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财政支出更科学精细政策解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业内人士认为,采用零基预算这一更为科学、精细的管理手段,能够提升财政效能,提高财政资金的运作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预算以“零”为基点

零基预算是指年度预算编制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内容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开支标准,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结合财力状况、轻重缓急、实际需求、绩效情况等多方面,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预算的一种方式。

例如,以往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万元,如果沿用“基数+增长”的老办法,那么本年度预算会以100万元作为基数上下浮动。这种方式虽然简便,却可能忽略了实际需求的变化以及某些非必要开支的缩减空间。零基预算改革后,这个“基数”就不存在了,预算数将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

与过去普遍采用的增量预算相比,零基预算在预算基础、内容、着重点方面均存在显著不同。在预算基础上,零基预算以零为起点,增量预算以上一年度的决算数据为起点编制;在预算内容上,零基预算需要预测总量,而增量预算重点预测新增量;在预算着重点方面,零基预算着重于对预算项目本身的分析,增量预算着重于预算金额的增减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表示,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是打破传统的基数预算模式,即不再以上一年的支出为基数,而是从零开始,根据公共项目的重要性确定预算安排的优先性,对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确保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此次预算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通过从零开始评估各项支出,可以打破“基数+增长”预算模式下的固有支出结构,优化预算支出结构,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近年来,零基预算的概念在各类预算编制方案中频繁亮相,展现了改革以往预算编制模式的巨大潜力。要确保零基预算能够切实发挥效用,推动预算管理向更加科学、精细化的方向迈进,深化改革依然显得尤为迫切且重要。

据了解,一些部门习惯依赖历史数据申请预算,长期以来形成了支出固化现象,导致“临时项目长期化,长期项目基数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而言,一些原本应作为临时性、一事一议处理的项目,一旦获得首次批准,便可能转变为长期项目,年复一年地占据预算份额;而长期项目则往往陷入“预算固化”的陷阱,即便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其预算额度也鲜有调整,缺乏必要的退出机制。这种局面不仅加剧了财政压力,也影响了公共服务的精准供给与财政政策的灵活性。

国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夏磊认为,在观念上,财政预算长期以“基数+增长”作为编制方法,形成了“增量预算”的观念,部门单位将预算视作资源,即使项目完成,也会通过新增项目来保留预算,导致“临时项目长期化、长期项目基数化”现象出现;在机制上,零基预算需要跨部门沟通协作,需要大量资料共享共建,需要预算编制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一些地区在这些方面较为薄弱;在操作上,零基预算依赖项目的高质量经营,并且需要可供参考的标准体系。有的地方数据收集、上传、维护、使用的体系尚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尚显缺乏,这些会显著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深化零基预算改革需从制度建设、观念转变、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有利于零基预算实施的良好环境。”夏磊说。

多措并举推进改革

广西、安徽等省份积极探索以零基预算理念为引导的预算改革试点方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1年,广西出台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逐项审核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开支标准、支出金额,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审预算,提高支出效率和资金绩效。

202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强调“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2023年,安徽省财政厅印发统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运行机制,由此建立了“1+4+1”零基预算改革制度体系。按照“零基预算、归集资金、重新分配、打破格局”的要求,安徽省全面清理重塑185项支出政策,分类逐项予以退出、保留、整合、强化。数据显示,2023年预算,安徽省级146个预算项目数较上年减少482个。改革以来,累计收回中央及省安排的各项沉淀低效资金216亿元。

夏磊认为,结合地方试点经验来看,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有5个着力点:

一是由上及下,积极推进。比如,部分省份针对项目资金重复安排、部分项目到期仍未退出甚至超期执行等问题,重塑省级支出政策,全面清退长期存续的已完成任务政策,对冗余的省级预算部门项目进行清理。

二是以项目为基本单元,改革预算安排方式。比如,有的省份预算安排采取先定政策、后定资金,原则上不再采取切块方式新增预算,部门申请财政资金必须提前谋划项目,按照轻重缓急排序,由财政部门再统筹安排资金。

三是建立健全支出标准体系,各地因地制宜动态调整,逐步建立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分类分档的预算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将支出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

四是资金和项目全覆盖。比如,有的省份预算改革试点部门将所有财政拨款资金,包括延续性项目和新增项目、转移支付项目都纳入零基预算管理范围;对于项目支出预算,根据预算单位职能和工作任务择优安排,同时统筹考虑单位的自有资金收入能力、单位资金结转结余和单位运行情况,杜绝各部门在经费使用上苦乐不均的现象。

五是不断提高财政信息化数据化水平。充分利用先进信息系统和技术基础设施,赋能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全过程监督、全过程绩效管理、技能培训等。

马海涛表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下一步可从以下三方面发力。首先,积极运用零基预算的编制理念。打破支出固化僵化、“只增不减”的格局,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核预算年度内各项支出。其次,大力压减低效支出。坚决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基本支出按定员定额编制,公用经费预算按照“明确定额、分项核定、动态调整”的方法编制。最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理念,最大程度强化资金的使用效益。(记者苏瑞淇)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THE END
1.增量预算与零基预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注册会计师摘要: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是两种不同的预算制定方法,增量预算更适合对现有预算进行微调和优化,零基预算更适合对每个预算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和重新分配资源。本文介绍了它们的定义、基础、重点、灵活性和时间成本等区别。 在预算制定过程中,业务负责人通常需要选择增量预算或零基预算这两种不同的预算制定方法。这两种方法的https://www.educity.cn/cpa/5233539.html
2.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是两种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如何确定和分配预算金额。1. 增量预算(Incremental Budgeting):- 增量预算是在以前的预算基础上进行微小的增加或减少,通常是根据上一年的预算数额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假设过去的支出和收入水平是合理https://www.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jhwd/zy20240827191534.shtml
3.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区别是什么呢?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区别 1、增量预算法:指以基期成本费用水平为基础,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降低成本的措施,通过调整有关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工作量小; 缺点:可能导致无效费用开支项目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为不加分析地保留或接受原有的成本费用项目,可能使原来不合理的费用继续开支而得不到控制https://m.gaodun.com/cta/1589869.html
4.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是什么新闻资讯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是什么呢?在拟定预算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预算拟定办法,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是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那么,本文将为您介绍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的一些内容。 1.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 企业预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整合资源,进步效率和盈利能力。增量预算https://www.wkcs360.com/news/35892.html
5.「增量预算」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区别:( 1)性质不同。零基预算:是不考虑过去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以零为基点编制的预算。增量预算:是以基期水平为基础,分析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因素的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基期项目及数额,编制相关预算的方法。( 2)缺点不同。零基预算:由于一切工作从"零"做起,因此采用零基预算法编制工https://www.dongao.com/wdzt/cma_zlys_4211910/
6.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有什么关系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是预算管理中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编制的时间,增量预算法以上一次预算为基础,而零基预算法则以零基础重新编制预算。这两者各有优势,对预算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增量预算法和零基预算法是预算管理的两种重要形式,它们在预算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https://m.acc5.com/news-xinwen/detail_18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