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应用论文范文

导语:在数学生活应用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二、解题能力的培养

其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是,这里面需要解决学生怎样通过阅读理解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这一点恰恰是教学的一个盲点,学生不能对应用问题进行有效的阅读理解。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形成阅读想象、阅读联想、阅读思维、阅读情感等稳定的阅读心理要素,持之以恒地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应加强学生运算(特别是近似计算)能力的培养,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由于我的学生是高一,刚刚脱离初中,所以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

(一)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

建模论文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有意义的尝试,可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来说,建模论文的标准组成部分由论文的标题、摘要、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二)建模论文的写作步骤

3.完成论文写作。完整的论文在完成以上步骤之后就可以新鲜出炉了,完成论文后,一定要再看一遍自己的论文有没有错别字、计算错误、图形的移位或偏差等。最后,在论文的结尾处应该写上感谢的话,感谢帮助你完成这篇论文的所有人。

数学论文2000字(一):多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论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元化;教学方法;高效

一、多元教学模式实现的必然性

首先,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大力支持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改革,新课改的具体内容中也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师将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优势,摈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实现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做课堂的引导人,因而建立一个自主学习课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次,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深入了解,才能不断研究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强调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运用多元教学模式不仅得到了新课改的支持,也是时展的趋势,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现多元化教学是必然的。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元教学模式的运用

1.激发兴趣之生活情境教学

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的精力就会多一些,所以根据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比传统只进行知识讲解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摆脱教师的思考路径,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将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活情境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了解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对称”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进行新课导入: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五角星、窗花这类事物都具有什么特点呢?这些事物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的,学生对这些事物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发现其中含有的数学特征,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问题答案的探索心理,有利于接下来对称知识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认知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究,深化学生对对称含义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生活事物进行操作,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剪窗花,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2.增加趣味性之游戏教学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开展游戏化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在充满趣味性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能够让学生通过游戏而掌握数学知识的游戏教学,活跃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时,也要让学生认识人民币,基于此教师可以设置“我是收银员”的游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一些商品,然后讓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然后分给顾客、收银员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让顾客进行商品挑选后,去收银员那里结账,这样实际购物交易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人民币,还能巩固学生之前对加减法知识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思维之小组学习教学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认识数学、学习数学的初始阶段,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习惯和数学思维具有启蒙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一门学科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学生更好发展的前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安排合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获得合适的思维训练。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1)请说出钟面上三根针分别是什么针?(2)1-12个数字之间的格子具有什么含义?(3)画出6:15分指针的方向。这三个问题的难度以此递增,对学生了解钟表的程度要求不一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这样能使得学生都完成学习任务,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下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下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小组之间互相合作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进入到问题思考中去,促使学生思维发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高效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课堂。

数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习内容,而且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再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视度也变得越来越高。通过将课堂导学和课堂互动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就是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促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成为了必然选择。基于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本文探索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中的应用方式,以供小学数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综合能力

引言

一、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概念

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先要将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进行的一种互动,教师利用自己的引导作用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能够让课堂教学从原来的讲解为主变为引导为主,并利用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最终使得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二、在小学教育中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课堂导学和课堂互动实现结合,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让教师的教学效果实现进一步提升。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的單一、枯燥等缺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知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所提高。

导学互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师生之间的感情变得更为融洽,进而让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让课堂教学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在导学互动教学模式中,导学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互动是组织教学的形式,将导学和互动相结合,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学互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中,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导学互动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师生探讨过程中,并通过探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进而喜欢上学习数学。在这种模式下开展的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三、导学互动式教学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一)问题导入法

导学互动教学离不开问题导入,问题导入能够为导学互动教学提供很大助力。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应选取合适时机对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这一章节时,就可以利用实物钟表来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1点钟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多少度?3点钟又是多少度?钟表上一共有几种夹角?”,利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数学教师在发问时应注意不要提出超过学生能力理解和学习范围的问题,要确保问题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进而促使导学互动教学发挥出应有效用。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利用氛围的影响作用来实现导学互动教学效果。2例如,在讲解“负数”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向学生提出“天气预报中是怎样表示夏季气温呢?又是怎样表示冬季气温呢?”等到学生答出答案后,教师就可以将零下气温延伸到负数概念上,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在氛围的影响下更好的进行学习。

