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英语教育叙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继续教育的内容
(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导教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保障,没有理论的教学势必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Britten(1985)指出:师资教育不仅要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对体现在教学实践上的知识、观点、态度和思维方式进行探索。理论的教学不仅能拓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视野,而且可能改变他们一生的教学态度和方法,促进其形成研究、思考与探索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具体而言,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包括三个方面:普通的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等;语言教育教学理论,如普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外语教育教学方法,如听说法、交际法、任务性教学法等。
(二)专业性知识和辅知识
(三)教育教学技能与技术
教育教学技能既包括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手段、教师的各种课堂驾驭能力如应激能力等,同时也包括教师的基本语言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与运用教育教学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二、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法
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繁多,覆盖面广,不可能整齐划一,只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可能取得理想效果。
(一)自学与考试相结合
(二)脱产与自学相结合
由于教师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统筹兼顾,对教师进行针对实用的长期或短期的脱产培训。另一方面,从专业素质方面来讲,英语教师的某些专业素质尤其是口语素质必须通过脱产学习或集中培训来完成。自学是促使教师走向专业化道路的主要手段,而必要的脱产培训是提高教师自学能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三)校际交流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自我反思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方法,学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检查方案,并将其规范化、制度化,激励、督促教师形成科学的反思能力,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Stanley(1999)指出,当教师对他的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反思时,他将受益匪浅。同时也应注意到,只有严肃认真地进行反思才能见效(王蔷,2003)。
参考文献:
[1]Britten,D.TeacherTraininginELT[J].LanguageTeaching,1985,(18):38-220.
[3]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一、引言
口语课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此课程,但如何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征对大学英语口语课上学生沉默,不发言,缺乏信心的现象,许多学校都对单一的模式进行了改革,而叙事教学法就是在认知心理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叙事教学法
三、叙事教学法与口语教学
叙事教学法应用于口语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叙事能力的提高能对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正迁移的作用(李凌燕,2012)。这种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四、叙事教学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叙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较真实的课堂话语交际语境。在真实的语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增进学生讲英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此过程不仅能激发他们运用发散性思维,锻炼了口语,还能激活已有的图式,有利于新知识的导入。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先带头做presentation,或者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分派代表做presentation,其他的组员则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水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做完presentation之后,便可以进行课本的PartB部分,该部分是听一段对话,回答问题。这个过程也可以将叙事教学法融入其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先听这部分,了解大意,回答课本中给出的问题。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对听力材料讲解,把学生没听懂的部分以及重点词汇,句子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回忆听力材料的内容。在学生理解了听力材料后,可以让学生对这段听力材料进行复述。
简单的复述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对一段进行叙述,这种叙述最多不超过三小句。相对比较复杂的复述就是运用所学的单词组成三句以上的一个较长的故事。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通过句型的操练熟悉了新学的知识,还训练了学生的发散能力和逻辑思维。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使得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叙事化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可以以单个人讲故事的形式,也可以是两人或者多人的对话、新闻报道、采访、小品、话剧等形式。把课堂中需要学习的口语内容用叙事的方式呈现出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发掘学生的潜力,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五、叙事教学法用于口语教学中需注意的几点
(2)要鼓励学生尽量勇于表达。实践证明,学生会因为成就感和价值认同感而增强对英语学习的信心。课堂上学生在做口语练习的时候难免会有错误,失误,老师应该尽可能的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在表达口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交际需要。1.交际口语基于语义。口语表达以表达信息为目的,只要其他同学能听懂讲故事的同学所表达的意思,对于讲故事的学生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例如,在表达口语中可以用到“中介语”。2.表达过程中需要符合语言表达习惯。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尽可能的知道学生使用一些固定用法。例如,习惯性开场白、例行套语、礼仪套语、整体记忆句等。3.表达过程中需使用得体的语言。在表达口语时不仅要求语言正确、达意,而且还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任务和参与者的角色采用不同的语体风格。
六、结论
叙事教学法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我建构知识以及创造性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尽量营造和谐的气氛,是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口语课上有话可说,乐于说英语。
参考文献
[1]克兰迪宁,康纳利.叙事探索―质的研究中的经验和故事[M].张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凌燕,吴晶.轮叙事能力培养的正迁移作用[J]社会科学家2012(4)
[3]熊沐清.叙事与认知―简论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J].外国语文,2009(1)
中学英语教育首先担负着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任务,所以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我国中学教育的战略措施。
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鼓励优等生冒尖,促进中等学生争光,帮助后进生过关,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使中学英语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呢?
