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是学生的最重要学习能力之一,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指出:“如果一个铅球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没有目标,那么,他的成绩一定不会很好。如果他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而且投掷的距离就会更远。”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它具体的说明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
1自主学习中确立学习目标的意义
目标设置既是自主学习的一个过程,又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学习目标对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1.2学习目标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
制订学习计划有利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长期按学习计划办事,就会使学习生活很有规律,甚至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候,就不必为起不起床,睡不睡觉,学不学习再付出意志上的努力了。学习生活完全达到了“自动”进行的境界:不起床睡不着了,不睡觉就困了,不学习就好像缺了点什么似的。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计划的,也可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计划和顽强意志长期结合的产物。
1.3学习目标具有维持功能
2学习目标的确立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要求
要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就必须为自我行为设置有效的参照点。学生为什么、如何、形成什么样的目标定向,目标的特征等对其自主学习的不同过程和自主学习的动机都会产生影响。社会认知学派认为具体的、近期的、能够完成的学习目标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目标的设置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2.1同时考虑长期性和短期性
大部分孩子在念书时,都没有仔细想过自己的长期目标,父母也是如此,所以常会听到他们说:“先念好再说,未来目标以后再想也不迟。”其实,如果有个明确的目标,孩子的学习动机就会更高,因此最好订出一个务必完成的明确目标,这样孩子才可以随时检视自己的程度。如果是高中生,不妨将长期目标设定为“我一定要念某某大学”、“我的数学成绩一定要达到95分”、“平均分数一定要超过90分”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孩子设定的目标应该要合理,而且有达成的可能性才行,也就是说,一定要是孩子努力之后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远期目标也难以使学生产生对目标实现的紧迫感,难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与远期目标相比近期目标往往比较容易实现,需要的意志控制要求也更低,能够使学生更快地看到自己某些能力的增长。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机也就越强。但是,自主学习过程中没有长期目标的指引,容易使学生在实现短期标后失去设置新的短期目标的动力,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2.2“鼓励”原则
2.3订出评估目标达成度的标准
2.4必要时修正调整目标
虽然孩子已经努力地照计划念书,但不知为什么,却总是不顺利,这时候就应该去了解背后的原因。还有当孩子努力后,却仍无法如期达成目标时,应该要能接受随时修订目标。请一一确认当初设定的目标会不会难度太高、设定的目标对孩子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有没有其他更适合孩子的目标、奖励是否恰当等等。孩子的目标或是为达成目标所定的计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适当或是有更好的方法,随时都可以再修正。
2.5现实与理想相结合
学生最朴实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有个好职业。好的职业,不用灌溉花儿也会开,烂的职业,靠天吃饭还经常朝不保夕。不管每个人命运如何,从大多数人的总体统计数字上来看,职业好坏与人的学历水平是有重要联系的,所以通过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追求更高的学历是必要的。
最崇高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享受人类文明,不同的知识水平的人所能欣赏到的人类文明果实是不一样的,文化休养低的人对高级的人类文明成果享受不完全,比如对经典的艺术作品仅止于知道它值多少钱,而且在一生中对日常生活的享受领域也十分狭窄,这是有多少钱也无法弥补的。在教育学生时,应将这两者相结合,有利培养学生执行学习目标的韧性和毅力。
参考文献
[1]徐祖权,冯发柱.如何帮助学生认定学习目标[J].湖北教育,1998(Z1).
[2]乔建中.学习目标和任务难度对学生投入意愿的影响[J].南师大学报,1998(1).
[3]梁宇颂.大学生成就目标、归因方式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0.
[4]傅美芳.试论自我教育目标的导向功能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2002,24(4).
[5]潘布哈.设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6(8).
