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平台的视频镜头中,一位女老师在给一位小男孩上课。
“叫一下妈妈。”女老师对男孩说。
男孩带着一丝疑惑和不情愿缓缓开口,“妈妈”。
“我是说你把妈妈叫过来。”
截自松鼠视频
在线教育平台的老师雪姨说,类似“叫妈妈”的趣事,确实会在网课中发生。“每个孩子上第一节测评课的时候,我们会留最后五分钟跟家长聊一聊,一般都会问孩子,爸爸妈妈在不在家呀,小孩没理解就误会了。”
疫情下的网课让老师和学生都有些手忙脚乱。有趣事,也有乱象,老师跻身十八线教学主播音,小学生在钉钉发起一星运动,直播间因为学科词汇敏感被封......
在教育直播的冲突下,各类平台也因为需要承担在线教学的工具,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状态,但疫情带来的影响,又并不完全能依靠平台抚平。
教育直播众生相
2020年的寒假,2.7亿学生“宅”家上课,促使线上学习成为“刚需”。
各大学生学习类平台也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推出免费直播课程。个推大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学生学习类App的平均日活增幅为100.05%。排在Top3的学而思网校、猿题库、作业帮,在假期后的平均日活较长假期间分别上涨了424.01%、91.17%、37.97%。
学而思网校告诉刺猬公社,这是他们面向全国中小学生,首次覆盖全年级全学科的公益直播,共上线了沪教、北师、苏科、浙教四个版本,课程也在各主流视频媒体平台推广。
直播上课的平台万万千,但钉钉的遭遇最惨。“明明我的假期延长了,因为你们我反而更忙了。”00后还处于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人的阶段,非黑即白,有“仇”必报,你给我增负,我给你差评,没什么道理可言。
钉钉和小学生的战争,图源:数英DIGITALING
抛开被迫开学不谈,在家上课也的确给学生带来了困扰。有家长反映,主观密集的课程安排、老师备课条件的疏漏和客观的网速问题,都让直播教学和高效课堂背道而驰。
在学生和家长的抗议声中,2月12日,北京教育系统曾提出,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最新要求,坚决反对“线上满堂灌”。
在线平台的另一方使用者——老师也在直播中遇到阻碍。
学而思培优(线下业务)的老师张小白说,“学而思培优所有的面授课转为在线小班,我们用的是自己的授课端直播,所以用起来比较方便。有摄像头、麦克风、手写版就能在家直播。”
另外,直播时老师开着摄像头,但看不到学生的画面,就很难把握学生课堂的学习状态,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只能通过低效的家长反馈进行。
线下教书的老师不习惯,上了年纪的老师使用难。
吉米来自江苏的一个三线城市,母亲是重点中学的教师。学校通知到母亲需要线上教学,但是只通知了结果,没有及时通知使用方式,班主任们也一头雾水,最开始的班级的管理非常混乱。
如果学生在课业上的负担和精神上的压力增加,在老师和家长的努力下,上课效率反而变低,这就是对在线课堂抵触情绪的症结所在。
“被迫成长”的多面平台
集中爆发的矛盾冲突,也让平台面临“赶鸭子上架”的考验。作为教学直播的桥梁,平台方在倒逼成长中,也在试图解决这些冲突,提高课堂效率。
钉钉虽然用危机公关打了一次感情牌,面对孩子也较为无奈,“童言无忌,要对孩子们多理解包容”。
现在钉钉的评分从日前最低分1.3分回升到2.6分,不过帮着钉钉平反的,多数是年龄稍大的中学生和理解社会疾苦的成年用户。
搞不定孩子,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老师们喜欢用钉钉的主要原因是“不卡,稳定”,老师主动选择,学生被动下载。毕竟不管采取什么形式,能听课才是最关键的。
参与过直播上课的师生,有一半以上的吐槽都是围绕“卡顿”问题。微博用户@改名叫炮仗曾上过一堂毫无意义的古汉语直播课,“我已经开始上课40分钟了,只听见过老师的一句‘可以听见吗’”。
