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学徒制模式在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为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校企合作进行了新一轮部署。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深度融合校企合作项目的核心要素,即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反思、清晰表达和探究以掌握策略性知识,形成元认知技能和获得高阶思维能力。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标准把培养和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以满足合作单位的用人标准。

一、高阶思维能力

能顺利完成某些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状态或特征称为能力,即具备从事某项活动或任务的个人潜力的可能性。高阶思维倡导从浅层次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转向深层次的理解与应用,使学生从强迫式的知识技能习得转向有意义的思维学习。

高阶思维能力(HigherOrderThinking,HOT)以较高层次的认知活动或能力为核心。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出源于布鲁姆等人的认知分类学说,该理论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安德森、克拉克沃尔等人又对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了修订,将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能力通常是指发生在后三个阶段的具备较高认知水平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能力作为能力的一种,它的形成也受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教育实践的影响,这就启发我们,通过教学设计及应用这种教学实践,可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前,关于我国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针对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领域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甚少。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更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是产教融合深度合作的行业企业对能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学生需求愈加迫切。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具备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必备要素,是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一种新的教育范式。

二、认知学徒制模式及其构建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就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参与到有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脚手架搭建,学生的清晰表达、反思、探究以及师生双方在这种实践共同体中的社会化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因而这种模式在学习者综合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和非策略知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能有效地支持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

认知学徒制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创设学习情境,并将需要掌握的教学任务通过线上教学视频或现场示范外显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专家的建模与示范过程。(2)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实践、讨论与演示,持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并尝试总结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策略与行动的得与失。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恰当程度的提示或暗示(脚手架搭建),在超出学习者能力的步骤上提供帮助,使其克服当前的困难。(3)反思是教师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指导和鼓励学生回顾、分析、评判和解释他们个人或小组之间的活动策略与表现。(4)经过观察、实践、讨论、总结与反思等过程后,学生初步具备了独立探究能力,他们能够使用类似于教师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去尝试自己的假设、方法及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教给学生一般的探究方法与策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并逐渐拆除脚手架。

三、融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认知学徒制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为目的的一种计划或操作过程。钟志贤指出,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的宗旨就是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

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是认知学徒制模式下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核心内容。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应从基础信息分析、教学内容凝练、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进行。在认知学徒制教学流程的指引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思想,使学习者的认知与能力达到较高层次。

(一)情境创设基于基础信息的充分掌握

基础信息的详实分析与掌握是情境创设的前提,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分析——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在充分理解标准的基础上,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融入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思想;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分析——教师要明确课程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上下游课程学生所需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学情分析——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存在的问题和特点、学习需要和行为风格等实际情况应有充分的了解;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师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与处理会影响后续教学内容的凝练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高阶思维在社会文化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真实复杂学习情境中生成,教师对基础信息的充分掌握有利于真实情境教学中建模示范与脚手架搭建。

(二)问题设计基于教学内容的充分凝练

问题作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层提问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实际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情感体系。教学内容凝练的关键是分析课堂核心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建立其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点之间的思维导图。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通过问题的巧妙设计把学习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所要表达的核心论点和思想上来,让学习者能够把新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历相联系,从而引发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对比、分析、思考、反思,甚至是质疑、挑战与创新。教师在转变自身教学习惯的同时,精心设计高阶学习问题,让问题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从细节、困惑着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把所学得的知识点与真实情境相联系,把低阶思维转向高阶思维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进行问题设计还应层层递进,把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拓展高阶思维目标相结合,通过师生及小组互动、设置新的情景与问题、搭建新的脚手架等方法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让学习者在逐步完成进阶式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训练其高阶思维。

(三)过程设计注重策略与方法的选择

(四)反思评价注重提升和沉淀

反思和评价是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知识技能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安德森等人教育目标分类中体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学过程应注重形成性评价,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习者的学习进展、存在问题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工作。对在同样学习环境中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途径、方法等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比较困难的,通过学生完成一个真实的学习任务来评价其学习效果的优劣是比较有意义的一种评价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梳理知识构建,归纳总结不足之处,适时地引导学生与其共同提出批判性的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反思、沉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不断调整学习方向,提高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

(五)探究迁移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

探究是学习者完全依靠自己进行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教师教授的知识技能外显,实现综合归纳、分析判断、知识迁移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拆除脚手架的搭建,梳理总结教学过程的得失,不断优化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调整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四、校企合作课程认知学徒制高阶思维能力教学实践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目标、策略开发、教学实施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过程中都体现出高阶思维的思想。下面以上汽通用汽车维修服务教育项目(SAIC-GMAutomotiveServiceEducationalProgram,简称ASEP)课程体系中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及检修子项目车窗防夹功能故障诊断为例,阐述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在该项目中的应用。

(一)课前

1.教学与学习目标分析

2.学习内容分析与任务构建

(二)课中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将教科书中抽象的知识背景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减少知识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差距。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将现实生活中的故障案例(如车窗上升过程中自动反向运行、车窗关闭后自动下降等)通过视频或现场示范与解说展示给学生,围绕故障现象抛出贯穿整个项目的问题(车窗升降原理,防夹功能的功用、原理、实现方式,故障可能原因,技术参数测试、排除方法,常见防夹类型的优缺点,新型防夹功能实现方法等)。

