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读研学习计划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油田生产活动中地层的不均质性经常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孔道突入油井。水对高渗透层的冲刷,大幅度提高了地层的不均质性,从而使水更容易沿高渗透层突入油井。为了提高水驱的采收效率,必须封堵这些高渗透层。从油井封堵这些高渗透层时,可减少油井产水,这种方法称为堵水。我国油田化学堵水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现场应用,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
一、关于油田化学堵水调剖剂
(一)油田堵水方法
油田中采用的堵水方法分为机械堵水和化学堵水两类,化学法堵水是化学堵水剂的化学作用对出水层造成诸塞,机械法堵水是用分隔器将出水层位在井筒内卡开,以阻止水流入井内。就目前应用和发展情况看,主要是化学堵水。根据堵水剂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可分为非选择性堵水和选摔性堵水;根据施工要求还有永久堵和暂堵。非选择性堵水是指堵剂在油层中能同时封堵油层和水层的化学剂;选择性堵水是指堵剂只与水起作用,而不与油起作用,故只在水层造成塔塞而对油层影响甚微。
(二)化学堵水剂概念及类型
根据施工对象的不同,堵水作业分为油井堵水和注水井调剖两大类,无论是堵水还是调剖,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都是使用化学剂,即通过化学手段对水层造成堵塞,这类化学剂品种多,发展快,效果显著。按其对油层和水层的堵塞作用,化学堵水剂分为选择性堵水剂和非选择性堵水剂;按工艺分为单液法堵水剂和双液法堵水剂;按形式分为冻胶型、凝胶型、沉淀型和胶体分散型;按苛刻条件可分为高温、大孔道、低渗地层、高矿化度地层等类型。
二、现有油田化学堵水剂
(一)非选择性堵水剂
主要包括:水泥类堵水剂、树脂型堵剂、无机盐沉淀型调剖堵水剂、凝胶型堵剂等。
(二)选择性堵水剂
油田化学选择性堵水剂是利用油和水、出油层和出水层之间的性质差异达到选择性堵水目的。根据分散介质的不同,可分为3类:水基堵水剂、油基堵水剂、醇基堵水剂。
三、化学堵水剂的性能研究
堵水剂的性能主要表现在形成堵水剂的流变性、热稳定性和对不同岩心的封堵性能等。
(一)堵水剂的流变性
研究流体的流变性离不开其本构方程,即流体流变运动量与基本流动动力量之间的关系。堵水剂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例如聚丙烯酰胺溶液、硬葡聚糖溶液、黄原胶溶液以及改性淀粉溶液等,都是聚电介质,属于剪切变稀型溶液。目前对某些堵水剂的流变性和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机理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大大影响了堵水调剖技术的应用效果。
(二)堵水剂的热稳定性
(三)堵水剂的封堵评价指标
不同的堵水剂有不同的封堵特性的判断标准,但大致相同。一般通过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封堵率等指标来评价。
四、油田化学堵水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化学堵水剂的研究现状
油田化学剂的大量使用是在2O世纪3O年代以后,国外应用最广、意义最大的是以不同水溶性聚合物为成胶剂,以无机或/和有机化合物为交联剂形成的凝胶型堵水剂。其中,美国和俄罗斯是堵水剂应用较早、类型品种较多的国家,在美国,应用得最广、效果最好的是聚合物凝胶堵水调剖剂,而俄罗斯应用最多的是水解聚丙烯腈,随着多种聚合物分散体系、纤维分散体系和生物聚合物堵水调剖剂的开发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化学堵水剂的发展趋势
我国现有堵水剂基本上能满足国内各类油藏条件下堵水调剖的需要,但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的品种较少。许多堵水剂的性能需要完善,品种需要实现系列化。我国大部分油田已处于高含水开采期,许多油层被水淹,或在长期注水后孔隙度发生很大变化,非均质性更严重。
1.推广廉价原料及化工废弃物堵剂新产品
近年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上述堵剂已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纸浆废液和工业废酸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廉价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的研究和利用,是今后堵水研究的方向。
2.加快研究微生物调剖技术
微生物调剖技术是近年来国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该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施工安全,不污染环境,同时降低了材料和施工的成木。
3.与其他施工连作的堵水技术
随着注水开发的深人,油井出砂越来越严重,油井含水越来越高,防砂和堵水的井次愈来愈多。因此,研究将防砂堵水工艺合二为一的新型防砂堵水剂,既能有效防砂,又有选择性堵水效果,对减少油井事故、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原油产量意义十分重大。
五、结束语
多种化学调剖堵水剂在矿场的试验成功证明了在未来的几年内化学堵剂仍然是堵水调剖研究的重点。随着石油能源的紧缺,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一些高成本的堵剂也可以逐步应用。另外,在注水开发的后期,油藏的地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这就需要研究针对性的堵剂。如今,堵水调剖技术已成为全国各主要油田的稳产增产、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之一,随着油田开发进人中后期,应用的数量还会增加。可以预计,我国不同油田堵水调剖市场的旺盛需求必将大大推动堵水调剖用化学品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会武,李侃社.高吸水性树脂用作油井堵水剂的初步研究[J].油田化学,2005,(3).
[2]高国生,杜郢,张字宏.堵水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化工进展,2004,(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管理发展速度迅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水平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自动化的水平较低,已经无法满足电厂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加强对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的研究,从中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
1关于化学技术监督的概述
所谓化学技术监督,就是指保障电厂中的电力设备稳定、安全、经济向用户供电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地发现电力设备在运行时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防止电力设备在基建、启动、运行、停、备用期间,因为气、油的品质不良而引发安全事故。
2针对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研究内容的分析
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一是化学监督的标准;二是化学监督的数据管理;三是化学监督的专业管理;四是化学监督的工作管理;五是化学监督系统的应用评价。
第一点,针对制定化学监督的标准进行研究。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水汽标准;二是化学监督的管理标准;三是燃料标准;四是绝缘介质、油务标准。标准化作为信息化的基础,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制定化学监督标准,首先要制定化学监督的绝缘介质标准,其次要制定化学监督的燃料标准;第三是制定化学监督的管理标准;四是制定化学监督的水汽标准;五是制定化学监督的油务标准。
第二点,针对加强化学监督的专业业务管理信息化的研究。它是将化学监督作为电厂具体工作为主要切入点,其内容包括:凝结水的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的系统、炉内加药的系统、补给水处理的系统、制氯系统、设备管理以及制氢系统等。因此,加强化学监督的专业业务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制定以上各个系统的运行与监督标准,其次要制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作业卡与作业指导书;三是针对机械设备的采购、维护以及运行要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对设备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进而可以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点,强化化学技术监督数据的管理信息化,就是对监督管理人员在信息系统中收集整理的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历史数据库与即时数据库。化学技术监督人员可以通过对收集数据信息进行纵向与横向的对比,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地发现其中潜在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
第四点,针对化学监督信息系统的评价研究。它主要是通过记录化学技术监督信息系统应用到电厂的运行中的具体情况,并将搜集的数据与之前的化学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记录进行比较与分析,对化学技术监督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评价。
3针对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系统的研究
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一是监控信息系统;二是分散控制系统;三是管理信息系统。这三项内容都是在化学技术监督标准的框架中形成的,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活跃于统一的数据平台,从而达到化学技术监督数据的共享。
3.1针对监控信息系统的研究
所谓监控信息系统,就是指将优化控制、生产过程管理以及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集合成一体的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它是建立在分散控制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一个安全高速、容量超大的实时或者历史信息的网络系统。
它主要是从PCL程控系统与分散控制系统中获取历史数据信息或者即时信息,为化学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它不仅可以实现化学技术系统运行的优化控制,而且也可以通过科学地诊断,分析辅机与主机之间的故障产生原因与发生部位,并为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监控信息系统包括设备分析系统与设备寿命的计算系统,它可以根据电厂机械设备的生产工艺与热工测量数据的变化,自发地对在恶劣环境中运行的重要设备与零部件进行寿命的计算、预测与分析,同时也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对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科学地评估,这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电厂化学技术监督工作的正常运行。
3.2针对分散控制系统的研究
所谓分散控制系统,就是指由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测量控制技术、人机接口技术以及通信网络技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而产生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控、操作、管理以及分散控制的一种新型控制技术。依据电厂化学工艺的特征,可以将分散控制系统分为多个独立的子系统,分别对凝结水的处理系统、原水预处理的系统、炉内加药的系统、补给水处理的系统、制氯系统、设备管理以及制氢系统等系统进行控制。该系统主要通过DCS对电厂的设备进行专项控制,它以实现电厂设备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为最终目标。
3.3针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所谓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指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维护以及使用的系统。它运用到电厂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地运用电厂的经营与生产所产生的数据,科学合理地规划电厂生产与管理的整套流程,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决策与管理的效果。它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了一个数字化程度高、安全可靠的数据信息传输网络系统,以实现对化学技术监督电厂日常工作以及综合加工并处理数据的目标。
电厂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采取多层次的体系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四层:一是展现层,主要应用于展现门户;二是服务层,提供报表、基础业务、虚拟文件、工作流以及消息等服务;三是应用层,包括数据管理、专业管理、标准管理、工作管理等方面;四是数据层,主要表现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以及数据库等方面。
4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作为电厂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维护电厂安全、提升电厂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电厂体制的不断变革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的管理工作找到了新的更新技术。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电厂化学技术监督的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对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的研究,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陈垒、周庆捷、黄圣祥.电厂化学技术监督信息化研究[J].自动化仪表,2011(10).
