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导读是2017年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张国刚教授为唐史学家、教授。本课程共15章,以现代思维总结历代治理模式、民生休戚的经验教训,侧重分析修身齐家、治国思想的现实意义。通过老师导读,同学们可深入这一经典文本内部,得以纵览千年历史,提升国学素养,体味人生智慧。
主讲教师:张国刚
张国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从事隋唐史、中国社会史与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技术改造创新:《柔性电子技术》
柔性电子技术是电子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本课程是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课程,通过学习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柔性电子技术的概念理论,利于培养柔性电子技术方面的人才,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持续竞争力。
主讲教师:冯雪
冯雪,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应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包括:柔性电子技术、可延展集成器件与大规模制造、极端复杂环境下实验力学、航天热防护技术等。
研究教育历史:《教育学导引》
教育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教育让我们成为自己。本课程旨在向新进入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介绍教育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教育领域从业人员基本素质要求。
主讲教师:谢维和
谢维和,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学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学习如何研究社会:《社会研究方法》
主讲教师:刘志林
刘志林,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城市规划与公共治理、公共政策、城市社会地理、住房政策与社区治理、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可持续城市化,特别是结合公共政策与城市治理理论对中国的可持续城市化与城市社会公平开展实证与政策研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冠肺炎预防及治疗中的药物研发》
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加深公众对于病毒的了解,以期为公众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为未来的药物研发提供鉴借,清华大学药学院及全球药物研发中心GHDDI共同开发、制作了慕课——“新冠肺炎预防及治疗中的药物研发”,课程旨在提供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体系,来介绍COVID-19临床诊断、预防、治疗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手段。
主讲教师:尹航
尹航,清华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尹航教授的研究领域为交叉学科,主要涉及化学生物学、免疫药物研发、蛋白质设计和计算机模拟、癌症筛查和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视角》
本课程从中国的角度介绍全球气候变化。了解中国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知,认识气候变化对中国的挑战以及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学习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INDC)进行解读,阐述中国有雄心的气候变化行动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同效益。
主讲教师:何建坤
何建坤,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主要学术领域为能源系统工程和应对气候变化。
《“冬奥会”与冰雪运动》
本课程通过理论阐述、实践介绍和互动问答,将多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呈现科技与人文相结合的北京冬奥会场馆设计、冬季奥林匹克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文化和冬奥会带动下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等。
主讲教师:王雪莉
王雪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体育产业发展、组织文化、组织变革、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中国体育产业的理论和实践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主讲教师:张利
张利,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长聘教授。学术方向聚焦于设计科学的“城市人因工程学”领域。曾率先将人因分析与设计干预方法用于冬奥场馆的可持续设计,2016至2022年任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及首钢单板大跳台场馆规划设计总负责人,主持了“雪如意”、“冰玉环”、首钢滑雪大跳台等体现中国元素、服务赛后长期利用的冬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