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期间我国职业院校科研生产力
科研生产力主要是从科研论文数量的角度来观察高职院校的科研情况。科研论文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科研论文发表情况能够反映出高职院校各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科研机构、研究热点等基本状态和趋势。
(一)“十三五”期间高职院校科研活跃度保持基本稳定,科研影响力有待提升
2016—2020年高职院校在中文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文总体保持稳定(表1)。
WoS是全球获取学术信息的重要数据库。2016—2020年我国高职院校在WoS期刊发文数量不多,但稳步增长(表2)。
据统计,2016—2020年,分别有212所、188所、156所、125所和99所高职院校发文数为0,呈递减趋势,但即使是最少的2020年,仍有近7%的高职院校从未发文。另外,约4成的高职院校从未在WoS期刊上发文。总体上看,高职院校科研的数量和质量仍有待提升。
(二)核心期刊发文数量区域活跃度差距较大
论文成果区域分布不平衡。江苏、河南、广东、浙江高职院校在核心期刊总发文量、WoS总发文量、北大核心发文量、CSSCI发文量四项排序中,数量都进入了前五,显示了较强的实力。另外,四川、河北、重庆、湖南此四项均在前10名(表3)。
三、“十三五”期间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影响力分析
科研影响力选取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三个维度来观察。h指数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发表的论文至少有h篇的被引频次不低于h次。h指数是衡量学术数量和学术质量的混合量化指标,数值越大则表明学术文献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力越大。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有19个专业大类,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由于不同的学科研究人员、覆盖人群差异较大,为了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借鉴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的期刊分类,检索全国高职院校在12个学科核心期刊上的载文数量、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和h指数,综合观察不同类型的院校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研究的活跃度和竞争力。
(一)各学科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文数量占比小
“十三五”期间,在北大核心期刊各学科门类中,高职院校总体发文量占比较小,并且呈现出不平衡。教育类占比相对较高,为19%,其次为轻工类、交通类。医药卫生类载文量发文比例最低(表6)。
(二)分学科核心期刊发文统计中有行业背景院校发文优势突显
以下分学科核心期刊发文统计,以发文数量为第一排序依据,此后以篇均被引频次和h指数为第二、三排序依据。
1.“十三五”高职院校经济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经济类的检索范围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第二编“经济”里的所有刊物,共155种。过去五年,高职院校在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发文4765篇,总被引28887次,平均篇均被引频次为6.1;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发文数量、被引次数最多,但从篇均被引看,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篇均被引频次9.7;从h指数上,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过去5年至少有13篇论文被引13次以上,经济类成果影响力在高职院校中突出。前10位院校中4所为“双高”建设院校。高职院校的财经类行业特色鲜明,只有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是工科院校,但进一步检索发现,该学院的金融与会计学院历史悠久。从区域上,经济类成果数量前10位的院校,河南院校占比大,为4所;浙江、江苏分别有2所(表7)。
2.“十三五”高职院校教育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教育类的检索首先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教育”的98本刊物进行了全口径检索,这里包括“教育学/教育事业,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自学”以及“体育”等。2016—2020年,高职院校在这98本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文10010篇,被引次数57360次,篇均被引频次为5.7。数据显示,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发文数量、被引频次及h指数上均遥遥领先。前10位高职院校皆为“双高”建设院校。从区域上看,前10位的高职院校浙江3所,江苏、广东、重庆分别有2所(表8)。
综观教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多的职业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科研,建有职业教育研究平台。如,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有“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研究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有“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等等。
3.“十三五”高职院校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医学卫生类的检索范围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所有医药卫生刊物,共255种。过去5年,高职院校在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上发文4387篇,被引次数2075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7。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论文数量、被引频次高出同类高职院校一个数量级,篇均被引频次6.0,近5年有21篇论文被引用21次以上,成绩突出。其次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10位院校中有2所为“双高”建设院校。高职院校的医药行业特色鲜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虽然以交通类命名,但医护类专业是其主干专业。从区域上看,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数量排名前10位的院校河南占比大有4所,福建2所(表10)。