一、引导自学
自主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并不代表自主学习就不需要教师的引导,以目标为基点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在这里教师的引导是指教师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因为学生们的知识和经验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放任让学生们自由地学习的话也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因为这样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经过教师的引导后,学生再进行自主学习就可以有依据和线索,有目标和方向,而不会是盲目地学习,学生可以在目标的引导下真正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二、适当点拨
如,学习解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可能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探索很快就可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但在学习解分式方程的时候就比较容易遇到困难,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都比较容易理解,但大部分学生可能会对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不太清楚。为什么会有增根?该如何验证方程的根是否是增根?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明明是解方程得出来的根,为什么却不是原方程的根呢?像这类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点拨和讲解。
三、变式训练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成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只要进行检测就可以知道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随练来即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检测可以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地纠正存在的问题。但课堂随练一般比较简单,与书本上的例题几乎是一样的,这些练习对学生来说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对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教师可以对这些练习进行变形,改变题目中的条件或结论,对学生进行变式的训练,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在编排方面也体现出对变式训练的重视。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材上的“议一议”也常常会有要求学生们对习题或例题进行变式之后再思考。这样的编排是非常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讲授还是练习,都可以及时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向学生安排变式训练,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题目中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
四、总结提高
关键词:自主导学;生本课堂;误区;策略
一、走入自主导学之误区
自主导学作为语文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然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学”定教,这充分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它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预习,越来越多的教师推崇这种做法。然而,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导学时,还存在某些误区,使自主导学流于形式,教师走过场,学生敷衍了事,达不到预期效果。
1.“另起炉灶”型。有些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导学时,而课堂上却依旧按以往的思路,教学设计让自主导学“束之高阁”。如一些年轻老师开始试教时,却忽略自主导学前所留的作业,课上交流的话题与自主导学作业的话题内容不一致。课前,学生辛苦做足功课,自信满满地进入课堂,结果发现自己所学毫无用处,还得跟着老师的思路另起炉灶。这样,将“先学”和“后教”割裂的自主导学又有何用呢?
2.“替代包办”型。有些老师布置的自主导学的作业中暗含了文本难点的答案,学生能轻松地捕捉到原本需要通过深思熟虑才能感悟到的文本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剥夺了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感悟的过程,这样学生又会有何收获可言?
二、实施“自主导学”之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熏染下,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浮躁与迷失,实施“自主导学”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一环扣一环的展开,达到学以致用,发展能力的目的。当然没有有效的自主导学设计,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很难有高效的课堂。那么,针对上述教学误区,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导学中扮演正确的角色,为高效的课堂服务呢?
(一)目标明确,让自主导学简单易行。学生通过自主导学,回归课堂,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课堂上教师就要尽量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如教学《自选商场》,课前鼓励小朋友们跟妈妈去超市购物。
导学问题设计:
1.小朋友,妈妈平常带你们到过哪些地方买东西呀?
2.你们喜欢到自选商场买东西吗?为什么呀?(出示超市图片)
你们都去过超市,那么这些货物在超市里是怎么摆放的?哪些应该摆在一起?学生通过自主导学在生活中识物认字,不仅使所学的知识记忆深刻,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观察与记忆能力。这样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生活中找答案。大大减轻了教师在课堂上费尽心思地引导,使后续的课堂教学水到渠成。
(二)设计梯度,让自主导学单面向全体。一个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学自主单作业的布置一定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通过自主导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如,在教W《少年闰土》前,可以这样课堂自主导学单:①我读了几遍课文,学会了()生字。②我知道课文描写了猫的()特点?从中我感受到什么?(可以引用好词佳句、名言诗作等)③我的疑问。(字、词、句或内容),再想一想解决办法。④搜集老舍的生平资料及老舍的一些作品。
(三)形式多样,让自主导学更具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灵活多样的自主导学形式才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对所学课文充满学习期待。因此,自主导学要具趣味性,创造性。
1.感悟角色,表演型。如教学《小英雄雨来》可以将自主导学作业设计为:请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该项学习看似简单,其实暗藏着三方面的教学设想:一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二是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感悟小英雄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人物性格特点;三是通过自主的实践活动,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四)前后对接,使他们劳有所用。学生完成自主导学作业之后,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自主导学情况,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教的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教学真正为学生所需。
1.聚焦疑问,突出重点。提炼学生自主导学中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如《梅花魂》教学片段
第一步:课前预习,检查交流
课前读题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如:“魂”是什么?“梅花魂”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梅花魂”而不是其他花的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答案。
第二步:交流反馈,体会内涵
①外祖父在教我吟诗时落泪;②外祖父因我弄脏墨梅图发脾气;③外祖父为不能回肓骼幔虎芡庾娓冈我墨梅图;你从这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呢?祖国、外祖父、梅花,三者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就这样利用自主导学,学生聚焦的疑问展开讨论,这样不仅能像磁石般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且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2.拓展资源,里应外合。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以课本为点,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习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流于形式,运用实际中,给学生提供机会展示成果,让学生劳有所用。
