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2025年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EEEIC,以下简称大赛)正式启动。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学生(以本科生为主)的一项具有工程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旨在推动高校工程教育理论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主席单位:清华大学
发起单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
全国总决赛承办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战略合作伙伴: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
三、赛道及赛题
大赛赛题分自由选题类及企业命题类,其中自由选题类包含四个赛道,企业命题类包含一个赛道。
1.自由选题类
大赛结合工程技术前沿设置以下四个赛道,参赛团队可在该四个赛道中任选一个参赛,自由命名并完成作品,参赛作品须紧扣赛道选题方向。各赛道选题方向如下:
赛道A: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给——聚焦能源供给侧的电源创新,推动更为清洁低碳的能源开发与利用,促进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风电、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海洋能发电、绿色氢氨醇、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B:能源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聚焦能源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并实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输-变-配-用-储电各环节的建设,包括但不仅限于绿色电站、智能电网、储能应用、零碳园区、微电网、车网互动、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C: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提升——聚焦工业、交通、信息、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以终端用能电气化率为目标,提出基于新器件、新材料方面的底层创新方案或用能装置的工程化设计并实现,包括但不仅限于工业余热回收、建筑清洁取暖、电气化交通载运工具、高性能电驱动、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特种场合的供能装置、机器人、工业制造及绿色数据中心应用、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
赛道D:其他——请就“双碳”战略下的能源转型及其技术变革方面仍未很好解决的问题,如高电压绝缘、电磁学、超导电工、电机本体、电工新材料、该方向的自主工业软件等,提出工程解决方案并实现。
2.企业命题类
由企业围绕大赛主题给出赛题。参赛团队选择该赛道参赛,作品需达到赛题指标要求。
赛道G:施耐德电气Go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
赛题(任选其一,作品名称须与所选赛题题目一致,各赛题具体说明及指标要求见附件1):
(1)DC/DC双向功率变换器设计;
(2)AI助力工业控制智能优化;
(3)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设计。
四、参赛要求
(一)参赛对象要求
参赛对象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参赛学校以参赛团队为基本单位报名参赛,同一所学校参赛团队不超过40个。具体要求如下:
1.参加自由选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5人,参加企业命题类的参赛团队成员不超过6人,专业不限,提倡跨专业组建团队;
2.每个参赛团队的研究生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评分和晋级时将优先考虑团队成员全部为本科生的参赛团队),每队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其中第一指导教师单位需与报名参赛单位一致;
3.参赛学生同年度只能参加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只能参加一个赛道。大赛将对参赛成员进行审查,一经发现重复参赛,将取消所涉及团队的参赛资格。
(二)参赛作品要求
1.同一团队在初赛、复赛、决赛时需采用同一题目内容参赛,参赛过程中不可更改参赛题目内容;
2.参赛作品的具体内容在初赛、复赛、决赛之间应有紧密联系,能体现同一作品不断完善的过程;
3.已获得过往届大赛或其他赛事奖项(包括省(区域)和全国各级奖项)的作品,谢绝参赛;
4.参赛作品必须是学生原创,谢绝任何形式的导师课题参赛,大赛组委会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原创性审查。
5.在赛程任一阶段,凡参赛团队需要进行作品汇报时,须由该团队中本科生同学汇报。
各阶段作品具体要求见附件2。
五、赛程安排
参赛流程如下:
1.报名
2.作品提交
3.初赛
各赛区初赛由各赛区承办高校组织专家进行线上评选。初赛遴选出的作品进入复赛。
4.复赛
5.决赛
六、奖项设置
大赛设置省(区域)赛奖项与全国赛奖项。
复赛评选出省(区域)赛一、二、三等奖;决赛评选出全国赛特、一、二等奖,并在每个赛道的特等奖作品中各评选一项杰出创新奖。此外,决赛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和优秀组织奖。
省(区域)赛奖项与全国赛奖项均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颁发获奖证书。获得全国赛特等奖和一等奖的企业命题类参赛团队,将同时获得由企业提供的大赛奖金。
各阶段赛事评审结果将在大赛官网、大赛公众号进行公示。
七、知识产权
1.各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参赛队伍所有。
八、联系方式
2.大赛公众号: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
3.大赛秘书处及赛道G联系人:
大赛秘书处:李老师,010-63256990(指导委员会);
董老师,15811358384(学术委员会);
霍老师,18301309390(组织委员会);
施耐德电气GoGreen电力电子创赢赛道联系人:杨老师,021-61598964,DCS.3PH@se.com。
4.各赛区秘书处联系方式见附件3。
附件:1.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赛道G赛题说明
2.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各阶段参赛作品要求及评选说明
3.第四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省(区域)赛区划分及各赛区承办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