[通信作者]*易博,副主任药师,主要研究中药现代化及医院药学,Tel:(0898)65920079,Fax:(0898)65920380,E-mail:;*雷鸣,教授,主要研究肿瘤学,E-mail:
[作者简介]马燕春,博士研究生,Tel:13572140149,E-mail:
[关键词]裸花紫珠;细胞毒;化学成分
本研究首先对裸花紫珠醇提物进行大孔吸附树脂处理,依次用30%,50%,70%,90%,100%乙醇水进行洗脱,分别测定所得的5个流分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的抑制率,筛选出可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部位。然后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获得了6个黄酮苷类,3个苯丙素苷类和3个环烯醚萜类共12个化合物。最后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定,以进一步明确裸花紫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基础。
1材料
1.1药材裸花紫珠药材于2013年4月采自海南省五指山,经深圳市中科院仙湖植物园陈涛研究员鉴定为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裸花紫珠C.nudiflora,材料自然风干,地上部位粉碎后备用。
1.2细胞株实验所用的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均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
1.3试剂与仪器BrukerAVANCE500型超导核磁共振仪,LCQDECAXP型质谱仪(美国Thermo),精密天平(德国Sartorius),制备薄层硅胶板、硅胶薄层色谱板GF254和柱色谱硅胶80~100,100~200和200~300目(青岛谱科分离材料有限公司),Sephadex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和大孔吸附树脂HP-20(日本三菱化工有限公司),氘代试剂CD3OD和DMSO-d6(美国剑桥公司CIL),RPMI1640培养基(Gibco公司);DMEM培养基(Gibco公司),FBS(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二甲基亚砜(DMSO,美国Sigma公司),紫杉醇(Taxol,TocrisBioscience公司),恒温CO2细胞培养箱(日本三洋SANYO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提取与分离
裸花紫珠2.5kg,粉碎后经95%乙醇浸泡3次,每次48h,将提取液过滤合并,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得总浸膏(415.0g)。浸膏经HP-20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依次用30%,50%,70%,90%,100%乙醇洗脱,每个浓度洗脱3个柱体积,减压浓缩洗脱液,分别记作HP-1~HP-5。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表明HP-3和HP-4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选择对HP-3和HP-4组分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
HP-3(79.0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9∶1~2∶1)梯度洗脱,TLC检测合并相同组分得Frs.A~G共7个流分。Fr.B(9.8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4∶1),得10个小流分(Frs.B1~10)。Frs.B3~B5中有沉淀析出,过滤沉淀后,滤液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纯化(甲醇),得化合物1(228.3mg),2(32.1mg)。Fr.C(1.5g)先后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甲醇:氯仿3∶1)和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3∶1)多次纯化得化合物9(119.6mg),5(3.73mg)。Fr.E(2.3g)和Fr.F(2.8g)合并后,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4∶1)分离,所得主体部分再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甲醇)纯化,得化合物3(67.5mg),4(16.3mg),6(12.9mg)。
HP-4(52.0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9∶1~2∶1)分离,TLC检测合并相同流分得Frs.H~M共6个粗流分。Fr.I(2.5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3∶1)得10个小流分(Frs.I1~I10)。Fr.I2滤得沉淀经TLC检测,为化合物1(32.0mg)。Fr.J(1.5g)经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甲醇),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4∶1)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反复纯化(甲醇),得化合物11(16.04mg);取另一流分经制备薄层色谱(氯仿-甲醇-水2∶1∶0.5),得化合物12(9.9mg)。Fr.K(15.5g)经硅胶柱色谱(氯仿-甲醇5∶1~3∶1)和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甲醇)分离,得到化合物10(71.8mg),8(1681.1mg),7(912.1mg)。
3结构鉴定
化合物1黄绿色粉末;ESI-MSm/z471.1[M+Na]+,447.2[M-H]-;/1H-NMR(DMSO-d6,500MHz)δ:13.00(1H,s,5-OH),10.02(1H,s,4′-OH),9.42(1H,s,3′-OH),7.46(1H,dd,J=2.5,8.5Hz,H-6′),7.43(1H,d,J=2.0Hz,H-2′),6.91(1H,d,J=8.5Hz,H-5′),6.80(1H,d,J=2.0Hz,H-8),6.76(1H,s,H-3),6.45(1H,d,J=2.0Hz,H-6),5.09(1H,d,J=7.5Hz,Glc-H-1),3.17~3.73(6H,m,Glc-H-2~6);13C-NMR(DMSO-d6,125MHz)δ:164.9(C-2),103.6(C-3),182.3(C-4),157.4(C-5),100.0(C-6),163.4(C-7),95.2(C-8),161.6(C-9),105.8(C-10),119.6(C-1′),114.0(C-2′),150.4(C-3′),146.2(C-4′),116.4(C-5′),121.8(C-6′),100.3(Glc-C-1),73.6(Glc-C-2),76.8(Glc-C-3),70.0(Glc-C-4),77.6(Glc-C-5),61.1(Glc-C-6)。以上数据与文献[11]报道木犀草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2淡黄绿色粉末;ESI-MSm/z449.4[M+H]+,471.1[M+Na]+,447.2[M-H]-,895.3[2M-H]-;/1H-NMR(DMSO-d6,500MHz)δ:12.92(1H,s,5-OH),10.85(1H,s,7-OH),9.09(1H,s,3′-OH),7.53(1H,dd,J=2.0,8.5Hz,H-6′),7.50(1H,d,J=2.5Hz,H-2′),7.25(1H,d,J=8.5Hz,H-5′),6.83(1H,s,H-3),6.50(1H,d,J=2.0Hz,H-8),6.20(1H,d,J=2.0Hz,H-6),4.90(1H,d,J=7.5Hz,Glc-H-1);13C-NMR(DMSO-d6,125MHz)δ:164.5(C-2),103.8(C-3),181.7(C-4),161.4(C-5),98.9(C-6),163.2(C-7),94.0(C-8),157.4(C-9),104.0(C-10),124.7(C-1′),113.6(C-2′),146.9(C-3′),148.5(C-4′),116.0(C-5′),118.5(C-6′),101.2(Glc-C-1),73.2(Glc-C-2),77.3(Glc-C-3),69.8(Glc-C-4),75.8(Glc-C-5),60.7(Glc-C-6)。