总之,我们坚信:让学生有备而来的课堂,才是有活力的课堂!让自主导学成为语文学习之前奏,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们语文学习的空间,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焕发出课堂的精彩!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改革;项目教学;道路工程;自主学习
1.引言
道路工程从业者需要终生学习来掌握新技术,这要求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目前高校道路工程课程仍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先学理论后实践的教学顺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1]。这样的教学形式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传统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都不够高,这要求我们对传统教学进行改革[3]。西方国家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效果显著[4]。本文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道路工程教学中,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项目教学法对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2.1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个人在明确学习目标和自身认知后,合理运用资源和策略,从而掌握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也是自我提升、培养综合能力的前提。教育部深化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道路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绝非一遍课堂讲授能够完成,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2用项目教学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
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道路工程教学设计
3.1项目的构建
3.2项目的开展
3.3结果的评定和总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配合协作,师生都要参与监督,通过落实到小组、个人的评定制度,确保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自学活动中。这需要改变以往教师单一评价的方式,具体分三级来综合控制和评定学生的参与度:(1)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2)学生本人进行自评;(3)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幕课”;电子信息课程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正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其影响。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自身的知识是由儿童在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其后,慢慢衍生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般化观点: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在学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但是,传统高等教育的灌输式教学,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缺乏有效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并且知识无法得到灵活运用。为此,国内外高等教育者不断在思考如何“破冰”。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幕课”教学架构
“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s)于2012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目前世界上主要的MOOCs平台有三个:课程时代(Coursera)、在线大学(Udacity)和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课程项目(edX)。国内清华大学开发首个名为“学堂在线”的中文MOOCs平台,其功能与edX类似,支持在线播放课程视频、网上讨论、在线答疑等。可以说,这样的平台是以往远程教育的升级版,未来其可以允许多种终端访问,实现校际学分互认等功能。为了让“幕课”真正发挥实效,本质在于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从“幕课”平台上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为此,作者考虑采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构建“幕课”教学,其架构如图1所示。教师通过制作或选取所授课程的在线视频创设情境,接着学生利用情境来认知知识,并通过在线答疑和网上讨论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运用的能力。
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电子信息课程“幕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是学习的发起者和组织者。通过制作课程在线视频来创建知识的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在线答疑,来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归纳整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亦可以将代表性问题纳入在线讨论中,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自由的讨论氛围,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不再是面对面、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通过平台的启发式教学。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来制作在线课件,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是“幕课”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因为学生可以自由在线选择教师。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幕课”教学模式
2.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最早于1982年由Palincsar提出,之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这种教学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特定的、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这种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为背景。交互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模仿在线视频中的教师来讲授知识,同时接受教师和学生的提问,最后由教师来补充完善。通过交互式的问答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式教学。建构主义者提出了许多改革教学的构想,但一条基本的、核心的思想是: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学习。1996年Hiebert等提出了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一条原则: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基于这种构想,把问题式教学引进“幕课”教学中。通过在线课程,提出问题,创立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从在线课程、在线答疑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中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语
电子信息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讲授多数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幕课”时代,如何改变应付的学习为生动有趣的知识探寻过程,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对电子信息课程“幕课”教学的架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有望有效提高“幕课”教学的实效性,从而推动“幕课”教学迈向实用化。
[1]何克抗.关于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哲学基础――对建构主义的再认识[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3).
[2]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黄震.慕课MOOC――中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电力教育,2014,(8).
