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计划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拔尖计划计算机科学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创新型计算机科学人才,包括两类人才:计算机理论的科学研究人才与先进技术的原始创新人才。前者能够从事计算机基础理论研究,具备在可计算性/计算复杂性、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理论、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设计等领域开展原创性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后者能够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具备在网络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和自然化技术等领域开展原创性应用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具有学科发展速度快、学科应用范围广、创新能力要求高、持续发展压力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培养符合上述目标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提出了很大挑战。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成立了拔尖计划指导委员会,通过严格的分析与论证,提出了“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引导探求未知领域、注重基本科研素养”的基本指导思想。
2、一流师资团队
拔尖计划的主干课程均单独开课,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优秀教师担任主讲。此外,我们也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课程顾问和暑期课程主讲。
3、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定了全面的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培养方案,从教学体系与学术体系两个方面有机结合,构建面向计算机科学拔尖人才的创新培养体系。
教学体系方面,我们制定了面向问题求解的教学体系。通过将知识体系构造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结合起来。课程设置上,强化了“数学与逻辑基础”、“算法线”和“平台线”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强化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手段上,以“自我探索、深度引导、理论严密、训练充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小班化教学为基础,从传统课堂授课转变为讲课、自学、研讨和报告等多种形式,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增强了开放式的研讨课题与系统实现类项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求未知领域。
学术指导方面,从第四学期开始,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名学术指导老师,进入实验室开始进行基本科研素养训练,并开始介入科研活动,引导探求未知领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参与创新项目、ACM竞赛和其他各类型训练等,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而海外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探索欲。
4、国际化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拔尖计划培养特色
1、“问题求解”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实践
1)课程体系(内容)重构
我们在课程建设与改革中打破常规,基础课程在兼顾知识学习的同时引入计算机问题求解,在“以问题抽象为核心的计算机算法设计能力”和“以平台支撑为核心的计算机系统设计能力”的培养上,纵向优先,重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将传统算法线的“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平台线的“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系统基础”等7门专业基础课程,重构为“问题求解基础”与“体系结构基础”两个系列课程。
2)研究性自我探索式学习
掌握知识的过程由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学”为主。学习过程分解为课前自学习、课堂深入引导和课堂分班研讨三个阶段。引导和研讨过程均以经典问题的分析、建模和设计为线索,强调学生探索、教师指导下的问题求解。
经过6年多研究与实践,“问题求解”算法线与平台线课程体系及其引导式自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同行的高度评价,主讲教师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授予的“杰出教育贡献奖”,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香港科技大学360Campus学术竞赛
下图为同学们用360相机自己拍摄的图片
3、优秀学生
康望程:2012级计算机科学拔尖班,现为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导师是JulianMcAuley教授。
在进入拔尖班学习后,由于对算法设计和实现比较感兴趣,他加入了南大ACM队,取得了两枚区域赛金牌;他参与研发的公益软件项目homeward获得第二届腾讯编程马拉松成都赛区冠军,全国第三名(超过1万名参赛选手)以及首届苏宁校园IT菁英开发大赛冠军。
大三后,他加入了学术导师李武军老师组并开始了解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经过近一年的科研工作,他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离散优化解决大规模图像哈希的算法,并在国际人工智能会议AAAI’16(中国计算机学会推荐的A类会议)上发表。
获奖
论文
金熠波:2013级计算机科学拔尖班学生,现已保送本系攻读博士学位。
YiboJin,YuanGao,ZhuzhongQian,MingyuZhai,HuiPengandSangluLu,Workload-AwareSchedulingAcrossGeo-distributedDataCenters,14th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arallelandDistributedProcessingwithApplications(ISPA2016),Tianjin,China,August23-26,2016.
王璐:王璐同学于2010年以江苏高考第182名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4年,王璐同学获得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保送进入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周志华教授,研究方向是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
自大四进组从事科研工作至今,在导师的指导下,王璐同学已经累计发表三篇论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IJCAI-16(CCF-A类会议)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并以第二作者身份,分别在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ArtificialIntelligence(CCF-A类期刊)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AAAI-16(CCF-A类会议)上各发表一篇学术论文。2016年,王璐同学获得华为奖学金。
郑重申明:本站并非南京大学招生官网,本站所载之内容均整合自网络,如有出入,一切以官方网站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