(三)对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优化

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导学互动教学开展的基础,通过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对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优化,提高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学习讨论中,并在讨论过程中发挥自身主动性,教师还应适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探讨内容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如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在班级进行讨论和讲解。数学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引导,能够让教师更好的把控课堂教学节奏,并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完善和改革。

(四)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通常都是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而导学互动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进行评价,还要求学生也要进行评价。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位置”这一部分知识时,就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位置的表示方法,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周边同学的位置进行描述,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位置描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让学生对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师生的互相评价来让教师得出最终的客观评价。通过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能够让课堂评价变得更加具有多元化和客观性,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供一定参考效用。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写好数学论文的前提是需要有拟定一个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有哪些比较优秀的数学论文题目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2021最新数学方向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数学论文题目1、用面积思想方法解题

2、向量空间与矩阵

3、向量空间与等价关系

4、代数中美学思想新探

5、谈在数学中数学情景的创设

6、数学创新思维及其培养

7、用函数奇偶性解题

8、用方程思想方法解题

9、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10、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幽默风趣

11、中学数学教学与女中学生发展

12、论代数中同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13、论教师的人格魅力

14、论农村中小学数学教育

15、论师范院校数学教育

16、数学在母校的发展

17、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8、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

19、数学新课程教材教学探索

20、利用函数单调性解题

2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22、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23、变异思维与学生的创新精神

24、试论数学中的美学

25、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26、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27、数列问题研究

28、复数方程的解法

29、函数最值方法研究

30、图象法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1、近年来高考命题研究

32、边数最少的自然图的构造

34、组合数学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35、函数最值研究

36、中学数学符号浅谈

37、论数学交流能力培养(数学语言、图形、符号等)

38、探影响解决数学问题的心理因素

39、数学后进学生的心理分析

40、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1、数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

42、生活中的数学

43、欧几里得第五公设产生背景及对数学发展影响

44、略谈我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45、论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46、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

47、数学差生非智力因素的分析及对策

48、高考应用问题研究

49、“数形结合”思想在竞赛中的应用

50、浅谈数学的文化价值

51、浅谈数学中的对称美

52、三阶幻方性质的探究

53、试谈数学竞赛中的对称性

54、学竞赛中的信息型问题探究

55、柯西不等式分析

56、中国剩余定理应用

57、不定方程的研究

58、一些数学思维方法的证明

59、分类讨论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60、生活数学文化分析

数学研究生论文题目推荐1、混杂随机时滞微分方程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2、多目标单元构建技术在圆锯片生产企业的应用研究

3、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多属性群决策研究

4、排队论在交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5、若干类新形式的预条件迭代法的收敛性研究

6、高职微积分教学引入数学文化的实践研究

7、分数阶微分方程的Hyers-Ulam稳定性

9、半参数近似因子模型中的高维协方差矩阵估计

10、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11、若干模型的分位数变量选择

12、若干变点模型的经验似然推断

13、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研究

14、基于ESMD方法的模态统计特征研究

15、基于复杂网络的影响力节点识别算法的研究

17、基于奇异值及重组信任矩阵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研究

18、广义时变脉冲系统的时域控制

19、正六边形铺砌上H-三角形边界H-点数的研究

20、外来物种入侵的广义生物经济系统建模与控制

21、具有较少顶点个数的有限群元阶素图

23、基于Copula函数的某些金融风险的研究

25、基于Copula函数的非寿险多元索赔准备金评估方法的研究

26、具有五个顶点的共轭类类长图

27、刚体系统的优化方法数值模拟

28、基于差分进化算法的多准则决策问题研究

29、广义切换系统的指数稳定与H_∞控制问题研究

31、具有较少顶点的共轭类长素图

32、两类共扰食饵-捕食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分析

33、复杂网络社团划分及城市公交网络研究

34、在线核极限学习机的改进与应用研究

35、共振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正解存在性的研究

36、几类非线性离散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算法设计

37、数据维数约简及分类算法研究

38、几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研究

39、区间二型TSK模糊逻辑系统的混合学习算法的研究

40、基于节点调用关系的软件执行网络结构特征分析

41、基于复杂网络的软件网络关键节点挖掘算法研究

42、圈图谱半径问题研究

43、非线性状态约束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

44、多维power-normal分布及其参数估计问题的研究

45、旋流式系统的混沌仿真及其控制与同步研究

46、具有可选服务的M/M/1排队系统驱动的流模型

47、动力系统的混沌反控制与同步研究

48、载流矩形薄板在磁场中的随机分岔

49、广义马尔科夫跳变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鲁棒控制

50、带有非线性功能响应函数的食饵-捕食系统的研究

51、基于观测器的饱和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

52、高职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关键技能的研究

53、基于生存分析和似然理论的数控机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5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55、带平方根俘获率的可变生物种群模型的稳定性研究