钉钉背后是整个阿里巴巴集团。突如其来的在家上课与办公的强需求,使得钉钉后台系统峰值流量暴增百倍。为了保障网络授课、群直播等在线业务稳定,钉钉在阿里云投入的海量计算资源,也创下了2小时内,新增1万台云服务器的扩容新纪录。
受到流量冲击的维稳几乎是所有平台首先考虑的因素,底层技术过硬才能让平台在这场战役中活下来,并且争夺更多用户资源。
超2亿学生集体“停课不停学”之后,接下来在线上课的整体人数已经度过了爆发式增长阶段。直播看不到老师、听不到声音、卡成PPT的故障应该会在日后有所好转。
在线直播的教学需求,也倒逼了平台功能,加速了产品迭代。
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除了学习类网课平台之外,其他“直播中”的平台也没有松懈——它们是短视频和老牌直播平台。
由于平台用户基础大,直播能力较为成熟,许多教师都自发在抖音等平台直播,给学生上课,其中一些老师原本就属于平台教育类创作者。
2月6日,抖音、西瓜视频等字节跳动旗下产品联合清北网校、学而思、作业帮等教育机构提供免费课;2月9日,快手与清华大学旗下慕课平台“学堂在线”达成战略合作,2月20日,北大还在快手展开空中宣讲会;2月11日,虎牙直播上线“一起学”大类,随后还针对义务教育专门推出“虎牙一起学”App,屏蔽所有娱乐功能板块,只保留在线教学功能。
因疫情兴起的教学直播中,B站是为数不多主动出击的平台之一。从春节前,B站就开始酝酿“线上学习”活动。B站推出的独家大师课,专门邀请到站内知名up主和专业人士来策划课程,课程方向定在B站用户最感兴趣的硬核科技、趣味性知识内容。
平台的“能力之外”
平台在功能和内容上极速迭代更新,为“线下转线上”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和教育资源。
无论是学校还是各类教育机构,在“停课不停学”中,更受重视的是文化课。艺术等非文化课类的培训机构和老师受到了疫情不小的冲击。
刘俞所在的高中在2月3日提前线上开学,恢复的课程只有“高考需要考试的科目”。不论是校方,还是家长,他们在特殊情况下做出了新的考虑,很多课程选项被重新排列放到抉择的十字路口,文化课成了大多数人的第一选项。
李田野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现在正利用考研之余,在线上教4~10岁的孩子关于主持、口才、思维训练方面的课程,也有自己创业的想法。
随着全网直播上课的转变,观看直播公益课的人数有明显增长。尽管如此,家长对艺术类课程的付费意愿降低,导致这类老师或机构的生源流失严重。
王玉菲在北京生活,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在不同平台给孩子报名了付费的AI互动课,包括英语、语文、科学类等,孩子也参与了一些直播课。“这些直播课包括艺术课、街舞课,是我之前给孩子报的线下班,现在就在抖音免费直播。”
在全员直播教学的浪潮中,另外一种“平台与主播之间”的矛盾出现了:
图源:微博@卿陌学姐
上网课被封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只是随着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直播,集中爆发。
“妇产科老师直播上课被封我以为只是段子,直到今天我妈妈上课也因为涉黄被封了。”一位微博网友如是说。
直播间被封的乌龙事件,先是作为网络上的段子发酵传播,很多人难以理解:既然是教育体系中的正常教学内容,为什么要因为触及互联网的敏感词汇被禁止?
这是同一标准因为不同内容引发的直接冲突。娱乐直播平台制定的内容审核规则大多针对大众主播,此前,娱乐直播平台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教学内容登陆的情况,娱乐直播平台原有的规则与教学类内容才有了不兼容的表现。
大家都不容易,学生们不想每天在6、7个直播平台上打卡切换,老师们不想因为没关话筒,吃泡面被学生听到的场景再重演一遍。
“什么时候学校能开学上课啊。”这一次,老师和学生站在了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