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中的应用理论链接

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上的应用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请

一、选题的意义及前景

1.选题意义和应用前景

(1)选题的意义

移动互联正在改变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习惯,有的部分甚至颠覆了原来的模式。在虚拟亦真实的移动互联网社会中,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顺应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不断改进服务模式,才能满足读者日益变换的需求,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第二:有利于师生利用移动终端更加便捷的使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与信息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第三:有利于加速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教学资源服务系统的建立,实现数字化课程资源的推荐与调阅、在线测试安排、作业发布与提交、远程讨论等教学任务。

(2)应用前景

现代移动互联平台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由于它在应用中的普遍性、易用性、多用性、便携性、经济实惠等特点,会催生图书馆新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直接阅读或下载各类读物信息,相对于平面媒体的网络,电子期刊与电子书产业将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文化中心,其网络信息服务更应该从单一的有线网络扩展到3G技术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更方便、更快捷、更多样化的服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移动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目前它在国外已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已初具规模。在2010年LibraryJournals进行的移动图书馆调查中,有44%的大学图书馆和34%的公共图书馆说"它们提供了某种类型的移动服务",而大概有40%的图书馆计划在不远的将来提供移动服务。从2005年起,加拿大Athabasca大学就开始制订计划,建立移动图书馆。Athabasca大学移动图书馆系统能够提供范围很广的数字资源及图书馆服务,提供的资源包括数字阅读室(digitalreadingroom)、电子版课程的保存室、数字参考咨询中心(digitalreferencecenter)、数字论文和项目室(digitalthesisandprojectroom)、援助中心、搜索引擎、期刊数据库、Airpac(移动图书馆的应用软件),以及通过万维网的图书馆服务等。目前,国外大学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已取得重要的进展。

(2)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对于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应用和研究主要体现于移动图书馆方面。国内移动图书馆发展较为迅速,2005年6月上海图书馆开通了全国首家基于短信服务的移动图书馆,读者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手机,享受到咨询服务。随后全国各知名高校也相继开通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除图书馆外,一些数据库生产商和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开始涉足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书生移动图书馆”已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图书馆签订了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图书馆合作协议。

在国内关于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理论研究方面,峁意宏等人研究了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为国内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姜海峰等人通过深入研究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研究方案和实现机制,推进了国内移动图书馆的研究进程;清华大学无线移动数字移动图书馆项目组对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开展了一系列用户体验调查,从用户角度寻求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解决方案。可见,学术界对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经过多年积累,已取得一定成果。

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图书馆移动服务还停留在短信息服务的阶段,图书馆的主动服务仍然依靠短信息。到期提醒、超期催还提醒、预约到书提醒、违规提醒、账户款项提醒、图书馆公告等都可采用短信息服务来实现,这仅仅是实现了移动图书馆的最基本的服务内容。还有一些图书馆建立了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无线应用协议)网站。但图书馆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领域的应用的研究与实践还刚刚起步,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信息化技术环境还不理想,现实的服务实践还远未达到移动图书馆的目标要求。

3.项目研究基础

(1)网络基础好。省内唯一一所全部无线网络免费对学生开放使用的院校,学生在校园内可以用移动终端免费上网,便于随时随地学习。

(2)搭建数据资源平台技术成熟。学院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有优质的试验设备和师资条件,能够为本研究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

(3)数字化资源基础好。图书馆网站现有电子图书、期刊、报纸、考试系统、学术视频和学习专家等9种电子资源数据库,能保证师生教学的需要。

(4)课题主持人及成员涵盖学院一线教师、图书馆、教务处、教科研中心、信息中心核心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育技术研究经验丰富,有利于研究开发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领域的应用。

二、项目实施方案与计划

1.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基于现代移动互联平台的发展给图书馆带来了全新的服务理念,结合国内外移动图书馆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开拓发展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领域的应用。如图所示:

①研究图书馆移动互联应用平台。

针对图书馆移动互联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的需求,研究推出相应的系统,可运行于所有windowsmobile操作系统的移动设备,允许读者在任何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帮助读者完成读书借阅。能针对读者需求,完成移动设备对馆藏、用户个人信息(包括借阅历史、欠款罚款)的查询和图书预约续借,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应提供相应的延伸服务,例如:借助手机拍照功能扫描书店等图书的条码,查询所服务的图书馆是否收藏该图书,畅销书在图书馆收藏情况查阅,社交网络朋友点评和推荐图书以及手机支付罚款和欠款等。

②研究图书馆移动馆藏的转换和自建。

③研究完善图书馆互联移动网站。

④研究移动互联平台上的教学互动。

具体应用例如:

