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贵州省委网信委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着眼新时代网上群众工作新形势新要求,创新策划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主题活动,推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通过互联网“听民声、察民情、聚民意、解民忧”,助推提升各地各部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主题活动启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实践,涌现出一批“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工作的先进典型,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人民网推出贵州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系列报道,深入挖掘贵州各地各部门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中积极践行网上群众路线的经验做法、创新实践和亮点成效。
“前几天我路过威清路与黄金路的十字路口时,有一块路牌写着威清路口左转下去是合群路,但现在合群路已经变成人民大道了,希望整改。”8月5日,有市民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反映威清路与黄金路路口交通指示牌有误。
市民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反映路牌有误。欧阳春城摄
8月10日,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回复该网友称,意见已收悉,将对标志版面内容进行更新。8月19日,市民反映有误的交通指示牌完成更正。该局表示,将继续排查类似问题,为市民提供准确的道路信息指引。
贵阳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及时更正路名。欧阳春城摄
网上反映问题、线下推动整改,交通指示牌的更正,只是贵阳借助互联网平台,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一个缩影。2019年12月4日,经贵阳市委常委会研究批准,贵阳市委宣传部和市督办督查局共同推出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该平台通过开辟市民融媒问政渠道,实现服务群众、舆论引导、监督督查、舆情化解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机制,架起了联结党委政府和市民群众的“连心桥”。
整合问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通过“融媒问政”,贵阳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倒逼党政机关转作风、改政风,提高干部执行力和落实力,为贵阳市“坚持高标准要求、加快高水平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作风保障。
截至2021年8月底,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网络阅读量达到2.5亿人次,共收集市民反映问题线索23833条,转办21852条,办结20521条,满意件17157件,办结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4%、83.6%。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
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百姓选择在网上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反映诉求,如何通过网络察民情、汇民智、聚民心,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贵阳充分发挥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以“融媒问政”平台为基础,创新建立“1233”工作机制。
何谓“1233”?即:紧紧围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一主线,加快推进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融合,建好用好融媒贵阳群工站、融媒问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个阵地,畅通网络诉求渠道提升网上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三感”指数。
南明区以“一网通办”为基础,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200余项,80%的事项可通过全程网办和邮政寄递实现“零跑腿”;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作为贵阳唯一实现网上盖章的便民服务站,让群众真正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贵阳市探索推出“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住房公积金服务,实现80.77%的服务事项“不见面办”……为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贵阳市将群众好评度作为各单位工作成效转化的指标之一,倒逼职能部门强化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困扰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截至2021年6月30日,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累计入驻单位达到131家,初步形成了“横向覆盖贵阳贵安、纵向通达市县两级”的工作格局,各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
2021年1月19日上午11时40分,清镇一市民在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留言称,自己的父母今年71岁,个人医保本应在居住地附近的银行缴纳。但今年却被告知银行不能直接缴纳,须用手机绑定银行卡或去当地行政中心缴纳现金。该市民表示,交现金路途遥远需要转车、智能手机老人不会用,希望能协调处理。
小事连民心,细微见真情。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聚焦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通过建立入驻单位限时回复工作制,确保“办”的时效。以人民满意为评价标准,确保“办”的实效。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各级各部门上下联动、通力合作,逐步构建起“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的“1233”工作机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造福群众的生动实践,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让“履职清单”成为群众满意的“成绩清单”,在作答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这道必答题时,贵阳先行先试,交出了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