以上数据与文献[12]报道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3黄色颗粒状沉淀;ESI-MSm/z487.1[M+Na]+,951.2[2M+Na]+,463.2[M-H]-,927.3[2M-H]-,499.2[M+Cl]-;/1H-NMR(DMSO-d6,500MHz)δ:12.74(1H,s,5-OH),9.95(1H,s,4′-OH),9.42(1H,s,3′-OH),7.42(1H,dd,J=2.5,8.0Hz,H-6′),7.40(1H,d,J=2.0Hz,H-2′),6.96(1H,s,H-8),6.90(1H,d,J=8.5Hz,H-5′),6.70(1H,s,H-3),5.02(1H,d,J=7.0Hz,Glc-H-1),3.75(1H,d,J=11.0Hz,Glc-H-6a),3.16~3.53(5H,m,Glc-H-2~6b);13C-NMR(DMSO-d6,125MHz)δ:164.3(C-2),102.6(C-3),182.3(C-4),146.6(C-5),130.5(C-6),151.3(C-7),94.0(C-8),149.0(C-9),105.8(C-10),121.7(C-1′),113.5(C-2′),145.8(C-3′),149.7(C-4′),116.0(C-5′),119.0(C-6′),100.9(Glc-C-1),73.2(Glc-C-2),77.3(Glc-C-3),69.7(Glc-C-4),75.8(Glc-C-5),60.7(Glc-C-6)。以上数据与文献[13]报道6-羟基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4淡黄色颗粒;ESI-MSm/z617.2[M+Na]+,593.4[M-H]-;/1H-NMR(DMSO-d6,500MHz)δ:13.01(1H,s,5-OH),9.96(1H,s,4′-OH),9.50(1H,s,3′-OH),7.44(1H,dd,J=2.5,8.5Hz,H-6′),7.41(1H,d,J=2.0Hz,H-2′),6.91(1H,d,J=8.5Hz,H-5′),6.77(1H,s,H-3),6.75(1H,d,J=2.0Hz,H-8),6.39(1H,d,J=2.0Hz,H-6),5.26(1H,d,J=7.5Hz,Glc-H-1),5.14(1H,s,Rha-H-1),1.21(3H,d,J=6.0Hz,Rha-H-6);13C-NMR(DMSO-d6,125MHz)δ:164.5(C-2),103.2(C-3),181.9(C-4),162.5(C-5),99.3(C-6),161.2(C-7),94.4(C-8),157.0(C-9),105.4(C-10),121.3(C-1′),113.5(C-2′),145.8(C-3′),150.0(C-4′),116.0(C-5′),119.2(C-6′),97.7(Glc-C-1),77.0(Glc-C-2),76.3(Glc-C-3),70.4(Glc-C-4),77.2(Glc-C-5),60.5(Glc-C-6),100.5(Rha-C-1),69.6(Rha-C-2),70.5(Rha-C-3),71.9(Rha-C-4),68.3(Rha-C-5),18.1(Rha-C-6)。以上数据与文献[14]报道木犀草素-7-O-新橙皮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5黄色颗粒;ESI-MSm/z601.2[M+Na]+,577.4[M-H]-;/1H-NMR(DMSO-d6,500MHz)δ:12.98(1H,s,5-OH),10.43(1H,s,4′-OH),7.95(2H,d,J=8.5Hz,H-2′,6′),6.95(2H,d,J=9.0Hz,H-3′,5′),6.89(1H,s,H-3),6.80(1H,d,J=2.0Hz,H-8),6.38(1H,d,J=2.5Hz,H-6),5.24(1H,d,J=7.5Hz,Glc-H-1),5.14(1H,s,Rha-H-1),1.21(3H,d,J=6.0Hz,Rha-H-6);13C-NMR(DMSO-d6,125MHz)δ:164.3(C-2),103.2(C-3),182.0(C-4),161.1(C-5),99.3(C-6),162.5(C-7),94.5(C-8),157.0(C-9),105.4(C-10),121.0(C-1′),128.6(C-2′),116.0(C-3′),161.4(C-4′),116.0(C-5′),128.6(C-6′),97.8(Glc-C-1),77.2(Glc-C-2),77.0(Glc-C-3),69.6(Glc-C-4),76.3(Glc-C-5),60.5(Glc-C-6),100.5(Rha-C-1),70.4(Rha-C-2),70.5(Rha-C-3),71.9(Rha-C-4),68.3(Rha-C-5),18.1(Rha-C-6)。以上数据与文献[15]报道野漆树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6黄色沉淀;ESI-MSm/z633.1[M+Na]+,1244.6[2M+Na+H]+,609.3[M-H]-;/1H-NMR(DMSO-d6,500MHz)δ:13.00(1H,s,5-OH),7.59(1H,dd,J=2.0,8.5Hz,H-6′),7.57(1H,d,J=1.5Hz,H-2′),7.30(1H,d,J=8.5Hz,H-5′),6.90(1H,s,H-3),6.89(1H,d,J=2.0Hz,H-8),6.44(1H,d,J=2.0Hz,H-6),5.07(1H,d,J=7.5Hz,7-Glc-H-1),4.87(1H,d,J=7.5Hz,4′-Glc-H-1);13C-NMR(DMSO-d6,125MHz)δ:163.6(C-2),105.1(C-3),182.6(C-4),161.4(C-5),100.2(C-6),163.6(C-7),95.2(C-8),157.4(C-9),105.7(C-10),125.3(C-1′),114.5(C-2′),147.6(C-3′),149.5(C-4′),116.7(C-5′),119.3(C-6′),100.2(7-Glc-C-1),101.7(4′-Glc-C-1),73.6/73.8(Glc-C-2),76.5/76.9(Glc-C-3),69.8/70.4(Glc-C-4),77.6/77.9(Glc-C-5),61.5(2C,Glc-C-6)。以上数据与文献[16]报道木犀草素-7,4′-二-O-葡萄糖苷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10白色粉末;ESI-MSm/z385.1[M+Na]+,747.2[2M+Na]+,397.4[M+Cl]-,361.4[M-H]-,759.2[2M+Cl]-;/1H-NMR(CD3OD,500MHz)δ:6.37(1H,dd,J=2.0,6.0Hz,H-3),5.10(1H,t,J=5.0,5.5Hz,H-4),5.05(1H,d,J=8.0Hz,H-1),4.80(1H,d,J=8.0Hz,Glc-H-1),4.16(1H,d,J=13.0Hz,H-10b),3.93(2H,m,H-6,Glc-H-6a),3.82(1H,d,J=13.5Hz,H-10a),3.66(1H,dd,J=6.0,12.0Hz,Glc-H-6b),3.48(1H,s,H-7),2.56(1H,dd,J=7.5,9.5Hz,H-9),2.29(1H,m,H-5);13C-NMR(CD3OD,125MHz)δ:95.2(C-1),141.7(C-3),104.0(C-4),39.0(C-5),79.4(C-6),62.5(C-7),66.2(C-8),43.5(C-9),61.5(C-10),99.6(Glc-C-1),74.7(Glc-C-2),78.4(Glc-C-3),71.6(Glc-C-4),77.5(Glc-C-5),62.8(Glc-C-6)。以上数据与文献[19]报道梓醇的数据一致。
化合物12淡黄色油状物;ESI-MSm/z371.1[M+Na]+,371.1[M+2Na]+,383.3[M+Cl]-;/1H-NMR(pyridin-d5,500MHz)δ:6.42(1H,dd,J=1.5,6.0Hz,H-3),6.12(1H,d,J=2.0Hz,H-1),5.42(1H,d,J=8.0Hz,Glc-H-1),4.96(1H,dd,J=3.0,6.0Hz,H-4),4.48(1H,dd,J=2.0,12.0Hz,Glc-H-6a),4.39(1H,dd,J=4.5,11.5Hz,Glc-H-6b),3.28(1H,d,J=9.5Hz,H-9),3.22(1H,dd,J=2.0,9.0Hz,H-5),2.27(2H,m,H-7),1.62(3H,s,CH3);13C-NMR(pyridin-d5,125MHz)δ:93.5(C-1),140.1(C-3),105.5(C-4),41.4(C-5),77.1(C-6),49.6(C-7),78.6(C-8),52.0(C-9),25.2(C-10),99.8(Glc-C-1),74.7(Glc-C-2),78.5(Glc-C-3),71.2(Glc-C-4),78.3(Glc-C-5),62.2(Glc-C-6)。依据/1H-,13C-NMR数据解析,参考文献[21]的报道,确定该化合物为益母草苷,并进一步结合HMBC谱,完善了该化合物的/1H-和13C-NMR数据。
4细胞毒活性实验
4.1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HP-1,HP-2,HP-3,HP-4和HP-5以及单体化合物1~12对Hela,MCF-7和A549细胞的体外抑制活性。