56、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动力系统混沌同步控制研究

57、带有不耐烦顾客的M/M/m排队系统的顾客损失率

58、小波方法求解三类变分数阶微积分问题研究

59、乘积空间上拓扑度和不动点指数的计算及其应用

60、浓度对流扩散方程高精度并行格式的构造及其应用

专业微积分数学论文题目1、一元微积分概念教学的设计研究

2、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飞航式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分数阶微积分运算数字滤波器设计与电路实现及其应用

4、分数阶微积分在现代信号分析与处理中应用的研究

5、广义分数阶微积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

6、分数阶微积分及其在粘弹性材料和控制理论中的应用

7、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积分及其性质证明

8、中学微积分的教与学研究

9、高中数学教科书中微积分的变迁研究

10、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11、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控制器设计及应用

12、微积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3、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策略研究

14、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15、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16、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17、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18、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1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20、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微分方程理论中的若干问题

22、倒向随机微分方程理论的一些应用:分形重倒向随机微分方程

23、基于偏微分方程图像分割技术的研究

24、状态受限的随机微分方程:倒向随机微分方程、随机变分不等式、分形随机可生存性

25、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研究

26、几类随机延迟微分方程的数值分析

27、微分求积法和微分求积单元法--原理与应用

28、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平滑与分割研究

29、小波与偏微分方程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30、基于粒子群和微分进化的优化算法研究

31、基于变分问题和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32、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去噪和增强研究

33、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

34、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字图象处理的研究

36、反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及其在混合零和微分对策

37、基于偏微分方程的图像降噪和图像恢复研究

38、基于偏微分方程理论的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39、几类分数阶微分方程和随机延迟微分方程数值解的研究

41、高中微积分教学中数学史的渗透

42、关于高中微积分的教学研究

43、微积分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44、中学微积分课程的教学研究

45、大学一年级学生对微积分基本概念的理解

46、中学微积分课程教学研究

47、中美两国高中数学教材中微积分内容的比较研究

48、高中生微积分知识理解现状的调查研究

49、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0、中美高校微积分教材比较研究

51、分数阶微积分方程的一种数值解法

52、HPM视域下的高中微积分教学研究

53、高中微积分课程内容选择的探索

54、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微积分教学设计研究

55、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线控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56、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的数字图像去噪与增强算法研究

57、高中微积分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58、高三学生微积分认知状况的思维层次研究

59、分数微积分理论在车辆底盘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高职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

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适用于各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不同领域,因此,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把培养学生应用高等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切实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然而,现实情况表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普遍淡薄,应用能力十分欠缺。

一.应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1.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一般来说,各高职院校担任基础课数学教学的教师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强调数学知识本身逻辑性的完整和解题方法的多样,而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此外,教师本身对所教高职各专业的专业知识的陌生,也导致了目前教师掌握的数学应用知识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口头上向学生保证“数学是有用的”,努力规劝学生勤奋学习,却不能指明数学之用在何处,因而往往是缺乏证据的空洞说教。他们认为数学家做的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数学老师做的就是对这种复杂化的过程加以解释。因而学生缺乏数学知识与实际模型相联系的能力也就不足为奇,更何谈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生产实践是脱节的,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姜伯驹指出:我们现在的数学教育不是吸引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而是越学越害怕,感到数学很难。这实际上已经背离了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目的。

2.高职数学教材内容编排陈旧

目前高职的数学教材,大多数仍然沿用传统的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分量过重,应用技能比例偏轻,没有从根本上反映出高职的特色和要求。论文参考网。而且由于对生产实际缺乏深入的了解,教材往往存在着脱离实际、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因此缺乏必要的应用问题的内容也就成为必然。此外,数学教材的使用仍以学校的选择为依据、以方便教师授课为标准、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目标,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二.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