一、采用层次目标教学,促使全体学生进步
层次目标即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知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能够达到的教学目的。学生身心发展有共同的特点,但也有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都是不相等的。所以我们必须针对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教学,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1.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目标分层。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智力程度都是不等的,可分上、中、下等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我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一类学生实现高级教学目标,二类学生实现中级目标,三类学生实现低级目标。
2.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布置作业,考试分层
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我按照自己所订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施以教学。在课堂上提问时,我让一类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二类学生回答一般性的问题,三类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
以人教课标版高中英语必修2的Unit3为例,我设计的两个问题是:
(1)Whatisacomputer?
(2)Whatisamobilephone?
三类学生回答以上两个可直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问题;一类、二类学生不仅要直接回答这两个问题,还要使用自己的语言综合、归纳后再进行回答。布置作业时我也分层次,一类学生做深度、难度的题,二类学生做基础题,努力做难题,三类学生做较容易的基础题。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我们常以考试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其结果断送了很多中学生的前程,我们对过去的考试形式进行了改革,改变了“齐步走”做统一测试卷的方法。我们每学完一单元,就编制综合测验题,有基础知识和有些难度的题,要求一、二类学生全部做,三类学生只做基础知识题,满分150分。这样,每类学生都有收获,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抓学生目的教育。
在高一的第一堂英语课上,我向学生强调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反复向学生宣传英语在世界的广泛用途,以及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课文的教学中,注重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人教课标教材有关“Einstein”,“MadameCurie”的单元时,我教育学生对科学执著追求,对事业一丝不苟,以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激励自己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从而端正态度,认真刻苦学习。
2.教师教学方法要得当。
3.尊重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其积极性。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语言的狭义理解,英语教学受到结构主义的影响,只把语言当作孤立的符合系统传授给学习者,词汇、语音、语法教学几乎成为语言的全部,而忽视了语言在交际场合的正确运用。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不同社会和文化相互交往已经是回僻不了的现实。国际间科技、贸易、教育、能源、经济、企业理、公共事业、环境保护、宇宙开发等问题,都牵连着世界各个国家,在这种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下,跨文化实际显得格外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功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要保持这种稳定而快速的发展态势,在国际舞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在这种频繁而广泛的跨文化交流中不可能忽略和避开另一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其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和富强需要人们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差异意识的习得是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备基础。
为了使教学行为和方法更有针对性、目的性、实用性以及公平性,在实施文化意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平等原则。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皆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了1999年决定将每年的2有21日确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和平和稳定。在修习另一种文化时,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不管这个民族是大是小,是强是弱,其文化是没有优劣好坏之分的,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所以,在接触和了解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对两种文化差异性进行对比时,教师不要过分地赞扬某文化,也不要一味的贬低某文化。
(2)交际原则。语言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在它的交际功能,所以,在培养学生文化差异的同时,我们应注重语言的这个基本特点。例如,在接受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反应是不同的。英国人:Yourtielooksgoodwiththatsuit.Thankyou.It'sveryniceofyoutosayso.中国人:你的领带看起来和你的衣服很配。一般般,不太好看吧!