4.“十三五”高职院校农业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农业类的检索范围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所有的农业科学刊物,共131种。高职院校在农业类核心期刊上发文5932篇,被引次数15421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6。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论文数量、被引频次最高,近5年有9篇论文被引用9次以上,成绩突出。其次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等。前10位院校中有7所为“双高”建设院校。高职院校绝大部分都有鲜明的农业特色,只有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没有农业类院系,但农业工程和农业机械类研究成绩突出。从区域上看,农业类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数量排名前10位的高职院校江苏占比大,为3所,河南2所(表11)。
5.2016—2020年高职院校机械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机械类的检索范围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机械”“仪表工业”中的28种刊物。过去五年,高职院校在机械类核心期刊上发文2507篇,被引次数575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3。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不是最多,但是被引频次最高,篇均被引频次3.0,近5年有6篇论文被引用6次以上,成绩较突出。其次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10位高职院校中有7所为“双高”建设院校。高职院校的机械类特色鲜明。从区域上看,机械类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数量排名前10位的高职院校江苏占比大,有5所,河南、浙江各2所(表12)。
6.“十三五”高职院校电子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电子类的检索范围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的75种刊物。高职院校在电子类核心期刊上发文2139篇,被引次数6243次,篇均被引频次为2.9。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发文量最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篇均被引频次达7.9,近5年有7篇论文被引用在7次以上。前10位院校中有7所为“双高”建设院校。院校电子类特色鲜明。从区域上看,电子类核心期刊论文成果数量排名前10位的院校河南和江苏分别4所,占比大(表13)。
7.“十三五”高职院校计算机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8.“十三五”高职院校化工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9.“十三五”高职院校轻工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10.“十三五”高职院校建筑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11.“十三五”高职院校水利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12.“十三五”高职院校交通类核心期刊论文被引频次及h指数情况分析
四、“十三五”期间我国高职院校科研创新力分析
图22016—2020年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量趋势
从校均来看,到2020年,我国高职院校专利数申请校均为36件。592所高职院校专利数超过平均数,占40%;471所高职院校专利数量低于36件;有405所高职院校专利申请数为0,占比27.5%。在专利申请数量前20位的院校中,江苏高职院校占50%,浙江高职院校占20%(表21,22)。
专利引用指标是学者普遍认可的衡量专利质量的内容。类似论文成果被引用,专利被引用可以反映这项研究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影响力,可能是后面专利的基础。有学者指出,“一项专利从公开到被引用大概5年以上。一般来说,70%的专利要么从未被引用,要么被引用一两次。只有很少的专利被频繁引用,被引用6次以上(包括6次)的被认为引用占前10%的专利。”受限于数据,我们无法查询到具体某一项专利成果的被引次数,并且从引用的具体情况上还无法分析是自引还是他引。从已有数据上分析,专利有被引用过的院校为770所,占有专利成果院校的72%,但有293所高职院校有专利成果却从未被引用,高职院校专利的技术先进性及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以被引证数为序,前20的高职院校平均专利被引证数(被引证/专利数)最高的为31%,被引证次数与被引证的比率最高为2.49,专利引证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表24)。
(五)仅2成的高职院校过去5年有专利转让,比例较低
专利的转让反映专利在经济和贸易活动中的作用,只有已实施有收益的或者将会实施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专利才会发生专利转让,因此这一角度可以反映专利的可实施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专利的质量。过去5年,专利有转让的高职院校290所,占有专利申请高职院校的27%。按高职院校1468所计算,仅2成高职院校过去5年专利有转让,比例较低,高职院校专利的实用性有待提升。以专利的转让数排序前20位高职院校的转让比情况看,不到一半的高职院校转让率超过10%(表25)。
五、结语
本研究旨在呈现数据,观察现状。在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过程中深切体会到高职院校科研评价的迷惘。目前,高校院校科研评价标准忽略了高校间不同的办学定位与特色,以研究型、综合类、高水平大学为标杆,单一化的评价模式,使得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在这种评价中处于劣势,不能把在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成绩优异的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和人才评选出来。职业教育要成为真正的类型教育,职业院校要落实中央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都亟需优化调整职业院校的科研评价体系,建立起与职业教育类型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体系。将分类评价、增值评价、多元评价等改革要求落实到高职院校的科研评价中,通过合理有效的科研评价,引导高职院校突出类型特色,坚持服务地方、服务区域发展,坚持将科学研究与地方需求、产业需求深入融合,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培养更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年第11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刘红,匡惠华.“十三五”全国高职院校科研数据分析及其问题透视,2021(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