1.注重数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2.重视教学内容与专业背景的联系

3.抓好数学教材建设

4.适当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只有切实树立数学应用意识,将数学与专业知识、日常生活有机结合,做教和学的有心人,真正把学生和社会的需求放在心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高职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堂设计评价模式

通过综合实践课,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和能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形成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真正做到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领域相提并论,并展开了一些研究。现就其中的开展形式谈谈自己的拙见。

1合实践课的实践理论

将数学综合实践课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课前活动。这个阶段包括学具准备、活动准备等。第二阶段:课内活动。包括活动、展示活动成果、活动拓展、交流心得等。第三阶段:课后活动。包括活动评价、学习心得(以小论文形式呈现)等。下面笔者就以《三角形纸板拼图》这一课为例说明一下流程。

2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首先这节课的活动目标是通过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活动,养成在活动中思考、分析、主动获取数学知识的良好习惯;加深对特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基本几何图形性质及判定的认识;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竞争的意识。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习惯、合作意识得到发展。活动的难点是提高对基本图形性质的认识。实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2.1课前活动

(1)学具准备:剪刀;4种三角形纸板ABC:①为直角三角形,∠C=90°,∠B=60°;②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与①形中的AC等长;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与①形中的BC等长;④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与①形中的AB等长。每一种纸板各做4块,并将相同的纸板涂上同意种颜色。

(2)活动准备:检查学具,分组学生。用准备的学具拼出各种图形。

在第一阶段,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好学具,一是可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二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激情。在各个学具上添加不同的色彩,便于区分每个图形,也给予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2.2课内活动

活动1:学生展示课前拼出的各种图案。

活动2:拼图竞赛。按学习小组组成参赛队参加比赛,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轮进行。比赛规则如下:

①拼出下列图形为合格图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梯形。非上述图形均为不合格图形。

②评分标准:用2块三角形纸板拼成一种合格图形得2分,用3块三角形纸板拼成一种合格图形得3分,以此类推,不合格不给分。同一小组的选手重复拼出同一种图形不得分。

第一轮比赛:规定用同一种纸板拼图(不超过4块)。第二轮比赛:规定用不种纸板拼图(同一图形中的相同纸板不超过4块)。

活动3:展示两轮优秀拼图。

活动4:画一画。在本次活动中,你拼出了几种几何图形?你认为最满意的是哪一种?请画出这些图形。

活动5:创新拓展。如ABC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10,试把它剪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用这两个全等三角形拼成几种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并计算这些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长。

活动6:交流课内活动体会。第二阶段是这节课的主题内容。这个环节强调了小组学习这一思想及竞争意识。在团队合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同时理解和吸收伙伴的想法,从而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好以后把优秀成果展示给大家,起到榜样的作用,同时也很好的鼓励了同学的积极性。创新与拓展是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掘深层次的东西,真正做到运用数学规律来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最后每位同学交流活动体会,巩固学习效果。

2.3课后活动

活动1:完成活动评价报告。活动2:整理本次活动的资料,以数学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活动3:制作七巧板,利用其进行拼图并展览。

第三个阶段包括完成评估报告和整理学习成果以论文形式呈现。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模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能力。学习成果让学生以小数学论文形式体现,更能促进学生专门研究能力的增强,更好的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况;建议

1前言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况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下简称美赛)是由数学建模竞赛(TheMathematicalContestinModeling,MCM)和交叉学科数学建模竞赛(TheInterdisciplinaryContestinModeling,ICM)两部分构成,由美国自然基金协会和美国数学应用协会联合成立的ConsortiumforMathematicsandItsApplications(简称COMAP)主办,美国运筹学学会、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学会等多家机构协办。奖项设置分为:OutstandingWinner、Finalist、MeritoriousWinner、HonorableWinner、SuccessfulParticipant、Unsuccessful六种,国内约定俗成地将其译为:特等奖、特等奖提名、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未成功参赛。其中,绝大多数队伍能够获得成功参赛奖及以上的奖励。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的比例控制在15%,30%,55%左右,随年际略有浮动。而特等奖及特等奖提名(2010年新增,在最后一轮选拔被淘汰的队伍获此奖项)的评选是相当严格,通过两轮筛选挑出排名最高的二三十篇论文将进入最后的评审,获得特等奖的论文必须经过所有评委的评审。因此,这两类奖项的数量非常稀缺,尤其是特等奖更被誉为美赛的“皇冠”,获得该项奖的学校往往将其视为数学建模的最高荣誉。

