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下下都在寻找赚钱最多、最快的路径。
结果从煤矿到房地产、从放贷到P2P,从微商到传销,举国上下都被我们挖了一遍,最后千疮百孔。
现在我们终于发现:所有的暴利生意都做不下去了。
于是我们大眼瞪小眼,个个茫然四顾、不知所措。
今天,我终于可以告诉你们一个真相了:
这个世界上,*钱的生意究竟是什么。
首先,这个世界最会赚钱的人是什么人?
犹太人。
犹太人所做的生意中,*钱的是什么生意?
金融?
不,是读书!
读书是一桩生意吗?
读书是世界上最划算的生意!
因此,“最会赚钱”只是犹太人表面,他们真正要做的是改造世界。
犹太人的年均读书量全球*,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与之相呼应的是:这个只占世界人口的0.2%的民族,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用一本《圣经》感召人类数千年,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他们全球流散2000年,最终却从115个国家移居、说着85种语言,建立国家以色列,并成了融合宗教、传统、现代民主的经济强国。
犹太人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生命力的一支民族,这种生命力就来自于他们把“读书”作为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手段:犹太人均读书量居全球*,他们拥有的图书馆和出版社也是全球最多,全国1/4的人有借书证。在犹太传统中,书橱要放在床头,放在床尾被认为是对书不敬。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便是攻击自己的书。他们搬家时,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书刊摆放街头,任行人挑选赠送。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犹太的“安息日”,所有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场、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停业,公共汽车、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但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其中也包括《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第最能展现中国战略格局的书。
这才是犹太人总能轻易掌控一个国家的金融命脉的真正原因。
再来看一个了不起的民族:德国。
德国在历史上两次被彻底打倒,甚至肢解,依然能坚挺的站起来,而且经济水平欧洲*,一定有非凡的地方,其它方面先不论述,今天我要说的是:德国也是世界上最喜读书的民族之一。
对于德国的年轻人来讲,热爱读书就像热爱啤酒一样。
德国人口只有8000多万,却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德国还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共拥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
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几乎每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即便一本书在德国的售价约在19.9欧元(约170元人民币)。
而且德国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的世界级作品,比如说这些书曾最受好评:《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的确,德国看上去这是一个很无聊的国家,然而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
再来看一下个我非常不愿意提起、却又总回避不了的国家——日本。
同犹太人的年均64本读书量相比,日本人的40本可以排世界第二。
与此相对于的数据是:《2015全球创新企业*》榜单里,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压美国的35家,而中国内地无一入围。
一位去东京之后的学者说:让我感受东京之大的,最富于冲击力的也许不是建筑,而是书店。也许有读者会奇怪:书店?哪座城市没有一些书店呢。可是,当你来到神田,在那些鳞次栉比的楼宇中,居然布满了书店,准确的数量是一百八十余家……地铁里一卷在手的人确实很多,我甚至看到一个老太太捧着一本桑德尔的《正义》读得津津有味。
这种言论一定会激怒我们的敏感神经。我也会骂他是痴心妄想,但是边骂边偷偷的反思自己。
最后,再来看看中国。
这是一组国内数据: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这个数据远低于犹太、德国、日本,甚至很多二流国家。
这是一组国际数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北欧国家国民每年读书24本左右,是中国的6倍。中国的人均读书数甚至还落后于泰国的5本。
中国有堂堂13亿人口,但是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只有582万,仅占总人口的0.47%。中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仅为0.4次。这些数字都是美英日等国家的十几分之一。
李克强总理说:现在我们国家民众每年的阅读量还不到有些国家人均的十分之一,这让我深思。
然而最让人忧虑发是:中国人的读书还不仅是“少”的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不爱读书,即便读也是读所谓“有用”的书,读书也要有“功利性”。
这是极端功利性的体现。
水木然认为:物极必反,极端的利己就是害己。
更有甚者,很多中国人开始把书当成摆设。比如很多土豪为了显示自己的品味,在别墅里设计一些书架,然后再摆上一些书,当然他们从未看过。
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反正那些摆上去书也不会看,干脆不用真书,用书的模型。这种情况已经广泛使用在家装甚至图书馆领域,来看这个新闻:
此刻,我已经无话可说。
但是还是想忍不住在吐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曾搞过一个“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排行榜,结果《红楼梦》高居该榜榜首,是读者公认“最读不下去”的书。除此之外,一些百年经典书籍诸如《百年孤独》等等也榜上有名。
我们干脆把经典全焚了算了。
答案是:朋友圈。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国家,这是铁律。中国的年轻人,以前天天忙选秀、举国上下为了能够选出最会唱的歌手而操碎了心;现在天天忙直播,个个都在为了成为一个杰出的网红而不懈奋斗。
中国崛起的*步一定是文化复兴。
而文化复兴一定是从全民学习读书开始的。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读书,真的成了中国的头等大事。
作为中国人,我们以前整天忙着赚钱,疲于奔命。现在中国已经过了粗放发展的阶段,所有的投机主义都不再适用了。
反正现在也没什么生意好做了。不如好好沉淀一下自己:我是谁?我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我可以为这个时代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