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爱东:学术创新——压垮学者和学术的第三座大山

学术批评家往往把学术创新视为学术研究的生命。“创新是学术发展的生命,没有创新,学术也就无从发展,实则失去了生命。”[1]所谓学术创新,也即“发现了新问题,挖掘了新材料,采集了新数据,提出了新观点,采用了新方法,构建了新理论”[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以及各大高校或科研机构印发的诸如项目申请书、结项书、出版补贴申报表之类,都会明确要求填写该课题的“理论创新程度”“理论和方法创新”“新贡献”等等,许多高校的博士硕士论文评阅书甚至明确要求学生填写至少3项论文“创新点”。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学术创新的提倡当然是站得住脚的。传统学术史是基于进化论的学术发展史,多以今天的学术现状来反推昨天的学术发展历程,是典型的“马后炮”。也就是说,学术史家首先把今天的“现状”设定成了学术发展的“结果”,然后再从过去的学术成果中挖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如此因果相继,构成一部学术发展史。在这样的学术史框架中,学术史家一般都是以“现状”为标准定向地挑拣前人“有效创新”的学术成果,无视那些阻碍发展或者形成混乱的“无效创新”。

“截止2000年年底,仅全国高校的社会科学从业人员就达到24.3万人,科研机构1640所,专职科研人员1.67万人”[3],如果平均每人每年产出3篇论文,全国每年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就是近百万篇。如果每一个学者都在尝试学术创新,每一篇论文都要独出心裁,那么,我们面对的学术格局将会变成一幅怎样的图景?那一定是一幅充斥着各种奇谈怪论,混沌一团的群魔乱舞图,没有公认的知识体系,没有稳定的研究范式,所有的论文都在自说自话,而那些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学术成果却只能被湮没在众声喧哗之中。

一位中科院院士曾经很无奈地说到:“上海一家单位要我去评审他们的项目。我是评审委员会组长,他们要我定他的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我想我不能签字。对方乞求说,如果这个项目不签国际先进,别的项目都按照'惯例’来评为国际先进,这个项目就不可能有发展了。”[4]事实上,当所有成果都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或者具有创新价值的时候,也就没有任何一项成果需要被认真对待了。当鱼目被鉴定为珍珠的时候,珍珠死了。

我们再来设想每篇论文都在生产新知识、新观点,如此生产的后果是什么?任何人提供的任何知识、观点都没法得到别人的认同,一切都将成为虚幻的语言游戏。如果语言也在求新求变,每一个人都在使用独创的词汇、独创的语法,那就没有一个人能听得懂别人所说的话,人与人的交流被切断了,人作为使用文字和语言思考的动物消失了。如果每一位学者的每一项研究都在不断突破、不断更新,那么,不仅是人与人的交流被切断了,自己与自己的交流、现实与历史的交流也被切断了。

虽然如此极端的局面并没有出现,但即便只有部分学者“为了创新而创新”,也已经把原本宁静有序的学术空气搅得乌烟瘴气。1999-2008年间,全国各类学术期刊正式发表的民间文学论文每年超过600篇,泛民俗学论文每年超过2000篇。正是那些所谓的“学术创新”之作,让学术研究变得如同儿戏。学术创新,成了一件华丽的皇帝新衣。

当今学术体制下,有两座大山沉重地压在广大学术工作者的头上。一座即所谓的“量化管理机制”,这套规则强迫学术工作者必须每年发表学术论文若干篇。另一座即所谓的“学术期刊评价机制”,这套规则强迫学术工作者非得把论文发表于所谓的一二类核心期刊。这两座大山已经把高校教师和研究人员压得喘不过气来,可是,还有隐性的第三座大山,也即所谓的“学术创新机制”。这些大跃进式的学术管理如同三座大山重重地压在广大学术工作者的头上。如果说前两座大山损害的只是学者的个人健康和幸福生活,那么,第三座大山已经严重损害了学术发展的自然进程。

学术创新本应是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学术倡导,可是,“创新”的提倡一旦与“量化”的体制结合在一起,马上就会由一种进步思想蜕变为学术灾难。

学术批评往往把锋利的矛头指向我们这些本已被三座大山压得颤颤巍巍的普通学术工作者,把种种学术弊端归结为研究者疏于积累、急功近利、不甘寂寞、妄发虚言的结果。可是,学者也是凡夫俗子,也食人间烟火,也要养家糊口,他也是不得不来点学术创新,“以新奇求发表”。普通学者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目前的学术体制,是以要求天才学者的学术标准要求我们这些普通学术工作者。事实上,在学术创新的问题上,那些真正杰出的科学工作者根本用不着别人指手划脚,当他发现新问题萌生新思想的时候,创新的冲动犹如箭在弦上,不发不快,那时,别人就是想压恐怕还压他不住。

“学术史的本质就是淘汰,通过淘汰肤浅、无用或重复的劳作,留下最有价值的知识。”[6]学术史家之所以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大浪淘沙地识别出那些最有价值的知识,正是因为有许多平庸的成果在不断地复述、评议、应用甚至贩卖着这些被公认为有价值的知识。自然的学术构成犹如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塔尖是靠一层层水平不等的基石支撑起来的。平庸的学者以及平庸的成果就是铺在金字塔底层的那些基石,他们才是金字塔的主体,是真正的绝大多数。可是,现行学术体制却不容忍平庸,不允许失败。拒绝了平庸和失败,也就等于把所有的学术工作者视同于必须成功的天才,也就等于把金字塔的所有砖石铺在了同一个水平面上,于是,金字塔不存在了,天才被抛在地上。

事实上,我们百分之九十的学者都不可能写出什么传世之作,甚至没有能力在有限的几本核心期刊每年发表几篇“有生命力”的创新性论文,我们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那些杰出的思想展开局部对话,质疑、修正、补充或者验证、传播这些思想。学术期刊本该是学者们展开学术对话的知识平台,而不是学术体制用以压制弱势群体的学术桎梏。

