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钱包根据用户身份识别强度进行分类管理。目前,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一类钱包需要用户提供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运营机构现场面签,无交易限制;二类钱包需要用户提供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本人银行账户,余额上限50万元,单笔支付限额5万元;三类钱包需要用户提供手机号、有效身份证件,余额上限2万元,单笔支付限额5000元;四类钱包提供手机号即可办理,余额上限1万元,单笔支付限额2000元。此外,数字人民币钱包按照开立主体不同还可分为个人钱包和对公钱包,按照载体不同可分为软钱包和硬钱包,按照权限归属不同分为母钱包和子钱包。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成为催生发展动能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科技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新模式与新业态层出不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上购物、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数字工作生活形态更加活跃,数字经济覆盖面不断拓展,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人民群众线上金融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同步推动电子支付尤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零售支付服务,在助力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公众数字支付习惯,提高了公众对技术和服务创新的需求。同时,经济社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客观上需要更为安全、通用、普惠的新型零售支付基础设施作为公共产品,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支付需求,并以此提升基础金融服务水平与效率,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近年来,我国现金使用率近期呈下降趋势。据2019年人民银行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为66%和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23%和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7%和23%,46%的被调查者在调查期间未发生现金交易。同时也要看到,根据2016年末至2020年末统计数据,中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分别为6.83万亿元、7.06万亿元、7.32万亿元、7.72万亿元和8.43万亿元人民币,仍保持一定增长。特别是在金融服务覆盖不足的地方,公众对现金的依赖度依然较高。
一、法定货币
数字人民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有法偿能力的法定货币,具备货币的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贮藏等基本功能,与实物人民币一样是法定货币。
二、双层运营体系
三、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
在现行数字货币体系下,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说车牌号就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子钱包,通过高速公路或者停车的时候进行支付。这就是广义账户体系的概念。银行账户体系是非常严格的体系,一般需要提交很多文件和个人信息才能开立银行账户。
四、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
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是指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或者边远山区群众,来华境外旅游者等,不能或者不便持有银行账户的,也可以通过数字钱包享受相应的金融服务,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五、双离线支付
数字人民币实现“双离线”支付,即手机和支付终端都不联网也能支付,以保证在天灾、地震、网银瘫痪等极端情况下,数字人民币能和纸币一样使用。
六、更高安全性
数字人民币综合使用数字证书体系、数字签名、安全加密存储等技术,实现不可重复花费、不可非法复制伪造、交易不可篡改及抗抵赖等特性,并已初步建成多层次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安全和风险可控。
七、多终端选择
不愿意用或者没有能力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
八、不同等级的钱包
指定运营机构根据客户身份识别强度对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分类管理,根据实名强弱程度赋予各类钱包不同的单笔、单日交易及余额限额。
九、点对点支付
十、高可追溯性
在有权机关严格依照程序出具相应法律文书的情况下,进行相应的数据验证和交叉比对,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信息支持。即使腐败分子通过化整为零等手段,也难以逃避监管。
第一步:通过应用市场(安卓手机)或AppStore(苹果手机)搜索数字人民币APP,并下载安装;
第二步:打开数字人民币APP,点击新用户注册按钮;
第三步:阅读注意条款,然后点击继续注册;
第四步:输入需要注册的手机号码,点击注册;
第五步:获取手机验证码,填写验证码完成验证;
第七步:最后设置钱包名称和支付密码,即可完成注册。
(以下流程仅为充钱包其中一种方式,供参考)
第一步:点击“充钱包”,按照程序指引充值钱包;
第二步:如需升级为一类、二类钱包,点击“去绑定”,完成钱包实名认证和绑卡升级;
第三步:成功升级到二类钱包。
(一)用户扫描商户收款码消费
第二步:点击个人数字钱包;
第三步:点击首页右上角“扫码付”,扫描商户收款码付款。
(二)商户扫描用户数字人民币APP付款码消费
第二步:用户第一次使用付款码向商家付款时,需开启小额免密、输入钱包支付密码;
第三步:向商家显示付款码。
(三)用户使用“碰一碰”消费
第二步:点击“碰一碰”;
第三步:开启手机NFC功能,靠近POS终端,触碰后即可完成付款。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交易规模、覆盖领域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江苏、广东深圳、浙江义乌、成都等地陆续发布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方案。
从目前各试点地区进度来看,2023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将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和应用创新,统筹发展与安全,不断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向纵深发展。
政务场景应用多点开花
进入2023年,数字人民币在公积金业务场景、社会保障卡等政务服务场景不断强化。
5月,江苏省工信厅提出在全省工信系统、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企业和产业园区推广数字人民币应用。
6月,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的《数字人社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将构建持卡人数字空间,归集整合持卡人信息,实现“一卡一人一档”。提升社会保障卡社银联动服务水平,探索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
数字人民币与各地的数字政务相结合,将有利于数字人民币更快更紧密地渗透到老百姓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
提规模、育生态,日常消费广覆盖
随着日常消费场景的覆盖范围扩大,数字人民币的交易规模也在稳步提升。目前,数字人民币的大多数应用场景聚焦在商超、日用零售等小额消费场景以及餐饮、电商消费等方面。更多场景也在不断探索中。
应用场景的丰富,带动了交易规模的增长。以苏州为例,截至2022年末,该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超3400亿元,个人钱包超3054万个,试点场景超93万个。今年一季度,苏州的数字人民币交易金额即达1705亿元。另外,深圳成绩也较亮眼,截至2022年年末,深圳市累计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2840.75万个、落地应用场景129.9万个,累计交易376.85亿元。今年1至5月,南宁市数字人民币钱包已开立累计数量达56万个。
随着数字人民币用户基数的增加以及应用场景的深入,将有望打破第三方支付垄断局面,构建新的支付格局。
跨境支付应用助人民币国际化
未来跨境支付将成为数字人民币的重要功能之一。数字人民币应用于跨境支付领域,可以解决效率低、成本高及透明度低等难题,有助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河北雄安新区、深圳、海南、北京、香港、重庆等地均提到要在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方面展开探索。
以深圳为例,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深圳国际财富管理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深圳支持发展跨境及离岸财富管理业务,将依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研究院,深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携手打造数字人民币跨境应用示范区。
香港2022年施政报告在“国际金融中心:不断提升金融科技竞争”板块中提出,香港金管局正与内地机构合作扩大在港以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的测试。这意味着,后续推动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工具在港使用,已经成为香港金管局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外,上清所于6月25日发布通知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上线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这意味着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进行跨境商品结算。
问题与应对
数字人民币推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支付生态的不完善。
现阶段,数字人民币尽管在多个领域的试点已取得诸多实质性成效,但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仍有待完善,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使用场景少、操作流程长、消费者习惯等现实问题。
推进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需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支付行为的常态化将是构建数字人民币生态的基础。
二是应加快完善数字人民币基础设施,通过软硬件升级优化提高用户体验感,并进一步强化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是强化信息监管,保护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作为一种数字形式的货币,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中绕不开信息安全的问题,因此在使用中要做好信息保护工作,一方面央行和发行银行应加强监管,防止有人利用数字人民币窥探他人信息,同时也要尽量减少非必要的信息索取,以充分保护使用者的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