2.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3.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的应用
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一课的若干个单词组成故事,也可以利用一个叙述故事讲述某一个单词。这个过程不用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可以有针对性地用于词汇教学的某个环节。使用词汇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3.1复述
3.2创建或改编故事
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将已学内容加工改造变成自己的知识。在复述过程中由于已经有一定的模板,这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存在一定的弊端。为了更加完善叙事教学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叙事教学法进一步提出了创建或改编故事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内涵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单词自由地创建故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发散思维和自由想象,学生将所学单词运用到故事中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由选择故事的题材和体裁。宗旨是通过创建故事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新单词。与此同时,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认知成长。
3.3创设情境,角色参与
我们知道单词通过反复使用最容易被记忆。叙事教学法倡导教师在课堂词汇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交际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灵活运用所学单词。这样不仅达到了记忆的目的,更使学生知道单词如何使用。这种交际情境可以设置学生喜爱的形式,例如话剧、采访或小品等形式。没有参与角色扮演的同学要对表演者进行点评。教师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中要注意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不要流于形式。
语文教学改革的情况怎样,主要看教学效果。检验教学,目前还主要看测评成绩。高中语文教学,则主要看高考成绩。高考语文成绩无疑成为检验语文教学效果的检测仪。于是,人们便在高考这根指挥棒所画的圈子内,探测着、研究着、品评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考评制度也相应地出现了。
国家教育部虽曾三令五申不准片面追求升学率,可具体到教育业务部门的教学评估,却又往往失之偏颇。每年高考各中学甚至每个毕业班都有具体而明确的升学指标,所教学科也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譬如,所教学科成绩与地区、县、乡同类学校相比,位居哪几个名次可以获奖,位居哪些名次将要受到处罚。且高考所教学科成绩直接与年终评优、晋升职称、入党提干挂钩。
更有甚者,除了正常的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外,一些地方和学校又相继出台了一些名目繁多的考试,似乎考分是检测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是衡量教师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不论语文教学进度如何,教学活动怎样安排,一切都要为考试让道。我们并不怀疑测试对教学质量具有评估作用,也不怀疑测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督促作用,但这种名目繁多的考试是否有利于正常的语文教学工作是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为了应付各级各类考试,不少语文科老师不得不改变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只要我的学生考高分,就说明我教得好。”于是急功近利“唯分而教”的现状出现了:高考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你不考的内容我一概不教。
更有甚者,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在老师的眼里,也分为三六九等:有了拔尖生、希望生、提高生、后进生之别。结果“重点”是保证了,却忽略了大部分学生。这样的应试教育何谈“有教无类”何谈提高学生素质怎么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实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大目标怎样才能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光靠课堂上读那几本语文教材,光靠课堂上做那些无穷无尽的语文练习题能行么光靠培养班内为数极少的几个尖子生,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吗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即便有些学生的语文高考能得高分,能升入高校就读,但又有谁能保证他的语文素质就一定能好谁能保证他不是高分低能呢
通过1993年以来的“3+2”的新高考语文试卷,可以较好窥视出淡化中学语文应试教育的新动向。
首先,不从课本中出题,其本身就是对“应试语文教学”的巨大冲击。你死抠课本,死记教条,知识面狭窄,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和思维应变能力,是绝对答不好考卷的。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由此可见,英语对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具体到中职英语的学科教学中,以往的教法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性的语言输入,不注重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面对这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和谐的状况,从事英语教育第一线工作的教师需要认真思考,首先彻底清除“以应试为目标的教育”的思想。根据社会对学生的就业要求,从重视知识转向重视技能、树立“以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育”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教学重点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放弃自我陶醉式的灌输,重视和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认为要想提高中职英语教学实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努力:
一、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师生关系僵化,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对抗情绪,从而“恨屋及乌”,开始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就会从内心里面喜欢这位教师、尊敬这位教师,从而“爱屋及乌”,开始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学科,教学质量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不少。现代教育学提出了“教学共同体”的概念,这就说明了“教”与“学”是平等的两个方面。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要认为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权威,就必须高高在上。而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还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喜好,争取成为他们的朋友,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要学生喜欢这位教师了,他们就一定会慢慢喜欢上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只要教师适时地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积极性内在动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优化训练形式上狠下功夫,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服务。一是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定时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和听说交流氛围;二是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声、像教学设施,做到直观、趣味,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做到有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有趣味的理性讲解,从而改变固有的那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枯燥无味的英语听说环境,要努力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设开放自由的交际环境,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巩固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结合叙事学、心理学等理论,熊沐清和邓达教授提出了叙事教学法的概念。该教学法倡导运用叙事化的手段设计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从而引导学生摆脱课本的禁锢,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叙事教学法适用于英语阅读、词汇、语法、口语等多方面的教学。它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形式:情境设置、材料改编和任务布置。
