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量化投资=资产管理新模式
当量化投资遇到互联网金融,量化投资高效便捷的消费过程和互联网对用户体验苛刻的要求一拍即合,二者催生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模式,具体体现为:1.租用投资管理能力成为可能;2.行业呼吁云交易创新……
大数据、云交易的魅力
互联网进入金融行业,给金融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但互联网与基金行业的合作仅限于销售渠道方面,其产品本身在设计结构、投资策略、管理方式等方面,与传统基金并无差别。百发100指数作为“先行者”其本身也不断在完善中,百发100指数的参与开发者、广发基金数量投资部研究员季峰向记者介绍说,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非直接数据的接入,甚至掌握用户在更多金融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以及用户对于一些金融现象的情绪变化数据。随着数据量不断的加大,无论是大数据的存储和提取、还是高效的处理以及学习,都需要技术支持。
“互联网金融与量化投资相结合,催生了一种新型资产管理模式,即基于云交易的量化投资策略交易模式。”冯永昌认为,以往普通投资者无法实现量化交易,仅凭主观判断投资无法克服人性的弱点。程序化云交易则是通过在云端把计算能力和网络服务能力通过策略算法形成产品,从而服务于投资者。
《融资中国》记者观察到,微量网已经上线的策略681个,实盘账户总交易额达到近25亿元。与其合作的机构136家。远远超过基金公司的数量。冯永昌所讲的量化投资是只把人的投资思想规则化、模型化,基于金融数据得出投资结论,并选用计算机去执行交易。
冯永昌提出了“互联网证券金融”概念。他认为,如今的P2P业务属于银行业的业务范畴,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逐渐向证券业务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P2P公司也开始做起了股票配资的业务。据某媒体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已有六合资本、658金融网、贷未来、不差钱、赢在投资、钱程无忧等十余家做股票配资业务。那么,证券市场是不是下一个互联网金融的爆点呢
量化投资未来一定是中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投资方法和交易方法,这符合信息技术改变一切的历史趋势,也符合美国等西方社会的发展经验。量化投资主要的发展方向有阿尔法套利、统计套利等相对收益策略,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结构化产品套利等方向,其中相对收益策略是股票领域最重要的方向,程序化交易或者量化CTA是期货领域最重要的方向,高频交易、算法交易、结构化套利是上述手段的有效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指导性的量化投资,比如量化资产配置等,和主观交易结合得更紧密。
目前,国内的量化投资和程序化交易技术快速发展,技术工具逐步完善,各种量化投资和程序化交易策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市场上存在大量闲置的“碎片化”的绝对收益投资管理能力。互联网证券金融与量化投资相结合,催生了一种新型资产管理模式,即基于云交易的量化投资策略交易模式。
最后一片“蓝海”
量化投资具备几个极具竞争力的亮点:投资分析过程模型化,交易执行可程序化,收益风险范围可精确度量。这些特点除了对投资业绩本身的相对优势,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来看,必然给资产管理客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Trade这样的策略超市开始火爆的阶段,国内的三方销售开始大行其道;最后是互联网量化投资从B2C到C2C化,Motif的发展引发了C端客户的参与感,策略使用者和提供者的界限变得模糊。微量网融合了Zulu
Trade的技术优势和Motif的产品优势,成为本轮投资革命的先行者。在一个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模式业已被互联网颠覆,而专业技术领域的革命,最终会无法避免的到来。
当量化投资遇到互联网金融,量化投资高效便捷的消费过程和互联网对用户体验苛刻的要求一拍即合,二者催生了资产管理行业的新模式,具体体现为:1.租用投资管理能力成为可能。对于量化投资,投资管理能力以代码的形式存在,结果可验证,能力可存储,消费可离线。2.行业呼吁云交易创新。把量化投资策略托管在云端,用户只要本地遥控驱动自己的证券期货账户就好,这样就产生了所谓的云交易。3.机器人未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金融学教授罗闻全有个着名的论断,“可能在某一天,科学家将利用一种简单的计算机程序,向人们提供有价值的金融建议。使用这种计算机程序,人们只需将诸如家庭状况、生活目标、在退休时可以接受的生活标准及能够和不能够容忍的风险类型等基本数据输入,就会帮助人们回避不希望的风险,如失业或减薪等。现在,这一理论听起来似乎像是科幻小说,但10年后它将变成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手段。”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也带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在金融领域,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业务的结合产生出了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和业务模式。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互联网金融”大致可以划分如下四类:传统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化、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
直营保险主要是基于互联网销售车险和财险产品的业务模式,在欧美各国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第二类: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金融业务。这里的互联网平台包括但不限于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表现为在网络平台上销售金融产品,以及基于平台上的客户信息和大数据、面向网上商户开展的小贷和面向个人开展的消费金融业务。前者的典型代表包括早期的Paypal货币市场基金和近期发展迅猛的余额宝,也包括众多金融机构在淘宝上开设的网店,以及专门销售基金等金融产品的第三方网站。后者的典型代表包括阿里小贷和京东白条,以及美国的Kabbage和Zestfinance。
第三类: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是指P2P网络贷款和众筹融资。在美国,P2P网络贷款的先锋是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成立的Prosper和LendingClub。这两个网络贷款平台开启了基于互联网的、个人对个人的贷款时代。
众筹融资是指基于互联网面向公众为产品——特别是创意产品——进行融资的平台。众筹融资的方式包括债权、股权、捐赠和预购。其中,债权融资可以通过P2P平台进行,股权融资由于受限于美国证券法对于公开募集和人数的规定也很少进行。因此,除了有少量的捐赠融资之外,目前众筹融资的主要方式还是产品的预购。
第四类:金融支持的互联网化。前三类互联网金融模式在本质上都属于金融业务,也都需要监管。而这类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属于金融业务,它们起到了为金融业务提供“支持”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金融业务和产品的搜索,比如美国的Bankrate和我国的融360;家庭理财服务,比如美国的Mint、Personalcapital和我国的挖财网;理财教育服务,比如美国的Learnvest、Dailyworth和我国的家财网;金融社交平台,比如美国的eToro、Seekingalpha等等。
互联网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和变革世界的方式。在改变了传媒、商业等诸多领域之后,互联网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金融业。在变革来临之际,顽固不化和狂妄自大都是不可取的。面向不可预知的未来,我们应该满怀敬畏。在这样一个变革的时期,观察、学习和思考变得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