作为各类数学建模竞赛的鼻祖,美赛不同于一般的纯数学竞赛,它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高难度智力竞赛,所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的是假设的合理性、解决方案的创造性、结果的合理性以及表达的清晰程度。作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赛事之一,美赛吸引了来自哈佛、斯坦福、清华、北大等国内外一流高校的学生参加。2013年更是有超过6000支队伍参赛,创下该项赛事的历史新高,选手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等15个国家及地区。其中,中美两国各有6134支、397支队伍参赛,分别占参赛队伍总数的93.0%、6.0%,从某种意义来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中美两国对抗赛”。

与以往相比,2013年美赛的竞赛规则呈现出以下几点变化[2]:

再次强调电子版上除了控制号之外不能有任何个人信息;

电子版的首页为摘要页;

纸质论文邮寄一份(2012年要求邮寄两份);

纸质论文从上到下依次为控制页、摘要页和正文;

明确从2012年起开始颁发FrankR.Giordano特别奖;

自2013年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联合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将与美赛组织者通力合作,共同评阅美赛论文[3]。

3美赛备战参考建议

3.1培养检索英文文献能力

3.2注重文献阅读技巧

3.3充分发掘优秀论文资源

除了通过UMAP杂志出版的一年一期特等奖论文专刊以及数模论坛求助等途径获取原版优秀论文,笔者更提议各参赛选手及时与指导老师联系,尽可能获得本校历年美赛论文的原稿,并依照年份及选题按获奖等级归类。笔者个人认为,特等奖论文固然非常优秀,但其思维独特、难以效仿,能获得特等奖的参赛队伍更是凤毛麟角,广大参赛选手难以望其项背。相比而言,本校选手的数模培训经历相似,建模水平相近,通过鉴赏其作品,更利于把准自身方向,进而制订出可行的计划。同时,通过对若干论文研读可以总结出各档次论文的成败经验,从而更为真切地感受美赛的风格和特点,定好自身论文的基调。

3.4重视英文写作

3.5规范论文格式

自2011年11月承担该县级课题以来,本课题组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我们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现将阶段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准备。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对各自的分工做了具体的布置,研讨了课题实施方案。

2.扎实进行课题研究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对以下内容的研究和探讨:

七年级:(1)探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利用几何画板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有关概念,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八年级:(1)利用几何画板的画图功能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2)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功能探索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

(3)利用几何画板学习三角形的重心。

(4)利用几何画板进行分式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的教学。

九年级:(1)探索二次函数的性质。

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通过系数a的变化总结二次函数图像-抛物线开口大小的变化规律。

2)利用几何画板的作图功能及动态效果让学生比较y=ax2与y=a(x-h)2及y=ax2与y=ax2+k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规律。

3)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探究相似三角形和位似。

1)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三角形中一条直线的平移的动态过程,归纳相似三角形的几种基本图形,进而总结相似三角形的推理方法。

2)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几何中的动点问题。

3)利用几何画板探索位似的性质。

3.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进行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写成论文。王时玲、和锡超、贯琦睁、潘洪庆的论文都在县级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有机、有效整合在学生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诸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直接作用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反思与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趋势迈进。信息时代数学教学具有两重性,兼具抽象的逻辑思维与实验数学的属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实验数学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促进了数学形态向学生可接受的教育形态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我们参与新课程下信息技术有效促进数学教学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与老师的合作、探究和反思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积极的思维。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变为学习工具,不断地进行反思,力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科学性、有效性。

由于我们南桥镇地处苏鲁交界处,外出打工的很普遍,留守儿童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自治能力较差,管理起来十分困难,工作难度增大。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大不利因素。

5.今后的努力方向和打算

新教学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学。通过教学研究,整理新课程初中教材中所有与信息技术整合点,配置整合教学建议、课件和典型课例,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

关键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模竞赛创新能力培养改革举措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5.015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MathematicalModelingActivities

intheInnovationEducationalBackground

WANGWenfa[1],WUZhongyuan[2],XUChun[1]

([1]CollegeofMathematicsandComputerScience,Yan'anUniversity,Yan'an,Shaanxi716000;