三、叙事教学法在“TheLuncheon”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选择以董亚芬版《大学英语》精读第四册中的“TheLuncheon”一文为例,分别从课文导入、词汇学习和课文分析三个层面对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1.课文导入中的应用。课文导入部分可以使用情境设置形式的叙事教学法。情境设置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再现的叙事形式,结合使用图片、视频等工具,让学生以直观的方式了解教学内容。
2.词汇学习中的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对词汇死记硬背的传统观念,因为单纯对词汇的发音和意义进行记忆并不意味着就能得心应手的在具体情境中对其加以运用。在词汇教学方面,叙事教学法能够超越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词汇,以提高他们的词汇实际应用能力。任务布置是词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叙事教学方式。它具体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以记叙文、对话、小品等形式将学习内容加以呈现。
现以课文“TheLuncheon”的词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luncheon、beckon、apartment、quarter、presently、charming、talkative、reassure等词汇编写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的⑹滦孕《涛模然后在课堂上加以朗读。通过此种办法,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每个单词的发音、语义,而且还能练习如何将它们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词汇应用能力。
3.课文分析中的应用。材料改编形式的叙事教学法适用于文体为记叙文的英语课文。材料改编指将教学内容通过小品、话剧等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现以“TheLuncheon”的内容分析为例。本课文使用的是记叙文体,情节生动,适用于材料改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分组,要求他们基于课文的故事情节,使用课文中的句子、单词和短语编写小品或话剧,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再现课文的故事情节。此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改变“老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课文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组织力。此外,通过剧本的编写和表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口语能力。当然,在课文分析的过程中,只有这一个环节也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组织学生以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叙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文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巨大优势。通过叙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口语、写作、阅读、听力和翻译等方面获得综合性的锻炼。此外,该方法也能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使用叙事教学法。
[1]刘道伟.基于叙事教学法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162-163.
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被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其中在教育教学方面,主要包括例如军事院校的教学演练、医学院校的模拟实训、体育院校的虚拟训练、工科院校的自动化机床操作、高职院校的模拟汽车驾驶、飞行驾驶等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
1虚拟现实技术简述
简单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的接口,将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很好的自然的来进行交互,方便用户的操作,减轻用户的负担,从而,提高整个环节的效率。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主要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多感知性、临场感、交互性以及自主性。
2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外教育教学中应用现状
2.1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美国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国际顶尖者,拥有着许多的这种研究机构。甚至早在1992年,美国便确认了虚拟现实技术会适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将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的教学效果与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效果将比较,说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同时,英国的很多院校相当的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方面的应用,对该项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并且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其中著名的诺丁汉大学对虚拟现实技术项目的研究对于在教育教学上有着相当有益的作用,不断的探索出桌面虚拟现实技术的输入输出设备等都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2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3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3.1在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现在的许多教学模式已经改变到了普遍的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操作,而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教学的课堂当中,比如当向学生展示某一概念或展示某一虚幻的场景或环境时,便可以应用这种智能的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教学,制作和操作上都简单实用,这样,便能很好的来弥补传统课堂单一的不足,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3.2在专业技能课程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中,更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的体现虚拟现实技术的临场感,学生可以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和现实社会相同的操作,比如模拟汽车驾驶和飞行驾驶、模拟果树栽培的技能、模拟体育某项运动的练习、,模拟电器维修等各种职业技能的演习。通过搭建这样的仿真场景,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反复的练习操作,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职业技能。
3.3在实验实训课堂中的应用
将虚拟现实技术作为辅助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工具,可以调动课堂的学习气氛,比如说: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虚拟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给学生一种穿越的感觉;又比如学生可以虚拟为老师,老师虚拟为学生,这样师生身份互换,大家可以一起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讨论;再比如英语课堂上可以虚拟英语的情景和环境,将虚拟人物进行导入,与不同情景的人物进行交流等。对于有些实验课程,有些耗时耗力的实验,导致很久才会检验出实验结果,这时就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根据实验所需进行配置,非常便捷,又可重复使用。
3.4在远程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3.5在特殊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结束语
总之,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从业者所重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刻的现实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上能够为全体的师生提供较为逼真生动的模拟环境,同时,又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分角色扮演,大大的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来突破传统教育教学的缺陷,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在信息化教育的大趋势下,将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的开展推进一定会促进我们教育教学的良好发展。
[1]张亚威,王中帅.浅谈虚拟现实技术无线[J].互联科技,2014(07).