收集对数期生长的细胞,1×104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37℃,5%CO2培养箱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样品(实验组每个浓度设5个平行孔)培养48h,接着加入20μLMTT溶液(5gL-1,即终浓度为0.5%MTT)培养4h后,吸去孔内培养液终止培养。然后每孔加入100μLDMSO,置于摇床上震荡10min,充分溶解结晶物。酶联免疫检测仪测量各孔的吸光度(570nm处)。实验同时设置调零孔(培养基,MTT,DMSO),对照孔(细胞,相同浓度的药物溶解介质DMSO,培养液,MTT,DMSO),以紫杉醇taxol为阳性对照。按公式[(对照-本底)-(给药-本底)]/(对照-本底)×100%计算抑制率。
4.2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17.0软件处理,结果以±s表示。
4.4单体化合物1~12的体外细胞毒活性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11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活性,见表2。其中化合物5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最明显,IC50为18.2μmolL-1,其次是对宫颈癌细胞Hela和肺癌细胞A549的IC50分别为25.81,37.06μmolL-1。化合物11对3种肿瘤细胞Hela,MCF-7和A549的IC50分别为19.44,23.80,35.23μmolL-1。另外化合物1~4对3种肿瘤细胞有普遍的抑制作用,未表现明显的选择性差异,其IC50在36.8~62.1μmolL-1。化合物6,10和12表现出微弱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在50~100μmolL-1。化合物7~9不表现细胞毒活性,其IC50>100μmolL-1。
5讨论
炎症与癌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持续的炎症发展,能够改变细胞的正常生长环境,导致DNA氧化损伤,促使细胞恶性增殖,最终发生癌变[22]。多数拥有抗炎活性的天然药物同时表现良好的抗癌活性,如辣椒素、白藜芦醇、大蒜素、姜黄素和人参皂苷等均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抗炎药物和常规抗肿瘤药物配合使用,不仅能够改善肿瘤患者的状况,而且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23]。因此,从具有抗炎作用的中草药中探索抗肿瘤天然产物是发现抗肿瘤药物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蔡金平,董琳,关薇薇,等.裸花紫珠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0.
[2]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一种裸花紫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剂和用途中国:CN101623394A[P].2009-01-12.
[3]ZhouZQ,WeiXY,FuHZ,etal.ChemicalconstituentsofCallicarpanudifloraandtheiranti-plateletaggregationactivity[J].Fitoterapia,2013,88:91
[4]张洁,李宝泉,冯锋,等.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及其止血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4):3297.
[5]姚静,胡容,郭青龙.炎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J].药物生物技术,2011,18(4):372.
[6]WeberD,WheaJM,CurrieGM.Inflammationandcancer:tumorinitiation,progressionandmetastasis,andChinesebotanicalmedicines[J].JChinIntegrMed,2010,8(11):1006.
[7]李斌,魏超田,劳扬,等.三种菊科植物抗癌抗炎组分分离与功能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13,29(7):1620.
[8]罗明,李春,林丽美,等.藏药榜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2):298.
[9]黄群荣,马哲.甘草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5):384.
[10]MeiWL,HanZ,CuiHB,etal.AnewcytotoxiciridoidfromCallicarpanudiflora[J].NatProdRes,2010,24(10):899.
[11]杨念云,段金廒,李萍,等.连钱草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3):210.
[12]王祝年,韩壮,崔海滨,等.裸花紫珠的化学成分[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7,15(4):359.
[13]BeerD,JoubertE,MalherbeCJ,etal.Useof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duringisolationof6-hydroxyluteolin-7-O-β-glucoside,amajorantioxidantofAthrixiaphylicoides[J].JChromatogrA,2010,1218(36):6179.
[14]田冶,汤海峰,王晓娟,等.假包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2)[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1):1377.
[15]马双刚,袁绍鹏,侯琦,等.山香圆叶中黄酮苷类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1):1747.
[16]LewisDH,BloorSJ,SchwinnKE.FlavonoidandcarotenoidpigmentsinflowertissueofSandersoniaaurantiaca(Hook.)[J].SciHortic,1998,72:179.
[17]LuCH,ShenYM.Water-solubleconstituentsfromCallicarpapedunculata[J].ChinJNatMed,2008,6(3):176.
[18]ali瘙I,HosnyM,KhalifaT,etal.PhenylpropanoidglycosidesfromMarrubiumalysson[J].Phytochemistry,1992,31(10):3624.
[19]廖立平,张紫佳,胡之壁,等.大花胡麻草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43(12):2369.
[20]MeiWL,HanZ,CuiHB,etal.AnewcytotoxiciridoidfromCallicarpanudiflora[J].NatProdRes,2010,24(10):899.
[21]ChaudhuriRK,Afifi-YazarFü,SticherO.13CNMRspectroscopyofnaturallyoccurringiridoidglucosidesandtheiracylatedderivatives[J].Tetrahedron,1980,36(16):2317.
[22]CoussensLM,WerbZ.Inflammationandcancer[J].Nature,2002,420:860.
[23]RayburnER,EzellSJ,ZhangRW.Antiinflammatoryagentsforcancertherapy[J].MolCellPharmacol,2009,1(1):29.
[24]陈颖,杨国才.裸花紫珠抗炎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8):39.
[25]王洪燕,全康,蒋燕灵,等.木犀草素抗肿瘤细胞增殖及增敏抗肿瘤药物作用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9(1):30.
[26]韩宁宁,叶文博.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6):622.
[27]OmaymaA.Eldahshan.Apotentantiproliferativeeffectoncancercelllines[J].BrJPharmRes,2013,3(1):46.
[28]LeeKW,KimHJ,LeeYS,etal.ActeosideinhibitshumanpromyelocyticHL-60leukemiacellproliferationviainducingcellcyclearrestatG0/G1phaseanddifferentiationintomonocyte[J].Carcinogenesis,2007,28(9):1928.
