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1.08.08
摘要
基于全国13所高校共6607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受到自身经验、学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以及师范生感知的在线教学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影响。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虽然不直接影响师范生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但会通过影响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显著间接地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研究认为,要加强师范院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鼓励教师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增强在线教学时的示范性,使师范生真正感受到在线教学的易用和有用,进而增强他们工作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
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师范生;技术接受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这个概念最初源自1975年Fishbein等对理性行为理论(TheoryofReasonedAction,TRA)的研究,是指使用者采用某种技术来完成特定任务的意愿。技术接受理论的基本原则及假设是:使用者的信念影响他们的技术使用意愿,而使用意愿又会影响他们在现实中使用某个技术的具体行为。在TRA的基础上,发展出另外一个新模型: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它提出技术使用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到的行为控制,是影响技术使用意愿的三个重要因素。在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两者的基础上,技术接受模型发展起来,形成一个更可靠的模型,能够解释在一定的组织背景下,个体对某个技术接受的影响因素。
在教育领域,已有不少学者采用TAM模型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研究在职教师或职前教师的技术接受以及在线教学接受与使用。Sun和Mei采用扩展的TAM模型研究了331名语言类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接受。Nelson和Hawk结合TAM理论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221名职前教师关于技术有用的信念对其技术使用的影响。可以看到,很多研究会根据研究目的对传统TAM模型的变量进行了删减与增改,这也是TAM研究的一个特点,有很多扩展或替换的模型。所以本研究也根据师范生培养的特点,建立了扩展的TAM模型。
(二)研究模型与假设
1.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TAM最重要的两个概念,这两者在模型中都会显著预测使用意愿,尤其是感知有用性,在元分析中被证明对使用意愿有更强大的影响。研究也证明,感知易用性会通过感知有用性的中介,间接影响使用意愿。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建立如下假设:
H1:感知有用性显著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
H2: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
H3: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师范生的感知有用性。
H4: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的支持会显著影响感知有用性。
H5: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的支持会显著影响感知易用性。
H6: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的支持会显著影响教师当前的在线教学。
H7:教师教育者当前的在线教学会显著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
H8:教师教育者当前的在线教学会显著影响师范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易用性。
H9: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的支持会显著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
H10:教师教育者当前的在线教学会显著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
3.学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当新技术与使用者的先前经历、当前需求和价值观越符合,该技术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其使用和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大。成人学习理论也强调个体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主动积极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这意味着师范生过去的在线学习经验,会影响他们对当前学校和教师教育者在线教学情况是否符合自己需求的感知与评价,并积极主动建构对在线教学的理解。研究发现,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既会直接影响他们对于教育技术的使用,还会通过影响感知易用性来间接影响他们对于教育技术的接受与使用。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以下假设:
H11: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感知有用性。
H12: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会显著影响他们的感知易用性。
H13: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会显著影响他们感知到的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的支持。
H14: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会显著影响他们感知到的教师教育者当前的在线教学情况。
H15: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会显著影响他们在线教学的使用意愿。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4月底,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对13所师范院校本科师范生进行在线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607份。其中,女性5506名(83.3%),男性1101名(16.7%);大一2501名(37.9%),大二2022名(30.5%),大三1336名(20.2%),大四748名(11.3%);年龄的均值和标准差为20.72±1.579。在问卷中设置一道题目“请问您是不是师范生”,来确保师范生的身份,数据分析时已将非师范生的数据排除。
(二)研究工具
基于研究目的,本研究整合已有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中国师范生在线教学的体验与态度问卷》,包含人口学资料调查,以及在线教学的体验与态度调查。人口学资料包含年龄、性别、学校、年级等内容。在线教学的体验与态度调查一共有6个分量表,采用Likert6点计分,分别测量学校支持、教师教育者教学、自身经验、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在线教学使用意愿与实际的符合情况,其中: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有点不符合,4有点符合,5比较符合,6非常符合。
“学校支持”包含4道题目,测量疫情期间学生所感受到的学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情况,如“我所在的学校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在线教学方式”。“教师教育者教学”有3道题目,测量师范生对教师教育者在线教学情况及其在线教学示范的理解与评价,如“大部分老师能娴熟地使用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及“大部分老师会通过在线教学来向我们示范如何进行在线教学”等。“自身经验”包含3道题目,测量学生曾经使用在线方式的学习体验,如“我以前经常使用在线平台学习”。“感知有用性”有4道题目,测量学生感知的在线教学对他们知识或能力的提升作用,如“在线教学可以使我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感知易用性”有3道题目,测量学生主观上认为在线教学实施过程的便利程度,如“在线教学的软件操作很简单”。“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包含3道题目,主要测量师范生今后作为教师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程度,如“未来我愿意使用‘在线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量表的信效度很好,具体指标见研究结果第一部分。
(三)数据搜集、管理与分析
由于疫情防控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星进行网络施测,受调查学生收到调查问卷链接后自行点击填写。数据采集后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并运用AMOS24.0进行潜变量结构方程建模,探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师范生计划从教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进行有效预测。结构方程模型包含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不仅可以估计测量过程中指标变量的测量误差,同时还可以估计模型中多个潜变量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
四、研究结果
(一)研究变量的信效度检验与描述统计