[2]李建荣,孔素真.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J].研究实验室科学,2014(03).
一、情绪调节教学与语言习得的关系
二、课堂教学,情绪调节促人文发展的主阵地
情绪调节教学是关于教学中情感动力性的教学设计,它强调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对学生认知的动力性作用。
在教学中,课堂刺激因素主要有教师特点、学生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其中教师起重要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堂因素的特点,调节学生的情绪,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情意的发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愉快的情景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竟中导入学习,通过设疑使学生产生新奇,诱发学习的需要指向学习的任务,引导他们进行探索,通过探究解疑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焦虑和兴趣,进行积极的艰苦的认知活动,获得新知识并诱导创新,通过适度的检测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满足感和自豪感,并体会学习的艰苦和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诱发策略、学生的特点、学生的情绪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并行于课堂教学之中的。这既是调节学生情绪,促进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良好的情绪长期贯穿于课堂学习中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必将形成学生好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情感,从而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师生互动,展现促人文发展的魅力平台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尽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教学应具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英语,鼓励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一堂恰如其分的课堂设计,我认为应做到:教学思路人性化,教学环节人性化,教学方法人性化,教学评价人性化,作业设计人性化。
1.教学思路人性化
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乐学、易学是英语教学的努力目标和境界,如果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段故事,一段发生在身边的情节,那对孩子门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呀!例如在教牛津小学英语4AUnit4Ilike……第一课时的设计中结合当时正逢国庆节,我进行了这样一段开场白:TomorrowisNationalDay.First,wehopeourcountrytobemorebeautifulandstronger.Now,let’ssingasong“Wearehappybees”toourgreatmotherland.激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感受到快乐的像小蜜蜂一样的幸福生活。在谈论自己的体育爱好时,学生可以自己下位置,犹如朋友间自由的聊天,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Hello!Doyoulike……Yes.Ido./No.Idon’t.Let’sgo……That’sagoodidea.”在板书上以笑脸、哭脸人性化的展示了学生不同的喜好。充分提供了一个学生愿意展现自己的舞台。新授单词puppet,puzzle,balloon的呈现,先把学生带入游戏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我把准备好的卡通人物猪八戒和蓝猫的好朋友菲菲木偶拿出来,让学生拉动木偶的绳子玩,出示弄乱的拼图让学生合作拼装,让学生用头顶气球,学生学的开心,效果也不错。
2.教学环节人性化
不同的教学环节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更有效的达到目标。在以上这一课的设计中,在复习环节中的自由谈论爱好一则赋予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的功能,同时也是为本课新授作好铺垫。也奠定了本课的基调------喜欢。在呈现环节中,可爱的小动物头饰的佩带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了毕业论文范文。游戏的开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合作调查同学的爱好把学生的情绪引入。
3.教学方法人性化
学生的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教师教就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坚持由扶到放的原则,帮助学生逐渐成长,直至独立自主的敢于展示自我。如教What’sthis/thatinEnglish时,我让一学生做踢足球,弹钢琴等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信息沟的存在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活力。单词教学本来枯燥而乏味小学英语教学论文,流畅的儿歌却能够带来生机。Puppet,puppet,DoyoulikepuppetsYes,Yes,Ido.Ilikepuppets.Metoo.以集体对话的形式诵读,朗朗上口,记忆方便易捷。然后以示范的形式对话表演,等到学生对话的时候,一切就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表演让学生兴趣盎然,表演也使课堂真正回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4.教学评价人性化
课堂是一个开放和公开的场合,课堂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激发其积极向上的热情。如在诱导学生对话和回答问题后,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即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积极的评价。如Good!You’reclever.Wonderful!也可以进行小组奖励等。当学生胆小怕羞或自信心不足时,可以亲切的说:Tryyourbest.OKCanyoutry我相信最终他们会成为勇者。
5.作业设计人性化
布置作业不是在挖陷阱,了解学生,相信学生,让学生有一个知错就改的机会。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不断改正的过程。由易到难,从基础知识到灵活运用,善意的帮助他们,直到不再需要你的帮助。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郑金洲主编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的专业英语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据一定比重。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系列英语阅读教材《大学英语》第三、四册中,每一课的练习之后都附有英文小诗一首,供学生欣赏,而教师的辅导方式各不相同。鉴于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开设越来越重视,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后续课堂中引入诗歌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下面就如何开展诗歌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诗歌与情感
有关爱情、友情和亲情以及描写父母的诗歌是最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和欣赏的,以美国现代诗人西奥多罗特克的《爸爸的华尔兹舞》为例:
MyPapa’sWaltz
TheodoreRoethke
Thewhiskyonyourbreath
Couldmakeasmallboydizzy;
ButIhungonlikedeath:
Suchwaltzingwasnoteasy.
