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可以看做是一门人工智能的科学,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利用数据或以往的经验,以此优化计算机程序的性能标准。一种经常引用的英文定义是:
AcomputerprogramissaidtolearnfromexperienceEwithrespecttosomeclassoftasksTandperformancemeasureP,ifitsperformanceattasksinT,asmeasuredbyP,improveswithexperienceE。
机器学习强调三个关键词:算法、经验、性能,其处理过程如上图所示。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算法构建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评估的性能如果达到要求,就用该模型来测试其他的数据;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要调整算法来重新建立模型,再次进行评估。如此循环往复,最终获得满意的经验来处理其他的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和方法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多个领域,比如个性推荐系统,金融反欺诈,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模式识别,智能控制等。
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由于技术和单机存储的限制,只能在少量数据上使用。即以前的统计/机器学习依赖于数据抽样。但实际过程中样本往往很难做好随机,导致学习的模型不是很准确,在测试数据上的效果也可能不太好。随着HDFS(HadoopDistributedFileSystem)等分布式文件系统出现,存储海量数据已经成为可能。在全量数据上进行机器学习也成为了可能,这顺便也解决了统计随机性的问题。然而,由于MapReduce自身的限制,使得使用MapReduce来实现分布式机器学习算法非常耗时和消耗磁盘IO。因为通常情况下机器学习算法参数学习的过程都是迭代计算的,即本次计算的结果要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输入,这个过程中,如果使用MapReduce,我们只能把中间结果存储磁盘,然后在下一次计算的时候从新读取,这对于迭代频发的算法显然是致命的性能瓶颈。
MLlib是Spark的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库,旨在简化机器学习的工程实践工作,并方便扩展到更大规模。MLlib由一些通用的学习算法和工具组成,包括分类、回归、聚类、协同过滤、降维等,同时还包括底层的优化原语和高层的管道API。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Spark机器学习库从1.2版本以后被分为两个包:
使用MLPipelineAPI可以很方便的把数据处理,特征转换,正则化,以及多个机器学习算法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单一完整的机器学习流水线。这种方式给我们提供了更灵活的方法,更符合机器学习过程的特点,也更容易从其他语言迁移。Spark官方推荐使用spark.ml。如果新的算法能够适用于机器学习管道的概念,就应该将其放到spark.ml包中,如:特征提取器和转换器。开发者需要注意的是,从Spark2.0开始,基于RDD的API进入维护模式(即不增加任何新的特性),并预期于3.0版本的时候被移除出MLLib。
在接下来的几个章节里,我们将从基本的机器学习算法入手,循序渐进的来学习Spark平台下的机器学习。
厦门大学软件工程系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网络数据管理,车载网络,大数据分析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