对研究变量的评价主要包括信度和效度检验。信度是对问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度量,研究中通常用Cronbach’sα系数来衡量。其中,α系数一般要大于0.7,才被认为问卷的信度比较理想。由表1可知,在本研究中,所有因子的α系数皆大于0.8,说明问卷的信度非常好。
(二)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
本研究采用AMOS24.0软件对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拟合度检验。结果表明,χ2值为2324.71,自由度为155,CFI=0.98,GFI=0.96,TLI=0.98,RMSEA=0.046,SRMR=0.033。绝对拟合指数和相对拟合指数优于研究者们推荐的临界值,说明研究模型的拟合度好、可用性好。
对各路径的假设检验结果见表3,结构方程模型图见图2。结果表明,师范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以及教师教育者教学皆会显著正向预测他们在线教学使用意愿,自身经验对使用意愿的影响虽然也显著,但系数非常小,仅为0.06。感知易用性、教师教育者教学和学生自身经验皆可以显著正向预测感知有用性。教师教育者教学和学生自身经验分别可以正向预测感知易用性。自身经验和学校支持显著正向预测教师教育者教学。所有假设中,学校支持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的影响路径不显著,假设不成立。
五、讨论与建议
(一)讨论
1.学校对在线教学支持、教师教育者在线教学以及学生先前经验都显著高于量表中值。这说明师范生感知到的高校在疫情期间对在线教学的支持力度比较强,师范生觉得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也比较好。进一步单样本t检验显示,这两个变量的均值都显著高于“4有点符合”,说明无论是高校还是高校教师在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运行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劳,确实被学生们感知到。这也表明在线教学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部分线下教学的职能,尤其是在这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发挥出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虽然也高于量表中值,但与“4有点符合”差异不显著,这表明师范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还相对有所不足,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体验更有待提高。这也提醒师范院校应在未来的师范生培养中,要注重给师范生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机会,从而增强他们作为学习者以及今后作为教师的信息素养。
2.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学校支持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师范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直接正向显著影响他们今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这与前人对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一致,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会直接影响在职或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接受与使用意愿,同时感知易用性还会通过影响感知有用性间接地影响使用意愿。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学校支持不会直接影响师范生对在线教学的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使用意愿,而是通过影响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间接影响线教学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愿,这与前人对高校教师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本研究对象是师范生而非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需要通过师范生所感知到教师教育者教学工作才能影响到师范生的感知有用性和使用意愿。
3.师范生自身在线学习经验对将来采用在线教学意愿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师范生自身的在线学习经验对他们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直接效应虽然显著,但系数非常小,主要通过两种程度不一的间接方式产生影响。一方面,学生过去拥有在线学习的经验会通过影响他们对在线教学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间接影响从教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这是一种相对更明确的间接影响。另一方面,过去的在线学习经验会让他们更容易感知到学校当前对在线教学活动的支持,以及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估疫情期间教师进行的在线教学,影响他们对在线教学易用性和有用性的感知,进而更间接地影响他们作为教师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自身经验对使用意愿的直接效应非常小,甚至可能是因大样本原因导致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不太一致,他们发现学生或教师的对技术的先前经验,会直接显著影响对电子系统的使用意愿。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师范生拥有的是在线学习经验,但其未来要成为在线教学的使用者,相对前者的经验单一性,在线教学是综合了教育技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多元要素的复杂实践,因此二者难以形成直接的影响关系。
4.教师教育者的教学示范对师范生将来使用在线教学意愿的重要影响。由上述可知,师范生的自身经验需要通过间接方式才能真正影响他们将来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教师教育者的教学示范发挥了突出的中介作用,学生自身经验和高校支持都要通过教师教育者教学来影响师范生对在线教学感知易用性和可用性,并进而影响其使用意愿。按照Lave的情景学习理论,职前教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模仿、互动来形成专业认同、发展教学技能、建构实践知识。职前教师会对教师教育者学徒观察式学习,再复制教师教育者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因此在这场高校在线教学运动中,师范生是在观摩教师教育者在线教学实践过程中去间接体验在线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情景中观察到教师教育者于在线教学中所遇到问题及其解决路径,从而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深度学习。师范生还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认识在线教学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更有力地影响他们从教后作为教师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
(二)建议
2.高校的师范专业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中都应强调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能力。在线教学已经逐渐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今后也会成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展示途径。所以师范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要综合考虑,给师范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机会,如多种形式的在线教学,增强师范生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感知体验,强化对在线教学等信息技术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才能真正促进他们毕业从教后有能力、有信心、有意愿采用在线教学,用好线上教育教学资源。
3.高校教师教育者自身需要突破多年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心理场”,改变已经养成的传统“教学惯性”和“教学方法记忆”。因为师范生从教初期作为新手教师,是在模仿高校教师教育者以及带教师傅的教学模式,然后才逐渐发展出自己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教育者要顺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改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教学。这不但能促进当前线上教学质量的提升,更给师范生良好的在线教学示范与体验,激励他们从教后更愿意进行在线教学,增强信息素养和教育教学实践更有机的融合。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度面上项目“如何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教师教育项目对师范生专业学习及其从教表现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7197401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2020年度重点项目“我国在线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研究”(20JYA001)的研究成果】
作者
刘伟,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5;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讲师,贵州贵阳550025
宋萑,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北京100875;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团队讲座教授,青海西宁8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