呢,非但没有享受到优惠,反而还被‘宰’了,孩子告诉我,这叫‘大数据杀熟’!”

“大数据杀熟”是“算法歧视”的表现形式之一。指平台利用“算法”进行用户“画像”,如果用户已是熟客,就不再需要低价吸引,同时,平台可能通过搜集消费数据检测到用户消费能力,从而“定向”抬高价格。向阳表示,“算法歧视”一度甚嚣尘上,买机票、打网约车甚至网络购物,都会被“大数据杀熟”,后来有关部门强力监管,这种现象才有所收敛,但目前仍在业界不同程度存在。

难点

“算法”违规不易评判

有网友总结,“算法”推荐的劣质信息有三个特点:真假难辨、缺乏深度、价值导向错乱。不少人认为,“价值导向错乱”是规范“算法”的最大难点。

王军是一位自媒体人,最近打算写一篇关于“年轻人该不该啃老”的话题。当他打开手机,搜索这个话题时,发现多数网友都不支持年轻人啃老,这与他的观点非常一致。

不料,有同事告诉他,现在多数年轻人都认为,“啃老没什么问题,人生就是拿来享受的!”这让王军感到诧异,同事将手机拿到王军眼前:“你看,满屏都是支持啃老的观点。”而当王军也将自己的手机页面展示给同事时,两人只能面面相觑。

近年来,针对“算法”引发的乱象,监管部门多措并举,通过约谈、处罚、整改、下架等手段大力净化网络风气。然而,如何有效通过“算法”倡导正确导向的信息,仍是有待破解的命题。

向阳表示,虽然“算法”作为一项技术是中性的,但其模型设计、数据分析等都离不开设计者的个人选择,其主观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嵌入“算法”系统。同时,由于“算法”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其设计过程有如一只黑箱,外界很难洞悉其中原理和逻辑,因此,也很难判定“算法”体现了哪种导向。

向阳的说法不断被现实印证。由于多数“算法”设计者不会将运算细节公之于众,即使公开,也很难准确判定。由于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用户在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维权的成本较高。多起因“算法”引起的诉讼均没有得到理想的判罚结果。

“‘算法’推荐作为一种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应用过程中又往往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平衡、把握对‘算法’推荐法律规制的边界,是面临的一大难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认为,在司法以及行政理念上,需要将“算法”的运用作为“算法”运营者行为的延伸。无论运营者是否存在过错、是否存在行政违法等,“算法”因素都应被纳入追责的考量范围。

焦点

凝聚合力规范“算法”

然而,平台个性化推荐存在关闭难等问题。上海市消保委曾对消费者常用的10款手机软件开展为期8个月的专项测评,结果显示,关闭个性化推荐最多需7步。

“这种现象反映了业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不希望用户大规模关闭‘算法’,另一方面也意识到,只有规范才能长远。”向阳说,规范“算法”,需要社会各界发挥合力,寻找最大公约数。

“有效治理‘算法’乱象,是构建安全清朗的网络生态的必然要求。”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郑玉双表示,要健全“算法”的法律规制模式,破解“算法”的法律规制难题,实现算法善治。

“对于‘算法’运用是否产生不良后果,要建立一种社会性的评议机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研究。如果社会评议机制有充分的理由,认定特定‘算法’的运用导致不良后果,就应该启动问责机制,要求相应的‘算法’运营者予以解释与说明并作出优化。”薛军建议。

THE END
1.10大计算机经典算法「建议收藏」腾讯云开发者社区BFPRT算法解决的问题十分经典,即从某n个元素的序列中选出第k大(第k小)的元素,通过巧妙的分析,BFPRT可以保证在最坏情况下仍为线性时间复杂度。该算法的思想与快速排序思想相似,当然,为使得算法在最坏情况下,依然能达到o(n)的时间复杂度,五位算法作者做了精妙的处理。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089934
2.什么是算法,表示算法的4种方法(小白必读)我们知道,计算机解决任何问题都是靠程序驱动完成的。指挥计算机进行操作的一连串指令序列称为程序。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计算机程序可描述为程序=算法+数据。 那么,算法是什么呢?阅读完本节内容,相信大家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什么是算法 https://blog.csdn.net/x15297649174/article/details/137055815
3.吴师兄学算法五分钟学算法吴师兄学算法(www.cxyxiaowu.com)提供许多数据结构与算法学习的基础知识, 涵盖 LeetCode 题解、剑指 Offer 题解、数据结构等内容。https://www.cxyxiaowu.com/
4.算法概述# 什么是算法? 算法(Algorithm)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得嘞,成功的把一个简单的词解释成我看不懂的样子) 算法: 12世纪的算法:是指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 https://www.jianshu.com/p/8c8d20a9bde8
5.算法(第4版)(豆瓣)本书作为算法领域经典的参考书,全面介绍了关于算法和数据结构的必备知识,并特别针对排序、搜索、图处理和字符串处理进行了论述。第4版具体给出了每位程序员应知应会的50个算法,提供了实际代码,而且这些 Java 代码实现采用了模块化的编程风格,读者可以方便地加以改造。配套网站 algs4.cs.princeton.edu 提供了本书内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52400/
6.“百亿票房演员”到底是怎么个算法?“百亿”到底是怎么个算法? 这名头最开始是吴京凭《战狼2》《流浪地球》成为爆爆京之后开始有的,毕竟单《战狼2》就56.8亿票房了。 在这之后,基本每一篇报导《流浪地球》战果的文章,都会提到吴京的“百亿”身份。 Title像会传染似的,很快,又有人管黄渤叫“百亿影帝”,而且还是“百亿票房第一人”。 https://m.1905.com/m/news/flipboard/1483672.shtml
7.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算法”?新华社发 新华社发 您是否有过类似经历:在求职网站填写一份有关工作喜好的调查,网站会自动推送匹配的岗位;打开购物软件,发现页面上多是近期搜索或浏览过的商品;通过App阅读一条养生信息,随后便会经常收到养生知识、养生产品的广告推送……伴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数据广泛应用,算法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346766378424916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