Werompeduntilthepans
Slidfromthekitchenshelf;
Mymother’scountenance
Couldnotunfrownitself.
Thehandthatheldmywrist
Wasbatteredononeknuckle;
Ateverystepyoumissed
Myrightearscrapedabuckle.
Youbeattimeonmyhead
Withapalmcakedhardbydirt,
Thenwaltzedmeofftobed
Stillclingingtoyourshirt[1].
二、诗歌与想象力
这里列举的一首小诗是英国著名诗人罗伯特赫里克的《这儿安睡着一位漂亮的小孩》:
HereaPrettyBabyLies
RobertHerrick(1591-1664)
Hereaprettybabylies
Sungasleepwithlullabies:
Praybesilent,andnotstir
Th’easyearththatcoversher[2].
这是一首很短的墓志铭。学生在朗读前三行时容易理解为诗人在描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摇篮曲伴随着她进入梦乡,祈求保持沉默,别去打扰她。然而读到最后一行“别碰那覆盖其上的舒软尘土,让她睡得安详”时,马上会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和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大相径庭,从而给学生强烈的震撼。原来这并不是一个躺在床上安然入睡的婴儿,而是一个行将入土、躺在棺材中的女婴。那歌声不是母亲的安眠曲,而是教堂葬礼的悲歌。如果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带着他们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让他们去充分领略英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会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比如在这首小诗中“lies”和“lullabies”、“stir”和“her”的押韵,使整首诗歌更富于感染力。教师带领学生仔细阅读并深刻理解这首小诗的意境,会使其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热情,由此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再如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芬森的《风》:
TheWind
RobertLouisStevenson
Isayyoutossthekiteshigh
Andblowthebirdsaboutthesky;
AndallaroundIheardyoupass,
Likeladies’skirtsacrossthegrass
Owind,a-blowingalldaylong,
Owind,thatsingssoloudasong!
Isawthedifferentthingsyoudid,
Butalwaysyouyourselfyouhid.
Ifeltyoupush,Iheardyoucall,
Icouldnotseeyourselfatall
Oyouthataresostrongandcold,
Oblower,areyouyoungorold?
Areyouabeastoffieldandtree
Orjustastrongerchildthanme?
Owind,thatsingssoloudasong[3]!
这首诗酷似儿歌却并非简单的儿歌,似乎是用孩子天真烂漫的口吻在和风对话:你是一头野兽呢,还是和我差不多的大一点的孩子呢?它采用抑扬格四音步、偶韵、叠句来烘托和渲染气氛,每一段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意象、多层次的画面、生动而又口语化的节奏、丰富的想象表现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三、诗歌的题目与背景
诗歌的背景对于理解一首诗至关重要。背景能够烘托气氛,亦会告诉读者诗人是在怎样的一种特定背景和环境下拥有什么样的心境。下面以美国诗人罗伯特佛罗斯特的《雪夜停在林边》为例:
StoppingbyWoodsonaSnowyEvening
RobertFrost
WhosewoodstheseareIthinkIknow.
Hishouseisinthevillagethough;
Hewillnotseemestoppinghere
Towatchhiswoodsfillupwithsnow.
Mylittlehorsemustthinkitqueer
Tostopwithoutafarmhousenear
Betweenthewoodsandfrozenlake
Thedarkesteveningoftheyear.
