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等部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总体思路,引导各地各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各地各校切实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积极探索“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创新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各地各校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持续提升学院在确保质量型扩招等新形势下常态化改进教育教学管理的能力;引导各地各校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示范性教学,促进“能说会做”的“双师型”教师成长。

二、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评价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体现产业发展新趋势、新业态、新模式,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结合专业特点,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育人新要求,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内容应体现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依据学院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技能)课程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中等职业学院应执行《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

4.教学评价。深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依托线上平台和软件工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行为分析。

5.教学反思。教学实施后应充分反思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形成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总结在课程思政、素养教育、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与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

三、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

(一)比赛分组

中等职业教育组、高等职业教育组(含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各分设3个报名组别。

1.中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4.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5.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6.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职业院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五年制高职前三年课程参加中等职业教育组比赛,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以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参加高等职业教育组比赛。

(二)参赛限额

各代表队在组织省级比赛的基础上,根据分配的参赛名额(附1)分别推荐中职组、高职组参赛作品。

中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作品不能出现课程的重复,中职、高职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一组和二组)作品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按照《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完成新旧专业对照)。

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作品,其教学团队所有成员的所在学院不能以同一公共基础课程报名参加公共基础课程组或以同一专业报名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四、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且效果好的作品参赛。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有关要求详见附2)。

五、比赛办法

根据报名情况分为若干评审组。各评审组均采取先网络初评后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时,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确定入围决赛的作品,初定拟获得三等奖的作品。决赛时,教学团队介绍教学实施报告、针对抽选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回答评委提问(有关要求详见附2)。评审参赛作品材料和教学团队现场表现,确定比赛成绩。如因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决赛有关安排另行通知。

六、奖励办法

1.单项奖。坚持宁缺毋滥原则,各评审组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不超过本组参赛作品总数的10%、20%、30%,一、二等奖根据决赛成绩排序确定,三等奖根据网络初评得分排序确定。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执委会”)组织对参赛作品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实际教学、教学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参赛作品方可获奖。

2.团体奖。综合省级比赛组织情况、全国比赛参赛情况、参赛作品和成员资格审核情况、参赛作品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9个、最佳进步奖3个。

七、报名方式与要求

1.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计划单列市属地高等职业院校纳入所在省代表队)。

3.各代表队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院、高等职业院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院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按有关政策,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或教育部确立的其他东西协作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4.获得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的教学团队全部成员不能报名参赛;获得二等奖的教学团队需要调整成员方能报名参赛(原4人团队至少调整2名成员;原3人团队至少调整1名成员,并可以再新增1名成员;原2人团队可以保留两名成员,但至少新增一名成员)。

5.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参与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可做说明)。

6.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院均须在近2年内实际开设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须依规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和课程。

8.各代表队应指定专人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附3、4、5),加盖公章后于2021年9月30日前寄送至大赛执委会办公室,并在比赛官方网站(www.nvic.edu.cn或www.nvic.com.cn)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工作(用户名和密码沿用2020年设置)。

12.欢迎社会各界对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基本依靠校外公司打造包装等行为予以监督,一经核实,取消其参赛资格、比赛成绩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奖项评出后发现的,依规追回奖项),减少代表队下一年参赛名额,暂停参赛教学团队所在学院下一年的参赛资格,并通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责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八、其他

1.各代表队、各职业院校要严格贯彻落实《关于做好2021年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有关要求,统筹做好2021年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

3.现场决赛比赛结束后将遴选部分优秀作品的参赛教学团队,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另行录制视频公开课。

4.军事职业组比赛安排由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参照本方案另行通知。

5.大赛执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陈永、房风文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6层

6.比赛官方网站技术支持

联系人: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肖老师

附:1.参赛名额分配表

2.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3.参赛报名表

4.参赛汇总表

5.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

6.评分指标

附1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

参赛名额分配表

序号

代表队

中等职业教育组

高等职业教育组

合计

公共基础

课程组

专业技能

课程一组

课程二组

专业课程

一组

二组

1

北京市

2

6

3

22

天津市

4

23

河北省

8

5

32

山西省

7

27

内蒙古自治区

26

辽宁省

吉林省

25

黑龙江省

9

上海市

10

江苏省

33

11

浙江省

30

12

安徽省

13

福建省

14

江西省

29

15

山东省

16

河南省

34

17

湖北省

18

湖南省

19

广东省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

21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31

24

贵州省

28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大连市

青岛市

35

宁波市

36

厦门市

37

深圳市

小计

89

251

137

63

224

129

893

477

416

附2

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一、参赛作品文档材料

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四号字、单倍行距,禁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

