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猿辅导的视频中,该人士自称“做了一辈子小学数学老师”,但在高途课堂的视频中,她又是一名“教了40年英语”的老师。
全国各地已经开启寒假模式。受疫情的影响,北方不少地方已经严禁课外培训班开班授课,唯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们纷纷把目光瞄准了线上授课。
几家头部在线教育平台甚至打出了“19元10节课”,“9元7节课”等低到令人咂舌的价格……据央视报道,寒假网课试听用户暴涨300%。
就在网友们议论纷纷,该话题冲上热搜之际,中纪委出手了……
中纪委点名批评
在线教育乱象
教育部将多措并举
持续规范校外线上培训
以下为问答原文:
问: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信息,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2.22亿,增加110%。2011至2020年,在线教育和数字教育注册企业总数从15万家增加至70万家。对于在线教育这一蓬勃兴起的行业,教育部门采取了哪些管理措施,监管是否跟上了?
实施备案审查制度。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明确线上培训的备案内容和要求,重点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各省份紧盯内容健康、时长适宜、师资合格、信息安全、经营规范等重点,对已有的校外线上培训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整改,截至2020年6月30日,完成了2019年首批排查机构的整改工作,整改合格的予以备案,初步实现了线上线下同步管理。
严控超标超前培训。为有效解决超标超前培训的难题,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共涉及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六门学科,从课程标准规定、教科书难度、教学进度等方面提出基本要求,还按照各学科的各项培训主题列举了超标内容,为各地查处培训机构超标超前培训行提供了具体依据。
规范收费退费行为。考虑到收退费纠纷解决的依据是双方签订的合同,为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合法利益,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出台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明确了当事人双方责、权、利关系,涵盖了培训项目、培训要求、争议处理等内容,尤其对培训收退费及违约责任作出了详细规定,推动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的同时,引导培训机构合规经营。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教育部建成了“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提供政策解读、培训机构信息查询、公示黑白名单和投诉举报等服务,提高了监管水平和效率,对机构实行动态监管,机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黑白名单一目了然,将校外培训机构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在线教育监管面临培训内容核查难、培训预收费监管难、运营模式存在风险、对治理工作艰巨性的认识亟待提高等现实问题
问:目前,校外线上培训管理还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避免用老办法管理新事物?
问: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如何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校外线上培训规范发展?
持续强化日常监管。继续抓好线上机构备案审查工作,对申请备案的线上机构严格审查,把好入口关。应用好管理服务平台,动态更新黑白名单,建立监督举报平台,广泛接受各方监督。严查严处培训机构违法违规行为,并通过多种渠道曝光,形成警示震慑,引导培训机构规范经营。
不断加大免费优质线上资源供给。2020年2月,教育部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选择最优秀的教师,录制了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免费优质课程。开通以来,云平台浏览超过30亿人次,让中小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拓展平台服务功能,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有效满足中小学生的在线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