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黄峥:对人生市场需求和价值的4点思考(后附黄峥微信10篇文章) 来源:大V商业(ID:VVIEWS)作者:大V商业在 拼多多 上市之前,黄峥在自己的同名公众号上,发表了10篇文章。第... 

“人的思维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出身、年幼时受的教育以及当前自身的利益角色。”黄峥的这个观点,自己就是现身说法。

中学和大学是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第一份工作是商业观建立的时期,如今的黄峥正是受益于这两段经历。

1.眼界和思考方式

12岁到18岁,黄峥度过了和一般人的学生时代不一样的6年。杭州外国语学校虽然看名字像是学外语的,但实际更多指的是在教学上的国际化。杭外的特点是六年一贯制,保送大学比例高。这意味着其受高考的影响很小,教学上可以自由发挥。此外,黄峥杭外160多位同学中,有不少是富二代。

在黄峥的记忆中,好些节课在看美国大片(1992年-1998年),较早地接受开放的文化,给黄峥在思想和眼界上带来了更早的启蒙。

和杭外的同学们互相影响,让黄峥形成了和其他中学的人不太一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黄峥对当时的评价是,“接受西方文化影响更早,程度也更深,比例更大,比其他同龄人要更为liberal(自由主义)一些。”

黄峥的大学是在浙江大学混合班,浙大竺可桢学院的前身,享有非常好的资源、机会和自由度。大一的时候(1999年)黄峥入选入了MeltonFoundation(梅尔顿基金会),浙大的混合班是MeltonFoundation在中国唯一选拔成员的一个地方,每个地区每年5个人,另外的四个地方是印度,东德,智利和美国的黑人地区。

入选后黄峥得到一台电脑和全年的免费上网,这给了其机会可以和其他地区的同龄人用邮件建立联系,更加方便地接触到世界各地的思想和文化。成员之间每年飞到一个成员国,呆在一起10天左右开年会,讨论和玩。

这样每年一次的聚会,让黄峥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的起居习惯。也是在这时,黄峥深刻地意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人种、不同的文化是如此的不同,出发点、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做事情的方式,是其之前完全不知道、也很难想象的。

2.错位竞争

这种认知的延伸,是让黄峥意识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圈子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并成为黄峥延续至今的一种思考方式。

黄峥依然清晰记着罗素《幸福之路》中一个观点,“一个地方的非主流很有可能是另一个地方的主流。在当时英国的罗素看来,美国的主流价值观是比拼财富。而在英国有贵族阶层的时候,贵族阶层的比的更多的是非财富的东西,如艺术。”

这可能是黄峥对下沉市场机会思考的源头。

黄峥自认为自己的学生时代是非常幸运,甚至是有点特殊的。学生时代的经历,让黄峥有了3个深刻的认知:

③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这个时候,黄峥才22岁。

3.钱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钱是工具,不是目的”,这个认知也对黄峥的职业生涯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在学生时代就产生这样的认知,黄峥可能很快就泯然众人了,因为黄峥参加第一份工作后,很快就“暴富”了。

“瞬间有了太多的钱,很多人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开始去寻找新的乐趣和事业,但是往往那些新的东西他其实不擅长也未必喜欢(开飞机未必行,搞望远镜搞不来,创业不适合做老板但又在了老板的位置上)。”

曾经被问及财富自由后再创业的目的是什么,黄峥的回答是“你做了一个东西别人觉得还有点牛逼,有点不一样,还能尊敬你一下。”而黄峥眼中的尊敬是独特,使得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的比。

黄峥从小到大受的教育是一直要我学先进,立志做个有用的人的。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生楷模、人生目标,甚至是人生意义的思考都是非常早的。”

黄峥对市场的思考主要在三方面:劣币的产生、解决以及供给与需求的机会。

1.劣币的产生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产生,在黄峥看来是人性使然。

公众中的个体出于自我保护,互相之间不团结,而最终赢家是单体力量更强的规则组织者。甚至,个体在劣币的泛滥中自身没有阻止的动力。“每个人希望做的只是将自己的劣币花掉,换取别人的良币。这种自私,导致个体最终整体吃亏,每个个体想自保也保不住。”

