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依托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项目,开启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模式,并在实践实训教学中取得丰硕成果,于202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
一、平台创新,探索专业教学改革
在近两年的实践教学中,基地通过校企师资“混编”团队建设,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设计,实施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1.创建学习中心平台,让教学资源“信息化”
根据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地设计构建了“学习中心平台”,形成模块完整、内容丰富、管理到位的教育大数据生态。
基地引入ICT行业企业先进设备,搭建优质的教学实训环境,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完善的设备与平台支持。
同时,基地积极建立稳定优质的企业资源池,持续完善以校内高职称教师、行业专家等为主的专业合作建设组织和运行机制,构建企业中心平台。
3.创建工程技术中心,让实践教学“双轨化”
开创学生能力培养系统化的新概念、新空间,创建“工程技术中心”,开辟实践教学新路径,让师生的教学关系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
借助技术中心平台资源,基地实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企“双导师制”,80%的毕设课题均来自企业的技术革新项目。
二、教学向“能力输出型”转变,实施“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由“知识输入型”向“能力输出型”转变,坚持成果导向教育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实施“双主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双准型”人才
基地紧密对接专业发展与区域行业发展,聚焦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引入企业“SMART职业规划体系”,打造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的“双准型”人才培养体系。
2.重实践、重创新,积极储备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
通过“引企入教”,引入行业高水平工程师和前沿技术,通过构建“企业中心平台”,为学生引入双创项目资源;通过搭建“技术中心平台”,为学生进行项目组织、技术培训以及项目孵化。以此模式,推动师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本专业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专业(学科)竞赛、学生科协、科普宣传与学术活动及创新创业的学生人数比例达到100%,2021年,学生主持省级“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一、应用能力输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1.“平台+方向+项目实战”课程体制构建
构建“平台+方向+项目实战”嵌入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成果导向理念,分析岗位包含的实际工作任务,确定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采取“平台课程模块(全院通识平台+专业群基础课程模块)+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化课程)+项目实战模块”模式进行核心课程设计,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并且随着服务外包产业升级动态调整模块化课程及专业方向。
平台课程模块:由通识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组成。通识平台课程由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创新创业教育、外语等课程组成,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方向课程模块:由专业方向和模块化课程组成,方向课程能够满足专业岗位要求。每个模块化课程由5-7门课程组成且能够动态调整,并且每门课程实施模块单元模式授课。
企业综合实践课程模块:主要包括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根据学生选择的岗位方向确定,由企业负责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实施。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以合作企业为平台,根据学生综合实训方向选择实践的项目和企业,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产业项目融入方面,选取适配实践教学的服务外包的产业项目,进行数据脱敏,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实践项目内容每年都将进行迭代更新,学校与企业共同积累实训案例资源,逐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实训案例资源库。
2.一体化的实践项目体系
3.多方向的企业合作课程
网络构架方向嵌入课程以网络设计与集成方向为主,主要有:大规模路由交换技术、高级Linux系统运维、Shell程序设计、虚拟化云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设计与集成、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等课程。
同时还嵌入了IT职业素养课程,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及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软技能。
学期
企业提供资源及服务
第1学期
职素课程《IT专业导论》、前沿技术讲座、企业参观等
第2学期
讲座、学生活动等
第3学期
第4学期
专业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学生活动、讲座、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部分。
第5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互联网架构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大规模路由交换技术》、《虚拟化云计算技术》、《企业级HTML+CSS语言》、《web应用程序设计》等、学生活动。
第6学期
职素课程《IT岗位求职能力提升训练》、学生活动、专业课程《JavaWeb开发》、《Java企业级框架技术》、《高级Linux系统运维》、《Shell程序设计》、《JavaScript高级脚本语言》、《Web前端前端框架技术A》等。
第7学期
专业课程《Hadoop生态圈大数据开发实训》、《Spark大数据处理课程设计》、《综合布线实训》、《网络攻击与防护》、《服务外包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等;毕业实习、实习就业活动。
第8学期
毕业设计、实习就业
2)岗位实训。各个方向在第二、三、四、五、六学期末均需进行为期2周的课程实训,如JAVA开发校外实验、服务外包综合实训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等课程,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及掌握,更重要的是以就业岗位对技能能力的需要为基础、以案例形式、动手操作为主锻炼学生的技能。
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进一步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坚持多元化、工程型并重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