A、师生在线学习

显示学生正在学习的课程列表,学生可在线或离线学习课程资源。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组织上传教学资源。

B、实时教学辅导

C、在线测试

D、共享资源

教师可上传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面。学生也可以将搜集的资源上传到系统中,以便与其他同学共享(学生上传的资源经教师认可后才能发布)。此处发布的共享资源应以适于手机用户阅读为宜,并同步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中。

E、学习工具

学习工具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提供的辅助功能,包含如下5项:

实现记事本功能,以便学生随时记录学习笔记、读书心得等,可与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数据,同步实现。

③日程安排

实现聊天室、客户端实时通讯功能,以便师生间进行实时交流互动。既可以一对一交流也可以群聊,为教学提供一个“纯净的”免干扰的环境,同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⑤通讯录

F、学习情况查询

学生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在移动学习平台及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整体了解。

②课程成绩查询

学生可随时查看已考课程的成绩,同时显示课程的最高成绩和平均成绩。

以课程为单位统计出参加在线测试的次数、在各分数段内取得成绩的次数等信息,以便随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移动互联平台互动教学示意图

(2)研究目标:为不断改进服务模式,满足读者日益变换的需求,将教学信息融入图书馆系统,让师生利用移动终端更加便捷地使用图书馆各类馆藏与信息资源,并通过该平台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高职信息类专业为试点,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交互平台,将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与数字图书资源相融合,解决各类终端设备在图书馆移动服务平台的兼容性,实现对馆藏资源、各类数据库资源和共享服务资源的一站式统一检索和利用,为问题式、项目式、导向式的教学设计提供支持,为学生移动式学习创设环境。

2.具体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课题准备阶段

课题论证,确定题目,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确定重点研究内容,设计好课题实施方案,做好课题开题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7月)课题实施阶段

第三阶段:(2014年8月——2014年11月)课题结题阶段

整理课题的研究资料,总结经验进行理论的提升,撰写论文2篇,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发表论文《移动图书馆在3G时代的移动服务体系构想》、《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3.拟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主要保障条件

(1)研究途径与方法

①调查法:了解当前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现状及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上的应用及研究成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②文献法:广泛搜集有关移动互联平台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领域的应用的文件、论文、专著,在此基础上探讨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互动教学系统的有效途径。

③行动研究法:结合学院现有图书馆服务系统,边研究边实践。即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

④经验总结法:在掌握大量个案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

⑤实验法:将研究成果在学院系部设点实验,为进一步做好图书馆移动互联平台服务系统提供依据。

(2)主要保障条件

①前景保障:移动数字化图书馆已成为现今国际与国内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在3G时代中,各种移动终端的应用也是令图书馆趋向于提供移动互联服务的最主要原因,国内各知名高校移动数字化图书馆的迅速发展,也昭示了移动图书馆将成为图书馆发展一个契机,势在必行。

③资源保障:图书馆现有五十余万册的纸质图书资源、28万册电子书资源、学院教师提供的电子学习资源、以及与超星和维普等近十个优秀电子资源供应商的合作资源,都是移动互联平台上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强大资源保障。

④组织保障: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行,本课题设立“课题组—子课题组—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结构组织,学院图书馆副馆长赵如为课题主持人,原东北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于广建教授和东北林业大学档案馆馆长森光副教授作学术理论指导,教务处处长顾国欣、信息中心主任陈令刚以及一线教师队伍为项目组成员,并建立课题核心组和专题研究组,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⑤基础条件保障:学院按照信息化、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信息校园标准配置。作为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形成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电子期刊等教育数据库、课件库、资料库,涵盖教师个人博客、学科资源、教育政策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移动互联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互动教学应用的研究需要。

三、项目成果

1.实施范围、受益面

课题实施范围:高校图书馆网站及移动平台服务系统;受益面:高校全体师生。在试点应用成熟的基础上,各学科均可借鉴此模式建立自己的数字资源学习平台,以及学科交叉资源平台,有利于各学科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于无法自主建设数字化系统平台的高校,可通过整合资源,开放共享,以较少的总体投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2.预期成果形式及数量

公开发表论文3篇、结题报告1份,开发移动互联平台图书馆服务系统,整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对计算机类课程移动教学模式改革的支撑。

