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方式;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共计1267项,其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专项103项。辽宁何氏医学院主持的《现代企业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跨校修读学分的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在项目负责人市场营销教研室孙茹云老师的主持下,本学期已经进入到第二轮教学。
一、授课对象
第一轮教学的授课对象是市场营销专业大二的学生。考虑到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的很多章节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已经学习过的课程,比如,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为避免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产生学习逆反心理,本轮教学我们更换了授课对象,选择了对企业管理相对陌生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二、教学方式
(一)项目导向型
(二)任务驱动型
在生产管理线上理论知识完成之后,带领学生参观蒙牛企业沈阳分公司的工厂。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真正了解线上章节的具体理论知识点。在参观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参观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现场提问,了解企业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回来之后,结合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提供更加可行的问题解决方案,以论文形式进行上交。
(三)角色扮演教学法
《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线上理论知识主要围绕企业人才选育用留四大部分展开进行讲解。线下,使用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模拟,主要对面试这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学生两两一组,一个扮演面试官,一个扮演面试者,让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的感受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对于这种方法,学生非常乐于参与,一个方面让学生非常生动的感受了所学理论知识点,而另一个方面使学生更加真切的了解社会情境,富于感情,使学生真正热爱人力资源工作,有意向投入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当中。
(四)案例分析法
三、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程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多元化
1教材和大纲的合理优化
2组合式教学模式
《工程化学》是材料成型专业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作为非化学专业大一的学生而言,由于从高中刚踏入大学的校门,大学的学习环境跟高中完全不同,学习内容更深,学习节奏快,学习科目多,而且大部分情况下要靠学生自觉学习。作为刚上大学的学生而言,没有了高中的约束和压力,容易养成懒惰和松懈的习惯,对大学的学习不够适应或不上心,容易造成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的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学生在高考中没有选择化学考试,因此化学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模式的组合,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课堂参与度[2]。
2.1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进行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准备与设计是非常必要的。在多次倾听“慕课堂”“雨课堂”、“智慧树”、“超星”等教学平台的在线教学培训后,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混合式教学重构与设计素养,综合考虑各个平台的优劣,选择出适宜自己和学生,并可留有教学记录的线上教学和学习平台。加强学习通中学习资料的建设和完善,将课程PPT的观看进度、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前预习的完成度都纳入到平时成绩里,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由于疫情的复杂性,若有学生不能参加线下学习,可以通过腾讯会议等软件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时授课方式,不耽误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
2.2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3将学生划分小组,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互动性
3开辟第二课堂
4结语
我院《工程化学》课程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成立教师团队,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将《工程化学》打造成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实用性课程。通过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进行优化整合;引入新技术,建立了符合认证标准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学术讲座、观摩仪器使用,不仅为专业认证背景下公共基础课的建设起到借鉴和示范作用,还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化工,2021,48(12):189-191.
[2]赵彦宏,王晓晶.《物理化学》多元化课堂教学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J].广州化工,2021,49(24):98-100.
[3]李阳,邹云.基于“雨课堂”的工程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研究[J].课堂教学,2019,24:104-106.
[4]张东霞,高建静,姚瑞娟,等.“立德树人”理念下《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1,37(12):148-149.
[5]张华堂,何军,阳香华,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工程化学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1):176-177.
[6]郭祯,王韶旭,李刚.《工程化学》微课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J].广州化工,2020,48(10):169-171.
关键词:SPOC;混合式学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Abstract:SPOCissmallsizelimitonlinecourses,asatypicalparadigmof"postMOOCera".ThearticlemainlyexpressestheSPOCcoursecharacteristicsandadvantagesofblendedlearning,andintroducesthedevelopmentprocessofSPOCcurriculumof"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methods"aimedinbetter,topromotetheconstructionofSPOCcurriculumresources,promotethereformofcollegecurriculum.