(一)参赛教案

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作品名称应为课程标准中具体、明确的模块、单元或任务),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安排(其内容占主要篇幅),能够有效指导教学活动的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存在不足、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内容不超过2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可以不超过4学时。每件参赛作品的全部教案(无需附加其他内容)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

(二)教学实施报告

教学团队在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之后,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梳理总结参赛作品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尺寸合适、清晰可见,一般不超过12张。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团队提交学院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参赛内容为公共基础课程的,只需提交实际开设该课程的其中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某一成员所在学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四)课程标准

二、参赛作品视频材料

教学团队成员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含实训、实习),录制3—4段课堂实录视频,原则上每位团队成员不少于1段,应在实际教学(含顶岗实习)场所拍摄,参与教学的应是授课班级的全体学生(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实际等情况设计实施分班教学的需有专门说明)。课堂实录视频每段时长8—15分钟,总时长控制在35—40分钟;每段视频可自行选择教学场景,应分别完整、清晰地呈现参赛作品中内容相对独立完整、课程属性特质鲜明、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的教学活动实况,杜绝过度包装。中职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的视频中须包含不少于2段反映团队成员关键技术技能教学操作与示范的教学实况。

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单机方式全程连续录制,不得使用明显脱离课堂教学实际、片面追求拍摄效果、费用昂贵的技术与环境(比如虚拟演播系统、临时拼接大型LED显示屏等),不允许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不得泄露地区、学院名称。采用MP4格式封装,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学活动名称”分别命名。

视频录制软件不限,采用H.264/AVC(MPEG-4Part10)编码格式压缩;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1024Kbps,不超过1280Kbps;分辨率设定为720×576(标清4:3拍摄)或1280×720(高清16:9拍摄);采用逐行扫描(帧率25帧/秒)。音频采用AAC(MPEG4Part3)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码流128Kbps(恒定)。

三、决赛程序

(一)赛前准备

1.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赛前一天报到并熟悉赛场,抽签决定场次。

2.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按抽签顺序进入备赛室,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两份不同教案,自选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准备。

3.教学团队在备赛室可利用自带电脑、小型教具与网络资源(现场提供网络服务)进行准备,限时30分钟。

(二)内容介绍与教学展示

1.教学团队按时进入比赛室,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然后由两名参赛教师分别针对所抽定的两份不同教案中的自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3.比赛室单相电源最大用电负荷1000W,无三相电源;门框尺寸高度为1800mm、宽度800mm;比赛室提供一台显示屏(尺寸86寸,比例16:9,默认分辨率1920×1080),配有1块墨绿板(1200mm*1200mm),提供2张展示桌(长宽高为:1200mm*400mm*750mm);不提供自带教学仪器设备的安装与搬运服务。不建议参赛教学团队携带超出用电负荷和门框比例的大型设备或携带较多数量的教学用具。

(三)答辩

1.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理念、策略、模式、目标、成效、创新点,以及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附3

参赛报名表

参赛作品基本信息

□中等职业教育组

□高等职业教育组

□公共基础课程组

□专业(技能)课程一组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原专业名称:

原专业代码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教学任务精确表述)

课程总学时

参赛学时

授课班级人数

学院(单位)全称

姓名

性别

民族

教龄

身份证号码

职务

□普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系(分院)负责人□校领导

1寸照片

(可使用电子版)

职称

□未定级□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职业资格

□高级技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学历

□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博士

身份

□在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

承担教学任务

拍摄视频名称

本校本课程作品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是□否

本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作品未在2019、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本人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以上填报作品信息、个人信息均真实无误

参赛作品材料没有泄漏地区、学院名称

保证参赛作品无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

同意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权利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址

参加省级比赛获奖情况

请确认以下情况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并提供佐证材料(提交电子资料,如班级花名册):

□专业备案□实际招生□课程开设□团队成员参与教学□授课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拍摄

个人签字

(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日期: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处室签署意见并盖章)