THE END
1.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应用1、运用互联网,可以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从而让教学更生动。 2、运用互联网,可以分享教学资源,与优秀的教师交流分享学习,提升教学能力。 3、运用互联网,可以在线辅导,让辅导学生不受时间限制,让学习更有效果。 4、运用互联网,可以在线学习,让学生可以远程上课,实现“异地实时交互”。 5、运用互联网,可以在线交流,建https://edu.iask.sina.com.cn/jy/kyMBBExKB1.html
2.“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五大优势赵永利名师工作室一、实现教育的“五个任何”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应用于远程教育,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书本开始、学习任何课程。除此之外,学习者还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互联网推动教育的发展,教师可结合线上移动教学平台,利用网络技术远程掌握和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时间限制的问题。http://studio.nxeduyun.com/index.php?r=studio/activies/activiesdetail&sid=946&aid=165983
3.网络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论文事实上,这只是把计算机当作教学辅助手段来使用,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中,有时只能称作“电子搞”,只是表达方式的改进,并没有实质的变化。第二阶段在互联网技术诞生之后,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促使了虚拟学校的产生。虚拟学校事实上就是实施远程教学的第三代远程教育机构,它是以信息和网络为基础的,与传统的https://www.ruiwen.com/lunwen/2147667.html
4.“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互联网+职业教育“互联网+”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意义和目标 “互联网+”是一次新的工业革命,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战略。近年来,“互联网+商品”变成了天猫,“互联网+货币”变成了支付宝,“互联网+手机”变成了APP,“互联网+汽车”变成了专车。“互联网+”的本质https://blog.csdn.net/m0_38073539/article/details/141611555
5.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通用11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日常规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篇1 摘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建立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的常规教育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90110124458_1847649.html
6.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例6篇互联网教育的应用范文1 一、相关背景 2015年深圳市政府通过了《深圳市“互联网+”行动计划》,这个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中国制造2025”的具体举措,主动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规律、技术趋势和产业变革方向,积极迎接挑战、捕捉机遇、发挥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制造、金融、商贸、物流https://www.baywatch.cn/haowen/277671.html
7.计算机在教育的应用范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其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也逐渐的体现出来,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之后,改善了传统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弊端,实现了现代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首先来看,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能够极大的改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了课堂直观https://www.gwyoo.com/haowen/166815.html
8.国家教育数字化范文导语:在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二、教育信息化亮点 丹麦正在推行一个创新的试点项目,16~19岁高中阶段的学生考试时可以不受限制地访问互联网。在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方面,丹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2624.html
9.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论文(通用7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领域广,基本上可以用于课堂的教学活动管理,比如进行多媒体的课堂监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比如说电子作业的提交,便于教师的批阅能够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的整体进度;最后利用计算机检验某些教学思想及教学活动,使其成为一个教学的工具软件对于计算机教育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https://www.wenshubang.com/jisuanjiyingyonglunwen/337304.html
10.《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有效课堂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据统计显示,1999年美国已将近有95%的中小学校可以上网,在中小学平均每9名中小学生就拥有了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到2000年为止,美国已经有近80%的教室都连上了国际的互联网。 黄德群在《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中,将美国中小学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归纳为四个方面:基于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幻灯机、投影仪、视听https://wjez.wjjy.cn/newsInfo.aspx?pkId=494
11.吉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全国统一考试,旨在遵循网络教育应用型人才的培 养目标,针对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特点,重在检验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水平及应用能力, 全面提高现代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教学质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高校网络教育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部分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课程的考试是一种基础http://dec.jlu.edu.cn/cms/tkfdwtkzcksdg/804.htm
12.互联网的应用互联网的8大典型应用(技术与发展)互联网 的应用详解,先看看什么是互联网?互联网(internet),又称国际网络,指的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http://www.kiaic.com/article/detail/2162.html
13.社交网络对教育的影响(精选7篇)社交网络对教育的影响 篇1 摘要:社交网络诞生以来一直在互联网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至今仍在强势发展。大学生群体中社交网络的普及率非常高广受欢迎,影响着他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交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提出了一些高校的引导对策建议。 https://www.jy135.com/edu/272599.html
14.信息时代的教育为此,在积极配备、充实信息技术教育所需设备及配套软件的同时,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轮训全体教师,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在培训内容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本身,更应注重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以改变信息技术培训与应用相分离的状况,消除信息技术难以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的现象。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30114339_25242.html
15.101种最热门的EdTech工具在任何行业包括教育科技亦然。如果你想在教育科技领域,寻找创新的产品方向,获得“灵感”,那么你必然需要对教育日常有所观察,或者对现有实践的有大量了解。如果你在教育行业从事某一方向的工作,希望应用更高效率的工具,如何选择呢?熟知已有的前沿教育科技产品,一定能让你在工具应用上,作出更游刃有余的判断与决策。 https://36kr.com/p/82943515524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