[2]OfficeofAcademicAffairs,Yan'anUniversity,Yan'an,Shaanxi716000)

AbstractUndertheinnovativeeducationbasedonuniversitypersonneltrainingrequirementsandproblemsoftraditionalmathematicseducation,theimportanceofmathematicalmodelingofstudents'innovativeabilitytoYan'anUniversity,forexample,accordingto"sub-level,sub-module"modelofteachingandorganizationcontestguidance,teachingandassessmentinaccordancewithacademiccompetitions,mathmajorsandcomputermajors,twocontestswithathesisprojectandDaiso,boutiquewebsiteanddigital-analogAssociationandsecondclass"fourconvergence"approachtostudentinnovationandinnovativeability,andmaderemarkableachievementsinpersonneltraining,curriculumdevelopment,teambuilding,professionalbuilding.

Keywordsmathematicalmodelingteaching;mathematicalmodelingcontest;innovativeabilitytraining;reformmeasures

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认识数学建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经济、计算机及软件、管理、国防等,虽然数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们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但是,人们对数学类课程、数学学科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仍认识不够深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措施等诸多方面,仍然沿用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方式,导致高校人才培养与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完全脱节。正如著名的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所说“今天的数学科学兼有科学和技术两种品质,数学科学是授人以能力的技术。”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一门技术,现已成为一门普遍实施的技术,也是未来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门技术。因此,在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必须转变传统数学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将其简单地当作工具和方法,而要将其当作是一门技术,而且是一门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在保证打牢基础的同时,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的。

2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2.1分层次、分模块实施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

2.2建立数学建模精品课程网站,为数学建模爱好者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2.3专业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各自专业优势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四个专业,其中两个为数学类专业、两个为计算机类专业。在课程教学中针对两专业的长处和不足,按照专业结队子、学生结队子的模式组织教学和小组讨论,强化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强化数学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培养;在竞赛组队中,每队均配备至少1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和1名数学类专业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2.4延伸数学建模竞赛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试题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的实际问题。因此,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时,从往届赛题或模拟试题中选择一些题目,将其进行适当的延伸作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选题。通过这一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3.1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项、国家二等奖6项、陕西省一等奖33项、二等奖71项,4次被评为优秀组织奖,1名指导教师获陕西省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优秀指导教师,600多名学生参与大创项目,公开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该赛事因此也成为了延安大学学科竞赛品牌和亮点。

3.2我校数学建模教育获得多项教学成果奖、质量工程项目及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奖:“理工类大学生数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9年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地方性院校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荣获200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计算机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荣获2012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厚基础、重实践、强化工程素质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11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及数学建模竞赛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07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质量工程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2010年省级特色专业;“数学建模教学团队”为2011年省级教学团队;“数学建模精品课程”为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数学建模”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4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批为省级专业综合试点项目。

3.3依托数学建模教育平台,推动指导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

数学建模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数学建模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理、工、经、管、教各学科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主要以学生的洞察能力、创新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抽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数学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等为手段,通过“分层次、分模块、四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在提高我校学生解决在理、工、经、管、教等学科专业领域遇到的数学建模问题的能力的同时,为我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201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3BZ37);2014年陕西本科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数学建模”课程建设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数学建模独立学院课程改革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4

IndependentCollegeMathematicalModeling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

――TakeCollegeofArtsandSciences,YunnanNormalUniversityasanexample

LIURuijuan[1],YANGBin[2]

([1]CollegeofArtsandSciences,YunnanNormal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2;

[2]YunnanInstituteofElectronicsIndustry,Kunming,Yunnan650031)

Keywordsmathematicalmodeling;independentcollege;curriculumreform;practicalability

数学建模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理工科大学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由于数学建模过程几乎模拟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因而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而数学建模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点,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非常有益。这些能力也正是我们大学数学素质教育所要努力追求的。

1在独立学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采用类比的方法把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用相似的数学模型去描述解决他们,逐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另外,因为数学建模课程主要涉及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和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独立学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

(4)实用性强。数学建模课程的案例基本都来自实际问题,如人口、天气、干旱等的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控制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建模课程的实用性。

(5)课程较难学。数学建模课程涉及的领域广,知识面大。通的(交通流问题),医疗领域(看病排队问题)等,采用的各领域的知识较多,很多时候都是现学现用,需要很高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这对学生和教师要求都比较高。