附4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汇总表

省(区、市)

中高职

组别

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名称

学院名称

(规范全称)

有无创新教学团队成员

双师型教师人数

教学团队

联系人

附5

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

高职

开展校级比赛学院数

校级比赛作品总数

校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开展地市级比赛城市数

——

地市级比赛作品总数

地市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省级比赛地点

省级比赛作品总数

省级比赛参赛教师数

国家级或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参赛情况

附6

评分指标

一、公共基础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品应符合教育部发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有关要求,紧扣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安排,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专业特性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1.思政课程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创优建设,其他课程注重落实课程思政要求;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融通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

3.教材选用、使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

实施

成效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5.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教师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4.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

2.能够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

二、专业(技能)课程组

1.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学习能力、信息素养、职业能力、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探索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内外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深入有效,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仿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老中青传帮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的内容介绍、教学展示和回答提问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THE END
1.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查询网站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查询网站 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http://biaozhun.osta.org.cn/http://rlsbt.zj.gov.cn/art/2023/10/8/art_1229742343_58936160.html
2.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下载工具吾爱破解朋友需要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这个网站上下载相应的标准,于是就有了这个软件。使用方法 在软件输入框里输入https://www.52pojie.cn/thread-1937728-1-1.html
3.2023年海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赛项规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对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助推我国信息安全产业链发展,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产教协同培养信息安全领域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本赛项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从业人员能力要求,通过竞赛促进参赛选手熟悉信息安全行业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测试员新职业要求,考查参赛选手网https://blog.csdn.net/qq_50377269/article/details/133165622
4.职业技能鉴定网JYPC考试认证网(旧网站) JYPC考试认证中心 Bim工程师考试网 JYPC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网 Web前端工程师考试网 安全管理师考试网 办公自动化工程师考试网 材料工程职业定义:熟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工作认真负责,能够很好地完成设计资料的标准化审查工作;能够指定标准和规范流程,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胜任企业标准化宣贯http://www.zgks.net/index_99.html
5.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关于举办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决2023/11/14 ·关于推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4年双数年赛项专家2023/11/10 ·关于进一步加强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全管理2023/08/29 ·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常见问题答2023/08/18 http://www.chinaskills-jsw.org/
6.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2020.pdf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2020.pdf 43页VIP内容提供方:吕海滨 大小:707.09 KB 字数:约8.82万字 发布时间:2022-07-21发布于福建 浏览人气:83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目录2020.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719/5130002032004311.shtm
7.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资料下载资料标准下载国家职业标准 6-12-05-01 生化药品制造工(试行)2024年版 国家职业标准 6-12-01-00 化学合成制药工(试行)2024年版 国家职业标准 4-10-04-01 保健调理师(保健艾灸师)(试行)2024年版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12-04-00 兽药制造工 2024年版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5-05-05-01 农机驾驶操作员 2024年版 http://www.bzfxw.com/soft/GZB/
8.网络中心教育部于201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教职成函〔2015〕1号)(以下简称《建设规范》),对职业院校科学规范地开展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特别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9.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你必须知道的二三事!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规程(试行)》(人社职司便函【2020】17号)的相关规定,评价机构在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时,应当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展评价活动,并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最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进行逐级申报,对考生提交的申报材料、诚信声明等进行汇总、审核等工作。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36758217195679
10.中职国鉴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下达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2023-02-0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防火通用规范》的公告2023-01-30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实施2023年全国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通知2023-01-28 https://www.bjzzgj.cn/
11.电子竞技员专门打游戏?国家职业标准“出炉”了新华社北京2月11日电(姜琳、窦皓)记者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包括电子竞技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在内的13个国家职业技能新标准近日“出炉”。 这意味着,电子竞技员有了明确的从业“门槛”。它的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技能鉴定,也有了官方的评价依据。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https://m.qzwb.com/gb/content/2021-02/11/content_7076647.htm
12.中国人事考试网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 成绩公布更多>> 2024年度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和高级… 2024年度初级、中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 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含补考)… 2024年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已公… 合格标准更多>> 关于33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相… http://www.cpta.com.cn/
13.职业学院2024年单独考试招生章程为深入贯彻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4年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学〔2024〕5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河南轻工职业学院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工作。 http://www.henlivtc.com/c/view.php?aid=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