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教案导学案习题】1.5解决问题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备课资料包人教新课标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和责任。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下面是我对于《解决问题》这一章节的教学设计和思路。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解决问题》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3.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板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流程和关键点。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拓展延伸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领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录第一章小数乘法(3)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3)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6)第3课时积的近似数(11)第4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3)第5课时解决问题(16)第二章位置(19)第三章小数除法(22)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2)第2课时一个数除以小数(26)第3课时商的近似数(29)第4课时循环小数(31)第5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34)第6课时解决问题(36)第四章可能性(39)第五章简易方程(42)1.用字母表示数(42)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42)第2课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复杂的数量关系(46)2.解简易方程(48)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性质(48)第2课时解方程(52)第3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一)(57)第4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二)(60)第六章多边形的面积(64)第1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64)第2课时三角形的面积(67)第3课时梯形的面积(70)第4课时组合图形的面积(73)第七章植树问题(76)第八章总复习(79)专题一数与代数(79)专题二空间与图形(82)第一章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重点)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渗透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难点)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知识点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联系(重点)问题呈现:归纳总结: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为以角或分为单位的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跟踪训练1.填一填。
2小数乘小数第1课时小数乘小数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
(教材第5~6页例3、例4)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进行小数乘小数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初步了解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难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点名学生回答)3.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
(点名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5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我们的校园多美呀!有高大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
(课件出示正在刷油漆的宣传栏)看!工人叔叔正在给宣传栏刷油漆,可是有个问题却难住了他们。
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吗?(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3)(2)引入问题。
师:观察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宣传栏长2.4m,宽0.8m,每平方米用油漆0.9kg。
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4)组织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
方法一:2.4米=24分米0.8米=8分米192平方分米=1.92平方米方法二:分组派代表简述各自算法的道理。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7.2数学广角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广角2》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复习,重点探讨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不同几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感知。
教学难点1.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学生对不规则图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3.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几何图形模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
2.直尺、圆规等测量工具。
3.白板或黑板,粉笔。
4.学生练习本、计算器(可选)。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利用几何图形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周长和面积。
2.新课讲解:-讲解周长和面积的定义,强调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计算规则图形(如矩形、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引导学生探索不规则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巩固练习:在黑板上展示几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独立计算其周长和面积,并邀请个别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
5.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周长和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以下要点进行设计:-周长和面积的定义。
-计算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面积的步骤。
-学生练习题及其解答过程。
作业设计1.让学生回家后,选择家中的物品,测量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一小数除法4人民币兑换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2.结合人民币兑换的情境,探究除数大于1(或小于1、等于1)时,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重点: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难点:探究除数大于1(或小于1、等于1)时,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
★学点1求积的近似值,一般要先计算出准确的积,再根据题目要求或生活习惯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求商的近似值,先看要保留到哪一位,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学点2用“四舍五入”法解决稍复杂的货币兑换问题,要先明确人名币与外币之间的汇率,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
★学点3当被除数不等于0时,若除数大于1,则商小于被除数;若除数小于1(0除外),则商大于被除数;若除数等于1,则商等于被除数。
★例题学校科技小组去美国参加活动,老师到银行吧8000元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能兑换多少美元?(100美元兑换人民币690元)★分析方法一:求出1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再求所求问题。
方法二:可以先求8000元人民币里面有多少个690人民币,也就是有多少个100美元,再求所求问题。
(1)8.5美元可以兑换人民币()元。
(2)12.5欧元可以兑换人民币()元。
(3)450日元可以兑换人民币()元。
(4)5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英镑。
(5)350人民币可以兑换()欧元。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第1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时目标导航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
(教材第24页例1)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一、情景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晨练吗?晨练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2.课件PPT出示教材第24页例1:王鹏坚持晨练。
他计划4周跑步22.4km。
(1)提问: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聆听学生想法的同时,及时概括出学生的方法,说明方法的弊和利。
方法一: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再计算。
方法二: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再计算。
①列出竖式。
②用被除数的前两位22除以4,商5。
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表示2个一)③将小数点后的4落下来,与2组成24。
提问: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表示24个十分之一)提问: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④展示完整竖式。
(3)提问: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相同)说明这道题的结果是正确的。
提问: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4)对比整数除法与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发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计算步骤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人教版)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0去掉。
2.小数乘小数。
-意义: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方法:同小数乘整数,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3.积的近似数。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位置。
1.数对。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例如:(3,5)表示第3列第5行。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根据数对先确定列数,再确定行数,找到对应的点。
三、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4实际问题与方程第1课时实际问题与方程(一)课时目标导航实际问题与方程(一)。
2.引导学生感受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在多种方法中选择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一、情景引入读题,列出方程,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有x人,女生有50人,比男生人数的3倍少10人。
(2)林林家上个月水电费是x元,购买食品的钱是540元,比上个月水电费的2倍多200元。
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73页例1。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该怎么计算呢?从图中知道了小明的成绩为4.21m,超过原纪录0.06m,问题是学校原跳远纪录是多少米。