2.2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文作者从2011年开始讲授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

(2)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参与,因而缺乏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也怕学。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积极性,并且我们要参与各类建模赛事,如果不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势必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建模竞赛中也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关于建模课程改革的课题和论文较多,但是紧扣我院实际的还基本空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数学建模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尝试的思路

本文作者从2011年开始教授数学建模课程开始,就在实践中开始摸索适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数学建模课程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和竞赛指导,主要收获如下:

(1)主体教材辅助方法、软件教材进行教学。目前作者使用的姜启源编写的《数学模型》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内容太难、太多了。作者近年来除讲解教材的基本模型外,尝试对教材进行补充、重组和开发,具体方式有根据历年的全国建模竞赛的题目类型,有倾向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并插入历年建模真题和常用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同时插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建模论文的写作,根据我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竞赛的实际(对历年的真题出现的题型和用到的方法出现的频率)对章节进行取舍。

(3)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竞赛团队。我院近年来连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官方、民间数学建模竞赛赛事。我院专门组建立了一支建模指导教师团队,除了学期必修外,在全国建模竞赛前的假期还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赛前培训,教师负责制分专题讲授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和软件讲授、论文写作等,突出体现教师的专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通过积累建立数学建模课程学习资源。如本校学生历年的较优秀的参赛论文,平时作业

教师教案、课件等,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等学习环境和信息交互空间。另外,给学生身边实际的问题,如云南水资源短缺问题,干旱气候预测问题,地区人口预测问题,网吧问题等进行建模练习,让学生把数学建模课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6)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本文作者通过课堂考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作业课堂答辩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根据问题的大小,由学生独立或组队完成实际问题,若完成得好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获得“平时成绩加分”,给出最后考核的分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各类网络建模赛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两年组织学生参加“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良。并且由信息工程学院定期举办建模和软件讲座参与各类数学建模比赛,熟悉比赛流程,了解论文撰写过程,为每年九月的全国数学建模做准备。

4建模课程改革初步成效体现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从2010年开始尝试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推动大学数学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同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网络建模竞赛,成效显著。

首先,从竞赛获奖来看,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4个参赛队分别荣获1个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5%;2个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50%;1个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25%,获奖率100%;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4个参赛队分别荣获1个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5%;2个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50%;1个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25%,获奖率100%;

由于从2012年开始,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对建模奖项做了限制调整,获奖比例仅为原来的50%,所以201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指导的参赛队教练组15个参赛队其中荣获2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9个省级三等奖,获奖率为80%,其中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8.33%,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75%。

2013年“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2个队参赛,第一阶段两个参赛队均获云南最好成绩全国二等奖,第二阶段一个队荣获云南省唯一个全国一等奖,取得全球建模能力高级认证;另一个参赛队荣获全国三等奖,取得全球建模能力基础认证,获奖率100%。

2013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26个参赛队参赛,其中荣获1个国家二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3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奖项水平首次冲入国家奖项,建模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二等奖占总奖项的10%,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0%,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30%,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40%。

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22个参赛队参赛,其中荣获2个国家二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4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奖项水平较上年建模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二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33.3%,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33.3%。

可以看到从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以来,我校的数学建模水平到目前稳步提升,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效显著。其次,从综合能力来看,通过建模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1]段璐灵.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3(5).

[3]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朱道元.从数学建模看新世纪的数学教改[D]新世纪数学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东南大学数学系,2000.

[5]杨霞,倪科社,王学锋.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J].大学数学,2010(A01).