科学哲学早就指出,学术创新是常规科学遭遇了范式危机时必然触发的学术程序,是常规科学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学术强人的霸王硬上弓。过度强调学术创新无疑是违反学术发展自然规律的。

把三座大山挪开,给普通学术工作者一条生路,也是给学术一条生路。没有了普通学术工作者平庸成果的拥护、支持、传播与模仿,所有最有价值的知识以及最杰出的科研成果,都只能葬之名山、束之高阁,成为一堆死知识。

[1]李世愉:《学术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2期。

[2]陈光中:《只有创新才能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光明日报》2006年1月16日。

[3]余三定:《高校:我国当代学术事业的重要方面军》,《云梦学刊》2007年04期。

[4]陈治光:《汪品先:所有的科研都成功是不正常的》,《科技潮》2007年02期。

[5]陈大康:《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文学遗产》2004年01期。

[6]蒋寅:《学术史:对学科发展的反思和总结》,《云梦学刊》2006年04期。

THE END
1.学生工作在山东航空学院校园里,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潜心研究,学以致用;他们心怀理想,脚踏实地;他们怀揣着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带着对专业满腔的热忱,心怀“国之大者”,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勤于探索,用实际行动书写青年人的时代答卷。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山东航空学院推荐的项目《多旋翼无https://fly.bzu.edu.cn/xsgz_21932/list1.psp
2.智辩未来,铸就科研铁律与道德丰碑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全面贯彻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八部委印发的《2024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要点》,在重庆高校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在全社会积极营造良好科研生态和创新文化氛围,第四届重庆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辩论赛在各方推进下火热开展。 https://www.cqcb.com/topics/kejichunyu/2024-12-17/5721910.html
3.教育改革塑造学生学术与人格的双重塑造力软件开发教育改革致力于塑造学生的学术和人格,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潜能。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教育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也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https://shoufuyun.com/post/6441.html
4.学生自主研究与学术能力的培养,探索教育的深层次变革摘要:,,本文强调学生自主研究与学术能力的培养,探索教育的深层次变革。通过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潜能,促进学术能力的提升,进而推动教育模式的转型。文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这种变革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https://5g.kanfawang.com/post/25918.html
5.大学教育应该以学术为导向(一辩陈词+攻击问题+防守问题+攻辩小结+四内容提示: 大学教育应该以学术为导向( ( 一辩陈词+ + 攻击问题+ + 防守问题+ + 攻辩小结+ + 四辩陈词) )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我方在今天的辩论中坚持认为,大学教育应该以学术为导向。我们将通过以下论点阐述我们的观点: 一、学术导向是大学教育的核心使命 大学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其核心使命是推动学术https://www.doc88.com/p-77287647729679.html
6.思维交锋智慧激辩丨生物工程学院辩论赛他们用严谨的论证、流畅的表达和敏捷的应变能力,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盛宴。此次辩论赛,辩手们凭借深厚知识的底蕴与科学思维素养,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生物工程学院以此次辩论赛为契机,充分彰显其致力于培养既有专业深度,又具广阔视野和批判性思维人才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MyMDQ3OA==&mid=2247516617&idx=2&sn=8e56f241dee8f74ef7ea8fffe455980e&chksm=fa22a6eeb7a15f286c19d24fcfdf48a3f4491d1c83b11aab6ef852e7cec2cc3caf52268acd00&scene=27
7.正方一辩:大学教育应以学术为导向(一辩陈词)正方一辩:大学教育应以学术为导向 谢谢主席: 各位老师、同学、对方辩友,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与对方辩友就“大学教育应以何者为导向”展开辩论。正本清源,开宗明义。大学教育即为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学术不仅指学问学识,也指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塑造理论的能力;https://wenku.baidu.com/view/0d5b3e31cf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9.html
8.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582 知网、Sci-Hub与学术出版业的暴利 2022/4/21 “学者都是出版商的奴隶”; 学术出版行业背后的英国大亨; Sci-Hub能否挑战出版商霸权? 581 三个与对话、求真有关的项目 2022/4/16 Letter:公开、真诚的通信对话; Pairagraph:公共议题的回合辩论;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9.我国古代以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的我国古代以教学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重视读书自学,强调辩论问题的教育机构称为___,其主持人称为山长。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https://www.shuashuati.com/ti/6983f145cdd5465ba95c75a15c6f7e58.html?fm=bdbf25a5fd36b67a1d6f6ad804f774fc43
10.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四辩稿子(2页)大学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四辩稿子.doc,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场观众,你们好! 在刚才激烈的辩论中,对方辩友慷慨激昂的给我们讲述了以学术为导向的诸多理由,也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诸多质疑。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却不能让我心服口服,因为对方辩友犯了以下几点https://m.book118.com/html/2020/0506/5040142021002243.shtm
11.校园文化建设论文无论是科技学术活动还是文化艺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创作设计开展需要改变以往盲目的、脱离学生兴趣与实际需要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学生兴趣与需求为出发创新活动内容形式,这样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发挥。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将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思想道德、人格品质https://www.unjs.com/lunwen/f/20220726131126_5344960.html
12.「学校应该是以学生搞学术优先还是学技能优先?」辩论咖专题官微综上所述,大家可以看到,不论是社会社会发展历程,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来看,都应该是技能优先于学术,所以我方坚定我方的观点,学校应该以技能优先。谢谢大家。 二、反方二辩进行攻辩 「反」名字:竹子LHM 大家好,我是反方2辩,竹子LHM。 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以技能优先。 “学术优先”应该面对于精英教https://www.jianshu.com/p/594de6bbbd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