用小明的成绩减去超过原纪录的成绩就是原纪录的成绩。
板书:小明的成绩-超过原纪录的成绩=原纪录的成绩列式解答:4.21-0.06=4.15(m)(2)追问:你能根据情境,用方程来解答吗?板书:原纪录+超出部分=小明的成绩解:设学校原跳远纪录是xm。
x+0.06=4.21x+0.06-0.06=4.21-0.06x=4.15答:学校原跳远纪录是4.15m。
总结:在用方程解题时,先将要求的量设为x,再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
2.教学教材第74页例2。
2x-4=20(4)讨论:与上节课我们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准备怎样解这个方程?试着自己解一解。
学生解答,教师板书:解:设共有x块黑色皮。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的内容1.概述五年级数学上册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一环,其内容涵盖了整数、分数、小数等多个重要知识点,是学生扎实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
在同步课堂上,老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整数的认识与加减(1)认识整数:老师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整数的概念,并举一些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整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加减整数: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老师将教授学生整数的加减运算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运算规则,从而加强他们的计算能力。
3.分数的初步认识与运算(1)认识分数:老师将通过图形和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2)分数的加减乘除:老师将逐步教授学生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对分数运算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能力。
4.小数的认识与计算(1)认识小数:通过比较整数和分数,老师将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并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小数的加减乘除:老师将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依托,教授学生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并通过各种练习与实例帮助学生提高小数的计算能力。
5.课外拓展(1)数学游戏:老师将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巩固所学内容,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实际应用:老师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总结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课堂的内容涵盖了整数、分数、小数等多个重要知识点,老师将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5.分数的深入运用(1)分数的比较:老师将通过比较大小、分数线表示法等方式,教导学生如何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巩固学生对分数大小关系的理解。
4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第1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材第12页例7)二、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乘法。
难点:运用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一、复习引入1.在整数乘法中学过哪些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第二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结合律。
第三行算式运用了整数乘法的分配律。
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些算式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也适用。
讲述:现在我们知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也适用了。
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数的适用范围从整数拓展到了小数。
二、学习新课1.教学教材第12页例7第1题。
同步数学(五年级上课程)目录第1讲小数乘法(1)第2讲积的近似值(4)第3讲小数乘法运算定律(7)第4讲位置(10)第5讲小数除法(14)第6讲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17)第7讲可能性(19)第8讲简易方程(22)第9讲解简易方程(26)第10讲稍复杂的方程(28)第11讲用方程解决问题(31)第12讲多边形面积(34)第13讲组合图形的面积(38)第14讲数学广角(40)第15讲总复习(一)(45)第16讲总复习(二)(47)第1讲小数乘法知识梳理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如果数出积的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添上0补足。
例题讲解1: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同步辅导教材讲义第一章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例1:列竖式计算,并且验算。
五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辅导教材第一章小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冀教版名师同步教学一、学情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6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30人。
我认为五年级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能力。
有个别学生自觉性不够,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
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融合具体内容情境,认知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可以求解比例;认知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恰当推论成正、反比例的量;能够根据得出的存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存有坐标轴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取值一个量的值估算另一个量的值;能够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化解一些直观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通过总结整理,能够系统的掌控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方程等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地展开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可以采用研习过的方便快捷算法合理、有效率地展开排序;可以求解轻便方程;系统掌控所学的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和化解直观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比较有效率地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化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观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形成的一些计量单位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改写。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融合具体内容情境,重新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控他们的特征;掌控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提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圆柱、圆锥的科学知识化解直观的实际问题。
一小数乘法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和第3页例2【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小数的意义、性质、加减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
教材先由小数的加法引出小数乘法的运算,在例题2中介绍了小数乘整数的具体算法。
学习本节课是为了下面深入学习小数与小数的乘法做准备。
【学情分析】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对小数比较了解,并且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以及整数与整数的乘法运算,同时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通过教学整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笔算。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与整数乘法的联系。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以买风筝的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知探究→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巩固提高→通过各种练习,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堂小结→小结新知,并强调学习方法【情景导入】师:秋高气爽的时候,老师最爱放风筝,同学们一定很想亲身体验放风筝的乐趣!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购买风筝吧!(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如果我们只买3个同样的风筝可以怎样买?试着列式并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新知探究】1.教学例1。
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6.1平行四边形面积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6.1平行四边形面积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同步教案,主要内容是第六章的第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
2.学生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3.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平行四边形的模型。
2.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尺子、圆规、剪刀。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的特征。
2.概念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详细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和公式。
3.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到两个例题,让学生跟随我的讲解,一起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问题。
4.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学生展示: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6.错题讲解:我会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板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请计算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和公式的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些学生存在困难。
在下一节课中,我将继续巩固学生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并通过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
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其他计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在教学内容中,我特别注重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