[29]KorkinaLG.ActeosideinhibitshumanpromyelocyticHL-60leukemiacellproliferationviainducingcellcyclearrestatG0/G1phaseanddifferentiationintomonocyte[J].CellMolBiol,2007,53(1):15.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创新,缓解了国家招生规模扩大与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增加了公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独立学院发展到现在,面临着从规模发展到质量强校的转变。由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企业所需的既懂管理又熟悉信息化的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是独立学院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独立学院现存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用人单位要求与独立学院自身条件改进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设计一个能适应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培养一大批能够精通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知识,熟练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推动会计信息化真正向“管理型”、“智能型”、“网络化”转变的人才,造就出适合社会要求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
2009年4月,财政部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变革的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程。会计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方位的会计改革与发展要求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人才则是建设的关键,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愈发紧迫。推进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对于推动各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的作用愈加显著,一是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能力框架,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中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与技能,提高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会计、审计和有关监管工作的能力;二是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二、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独立学院会计信息化的教学目标有三种模式,一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二是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和维护能力的培养,即财务会计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三是适度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着重介绍当今主流财务软件的操作技能,即侧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独立学院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实践,更新速度比较缓慢。大多数院校没有涉及到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应用方面的课程,课程之间衔接不够,课程体系不合理。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四)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目前独立学院使用的会计信息化教材普遍存在先进性和针对性不够,软件版本陈旧等问题,迫切需要编写一些高质量的教材,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体系,以利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五)考核形式单一。许多独立学院的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应试教育类型,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标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考核内容、方法、标准等模糊不清。一部分院校甚至以笔试的形式来进行考核,依据的并不是实际操作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重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分析学生认知心理,创设学习情境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是建立在必修2《化学》中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化学》中已经初步介绍了烃的衍生物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有机化合物,因课程标准要求比较低,学生仅有关于这些有机化合物个别的取代反应、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的简单认识。在《有机化学基础》中反应类型更多,物质也由单个向一类延伸。知识突出了从个别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情境的创设中要充分利用这一规律。
1.围绕目标,创设情境
根据不同的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不同情境。如在“乙醇和乙酸”教学时,利用必修2《化学》学生已知内容创设主题型情境——厨房中的化学。在“乙醛”教学时,联系学生生物上学过的糖尿病的检验方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用途联系型情境——糖尿病的检验。在“乙酸乙酯”教学时,利用分组实验创设实验探究型情境——酯的性质。
2.遵循规律,连接情境
一节课的内容基本上会连接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情境,但同时还有多个小情境,各小情境之间要有内在的逻辑层次,有系统性。安排活动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以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如可以用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等科学学习方法。如在“乙醇”教学时,先通过“交流与讨论”栏目把再现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必修时的演示实验)设计成多个学生实验(乙醇和钠反应、水和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实验操作、观察提高能力。通过乙醇和钠反应、水和钠反应的实验既避免了简单重复,又让学生了解到在化学学习研究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并由此引出了化学键断裂的位置。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原理的学习中,学生已基本形成了从化学键断裂和重组的角度理解其中的变化,然后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分析甲醇、1-丙醇、2-丙醇的催化氧化。再通过设问让学生回忆乙烯的实制室制备过程,引出乙醇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学生自然就能从化学键断裂和重组的角度分析这两类反应不同的反应机理。掌握了反应机理,方程式也就理解和掌握了。
二、运用建构主义,进行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的效果与评价
1.学生学习更主动
2.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
土壤对人类而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居住和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工农业的生产污染物和人民的生活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给我国的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且在不断的恶化当中。这一系列的污染已经开始对农副产品以及人们的正常、健康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1实验的器材和方法
1.1实验的主要仪器和主要试剂
实验仪器:TOC测定仪、低温冷冻恒温振荡器、电子天平、数显PH计、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心仪等。
实验试剂:针对有机毒物土壤污染物中的硝基苯和苯胺进行洗剂和修复。分别选择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各三种,进行洗剂效果的研究分析。
1.2有机毒物污染土壤样品的采集
实验中选用的有机毒物污染土壤采集自天津一所化工厂的土地,对其收集到的土地进行除去碎石等杂物工作,等到自然风干后对收集的污染土地进行研磨并进行筛选备用。收集到的污染土壤样品中的PH值是7.66,具体的粒径组成分别为:w(砂砾)为22.6%,w(粉粒)为50.6%,w(粘粒)为26.8%。
通过一定的方法制造受到硝基苯和苯胺污染过的土壤,并且通过科学的测定,制造的硝基苯和苯胺污染过的土壤中的硝基苯和苯胺的含量分别为:8400mg/kg以及9500mg/kg,和实际中污染土壤中的硝基苯和苯胺的浓度相当,具有可比性。
2统计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谱的仪器对洗脱液中的硝基苯和苯胺的含量分别进行研究分析。
3结果
3.1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毒物污染土壤中的硝基苯的洗脱效果
但是对于污染土壤在淋洗后其中的硝基苯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合理的标准,我国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修复标准,所以对本次的实验结果采取参考国外和我国试行的各项标准进行对照,发现采用1500mL即6个BV量的淋洗液淋洗后的污染土壤中的硝基苯的含量就已经达到了适合人类正常居住的标准(58mg/kg)。证明采用淋洗法对污染土壤中的硝基苯含量进行淋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3.2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毒物污染土壤中的苯胺的洗脱效果
但是对于污染土壤在淋洗后其中的苯胺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合理的标准,我国暂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修复标准,所以对本次的实验结果采取参考国外和我国试行的各项标准进行对照,发现采用800mL即3个BV量的淋洗液淋洗后的污染土壤中的苯胺的含量就已经达到了适合人类正常居住的标准(240mg/kg)。证明采用淋洗法对污染土壤中的苯胺含量进行淋洗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本次的实验表明利用淋洗的方法对有机毒物污染土壤中的硝基苯含量和苯胺含量进行淋洗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很好的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值得推广应用。但是要注意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进行淋洗的时候,会导致大量的表面活性剂被土壤所吸收,从而存留在土壤中,有可能带来土壤的第二次污染,所以在今后还是要对有机毒物污染土壤的淋洗化学修复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需求一种成本比较低、生物降解的性能比较好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更好的用于对有机毒物污染土壤的淋洗修复和治疗。
