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日益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智慧教育正深刻地改变教与学。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近年来,广州教育信息化坚持以应用为主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各区、各校智慧教育均有成效,逐渐特色鲜明。
为挖掘教学一线阵地在智慧教育实践中的亮点及成效,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广报求学推出“广报探校之智慧教育”系列报道,带你了解广州校园内的智慧教育,如何融合技术打破教与学的时空限制,让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惠及更多学生、老师、家长和社会大众。
早在90年代初,广州市越秀区云山小学就确定电化教育为办学特色。如今,学校传承和发扬传统的信息化优势,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基于“为智慧与绿色的人生奠基”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与创新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和策略。
从借助平板更为精准地把握学情,到音乐课上用平板弹琴、编曲,科学课上用平板识别花草,在不断创新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收获知识,发展素质,提升能力。
应用新技术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张力
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传统课堂?
上课铃响了,校园的草丛旁却闪现同学们的身影,人手一台平板,对着校园中的花草“咔嚓”拍照。
“这个是三角梅,这个是红花檵木。”“长春花怎么不在长春呀?”原来同学们正上科学课,利用平板软件识别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了解各种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特点。他们在探究中第一次发现,在路边繁茂生长的花叫三角梅,角落里不起眼的小草叫叶下珠,还能入药。
而语文课上,同学们用智能纸笔限时写作文,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各个学生的进度,老师还可以将指定同学的作文展示至大屏幕上。
“写完作文后,在这里打个勾,我们的作文就会自动传到电脑上。”一位同学介绍道。作文写完后,系统会自动打分,根据内容、结构、表达、行文规范等形成评语,还会标出作文里的好词好句。
数学课上,老师随机推送题目,同学们即时用平板答题,老师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总体的正答率和每位同学的选项,根据答题情况,解答学生疑惑。
音乐教室里,学生打开平板软件,手指点着屏幕,弹起“电子钢琴”。老师用钢琴弹奏一句,同学们也跟着弹一遍。在音乐课教学里,同学们还能借助平板,学习节拍、旋律,现场编曲。
大屏、平板、智能纸笔,成了课堂里的新教具。“掌握开展智慧教育的方法后,我们是欣喜的,因为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尝试更多教学手段,例如练习即时反馈、智能批改作文、精准数据分析、虚拟仿真教学、个性化指导等,让40分钟的课堂更有张力。”云山小学信息化发展部长陈思兴介绍,在接纳了更多新技术并应用到课堂上后,老师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
学生从“知识接收者”成为“知识探索者”
一堂道法课上,老师指导学生打开班级作品资源库,对他们此前上传的手抄报、绘画等跨学科项目式作品,进行互相评价与交流。
“云山小学始终以课堂为中心,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了一系列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建构了多个学科的教学模式。”该校副校长何瑞芬介绍,学校不断推动深化“AI+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探索开展网络学习的智慧课堂、跨学科项目式的智慧课堂、跨校共享的双师课堂、大单元网络学习空间的课堂、虚实结合人工智能课堂、智能纸笔的课堂等,推动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中实现个性化发展,培养智慧型人才。
什么是“网络学习空间”?
据了解,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课堂:以信息化环境中的自主探究、团队协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个性化学习资源,采用自主、交互、探究、体验等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与传统课堂大有不同。
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为主,老师点拨为辅,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收者成为了知识探索者。
“同学们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跨学科学习、混合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借助更丰富生动的网络学习资源,可以实现更加自主的个性化学习。”陈思兴介绍,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学生也能接收到更科学的评价,有助于他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
数字赋能建设“生态型智慧校园”
借助物联网,校园里每台电脑,联网就能实时管理各个教室的设施设备。据介绍,云山小学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在此基础上,学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改革“教”的方式和创新“学”的方式,融合五育并举与数字技术,逐步形成多个特色鲜明的项目,如电脑绘画、电子报、创客、STEAM、模拟飞行、电脑机器人等,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
“开门!”“关门!”在人工智能课堂上,老师采用“实物+虚拟仿真”的教学方式,部分同学用虚拟仿真平台设计智能门人脸检测开门程序,部分同学则用硬件搭建智能检测门。当学生把手放在红外线感应器前,智能门就随着感应自动开关。
作为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校,云山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如陈思兴任教的四年级学生,每周都会有一节人工智能课。
“我们利用新技术支持和改革学校治理、教学研修、家校协同、课堂教学,探索现代科技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人与技术的和谐、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同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开放协同的生态型智慧校园。”何瑞芬介绍,云山小学将坚持“开放、共享、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AI+网络学习空间”在各方面的应用,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学校教育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