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识字2》共有十二个词语,展示了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描绘了一幅幅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学校生活画面。教材配有六幅插图,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学生通过读词语,想画面,识生字,一定会感到非常熟悉、亲切、有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加深对学校生活的热爱。
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已经深有体会。教材中的这些词语与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相同或相近,读起来感到熟悉和亲切,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时,运用教材,联系实际,创设情境,不仅要识好字,还要将词读出韵律美。在积累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学习生字;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1、实物投影仪、生字、词语卡片。
2、展示校园生活的课件、轻音乐磁带。
课时时数:两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学校的课内外活动丰富多彩。你喜欢哪一项,说给同学们听听。》今天这一课里向我们介绍了好多学校活动,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带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为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
2、看图:多媒体课件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哪一项活动是自己喜欢的?
对话平台
自读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不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记。
3、同座互读互听,相互正音,点评。
4、同座利用生字卡片相互检查生字的读音。
(自主识字,重点突出,学生之间的检查,提高了识字效果,培养了识字能力)
指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2、小组内采用喜欢的方式练读。
2、赛读:(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看谁反应快。
3、读字交流。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如“棋”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戏”字用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多种方式的读词便于引起学生兴趣,乐于参与。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朗读
1、读图画中能找到的词语。先找一找,再读一读。(注意“观天气”一词是学生不易明白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明白图意)
2、开火车读图画中找不到的词语。
3、表演读。喜欢哪一个词读后做了相应的动作。
4、汇报展示:喜欢哪一行词语就读哪一行。
5、挑战读:看谁读得最好。引导学生敢于挑战任何人,包括老师。
(读中体会,加深了理解,读出了情感,训练了语感,积累了词汇。)
写字
1、出示“胡、戏、棋、钢”四个字,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书写难点字。如“棋”左边的木字旁捺变点,右边的“其”,中间是两横。“钢”金字旁的竖钩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4、同座展示临写的字,评议。
(由读到写,循序渐进,突破难点,加上合理的评价,学生间互相促进,培养了写字能力。)
导入(复习读词语,引入新课)
诵读
1、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
2、师配乐范读,学生评说。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想像,读出韵律来。
,12
3、指名读,全班点评。
4、自主练读。
5、汇报读。喜欢读哪行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哪行。
6、整体诵读。
(有感情朗读是理解的基础,个性的朗读能促进学生感悟与积累)
练习
出示课后的“读读说说”
1、指名读课后的“读读说说”的第一行。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小组内比一比谁说得多,说得好。
4、汇报。共同理解字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生字的复现,在读中进行巩固,组词扩展,注重了积累,训练了思维。)
1、出示“观、弹、琴、养”生字,指名认读
2、引导学生观察范字,了解字的写法。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临写。提示难点处如: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写扁一些,中间的撇、捺要舒展。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不要中间写个“王”,下面写成“介”。
4、同座互相欣赏写字成果,进行点评提出建议。
(夯实写字训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写字技能。)
拓展
1、想想我们学校课内外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小组内先说说。
2、全班交流。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伴教锦囊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按字体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二胡:弦乐器。又名胡琴。音色刚柔多变,既能演奏柔美、委婉的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
京戏:我国戏曲的主要剧种之一,是我国的国粹。
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一、导入
我们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
教学内容:识字(二)7.木禾米竹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木禾米竹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2、能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本课生字。
3、会读写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会读、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按笔画写好“竹”字。
教具:卡片,图,投影仪。
学具:卡片。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已经学习过了识字(一)也学习了一些课文,同学们通过学习也认识了许多的生字,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去认识一些新的生字朋友,你们说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木禾米竹
1.师分别出示图片,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借助图下拼音读准字音。
(1)mù(2)hé(3)mǐ(4)zhú
木禾米竹
2.生观察字形,分别说说共有几笔,并用到了哪些笔画
木共4笔,第二笔是竖,不是坚钩。
禾共5笔,第一笔是“ノ”
米共6笔,第一笔是“ヽ”第二笔是“ˊ”
竹共6笔,第三笔不同分别是“丨和亅”
3.小组内讨论:
4.了解字义。
师:木,就是树木的木,木是象形字,上有枝下有根。你还
能用木来组成哪些词语?
生:(木门、木头……)
禾,就是禾苗,指庄稼小苗,你能用它组成哪些词?
米、竹同上。
5.指导读字音
师范读,生练习读。
(二)学习“木禾米竹”的写法。
1.生观察生字卡片上生字书写的特点。
生汇报,自由说。
2.生模仿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注意每一笔的位置。
师进行指导。
如:竹两个撇的位置。米撇和捺的位置。
三、巩固拓展延伸。
1.读一读
木门木工大米小米竹子
2.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自由说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的都非常好,老师希望你能记住今天学过的这几个汉字,把它应用到生活中。
五、板书
7.木禾米竹
mùhémǐzhú
木门木工禾苗大米小米竹子
六、作业
1、书写本课4个生字一个一行
2、用生字组词看谁的最多!
3、要求:准确。
七、自评
教学内容:8.口耳目舌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口耳目舌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按笔画记字形,看图了解字义。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1、会认“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识记生字,朗读谚语。
: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1、导入,揭题。
2、同桌互读,帮助对方正音。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读音是否正确。
4、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5、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移()谋()柴()焰()
易()独()折()搓()
斤()
1、自由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的?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范写几个学生觉得难写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挑”的笔顺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
“满”的结构
3、生练写
4、交流
1、自读谚语,理解谚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6、齐读课文,说说从这篇课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7、用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事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