[Abstract]Thematerialswereextractedby95%ethanol,andtheextractingsolutionwasisolatedbykindsofchromatographiccolumnsincludingpolyamide,MCI,preparativeMPLC,andpreparativeHPLC.Eightditerpenesandtwosesquiterpeneswereisolatedfromtheplant.OnanalysisofESI-MSandNMRspectroscopicdata,thestructureswereestablishedasent-3β-hydroxy-kaur-16-en-19-al(1),4-epi-kaurenicacid(2),mitrekaurenone(3),7β,16α,17-trihydroxy-ent-kauran-19-oicacid(4),crotonkininE(5),crotonkininF(6),pterisolicacidA(7),pterisolicacidC(8),(2R)-pterosinP(9),anddehydropterosinB(10).Compounds1-6wereobtainedfromPterisforthefirsttime,andcompounds7-10wereobtainedfromP.ensiformisforthefirsttime.Compounds5-8showedmoderateactivityagainstHCT-116,HepG2andBGC-823celllines,separately.
[Keywords]Pterismultifida;diterpenes;sesquiterpenes;cytotoxicactivitiy
doi:10.4268/cjcmm20162420
剑叶凤尾蕨P.ensiformisBurm.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药用植物,分布于我国华南、西南、华东、台湾等地。全草入药,鲜用或干用均可。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剑叶凤尾蕨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6-8],然而其抗肿瘤的药效物质一直没有明确。本文对剑叶凤尾蕨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系统研究,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二萜类化合物、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测试。
BrukerAvanceDRX-40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布鲁克公司,瑞士),TMS为内标;Agilent1100LC/MSDTrap-SL质谱仪(安捷伦公司,美国);ShimadazuLC-6A(SPD-10A)制备型HPLC,同时配备RID-10A示差折光检测器(岛津公司,日本),WatersXBridge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沃特世公司,美国);中压制备液相色谱(拜泰齐公司,瑞典),ODS色谱柱(50mm×500mm,50μm,YMC公司,日本);旋光值在utopolⅡ型旋光仪(鲁道夫公司,美国)测定。
药材于2014年7月采集于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经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陈效忠副教授鉴定为剑叶凤尾蕨P.ensiformis全草。药材标本保存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标本馆(标本号ID-g-20140726)。
2方法
2.1提取与分离95%乙醇提取药材(10kg)3次,每次1h,减压回收提取液至无醇味。提取液过聚酰胺柱色谱,依次用水,30%,50%,95%乙醇溶液洗脱,获得4个洗脱部位Fr.(A~D)。Fr.B(100g)过MCI柱色谱,依次用水,30%,50%,95%乙醇溶液洗脱,获得4个部位Fr.(B1~B4)。Fr.B-4(20g)过MPLC色谱(甲醇洗脱,10%~100%)获得23个流分。Fr.B-4b(200.5mg)过制备型HPLC(20%甲醇为流动相)获得化合物9(12.0mg)和10(10.0mg)。Fr.B-4e(300.8mg)过制备型HPLC(20%甲醇为流动相)获得化合物1(8.0mg)和3(10.0mg)。Fr.B-4f(200.8mg)过制备型HPLC(30%甲醇为流动相)获得化合物4(12.0mg)和6(11.0mg)。Fr.B-4g(800.8mg)过制备型HPLC(35%甲醇为流动相)获得化合物2(15.0mg),5(10.0mg),7(15.0mg)。Fr.B-4h(260.5mg)过制备型HPLC(40%甲醇为流动相)获得化合物8(20.0mg)。
2.2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3种人源肿瘤细胞(结肠癌细胞HCT-116、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胃癌细胞BGC-823)用于化合物细胞毒活性测试。
方法如下:肿瘤细胞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调整细胞悬液浓度达到1×104个/mL,在37℃,5%CO2的饱和水汽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培养3h。每孔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测样品(样品浓度依次为0.32,1.6,8.0,40.0,200.0μmolL-1),继续培养96h。取出每孔内溶液,离心,吸去培养液,用PBS洗涤1次。每孔加0.1mLPBS和10μLMTT染液,继续培养3h,然后每孔加入100μLFormanzan溶解液。用酶标仪测定500nm处的吸收度,最后用Reed-Muench法计算IC50。
3化合物结构鉴定
化合物2无色油状物。ESI-MSm/z303[M+H]+,分子式为C20H30O3。1H-NMR(CDCl3,400MHz)δ:1.86(1H,m,H-1a),0.89(1H,m,H-1b),1.60(1H,m,H-2a),1.50(1H,m,H-2b),1.98(1H,m,H-3a),1.11(1H,m,H-3b),1.69(1H,m,H-5),1.20(2H,m,H-6),1.68(1H,m,H-7a),1.52(1H,m,H-7b),1.20(1H,m,H-9),1.60(2H,m,H-11),1.63(1H,m,H-12a),1.48(1H,m,H-12b),2.68(1H,m,H-13),1.79(1H,m,H-14a),1.63(1H,m,H-14b),2.10(1H,d,J=16.0Hz,H-15a),2.09(1H,d,J=16.0Hz,H-15b),4.83(1H,s,H-17a),4.75(1H,s,H-17b),1.18(3H,s,H-18),1.09(3H,s,H-20);13C-NMR(CDCl3,100MHz)δ:39.8(C-1),18.2(C-2),39.9(C-3),47.7(C-4),50.2(C-5),23.3(C-6),33.3(C-7),44.0(C-8),56.2(C-9),38.8(C-10),40.7(C-11),17.8(C-12),44.5(C-13),37.0(C-14),49.1(C-15),155.9(C-16),103.2(C-17),16.2(C-18),185.5(C-19),17.9(C-20)。以上数据与文献[10]对比,故鉴定化合物为4-epi-kaurenicacid。
化合物3无色油状物。ESI-MSm/z315[M+H]+,分子式为C20H26O3。1H-NMR(CDCl3,400MHz)δ:1.59(1H,m,H-1a),1.05(1H,m,H-1b),1.57(2H,m,H-2),2.23(1H,m,H-3a),1.46(1H,m,H-3b),2.27(1H,d,J=5.0Hz,H-5),4.89(1H,d,J=5.0Hz,H-6),1.67(1H,m,H-9),2.13(1H,m,H-11a),1.42(1H,m,H-11b),1.43(1H,m,H-12a),1.26(1H,m,H-12b),2.72(2H,m,H-13),1.90(1H,dd,J=13.0,6.0Hz,H-14a),1.65(1H,dd,J=13.0,4.0Hz,H-14b),2.37(1H,d,J=16.0Hz,H-15a),2.28(1H,d,J=16.0Hz,H-15b),5.08(1H,s,H-17a),4.93(1H,s,H-17b),1.33(3H,s,H-18),0.72(3H,s,H-20);13C-NMR(CDCl3,100MHz)δ:34.6(C-1),18.3(C-2),29.2(C-3),41.8(C-4),52.9(C-5),76.8(C-6),209.3(C-7),54.0(C-8),57.5(C-9),35.6(C-10),32.0(C-11),17.2(C-12),37.6(C-13),32.3(C-14),48.4(C-15),157.0(C-16),108.5(C-17),26.8(C-18),180.2(C-19),15.9(C-20)。以上数据与文献[10]对比,故鉴定化合物为mitrekaurenone。
化合物7白色无定型粉末。ESI-MSm/z347[M+H]+,分子式为C20H26O5。1H-NMR(CDCl3,400MHz)δ:1.87(1H,m,H-1a),1.09(1H,m,H-1b),1.76(1H,m,H-2a),1.34(1H,m,H-2b),2.08(1H,m,H-3a),0.87(1H,m,H-3b),1.26(1H,d,J=6.0Hz,H-5),5.10(1H,m,H-6),2.32(1H,dd,J=16.0,6.8Hz,H-7a),1.67(1H,brd,J=16.0Hz,H-7b),5.66(1H,dd,J=4.0Hz,J=3.0Hz,H-11),2.50(1H,dd,J=18.0,3.0Hz,H-12a),2.29(1H,m,H-12b),1.79(1H,d,J=11.0,4.0Hz,H-14a),1.78(1H,dd,J=11.0,1.0Hz,H-14b),6.06(1H,brs,H-17a),5.67(1H,brs,H-17b),1.27(3H,s,H-18),1.00(3H,s,H-20);13C-NMR(CDCl3,100MHz)δ:41.5(C-1),20.3(C-2),38.8(C-3),45.0(C-4),56.3(C-5),65.1(C-6),34.2(C-7),53.1(C-8),148.2(C-9),40.0(C-10),122.5(C-11),43.3(C-12),74.6(C-13),47.2(C-14),203.5(C-15),153.0(C-16),118.1(C-17),30.0(C-18),180.3(C-19),25.5(C-20)。以上数据与文献[13]对比,故鉴定化合物为pterisolicacidA。
化合物8白色无定型粉末。ESI-MSm/z331[M+H]+,分子式为C20H26O4。1H-NMR(CDCl3,400MHz)δ:1.79(1H,brd,J=14.0Hz,H-1a),1.09(1H,m,H-1b),1.86(1H,m,H-2a),1.37(1H,m,H-2b),2.05(1H,m,H-3a),0.93(1H,m,H-3b),1.68(1H,dd,J=11.0,7.0Hz,H-5),2.16(1H,m,H-6),1.87(1H,m,H-7a),1.77(1H,m,H-7b),5.58(1H,dd,J=5.0,3.0Hz,H-11),2.59(1H,dd,J=16.0,3.0Hz,H-12a),2.20(1H,m,H-12b),1.79(1H,d,J=12.0Hz,H-14a),1.59(1H,d,J=12.0Hz,H-14b),5.87(1H,brs,H-17a),5.58(1H,brs,H-17b),1.19(3H,s,H-18),1.07(3H,s,H-20);13C-NMR(CDCl3,100MHz)δ:42.0(C-1),20.8(C-2),38.5(C-3),44.9(C-4),48.0(C-5),18.6(C-6),26.0(C-7),53.0(C-8),150.0(C-9),40.3(C-10),123.5(C-11),43.6(C-12),74.2(C-13),49.0(C-14),202.9(C-15),154.8(C-16),116.7(C-17),28.5(C-18),180.3(C-19),22.7(C-20)。以上稻萦胛南[13]对比,故鉴定化合物为pterisolicacidC。
化合物9白色无定型粉末。[α]25D-20.0(c0.15,CH3OH);ESI-MSm/z235[M+H]+,分子式为C14H18O3。1H-NMR(CDCl3,400MHz)δ:2.70(1H,m,H-2),3.32(1H,m,H-3a),2.65(1H,m,H-3b),7.30(1H,s,H-4),1.31(1H,d,J=5.0Hz,H-11),4.75(1H,s,H-12),3.10(2H,t,J=7.0Hz,H-13),3.92(2H,t,J=7.0Hz,H-14),2.63(1H,s,H-15);13C-NMR(CDCl3,100MHz)δ:210.9(C-1),42.3(C-2),34.2(C-3a),125.5(C-4),146.7(C-5),135.5(C-6),138.3(C-7),134.0(C-8),153.3(C-9),16.3(C-11),59.9(C-12),30.3(C-13),61.2(C-14),13.7(C-15)。以上数据与文献[14]基本一致,故鉴定化合物为(2R)-pterosinP。
化合物10白色无定型粉末。ESI-MSm/z217[M+H]+,分子式为C14H16O2。1H-NMR(CDCl3,400MHz)δ:6.68(1H,s,H-3a),7.03(1H,s,H-4),1.89(1H,s,H-11),2.35(1H,s,H-12),2.98(2H,t,J=7.0Hz,H-13),3.79(2H,t,J=7.0Hz,H-14),2.58(1H,s,H-15);13C-NMR(CDCl3,100MHz)δ:200.8(C-1),126.3(C-2),141.9(C-3a),122.3(C-4),142.9(C-5),136.7(C-6),138.0(C-7),135.8(C-8),144.3(C-9),10.9(C-11),21.3(C-12),32.5(C-13),62.1(C-14),13.8(C-15)。以上稻萦胛南[15]对比,故鉴定化合物为dehydropterosinB。
4结果与讨论
本文对剑叶凤尾蕨化学成分和细胞毒活性做了系统的研究。从该植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6为首次从凤尾蕨属中分离获得,化合物7~10为首次从剑叶凤尾蕨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5~8具有中等强度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肝癌细胞HepG2,人胃癌细胞BGC-823活性,IC50见表1。本文的研究对剑叶凤尾蕨的开发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3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0.
