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7年超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提价?增量?
2007年经营目标是营收增长15%,实际生产经营严重超越预期,营收增长47.6%,净利润81.95%,量价齐升。
实际销售收入=“营业收入+(期末预收款-期初预收款)/1.17”
2006年为实际收入=49.03亿+(21.4-15.4)=49+6=55亿
2007年实际销售收入=72.37+(11.25-21.41)/1.17=63.69,增长15.8%。实际销售收入与报表展示收入相比,2007年少8.68亿,公司利用预收款调节了营收。
(1)注意:#提问公司2007年做高营收的目的是什么?
(2)07年可销售酒为03年生产的9167吨,对比02年的产量8207吨,增加11.69%,所以主要是提价贡献利润的快速增长,06年和07年两次提价1.15*1.16=1.334。
平均每吨售价从2001年上市之初的31.11万元/吨,提高到2009年的64.53万元/吨,9年涨幅107.43%,年化涨幅8.4%。
2000年,出厂价为155元,零售价在220元左右。
2001年8月-2002年,出厂价提高18%,为173元;零售价在260元左右。
2003年10月,出厂价提高20%,为268元;零售价在320元左右。
2004年-2005年,出厂价未涨,为268元;零售价在350元左右。
2006年2月10日,出厂价提高15%,为308元;零售价在400元左右。
2007年3月1日,出厂价提高16%,为358元;零售价在500元左右。
2008年提价22%,2009年提价13%。
二、新一轮万吨产能扩充计划开始后,产能提升多少?
2006年产能13835吨,2007年茅台基酒产量是16865吨,同比增加了22%;系列酒产量是3349吨,同比仅增加了2.5%,但是系列酒营收增长130%。2007年,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产品20214吨,同比增长18.24%。
从2006年开始,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实现贵州茅台酒产量两万吨的目标。实际产能2008年达到新增1万吨的目标。
三、07年购买老酒,多少吨?
外购老酒404吨,1.12亿购买老酒,单价27.84万/吨。
四、上市已经6年,ROE是否恢复到上市前?
上市前ROE=60,上市第一年01年26.79,02年13.86,07年恢复到39.3,超越01年。
五、08年的经营目标是多少?
2008年度经营计划中提到两个目标:第一个是从2006年开始,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实现茅台酒产量两万吨的目标。第二个是2008年主营业务营收增长11%。
六、高管再次大幅涨薪,这个也可能是管理层做高07年利润的重要原因。
到了2007年,高管们迎来了大幅涨,相较于2006年,袁仁国、谭绍利、吕云怀和谭定华的涨幅都达到了60%!利润涨了80%,给高管们薪资涨个60%。
七、财报中的注意点
2.2007年财报中提到了“八个营销”,具体指:工程营销、文化营销、事件营销、服务营销、网络营销、感情营销、诚信营销和个性营销。
3.系列酒增长良好,营收增长130%,量增长长2.5%,主要依靠的是提价,势头良好。
各项财务指标都越来越好
应收账款:从6834万,锐减为4640万
应收票据:从1.85亿,锐减为1.01亿
长期待摊费用从6866万锐减为1247万
其他应收款5667万,增长为8611万,主要为:
三费除了管理费用增加大于营收,销售费用率逐年下降,毛利率提升。
#提问17页,按理说利润大幅增长应该带来大量自由现金流现金,怎么账上现金还减少了呢?
答:预收款从21.4亿降低为11.25亿,少了10亿。公司的解释是由于加强了物流管理,按计划给经销商发货所致,缩短了经销商提货的周期,比如本来1个月提货,没提货钱,货款都是预收款,现在半个月提货,货款一半变为营收了,预收款也减半。
由于支付税费从23.9亿,增长为36.02亿,(对既往的所得税进行了追溯调整,按照新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调整)
购买成本从8.07亿增长为10.98亿。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是17亿,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是7.7亿,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是7亿,还剩2.3亿存货总计从17.5亿增加为22.64亿,增加5.1亿。
2007年财报,#提问p34页,利润总额45.22亿,所得税费15.56亿,大于25%税率11.3亿,为什么?是因为2007年所得税税率还是33%,2008年就下调到25%了。
八、护城河
著名品牌、卓越品质、悠久历史、唯一的环境、独特的工艺、难以复制的老基酒;拥有绿色有机、原产地域产品的独特标识
品质优良:
“四个服从”的质量理念——产量服从质量,成本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
具体表现为,坚持质量第一“储足陈酿、不卖新酒”,导致产能提升缓慢,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
九、08年金融危机前后,管理层对行业经营的讨论。主要大的观点一直未变:白酒高端化、品牌化趋势下,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06年:总体而言,目前全国白酒市场需求趋近饱和,白酒产能、消费更多的向名优酒厂集中,行业呈现向高端市场和名优品牌集中的态势,企业新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均向高端转移,高端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07年:目前白酒市场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限制性产业政策以及酒类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使得白酒总产量提升有限;由于低档产品的市场空间被压缩,企业间产品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到中高档产品尤其是高档产品的细分市场上,因此,高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消费者饮酒习惯的变化、替代产品的不断增加、国内啤酒和葡萄酒产销量的逐年上升、洋酒关税全面放开后国外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导致消费者对啤酒、葡萄酒、“洋酒”的需求逐步增加,挤占了部分白酒消费市场,给白酒生产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