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微门户,用活在线云课堂,开辟互动新途径,第41集团军某装甲旅搭建“智能手机+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
指尖上的思想政治工作新风扑面
网络改变世界,也改变着部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该旅领导介绍说,他们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打开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另一扇窗”。
“开窗”缘于一件小事。在旅里享有“苏一嘴”美誉的“英雄坦克营”教导员苏晨,应邀给新兵上一堂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课。他引经据典,讲得激情四射,可台下却有战士哈欠连连。课后,新兵小王半开玩笑地说:“教导员,您讲的故事太老了,我们在网上早都看过。”
课堂炒剩饭,怎能勾起战士“食欲”?这件事引起旅领导反思:新一代官兵成长在网络时代,普遍“网龄比兵龄长”“入网比入伍早”,一些官兵“宁愿不吃饭,也要上网逛”,带兵人不能“刻舟求剑”,必须“换脑”跟上。
恰逢该旅受领集团军“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试点任务,他们以搭建“智能手机+互联网”信息网络平台为基础,充分运用数据分析官兵思想动态,推开了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打造学习微门户。官兵崇尚“指尖上生活”,青睐“虚拟化表达”,喜欢“平等式交流”,那就因势利导。他们借力开发“塔山学院”APP,在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该旅尝试用“学习币”调动战士学习热情,用论坛积分鼓励战士晒体会,让理论学习有了新“玩法”。
开辟互动新途径。依托手机社交客户端及自主定制的APP,他们搭建交流互动新平台。今年旅里举办春节晚会,官兵边观看节目边通过手机点赞投票,他们兴奋地说,没想到我们也玩上了“高大上”的手机投票。
网络再好,也非万能。该旅在抢占网络阵地的同时,积极将网上教育延伸到网下,搞好网下正面引导和解疑答惑,做到“联网”更要“连心”,让官兵既在“指尖上”欢聚,又在现实中相知。(梁朝本报记者陈典宏特约记者周钰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