关键词:中职学生;项目式;教材;计算机;自主学习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来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下学生“跟着走”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与时俱进地开展素质教育?任务驱动、项目式教学的大量采用,特别是项目式教材的广泛采用,配套教学资源库的极大丰富,这对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转向自主性的学习,这是面对这一机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自主学习的涵义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个体的情况,充分培养、发挥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获取知识,增强学习技能,满足自身求知欲望的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具有非强迫性、目标性、行为性的特点。即自主学习者只有在自身的需求促进下,为完成一定的学习目标,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实现自我满足的欲望,而采取自我认为是在强迫的,非自愿情况下,无目标的行为活动均不能称为自主学习。
二、在中职校计算机学科推进自主学习
1.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中职校生源质量的继续下滑,中职学生的素质大大降低,学生的文明修养、知识能力都呈现较大的下降趋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存在很大的不足。其次,这些学生已接触计算机多年,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一定基础,但以盲动、乱动为主,学习提高为辅;再次,我们的学生出去将直接面对社会,在校学的知识肯定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作为教师要直面学生的现状,找到因材施教的办法。这时推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一种学习的内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在参与教学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性和积极性。
2.计算机课程特点的需要
计算机课程大多操作性强、效果直观,通过上机操作,就能对知识进行较好的掌握,而且计算机课程的难度相对不大。这类课程,一方面,自主学习可以被入学基础参差不齐的中职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对学生知识掌握、灵活运用具有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计算机课程的学生掌握的个体差异要比其他课程差异小得多,同时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理论教学的效果远低于学生实际操作所获得的真实效果。
3.项目式教材及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教学载体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大量的项目式教材也及时出现,这些教材以项目作为教学单元,每个项目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主题和重点,并通过多个任务来具体阐释,每个任务又通过若干个实例来具体细化。每个项目又包含设计目标、设计效果、设计思路、操作步骤、知识链接、小结习题等经过特殊设计的结构要素。同时,配套资源库也极其丰富,有所有操作的视频讲解、操作素材等。这些资源的极大丰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利用项目教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这里我仅就从课堂教育的角度,以人民邮电出版社《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为例,就如何充分利用项目式教材,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提出自己的浅见。
1.转变观念、充分准备、强化对比,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2.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分步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好每堂课要完成的任务,给予学生以明确的目标。这种项目是根据教材精心设计的,把整本教材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细化成若干个操作,每个操作分若干个步骤。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按照教材的引领,逐步依葫芦画瓢,完成每个简单的步骤。
如处理婚纱照项目,教师首先进行项目分析,展示几幅通版照效果图,把项目分解为修复图像、去除图像背景、调整图像色调、制作艺术效果等四个任务,让学生明确本项目完成以后的效果以及分几步来完成;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分析,明确要了解和掌握的工具按钮的使用,此时教师可以快速地演示及告诉学生PS工具按钮的位置及基本属性;然后根据每个任务,把任务细化为操作,教师要把每个操作给学生明确设计目标,展示设计效果,分析设计思路,让学生初步知道如何下手操作;接着由学生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及效果图,逐步完成简单的操作,此时教师可以在巡回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指出纠正一般每个操作步骤都比较少,学生只要稍稍跳跃一下,就可完成,如有困惑,还可以及时查看教材提供的立体化素材包中操作的视频讲解。一个小操作完成以后,学生可以继续进行新的操作,一般每个任务有3~4个小操作完成;接下来根据学生的一个任务中几个小操作的整体完成情况,进行任务小结,重点点评学生操作中的共性问题。点评时,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如何激励先进,如何不露声色地帮助后进生,督促学生进一步学习等都要细细思虑周全。
至此,随着学生任务的完成,操作的熟练,新授课的教学内容也在学生根据项目教材按图索骥的操作过程中完成。其中最重要的转变就是学生按照教材自己进行操作,发现困惑,自己按照教材提供的立体化素材包中的操作视频去寻求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任务布置者、分析者、检查者等相对次要的位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最后,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及时布置课后作业。作业的内容紧贴实际,在素材中又有实际操作视频,学生可进一步巩固新知,强化技能,如遇困惑,还可在视频中寻求帮助。
3.有的放矢、揭示本质、总结方法,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会学习的前提。利用现有的项目式教材,是加强学生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条捷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学科知识的学习运用,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郭万军.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CS3.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