2.脚手架搭建

脚手架的搭建包括认知工具的提供及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管理与帮助。认知工具(网络资源、网络终端设备)是在教学过程中支持、引导学习者思维过程的教学资源,帮助学习者搜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过程。网络资源的提供需在教师的正确筛选、引导和帮助下与教学任务(问题)的逐步实施相匹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辅助者的角色,如在车窗防夹案例项目教学中“分析故障可能原因”“新型防夹功能实现方法”等发散性思维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适时有效的帮助,防止出现与教学目标相偏离的学习行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组织、引导学习小组协同与其共同完成关键问题(任务)的实践。

3.学习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习策略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认知学徒制模式下常见的体现高阶思维的学习策略有启发策略、反思策略、探索策略、协同策略等。教师在进行学习策略设计时从两方面考虑:客观方面要考虑所学知识内容的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要采取与其相应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复杂问题的学习策略选择要考虑其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用多种方式来呈现,从而使学生获得对该问题多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反思与协同策略;主观方面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以及学习风格,其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变量等智力因素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不同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学生应采用启发与探索策略。针对车窗防夹案例项目教学,教师在前段知识内容(信息检索、原理分析、信号测试)的教学中采用启发与反思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常见系统结构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故障发生可能原因及其现象和排除方法;在后段知识内容(诊断策略、类型拓展)的教学采用探索与协同教学策略,师生协作小组共同探索更多类型的防夹系统实现方法与原理设计,在协同探索中把问题引向深入。

4.学习任务总结与反思

总结是一个将学生零散化、碎片化的知识和技能点系统化的过程,总结的过程应简明扼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相应的补充学习材料和任务(如各车窗网络通信及控制逻辑等),学生通过补充学习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三)课后

教学内容在课后延续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评价,对知识建构评价的主体仍然是建构者自身。评价是有一定参照目标的,对于教学基本要求的评价不仅基于客观的教学目标制定,还应在学习任务的整体性和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使用的频率最高,在车窗防夹项目教学中前段教学的重点是掌握防夹功能的原理、参数测试及其故障排除,教学任务的形成性评价效度较高。后段教学内容属于体现高阶思维的策略性知识构建,教学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更需注重参与度及整体性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设计都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员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每个任务的主要问题中来,通过适时地暗示与帮助促进其高阶思维习惯的养成,由此合成的体现高阶思维的教学设计如图3所示。

五、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高阶思维应用的挑战与机遇

(1)高阶思维的培养和教学设计尚未形成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处方性解决方案,面向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认知学徒制高阶能力培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和完善;

(2)教师高阶思维教学能力及其教学设计面临极大挑战,教学设计中任务的制定、问题的提出是否与学生的知识能力相适应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3)如何将教学评量工具与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工作岗位标准相结合,对高阶思维能力进行教学评价以及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是教学设计中的难点,需要有一种简化设计的一般性解决方案以适应当前的课程教学模式。

THE END
1.教学反思促进了教师哪些方面的成长孟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反思正是我们提高自身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孟洋:回复董澈: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 https://www.jleduyun.cn/studio/index.php?r=studiowechat/topic/show&sid=306&id=731
2.数学课堂教学反思15篇什么是一堂真正的好课,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并在反思中提高,这才是解决好以上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一、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解释某些数学知识的产生及发展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其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而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fansi/157995.html
3.教师课堂课后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对教师来说都是财富。课后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及时进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再来指导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就可以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增强教学的自觉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 3、促进学习,提高自身 经常进行课后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多种能力,促进教师积极主动的学习https://teacher.ruiwen.com/shiyongwendang/jiaoxuefansi/360586.html
4.教学反思的作用及意义(精选十篇)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师必须通过实践的过程,从经验中不断地学习、积累,才能不断增长知识,从而能对数学教学这一复杂的客观背景应付自如,也才能真正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数学实践,从而成长为自觉的、善于思考的数学教师。 2. 提高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理论提升。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广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8gx5rm0.html
5.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通用2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 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践后及时反思,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30307174723_2501223.html
6.如何写好教学反思(通用10篇)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类似这些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地反思,启发引导学生克服思维障碍。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程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https://www.jy135.com/jiaoxuefansi/1317013.html
7.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简短通用学了这篇课文,课后练笔也很有必要。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练笔,并以第一人称写灰尘。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均得到提高。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简短 篇2 认识平均分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我在本节课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给学生创设了https://www.liuxue86.com/a/4866709.html
8.传帮带工作总结15篇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https://www.pinda.com/zhichang/gongzuozongjie/122977.html
9.初中生物教学反思(通用14篇)1.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新课标中规定教师要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让学生们掌握具有的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新课标下的教学目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https://www.yjbys.com/jiaoxuefansi/chuzhong/3632136.html
10.语文教研组长工作总结(通用10篇)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这一学期,我们在学校两位校长的带领下,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为目标,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在教学反思撰写方面,我们组的教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写写教学心得反思。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使自己成长,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平时鼓励教师随时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3600554.html
11.个人学习总结(精选20篇)但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难能可贵的是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实际工作学习活动中,深切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真实含义,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在工作中一展所学,不会被日新月异发展的https://www.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gerenzongjie/1188842.html
12.期末教学教研工作总结(精选13篇)4、教学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促进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5、重视学法指导和知识巩固环节,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深化教研气氛,以教带研,以研促教。 本学期里,多位教师积极参加全县、校内公开课活动。各位老师主动听课学习,认真评课交流。教研会上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每位教师各抒己见,不流于形式,改https://www.oh100.com/a/202303/6284483.html
13.聚焦核心素养赋能“新生”课堂——中卫三中语文组教师核心她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和文明的沟通者。我觉得我们教师自己必须不断学习全面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为自己充电,教师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有针对性的为教学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反思实践,多听优秀教师的课,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 二、课后反思 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article/detail&sid=810414&id=59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