Keywords:SPOC;blendedlearning;educationaltechnologyresearchmethod
原先MOOC所代表的是在线教育的一种初始形态,如今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后MOOC时代”已经来临。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MOOC的一种的深化与改革,克服了MOOC课程在实际应用中的诸多缺点,它作为“后MOOC时代”的一种典型课程范式,在融合了MOOC教育思想的同时,也把微课、小众教学、集约化教育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SPOC特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结合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MOOC课程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设计并开发了SPOC课程,它不但能弥补MOOC在高等教育中的不足,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全面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1SPOC的起源与发展
1.1SPOC的起源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科学教授阿曼多福克斯(ArmandoFox)在2013年提出的。SPOC的本质是MOOC的改造与重塑,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利用MOOC资源及在线评价、交流等功能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现状,融合在线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新的混合学习模式。
1.2SPOC的发展概述
近年来随着MOOC的不断发展,MOOC的优势与不足渐渐显露出来,SPOC这一概念作为MOOC的改造与重塑开始为人所熟知。针对MOOC存在的问题,一些在线学习新形式不断涌现,如SPOC、Mata-MOOC、DLMOOC、MOOL、MOOR和DOCC等,其中,SPOC以小规模和限制性准入的特点著称,能显著提升MOOC学习效果,是哈佛大学、伯克利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当前都在尝试的一种在线课程类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OC实验室主任ArmandoFox也较早提出了SPOC的概念。[1]
2SPOC与混合式学习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的在线课程,其中Small和Private是针对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和几百人之间,Private是指对申请参加课程的学生设置限制性的准入条件,SPOC与MOOC相比具有前置的申请过程和严格的审批流程。[2]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者的诸多限制保证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避免了不必要资源的浪费,使得优秀的课程资源能够为更多有需求的人群使用,这是对传统的MOOC的强有力的补充。近几年来,SPOC在国内外刮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旋风,很多高校在MOOC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小规模、针对性的SPOC教学模式。关于SPOC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如表1所示:
收费与可行性:SPOC一般会以收费的形式存在,从教育的社会责任感上讲,这样只能惠及少数人,不如MOOC基本能够兼顾所有的学习者。]
3《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开发流程
3.1课程资源规划
3.2课程教学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从学习目标阐述、重难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制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并为学生构建系统性、一体化的知识内容体系,以此来确保所开发的SPOC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及质量,鼓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情境的作用以及学习反思的重要性。
(1)学习目标阐述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主要是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教育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以便于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教育技术,并培养学生从事科研研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访谈、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分析、数据统计、实验研究等多种途径收集事实资料的能力,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分析,能够正确地选择并应用运用专门的研究方法分析教育技术的现象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将技术应用于教学,改善学习绩效。针对以上学习目标,我们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开发不同形式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
(2)重难点分析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得出,在《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抽象概念部分的理解比较困难,学生的思路总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思考的深度不够而且理解的角度有偏差,而教材中的概念部分又属于《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重点内容,是学生掌握并应用专门的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对学生深入学习本课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在制作课程时尽量使用形象生动的动画以及丰富多彩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具体的事物来代替抽象的概念,应避免简单的文字呈现。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主要是教育技术专业大三的本科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技术导论以及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设计SPOC课程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以及已有的学术水平和学习能力,根据学习者的血洗特征寻找适合目前大学生学习的方法,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教学策略制定
3.3开发过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SPOC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有三种,分别是引进、自建、改造,即引进优质MOOC课程资源,建设自有的SPOC课程,自建资源以课程资源为主,在引进MOOC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其课程内容与本课程的切合程度以及是否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一种比较节约财力物力的方式且能够使优质的MOOC课程发挥其更大的价值。自建的SPOC课程以微课为主,还可以使用电脑录屏、白板等形式,在开发的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呈现方式,应尽量使用动画来代替简单的文字呈现,避免在一节课中使用相同的视频形式,使课程保持永久的灵活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持续性学习。本课程由教育技术学学生负责开发制作的过程,录制好的视频要添加字幕以及特效,以适应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最终的成果由专业的老师评定。
3.4实施与评价
4总结
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在线学习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而SPOC课程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学习中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以《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为例,系统地讲解了SPOC课程的开发流程以及关键的步骤,其有效地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术界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对于其他的研究学者有着较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