这个模型中,涉及到组织者,相比于劣币驱逐良币,黄峥认为更值得研究的是另外一个现象,电影院现象。

即,电影院里如果前排的人站起来了,那么后排的人也会站起来,结果本来大家可以坐着看的美事,变成了所有人都站着看的辛苦事。

在这个模型中,没有组织者的角色,完全是一个缺乏外部强制力的自私个体的群体,可能出现的一种集体自我伤害的现象,谁都没有真正获益。

黄峥认为,电影院现象更符合市场的实际现状。

2.老鼠屎的比例

黄峥认为,这里面存在一个比例问题。没有100%完美的模型,在一定比例内,系统可以自我净化,而超过这个比例,整个系统就会崩溃。但这个临界点很低,质变也许就在1%还是5%的区别上。

“比方说一组人如果骗子的比例只有1%,那对群体作无罪推定这个社会是可以高效良性运转的,但有可能这个比例上升到5%、8%,再作无罪推定就会把其他人逼向骗子一方,这种情况下这个社会就只能作有罪推定,这样一来就是性质上的差异了。两个体系的文化运转效率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就是要防止这1%或5%的老鼠屎掉入汤里。

解决问题有两个方式:大范围整肃、渠道价值。

1、大范围整肃,需要付出巨大的能量

黄峥举的例子是,

纽约整治公共场所涂鸦,据说曾经纽约曼哈顿的中央火车站每个都被人涂鸦,为了整治这个,市长花了很大的力气,每天去刷一墙,别人涂一点,他也刷全部,连续反反复复很多很多天,涂鸦才逐渐变少,然后变没有。据说新加坡治理随地吐痰也类似,付出了很多很多倍于破坏者的代价才扭转了“风气”,形成良性运营的体系。

在零售行业,这其实对应的是大规模的打假。

2、渠道有价值,贵的却好卖

另一种则是利用渠道,在商业上有个值得讨论的现象是有时候东西贵了反而好卖。

查理·芒格在他的书里就多次说过,“我们在消费品,商用软件,硬件等领域也很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这种贵的反而卖的好的现象甚至都有可能是好些领域的主流。”

渠道和服务的增值、信任,减少了系统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虽然违反了经济学教科书所讲的价格供求线原理,但这类显现非常的多。

很多人不明白为何精英范儿的黄峥,会对下沉市场如此感兴趣。社会价值的追求也好,商业机会也好,黄峥看到的,是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巨大机会,以及“反向保险”这一理念的尝试。

1.供给和需求

一次和朋友关于服装生产历史的聊天,让黄峥对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产生了兴趣。

大规模的批量服装生产是一战的功劳,战争引发的快速大规模生产衣服的需求,催生了今天的尺码标准。这背后,其实是需求端超级应用场景的出现。

黄峥总结了需求的三类变革:

①第一类变革源自人类的贪婪和追求,满足的是更快、更多、更好、更美。这种需求一直存在,当一种贪婪被满足,另一个贪婪又会出现,比如飞机满足了人们想飞的需求。

②第二类是新的应用场景出现,比如一战中对标准化服装的大规模需求。

③第三类是需求的收集变革,比如LBS的出现。

“原有的电子商务只解决了信息化,竞争的激烈让工厂的生产和市场脱节严重”,黄峥看到的是需求的新可能,对供给的改变,“需求是拉动供给的牛鼻子”。

这样来看,拼多多的社交元素,需求端是根,社交只是手段。

2.“穷人”和“富人”

在黄峥的眼里,穷人最宝贵的资产是“意愿”。

巴菲特的保险帝国也给了黄峥启发,不同的是,黄峥思考的是反向保险的可能。

保险的商业形态中,“富人”有资本、“钱多”,因此抗风险能力强;“穷人”“钱少”抗风险能力弱,“穷人”需要向“富人”购买抗风险能力。而结果是,保险进一步促进了财富从没钱人向有钱人的转移。

巴菲特是通过投资赚钱,再将钱捐给盖茨,让盖茨去进行财富的重新分配,这是黄峥认为巴菲特最潇洒的地方。而黄峥想把金钱的这个流动直接倒过来。这也是黄峥早期的认知的一个体现,钱是工具,不是目的,黄峥想的,是用这个工具,做点什么。

反向保险的理念,是“穷人”将自己最宝贵的购买意愿和规划卖给“富人”,从而降低“富人”的生产风险,而让“钱”周期更短的钱从富人向穷人回流的循环。这里的“穷人”和“富人”指的是弱势的消费者和相对强势的生产者,而“钱”指的是部分的让价、折扣,“反向保险”是生产的确定性。

这就是拼多多的C2M反向定制。

可能是因为和巴菲特的理念相通,黄峥偏爱罗素的《幸福之路》,他自己总结了这本书的三个道理:

①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②要把对成就一个无限完美的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兴趣。

③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会放弃。

2006年,段永平以62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巴菲特的午餐,在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段永平特意带上了年仅26岁的黄峥。黄峥也因此受益匪浅,在商业、资本等的思考上,都有着巴菲特的影子。创业如投资,投资如创业,但都围绕着常识、长期、价值,这是黄峥为数不多的公开采访中提到最多的。

在价值的理念上,黄峥看重的是:方向、复利、可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辩证转化。这4个方面关乎资产,也关乎人。

1.方向

而对黄峥来说,他的选择是,正确而难的事。

一个好的公司应该去花力气去解决/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不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四处捡芝麻的心态往往是连芝麻都捡不到的,这和积小胜为大胜是完全两码事)。

在巴菲特的理念里是投资,是价钱,对黄峥来说就是创业需要付出的代价。

2.复利

巴菲特是长期价值主义,看重复利是其投资的诀窍。段永平是巴菲特的信徒,又是黄峥的人生导师。

从这两个人身上,黄峥都得到过同一个道理,快就是慢,慢就是快。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其实平常人很难有平常心。

“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点,犹如投资中的复利连续20年20%的年回报是很厉害的,远比今年涨100%明年跌50%来得收益高。”

3.可靠

“如果你把你的每一个同学当做一个公司,然后你要把自己当前所有的钱投给一个“他”,占5%,你会选哪一个?往往你不会选最聪明的或是能力最强的,而往往你会选最可信赖的。”这是巴菲特和盖茨在某次和MBA同学的对话中问台下的同学一个话题。

黄峥认为创业也一样,“我们要的是可信任的长期搭档,而不是看似能力很强却永远不知道他会不会背后捅刀的人。如果你感觉一个人长期并不适合团队,但有一时之用,这样的同事招进来往往令自己后悔,如果这个不合适的人是合伙人,那就不光是后悔,而是后悔莫及了。”

4.资产与费用

“如果费用都变成了可增值资产,那估计我们的CFO、投资人都要笑得睡不着了。”

