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有效学时证明,包括参加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以及自主在线学习。
参加进修班、研修班、培训班:这些课程通常由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参加这些课程可以计入当年继续教育的专业课学时。
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进修: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这些单位进行进修,这些进修活动同样可以计入当年继续教育的专业课学时。
远程教育学习: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也是一种有效的获取学时的方式。
自主在线学习:利用互联网资源,选择合适的在线课程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灵活方便,适合忙碌的教师群体。
通过官方指定的平台进行学习:例如通过济达教育提供的平台进行学习,该平台覆盖“教、学、管、考、评、证”六大核心应用环节,为公务员、军转干部、专业技术人员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服务。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平台将自动生成学习证明,并可申请打印证书。
此外,广东省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的学习平台和学时获取机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在“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上免费学习公需科目,学习任务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登记公需科目的学时。对于专任教师,他们还可以在“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信息管理平台”上进行公需课的免费在线学习,完成后也将自动获得对应学时。专业科目和选修科目的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单位出具的学时证明或可折算学时形式在相应的平台上申报。具体操作包括在平台的“申报学时”模块中填写申报表,或通过“继续教育记录”模块提交学时证明。
综上所述,广东省高校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后,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登记或手动申报的方式获取学时证明,这些学时证明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和继续教育认证至关重要。
职称评审的继续教育内容
职称评审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公需科目、专业科目和个人选修科目。
公需科目:涉及全体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政策法律法规、基本理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知识,每年需要完成不少于30学时。
专业科目:针对行业内不同类别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包括新理论、技术、信息等,每年需要完成不少于42学时。
个人选修科目:根据个人职业发展需求,完成所在岗位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技术等,每年需要完成不少于18学时。
此外,继续教育的学习途径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访问等活动。继续教育的具体学时认定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制定,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发展战略和岗位要求,组织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或参加本行业组织的继续教育活动,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