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头镇实验小学卢洲
课堂提问行为一直是我们常谈常新的话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课堂上普遍存在的教学行为,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他被运用于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提问,有没有抓住重点、难点、关键点问,有没有从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等,都牵引着学生如何学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提问在教学当中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那这次讲座我主要是从教师提问的问题本身入手,通过观察法,借助课堂提问行为观察量表,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记录、归类和分析。
一、课堂提问的概念
1、什么是课堂提问
2、新课标对课堂提问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提问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
二、问题的分类
那问题类型的分类有哪些呢?
最著名的有:戴维斯的问题分类和布鲁姆分类法
l、戴维斯的问题分类
戴维斯对问题的二分法广为人知,即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将对问题的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确定性答案之内的问题叫封闭性问题,学生一般也都能够从已经学过的知识中直接找到答案。开放性问题则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它难以从已经学过的知识中直接复现,而是需要经过一定的重组和再创才能形成答案。
2、布鲁姆分类法
布鲁姆分类法由低到高把问题分为6种不同的水平,分别为:识记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
基于上面这些分类,我们借助课堂提问行为观察量表,通过记录表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三、课堂观察记录表的整理分析
我们通过统计了4节教师课堂提问观察表发现,在这4节课中提问的次数34-52次左右,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跟老师上的课时的不同,上第一课时老师大多以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为主,问题数量不会太多。而第二课时大部分以理解课文为主,所以会用大量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由此可见,由于课时和教学方式的不同,提问的数量也不尽相同。
表1:提问数量观察统计表
提问次数
平均每分钟提问次数
1
34
40
0.85
2
41
1.025
3
38
0.95
4
52
1.3
2.教师普遍存在叫答方式单一
4节课教师喜欢点名举手的学生来回答问题,比例占到了57%,集体回答的占36%,而点名不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的只占了7%,很明显,教师没有全面考虑到学生,那些不愿举手的同学很少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善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语言表达和思辨能力会越来越强,而不回答的学生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3.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较多
课堂提问,贵在启发,但教师课堂提问类型单一,过于表面肤浅,低认知水平的问题较多,比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了吗?这些低认知水平的问题不需要学生过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而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多数简单而随意,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问类型的观察统计表
影响指标
教师
序号
问题次数统计
A
B
C
D
E
F
问题类别:A识记型问题
B.理解型问题
C.应用型问题
D.分析型问题
E.综合型问题
F.评价型问题
师1
22
13
5
8
师2
27
10
师3
24
6
9
师4
11
7
每类问题总数/次
95
44
23
16
25
问题平均数
23.75
5.75
6.25
2.25
注:低认知水平的问题(知识);中等认知水平的问题(理解、运用);较高水平的问题(分析、综合、评价)
我统计了4节,教师的提问类型依然是低水平提问高于其他层次水平的问题。中等水平问题的次数与低认知水平的问题比较接近,说明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理解和运用。但相对较少提出分析、综合、评价这种更高层次的提问。
有效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师生间的交流。针对调查分析发现的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探讨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实施。
(一)课前预设精心,确保问题质量
那如何确保问题的质量呢?
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调整提问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首先要锁定“三维目标”来设置教学目标,简言之,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利用“三维目标”锁定提问目标,从而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上都能得到满足。
2.问题类型多样,增加高认知水平问题
课堂教学中,各种类型的问题都应有所准备。不同类型的问题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因不同的教学需要发挥着各自的用途,相互补充。因此,教师的在提问的时候要兼顾各种类型的问题。
3.调整问题密度,减少课堂提问数量
4、掌握好问题难度,安排好问题梯度
例如在《火烧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火烧云的颜色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只是窃窃私语,但并没有人举手回答,这是因为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对物理现象的了解还不足以让他们很好的解释这个问题。难度过高的问题最终也只会是教师的自问自答而已。如果这个问题这样问:“霞光照得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为什么它们的颜色不一样?”这时候学生会想到因为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是千变万化的,所以照在事物上的颜色不同,不需要孩子用物理知识去解释颜色的变化。因此,教师的提问难度一定要适宜,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课中注重方法,保证提问有效进行
1.发问方式有效,提问语言多样
教师精练的语言组织,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以及饱满绪状态,富有激情的感染学生,以会话的态度提出问题,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融入其中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对于完成提问任务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叫答方式多样,提供平等机会
教师应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平等的锻炼机会,同时也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应多种形式:可以叫举手的学生回答;叫未举手的学生回答、指名回答、小组讨论汇报、集体回答。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小组汇报讨论时,发现某个小组成员没有回答,可以以点名回答的方式追问该生。在举手回答中有很多学生没有回答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回答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去展现或验证自己的答案。总之,教师要合理运用叫答方式,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回答机会。
4.理答及时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比如在学生因为紧张吞吞吐吐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你大胆的说,老师在认真听”的表达方式去缓解学生的焦虑,学生回答之时教师要面带微笑,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学生的回答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在面对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不准确的时候,教师不能立即批评惩罚,可以向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暗示,促使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积极的评价语言重拾自信,帮助学生回答正确或提升回答的水平。
(三)课后及时反思,提升教师提问水平
无论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多久,教师都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及时的反思,不能够因为各种外在的因素而放松改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机会。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才能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导致教学提问的恶性循环。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提问进行及时的反思,也是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促进自我成长的过程。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精彩不是教师表演得精彩,而是教师能够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内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合理的,科学的提问,具有较高的提问技巧,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精彩的课堂。记得爱因斯坦曾今说过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