[2]龚先玲,陈志红,梁念慈.凤尾蕨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382.
[3]姚学军,孟素蕊,王.凤尾草抗糖尿病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成药,2014,36(8):1782.
[4]ChenGG.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inhibitsgrowthofhumanlungcancerA549cellsbyarrestingcellcycleandtriggeringapoptosis[J].ChineseJCancerRes,2012,24(2):109.
[5]陈四保,彭勇,陈士林,等.药用植物亲缘学[J].世界科学技术,2005,7(6):97.
[6]龚先玲,苟占平,梁念慈,等.凤尾蕨属6种药用植物抗肿瘤有效部位筛选[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7):1599.
[7]刘勇,姚振生.江西凤尾蕨属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利用[J].江西林业科技,1996(6):29.
[8]蔡宏亚,苟占平.凤尾蕨属草药剑叶凤尾蕨的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8):80.
[9]DutraLM,BomfimLM,RochaSLA,etal.Ent-kauranediterpenesfromthestembarkofAnnonavepretorum,(Annonaceae)andcytotoxicevaluation[J].BioorgMedChemLett,2014,24(15):3315.
[10]LiC,LeeDH,GrafTN,etal.BioactiveconstituentsofthestembarkofMitrephoraglabra[J].JNatProd,2009,72(72):1949.
[11]NhiemNX,HienNTT,TaiBH,etal.Newent-kauranesfromthefruitsofAnnonaglabra,andtheirinhibitorynitricoxideproductioninLPS-stimulatedRAW264.7macrophages[J].BioorgMedChemLett,2015,25(2):254.
[12]KuoPC,YangML,HwangTL,etal.Anti-inflammatoryditerpenoidsfromCrotontonkinensis[J].JNatProd,2013,76(2):230.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2.011
开学之初,对我市各校新授课教学质态进行了听课调研,发现教师的一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不利于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化学。本文结合教师真实的教学片段和教学环节,从四个方面思考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初中化学新授课教学策略。
教师应及时消除学生因陌生带来的恐惧感、因误解带来的厌恶感,从心理层面巧妙化解不利因素,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用熟悉代替陌生,克服恐惧感;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消除厌恶感。
[“绪言”教学片段1]同学们,我们进入初三即将接触到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同于其他学科……
[分析]对于陌生的内容,学生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在潜意识中会影响后续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少学校为了便于对教师考核,会对初三学生进行均衡分班,学生对于陌生的班级本身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绪言课上介绍化学这门学科时,应设法缓解学生的恐惧心理,可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是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数学等学科的延续,这些学科中的很多知识和方法就是学习化学的前奏,如自然和生物中的光合作用原理、科学观察的方法,物理上的分子原子知识、对比实验等。
[“绪言”教学片段2]师:同学们,提到化学,你会联想到什么?
生甲: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污染了空气、水、土壤,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生乙:危险、爆炸。很多化学物质有毒,做化学实验有中毒的危险,有可能还会发生爆炸,生活中很多的爆炸都与化学物质有关。
……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化学给人类带来的伤害,其责任在于化学这个工具,还是使用工具的人?
[分析]危险的事物令人恐惧、厌恶,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机智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化学:“化学之过”其责不在化学,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会造福人类,及时消除了学生对化学可能产生的厌恶感。
[“氧气”教学流程]教师结合演示实验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化学性质学习:教师结合视频详细分析木炭、硫、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实验注意事项及实验原理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小结所学内容课堂测试。
为降低学习难度,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给这样的课堂“瘦身”:
三、控制知识难度、防止过深挖掘
学困生的产生与新授课的难度有极大的关联,新授课应面向中下等学生,控制教学难度,防止对知识进行过深地挖掘,防止学生过早出现分化。在新授课阶段,只教适合现有发展阶段的内容。对于教了相当比例的学生也不会的,就不要教,因为超出了学生现有发展阶段能够承受的范围,教了也白教。
[“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设计片段]活动三、学会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阅读教材P22“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内交流如何检查如图3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并动手操作。
[小结]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一般思路为:创设密闭环境,采用不同方法(如:变温等),产生压强差,并通过观察密闭环境中的气体体积是否变化(如:是否有气泡放出或是否能形成稳定液柱等),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2.讨论:如何检查如图4所示装置的气密性?(供选实验用品:水、弹簧夹、胶皮管、注射器等)
3.思考并交流:
(1)如图5所示装置,在试管中注入热水,U形管内的液面会怎样变化?为什么?换为冰水呢?
(2)现有如图6所示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夹紧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步骤2:往右拉动注射器至刻度10mL处,夹紧止水夹B。打开止水夹A,会有什么现象?
四、善于铺路架桥、优化学习路径
新授课不要随意拔高知识的难度,并不意味着毫无底线的降低难度,应结合知识难度的螺旋上升规律,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难度要求。在新授课阶段,我们可以在不降低知识难度的前提下,通过“铺路架桥”优化学习路径,降低学生获取知识、抵达目标的难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打比方、模型化等方法让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让隐性知识和方法外显出来,通过教材重组让学习过程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等。
[“空气”教学片段]在分析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前,教师补充实验如图7所示实验。
师:水为什么不能进入集气瓶中?
生:因为集气瓶中有空气。
师:如果用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的空气,会看到什么现象?提问后演示实验。
生:思考问题并观察实验。
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和注射器抽取空气的体积是什么关系?
生: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读出注射器抽取空气的体积,对比二者关系。
师:刚才我们抽取的是集气瓶内的空气,假如有一种神奇的仪器可以从集气瓶中直接“抽取”10mL氧气,那么进入集气瓶中的水体积是多少?
生:10mL。
[分析]对于一部分学生而言,如果直接进入“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学习,不太容易理解实验原理。使用以上实验做铺垫,学生将用物理方法减少气体使水进入集气瓶的原理进行迁移,更容易理解“燃烧法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这种“降难不降标”的操作方法更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片段]教师首先借助课本P50“图3-5几种分子的模型”和“图3-6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及本质区别,再让学生分析以下问题:
近代,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这一变化过程与搭积木过程相似:模型分拆成积木、积木重新组合成新的模型。
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的地位与模型还是积木的地位相似?
(2)你认为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是否发生改变?分子呢?
[分析]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课堂上结合模型图能理解所学知识,课后在没有模型图的情况下无法分析分子和原子关系及本质区别。将物质的变化过程与搭积木过程类比,将分子、原子与模型、积木类比,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化学知识,降低理解、记忆的难度。
降低了学习难度,也就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能更轻松、更愉快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教育的过程就是转化的过程,基于降低学习难度的新授课教学,有利于实现在教师和学生间、学生和学生间、学生和书本间的知识转化,将潜藏于不同生命个体中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可见的能力。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变教师角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改意识
2有机化学的研究型学习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施方略
引入研究型学习,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监督者转变为知识平台的设计者和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有一整套系统的教学思路,才能建立适应研究型教学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操作模式。
2.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问题环节,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研究型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学生的主动学习,认知结构的自我建构与发展,合作学习的特点,能培养个体综合应用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个体独立和群体协作的能力,对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2创设科研情景,结合企业需求,把研究学习融入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多年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应用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时代对独立学院高等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引入研究型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我们坚信每个学生都有研究创新的潜能,研究型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多种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1]范雄飞.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37-38.
