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2021年度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名单的公告》,确定44个学校和66个区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示范案例,广东省东莞市的区域案例《莞式慕课:构筑教与学模式推进信息化融合创新》入选。
“莞式慕课”是东莞市信息化教学改革行动,全市统筹建设“一体化”优质教学资源,顶层指导和基层实验相结合,推进优质教学资源深度应用,构建了“递进式”慕课教学范式,形成了“立体式”教学研训体系,指导各学校、各学科提炼出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智慧学习,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案例成果惠及全市6万多名教师,110万名学生,600多所学校,辐射广东韶关、揭阳、惠州、贵州铜仁等地。
东莞市常平镇作为东莞市首批“品质课堂”实验镇,于2017年起携手科大讯飞启动“智慧课堂开发建设与应用服务项目”。经过三期建设,在全镇11所公办小学和2所公办初中建成200余间智慧课堂,完成全体教师、学生的智能终端配备,确保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
随着智慧课堂项目建设,常平镇在建设“品质课堂”,输出"莞式慕课"的常平范式上成效显著。常平镇振兴中学建成为广东省信息化中心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示范培育推广项目学校,与常平镇第四小学、常平镇实验小学等多所镇域内学校成为东莞市慕课试点学校。在连续三届的东莞市优秀慕课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中,常平共有57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2名(名列前茅),二等奖22名,三等奖23名。常平镇基于智慧课堂实现的教学变革形成"莞式慕课"的常平范式。
镇域统筹规划
形成“一体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针对优质教学资源支撑不足的问题,常平统筹规划,多方参与,建设“一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基于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常平镇建成覆盖常平镇4-9年级,系列化、课程化、精品化、覆盖全学科电子教材及教学资源。体系内丰富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活动设计、教学建议、示范课例与点评、测试习题等材料为教师备授课提供有利支撑,同时通过搭建常平区域资源云平台,集中展示智慧课堂优秀教学案例,搭建教师成长学习的空间。
常平区域资源云平台
丰富课堂内涵
通过课堂变革从高效教学走向智慧学习
面对镇域内教学质量发展问题,以常平镇振兴中学为代表的常平镇各学校着力通过“线上+线下“教学、“自学+互动”学习为特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的“翻转课堂”推动“换血”式课堂变革,促使学习从外力促动到内生驱动,让学生从被动提升到主动生长,从高效教学走向智慧学习。
东莞常平振兴中学翻转课堂,学生利用平板拍照上传展示交流
构建多层级线上线下融合教研体系
常平通过构建“立体式线上+线下”教研体系,破解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法参加教研难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面向全镇启用教师线上信息素养提升平台,通过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策略,进行了多角色、分层次的系统培训。平台提供的体系化课程既涵盖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知识,也注重融合学科的应用特点。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应用培训、教学比武活动、专题研讨活动多方面提升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与创新能力。镇域内教师在“智慧教育融合创新”、“慕课融合创新工作坊”、“挂职校长锻炼交流”、“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等市级活动中承担智慧课堂公开课展示。常平振兴中学每个学期学校均开展全校性的融合创新教育教学展示活动,每个学科组均确定智慧课堂融合创新研究方向进行专项研究。
常平镇开展“品质课堂”展示交流研讨活动
创新应用,用好信息化教、学、研“工具箱”
常平镇实验小学各类应用场景的信息化应用工具
深化变革,模式创新,建设“多元化”智慧课堂
常平镇域学校在智慧应用于课堂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运用智慧课堂平台的多模式组合型教学模式,实现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教学方式在不同学科学习上的广泛应用,产生了丰富的课堂模式创新案例,努力实现智慧育人、育智慧人。
常平镇实验小学基于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常平振兴中学刘春花老师的英语课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透过情境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过程中磨炼英语表达能力,启发学生真实思考。
常平镇老师在全省教学比赛中获特等奖
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广东省东莞市立足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节点城市优势,大力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而在常平镇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改革范式中,许多薄弱学校给课堂教学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在教学变革上实现了弯道超车,打造了自己的智慧课堂品牌,整体提升了教学质量。东莞市常平镇携手科大讯飞在探索开展了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教学,促进区域统筹大规模因材施教的道路上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