[6]张银龙,刘敏.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数学建模意识的形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THE END
1.华中农业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2021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如考试作弊此答卷无效密封线第1页,共3页华中农业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实验》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院(系)___班级___学号___姓名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批阅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9289709.html
2.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的论述题mob64ca140f29e5的技术博客约束条件:保障天数不少于XX天,人均分发数量不少于XX,市场价格不高于XX元,储备点位置与最近分发点距离不大于XX千米等等 对问题三的分析 调整蔬菜包供应方案 需求和发放规律:地点和相应发放量等 评价供应方案:传统的评价类模型均可 调整供应方案:本质还是优化,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加上根据相应附件中数据定义的新变量(例https://blog.51cto.com/u_16213679/12866120
3.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笔记下载:如编程语言(如Python、R等)、数据处理和分析工具(如Excel、MATLAB等),这些技术在求解数学模型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非常重要。 ?问题解决技巧? :包括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作出合理假设、分析问题内在规律等,这些技巧有助于构建有效的数学模型。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一版)(1https://dl.21ic.com/download/1-761489.html
4.数学建模第三版完整版答案.rar《数学建模 第三版 完整版答案》是一份针对数学建模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主要涵盖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方法以及应用实例。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这些答案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模型的构建过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将对数学建模的关键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数学建模定义**:数学建模是使用数学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44497088/11247460
5.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习题解答pdf版数学建模 第三版 完整版答案.rar 上传者:weixin_44497088时间:2019-06-18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第二版)程序及数据.rar 数学建模经典力作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二版的程序及数据 上传者:sinat_33211329时间:2018-01-22 数学模型习题参考解答 姜启源 https://www.iteye.com/resource/qq_37526343-9991710
6.数学模型分析范文12篇(全文)[2]何志树,叶殷.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和实践初探[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8(11):242-244. [3]徐茂良.在传统数学课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4):702-703. [4]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2hnsw6q.html
7.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司守奎第2版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解答.pdf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二版课后答案(司守奎孙兆亮) 淘宝店铺:起航网店资料库。公众号:sharekkk。。更多资料联系QQ:260325891 淘宝店铺:起航网店资料库。公众号:sharekkk。。更多资料联系QQ:260325891 淘宝店铺:起航网店资料库。公众号:sharekkk。。更多资料联系QQ:260325891 淘宝店铺:起航网店资料库。公众号:sharekkk。。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716/5102300133002104.shtm
8.《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3三版司守奎考研习题答案解答PDF电子版资料图书 > 考试 > 考研专业课 >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3三版司守奎考研习题答案解答PDF电子版资料 BOOK 温念图书卖场店(13565823)已退店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第3三版司守奎考研习题答案解答PDF电子版 该商品已下柜,欢迎挑选其他商品!https://item.jd.com/10094561003433.html
9.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习题及参考答案经管文库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习题及参考答案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348967-1-1.html
10.数学建模论文我们常把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实际,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要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形式表示,从而获得解决的一类数学问题叫做数学应用题。数学应用题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数学应用题的本身具有实际意义或实际背景。这里的实际是指生产实际、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等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的实际。如与课本知识密切联系https://www.unjs.com/lunwen/shuxue/20240702131453_8257262.html
11.数学建模论文模板数学建模真正体现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优秀心理品质以及积极探索态度的良好结合。在数学建模的教学与竞赛中,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耐挫折性,特别是提倡探索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团队协作精神等。知识创新、方法创新、结果创新、应用创新无不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实践正在证明,数学https://www.fwsir.com/jy/html/jy_20220720185217_1900509.html
12.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4版)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4《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4版)》集应用数学知识、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为一体,注重数学建模思想介绍,重视数学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这次修订根据近年来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趋势,作了适当的增删,并用新的建模案例替换了第3版中较为陈旧的案例。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4版)》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网络优化、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241807
13.数学建模教材(447.0MB)百度网盘资源下载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三版).rar13.7MB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 3 版).pdf22.0MB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书.pdf5.2MB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汪晓银 科学出版社.pdf22.5MB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matlab 第2版.pdf2.0MB 数学建模优秀论文.doc611KB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pdf5.7MB https://www.iizhi.cn/resource/detail/89b97a60a576fdfb930240a2e697d111
14.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主要研究方向: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概率图形模型;统计学习理论及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系统可靠性分析;密码与信息安全等。 主干课程:最优化方法,矩阵分析与计算,图与网络理论,凸分析与优化理论,随机数学及其应用,半定规划及其应用,贝叶斯网络及其应用,数据挖掘中的数学方法,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现代密码学。 https://www.ibudding.cn/e/xidian/117910.html
15.信息与计算科学Android程序设计与应用 Android Studio应用程序设计:微课版(第2版) 张思民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 TN929.53/25=2 嘉庚中文书库 三楼嘉庚新书021架 本书本书是面向AndroidStudio初学者的入门教程,内容基本涵盖了Android相关的所有技术,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章)主要介绍AndroidStudio的安装、应用程序的https://library.xujc.com/jcsjkw/xxyjskx/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