Hegiveshisharnessbellsashake
Toaskifthereissomemistake.
Theonlyothersound’sthesweep
Ofeasywindanddownyflake.
Thewoodsarelovely,darkanddeep,
ButIhavepromisestokeep,
AndmilestogobeforeIsleep,
AndmilestogobeforeIsleep[4].
在这首具有田园风格的诗中,诗歌展现的背景十分鲜明,在一个黑暗的雪夜,诗人在赶路时被湖边一片森林中的美丽雪景所吸引,不禁勒马驻足欣赏起来,对那个寂静的世界悠然神往,使得伴他而行的小马奇怪地摇起脖子上的铃铛,深邃的森林因此而更显幽静。主人公忽然想起自己还有信守的诺言要去实现,只好恋恋不舍地继续前行。当学生在脑海里留下如此美丽、动人的景象时,其内心深处也一定会被一种激情感染。这首诗采用的是四行连环韵式,末尾两行巧妙拟生重复,语言通俗浅显,有着极富音乐感的优美音律,并非简单写景,而是富有深刻哲理,因此能够激发读者强烈的愿望想要将这首诗朗读下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诗歌的意境方面有更深的领悟力。同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背景和不同心境下创作出的诗歌风格迥异。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几个不同版本的较为权威的翻译文本,比如余光中、江枫和覃军的译文,让他们通过对不同译文的评价和鉴别来欣赏和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同时尝试翻译和创作诗歌。
四、诗歌的形式
不同的诗人用不同的形式来抒发感情。诗歌通常有以下三种形式:
(一)叙事诗
比如前面提到的BillCollins写的“Schoolville”。
(二)抒情诗
下面这首诗是英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冬日黄昏》:
TheWinterEvening
T.S.Eliot
Thewintereveningsettlesdown
Withsmellofsteaksinpassageways.
Sixo’clock.
Theburnt-outendsofsmokydays.
Andnowagustyshowerwraps
Thegrimyscraps
Ofwitheredleavesaboutyourfeet
Andnewspapersfromvacantlots;
Theshowersbeat
Onbrokenblindsandchimney-pots,
Andatthecornerofthestreet
Alonelycab-horsesteamsandstamps.
Andthenthelightingofthelamps[5].
这首诗表面是在写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字眼是在讲述作者的内心世界,但是所描写的冬天傍晚荒凉而破败的街区景象其实就是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中的双关语“burnt-outends”不仅指“燃烧尽的烟蒂”,而且指“乌烟瘴气的环境”,“settle”用于表现傍晚让人压抑的感觉,“steam”用来形容孤独的马儿因为奋力拉车而在寒冷的街角冒汗的形象。尽管这首诗本身没有整齐的韵律,但是达到了寓情于景的效果。
(三)写景诗
下面这首诗是英国浪漫主义奇才威廉布莱克的《伦敦》:
London
WilliamBlake
Iwanderthro’eachcharter’dstreet,
Nearwherethecharter’dThamesdoesflow,
AndmarkineveryfaceImeet
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
IneverycryofeveryMan,
IneveryInfant’scryoffear,
Ineveryvoice,ineveryban,
Themind-forg’dmanaclesIhear.
HowtheChimney-sweeper’scry
Everyblack’ningChurchappalls;
AndthehaplessSolder’ssigh
RunsinblooddownPalacewalls.
Butmostthro’smidnightstreetsIhear
HowtheyouthfulHarlot’scurse
BlaststhenewbornInfant’stear,
AndblightswithplaguestheMarriagehearse[6].
这首诗仅有十六行,却用生动鲜明的形象、极为简洁而又通俗易懂的文字、最有力的笔触,描述了处在动荡的法国大革命和产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社会,从商业公司大肆霸占土地、成千上万扫烟囱孩子的哀号一直到黑夜伦敦街头年轻的诅咒,触及到了社会政治、经济、宗教、家庭等各个层面的本质问题,极其深刻,发人深省。诗人不仅怀着真挚的同情心,而且发出了愤慨的呼声,预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
相比较而言,同样是在描写伦敦,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魁首威廉华兹华斯笔下的景象却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