[2]胡荣华,隋岩,方小牛.探究教学在大学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32(9):39-41.
[3]石秀梅,刘佳维,邹辉,等.以创新教育为宗旨组织有机化学教学[J].大学化学,2011,26(1):29-30.
[4]吴慎将,牛同壮.校企合作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2,31(1):232-233.
一、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现状
大学是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引领文化为主要职责的创新性组织,大学文化是一个丰富、系统的体系,有许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其演变和发展就是继承和创新人类文化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各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办学传统、定位和精神,这种传统、定位和精神又反过来引导着大学的发展,成为促进大学有好又快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三本院校也毫无例外的受其影响,把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治校传统和理性精神凝聚成合力,把建立学院先进大学文化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能力突出追求目标,把培养优良的学风作为学院各项工作的中心。
二、三本院校先进大学文化的拓展
现代大学的特点是办学规模大,办学层次和形式多,社会影响大。一般而言,大学的制度建设主要围绕着教学保障制度、学术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制度等来展开。现代大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管理系统,要实现对学校的有效管理,不仅要保证学校正常地运行,而且还要不断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从管理模式来看,以陕西某三本院校为例,是院长负责制下的直线型管理模式。这无论从人员的配置,还是从各种信息的传承下达方面,都发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和高效的影响力。自2004年建校以来,严格的管理模式,无论是从上级领导,还是从下级的职工,几乎都能够以“严格”管理为中心。当然,最重要的是学院的精细化管理模式。从院长――书记――各学院院长――各学院其他负责人――专任教师――辅导员等每一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任职条件、工作内容、考核要求和奖惩办法。同时,建立完善的办事反馈机制,对于不按章办事,工作不认真,要及时予以反馈好调整。
从教学管理方面,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诸如采取制定教师个人发展计划书、开展校本课题的研究、坚持撰写教学反思、进行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等各种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发掘骨干教师的潜力,注重优秀教师的成果展示,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师专业发展文化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们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启发式学习、实践性学习、轰炸式学习,设置讨论班,提高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
从校园文化的凝练与创新方面,该学院仍是没有做“实”,文化种类单一,文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欠缺等等。可在此基础上,设立学生事务处,为学生提供生活辅导和就业资料,鼓励学生参加学业和文娱团体,培养他们的自治能力。同时强化学院的学生会、实践队、及社团的作用,应该主要围绕着组织的人员设置、文化宣传、管理进行改革。也可以建立校友会,凸显“校友文化”,让和谐校园得到传承,形成特色,形成传统,为实现“学院大家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铺好铺垫。
三、三本院校大学文化的延伸
从开阔的世界多元文化视野来探讨大学文化,很有必要。只有从国内外两个大环境结合起来,探讨文化的与延伸,才可以对大学文化做出更加全面的研究和交流。而且先进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先进文化传播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大学文化的塑造和创新中,我国尚属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建立中国“一流大学”的目标提出后,大学文化的进一步拓展和传播变得日益重要。
从国外形势来看,经济全球化以及加入WTO后,逐渐的对我国人才的要求更为全面。跨国办学和大规模留以及国际间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针对当今国际的大背景对大学文化传播的影响,该学院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学生之间的国际交流,学习和吸取了大量最新的知识,了解和接触当代最新的教育理论,大力强化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可实施教育外包的模式,适度将课程的实践和应用外包给其他专业公司或其他教育机构,来实现全面化的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四、结论
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载体,大学文化促进文化的繁荣。现如今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日益凸显。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多元文化背景开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需求。本文通过对于大学文化,尤其是对陕西某三本院校进行先进大学文化的剖析,研究了独立学院先进大学文化拓展与延伸的渠道和途径,具体结论如下:
1、先进大学文化的核心价值和基本理念在于,在时代的变迁中勇于承担社会职责,积极按社会发展的需求调整办学方向,营造理性的校园氛围,建立起一个崇尚人文、注重特色、学术为先、倡导创新和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牢固树立追求卓越、科学发展的大学文化发展理念,是我国当前独立院校要全力改革的领域。
2、独立学院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引进普遍公司的竞争机制,以及根据学生状况和学院自身条件而创造出独树一帜的,使得该校先进大学文化具有可塑性。可从机制设置、教学方案、管理模式、其他多元文化的建立等方面进行先进文化的拓展。尤其要进一步地提出要深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专任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加强学术研究能力。在课堂上采用讨论班的形式、在教学方面启动启发式学习、实践性学习、轰炸式学习等方式,逐渐的形成特色的学习风气。让“校友文化”逐渐显现,让“学院大家园”逐渐完善。
3、独立学院进行文化的拓展与延伸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从整体上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可以管理中可通过大力推广校报的宣传,充分利用广播和网络的资源进行文化的宣扬。与此同时,先进文化的国外延伸也刻不容缓,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国际交流、加强学生的国际交流或者教育外包的新形式。
4、中国独立院校实现短期战略目标条件的已基本成熟。文化传播的长远值还需进一步地发扬各个学院精神、努力探索、不断地追求卓越,进而走出一条特色的大学之路,只有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健康、协调,才能使独立学院的先进大学文化拓展与延伸得以充分实现。(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参考文献: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情况影响到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这种情况下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然而当前独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却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探讨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对策十分必要。
一、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欠缺完善的教育体系
独立院校通俗的说是指不完全由国家投资创办,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因此我国独立学院普遍继承了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在职业生涯指导教育体系的构建上,一般也是照搬母体学校的模式,没有根据社会需求,也没有针对独立学院培养模式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采取针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另外,由于是新兴院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方面等各项工作刚起步,缺乏相应的资源。因此,职业规划指导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许多独立学院到大学三年级才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甚至有些专业根本没有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只是简单的把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大四毕业生身上。对学校而言,只考虑就业率而忽视就业质量,只要毕业生就业率提高了,就业工作就完成了。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师资力量薄弱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应该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主要由学生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兼职从事的,由于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在授课中把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不必要的日常管理和行政事务上,使得学生无法在课堂上真正的理解只野生规划,没有达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缺乏个性和实践性
独立学院大学生相比普通高校学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普遍较好,文化底子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研究和奋斗的精神欠缺。加之现在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受社会风气浮躁的影响,有些学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方向很少思考,认为这是家长应该考虑的问题,对家长的依赖性过大,而且就业信心不足。独立学院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工作不能单纯实施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个性教育。但是,目前独立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为主,缺乏有针对性的个别教学,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二、应对策略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的优化
(二)优化教学形式,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更具自主性
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是思维比较敏捷,喜欢交际互动。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需要学生极大的参与到课程中来。这就要求优化教学形式,改进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课内教学可以采取更为多样的授课形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场景模拟等,让学生参与进来。
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外辅导的重要载体。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不仅要上好课堂上的知识,还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这一学习体系,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独立学院应该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学生社团积极拓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多种活动;鼓励学生成立以“就业”、“创业”为主体的各种学生社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让大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远程教学、多媒体教学无不说明了网络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课堂的讲解都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选择感兴趣的职业规划内容,做到主动学习,选择学习,学校也需要对这方面的管理进行加强,设置职业测评、答疑咨询等模块,满足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需要。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先决条件,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拥用一直专业强大的师资队伍是对他们未来的保障,因为专业的教师会指导你设计一份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搭建体验平台,实现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大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社会实践。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进行理论的灌输一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独立学院应该积极为自己的学生打造更丰富多彩的社会课堂,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置于现实的社会当中,使之成为切实可行的实际操作,而不再仅仅是理论知识,让学生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的参观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何为社会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更好的了解自己,针对自己的优缺点,在老师指导或别人的建议中设计一份完善的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