THE END
1.城乡数字鸿沟范文12篇(全文)1995年, 美国商业部电信与信息局 (NTIA) 发布了一份名为《被互联网遗忘的角落———一项有关美国城乡信息穷人的调查报告》, 报告中提到的“数字鸿沟”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显然, 数字鸿沟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比特”范式而出现的, 指人们在数字化生存过程中利用媒介的机会与能力上存在的差异。一般认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u71jqku.html
2.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门户时代的《著作权法》; 《著作权法》如何看待AI自动生成的作品; 《著作权法》让新闻业变得更弱小; 《著作权法》保护机构,而不是个体记者. 623 深夜喜剧脱口秀 2022/10/14 七十年不变的节目形态; 与年轻人联结,挑战强权; 深夜脱口秀能否适应互联网视频的逻辑?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3.只要搞懂互联网思维,穷人变富人,没有不赚钱的道理例如,逻辑思维第一次售出5个小时,会员费为160万,第二次出售24个月售出800万元。这是互联网的时代,它非常有价值,因为它拥有许多用户并且具有连接性,并且具有一种精神,每天与用户保持60S的共享贡献值,从而与用户保持联系,并最终启动一项价值服务除了接受会员,还有很多人为此买单。你想出售产品和服务来赚钱,或者想要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269636/article/details/102555176
4.深圳50台宾利姐堵车位:女性出门在外穷点怂点是最高配炫富在互联网时代,做人谨言慎行是对自己和家人都好 女人在外面穷点怂点是最高配炫富,因为没人会对一个穷人下手,也没人想跟穷人有什么瓜葛,你反而想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因为光脚不怕穿鞋的。 那些身居高位或者有影响力的人是不能犯错的。一旦被人抓住“致命”硬伤,他们不仅让你一夜成名,还会让你家庭破裂声名狼藉。https://www.yoojia.com/article/9892217222194904028.html
5.守住你的钱第五章不确定时代的财富思维在线免费阅读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任何静态的知识都是没有价值的,比如我在公众号发的近千篇文章,就算通过纸媒、音频、视频等渠道反反复复地卖,也一点意思都没有。在我看来,真正有价值的,永远都是“问答”。赚钱本身就是一场考试,随着你买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套房子,难度越来越大,你会发现新的疑问纷至沓来。大量没掌握的技术,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122407132598635556
6.中国有互联网思维,日本有职人思维界面新闻·歪楼中国有互联网思维,日本有职人思维 近日日本熊本县一家名叫“Kawazoe”的餐厅近日推出了“日本最贵的烤牛肉”,可是竟然大大方方在主页上写着“拒绝年收入2000万日元以下者享用”。说起原因,这家店以主厨的口吻说,化学调味品和食品添加剂麻痹了“穷人们”的舌头,使得他们倾向于仅凭价格来衡量商品的价值,无视职人的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14458.html
7.这两大穷人思维会毁掉你的人生,快看看自己是否中招!因此,要想让自己抓住机遇,越过越好,就千万要避免自己认知闭合需要过高,这个毛病会让你不喜欢深入思考,会让你故步自封,太过主观的下定论,甚至会让别人牵着鼻子走。 穷人思维二:“确认偏误”重度患者 马云曾经说学历不重要,他的公司从不要求学历。可是,事实呢,可以去关注阿里巴巴的招聘要求。这并没有什么,关键是竟然https://www.douban.com/note/684193635/
8.穷人穷的不只是钱,更是思维隔三差五的给小李灌输公务员或者踏踏实实上班的理念,说现在干的事情终归持久不了,小李就纳闷了,怎么就持久不了?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们不懂就非要说这个不是好事,说着跟母亲扯起了马云、马化腾。母亲种地种了一辈子,哪知道什么狗屁马云啊,唉,小李只能两眼一抹黑,欲哭无泪了。 https://www.jianshu.com/p/2c13126d98be
9.最大的决心才能产生最高的智慧。详解2022年经济新问题“一”指互联网思维,即一个思维。 a.信息的两个方面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没用的信息非常多,有用的信息却找不到,这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要费功夫”。 信息对象分为发布者和接收者。 从发布者到接收者的过程不是畅通无阻的,其中有六大阻力,阻碍了最需要的信息的到来,发布者和接收者各有三个阻https://36kr.com/p/1698551571038469
10.刘强东吐槽潘石屹:没说捐款哈佛真实原因穷人上北大清华很难潘石屹:一个月一定要拜访五家以上互联网企业 杨锐:谢谢“王大大”对我们的开场致辞,我忽然意识到五位“大爷”,不算我,今天是坐而论道,华山论剑,其实哲学家讲的还是整合社会的道德底线,底线思维是凝合我们社会的凝聚力,避免它进行分裂,非常关键的一个时代的命题。坐在“王大大”边说的是“潘大大”,我们都是出生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4_12_21_304017_s.shtml
11.马云说穷人最赚钱门路穷人怎么能翻身?掌握四种赚钱思维,迟早会变得富有 我自己也总结过,如果我从三个方面去做,我可以在年里赚钱,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我们看看! 01转变思维 有人说:改变思维可以改变一切。 说到互联网,我不得不提到马云。 马云改变了大家的购物方式,让大家以新的方式消费。 https://www.dzwwh.com/31464.html
12.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大方,从穷大方到“富算计”的三种富人思维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无论做什么都讲究成本和收益,所以必须克服“穷大方”的穷人思维,向富人学习,从“穷大方”到“富算计”。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和慷慨。下面是三个富人从穷大方到“富算计”的思考,帮助你摆脱穷大方,学会“富算计”,跳出穷人阶层。 富人的思考一:穷大方的人首先要树立金钱观念。 花钱大手大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15930737&efid=3nuvH0nlnkBXaMm8K6jLAw
13.新自由主义与互联网的赛博迷思——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权利与数码张慧瑜:感谢大家顶着凛冽的大风来参加今年最后一期青年文艺论坛,这期讨论的主题是《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权利与数码乌托邦》,这也是今年第二次 讨论互联网议题,四月份第35期青年文艺论坛的主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形态》,一年中两次讨论互联网,充分说明互联网对我们当下文艺问题的重要性。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jj/2015-03-27/30958.html
14.2021知到答案创新创业与创客思维最新智慧树满分章节测试答案见面课: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创业大背景与时代发展趋势 1、问题:商业思维的基础是: 选项: A:市场意识 B:等价交换 C:同理心 D:经济发展趋势 答案: 【等价交换】 2、问题:商业文明的三大支柱是: 选项: A:公民社会 B:国际贸易 C:民主政治 D:市场经济 答案: 【公民社会;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3、问题:互联网https://www.ddwk123.cn/?p=27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