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互联网技术的诞生过程,它如何在技术、社会、文化、制度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逐步发展为连接起每个人的互联网。
首次网络通讯实验: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时30分,克兰罗克和助手,在洛杉矶的这个房间里落座,另一端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杜瓦,在500多公里之外等待着他,他们准备以新时代方式,从洛杉矶向斯坦福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我们键入一个L,我们问比尔‘L有了吗?’他说‘有了’。我们输入一个O,‘O有了吗?’他说‘有了’,输入G,‘有G了吗?’死机!”伦纳德·克兰罗克在回忆到这一刻时,突然猛地击掌。
第2集
《浪潮》
从个人兴趣创造、风投资本力量、创新创业精神,解析互联网商业化过程和企业成长背后重要动力,描绘新技术与需求在市场运动中,如何彼此发现并掀起一波波智慧创造与创业人生的浪潮。
风投资本扑向IT:大卫·费罗和杨致远找寻有趣的网站,将网址分类做成类似黄页的目录。这目录让人们能轻易地找到需要的信息。1995年初,半岁的雅虎让学校网站瘫痪。两人放弃学业,守护雅虎。沙丘路上最大的风投公司红杉资本注意到了雅虎。一个月后,红杉资本决定以100万的资金换了这家小公司25%的股份,杨致远和大卫费罗凭借自己的智慧,获得大部分的股份,继续掌握公司的决策权。1996年,雅虎上市,1998年,持有33%雅虎股票的日本人孙正义,抛出了2%的股票得到4亿美元回报。
第3集
《能量》
对比传统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不同的分工协作方式、产业链关系、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等,解析互联网如何改变、解构原有的价值链条和产业格局,创造全新的产业生态和经济模式。
众包解决薯片印图案难题:2004年的一天,为刺激消费兴趣,宝洁公司的几个年轻人提议,在品客薯片上印制图案。但是,如何保证印上图案后薯片也不会碎?宝洁公司被这个小问题困住了。时任宝洁CEO雷富礼认为,如今到处都是发明家,为何不把实验室延伸到他们身边呢?于是宝洁将难题送上网络平台,用“众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当人们在公开平台上发出求助邀请后,将从一大群人处得到回馈。最终,宝洁公司采纳了意大利博洛尼亚一位教授发明的可食用喷涂墨汁。
第4集
《再构》
解析人类因互联网实现充分、即时的彼此连接、相互影响,让矗立千年的传统社会组织呈现出自组织、扁平、多元和碎片化的趋势。传播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必然也深刻影响各国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
微博召集300辆车雨中救援: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一场60年不遇的大雨,路面淹没,轻轨瘫痪,车辆熄火,全天取消航班571架次。延误航班701架次。近8万人滞留机场。29岁的外企员工王璐,家住里机场十几公里的望京,他在微博上目睹了首都机场的情况,晚上十点多,他向自己所在的城市发出了一条试探性号召:“望京,有没有意愿义务去机场,接被困兄弟姐妹的?”一个小时内,这条微博被转发10950次。2小时后,2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到达机场时,已壮大成100辆车的队伍,在天亮以前的背景,300多辆打着双跳灯的越野车,载着500人到达北京的各个地方。
第5集
《崛起》
通过群体智慧创造、新闻传播变革、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等,描绘互联网时代个人的崛起。互联网让普通的个人越过几百年塑造的专业屏障、权威评价和路径依赖,获得平等而充分的展现机会。
个人网站首发克林顿性丑闻:1990年初,一个渴望成为新闻记者却不得志的年轻人马特·德拉吉,得到一台计算机后,跑到刚兴起的个人博客主页上,注册了博客-“德拉吉报道”。同时,他乐此不疲地将打听来的消息、垃圾桶里翻来的尼尔森收视率、各种政治丑闻发布在网上。3年后,网站每天的访问量已经超过了《时代》周刊每周的销售量。他新闻生涯的高峰也即将到来。1998年1月17日深夜,德拉吉向世界各地近5万名邮件订户发送一条“世界独家新闻”——克林顿性丑闻事件,这条信息同时也放到了“德拉吉报道”网站上。
第6集
《迁徙》
从工作、社交、游戏与人生三个侧面,描绘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如何由线下到线上、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迁移。
游戏玩家3周攻克课题研究瓶颈:一个困扰科学家近十年的难题,被玩家在3周的游戏中解决了。2008年,华盛顿大学一个艾滋病课题研究组必须画出一种酶的三维模型以支持药物开发,但进展缓慢。暑假来临前,研究组的师生设计了一款名为“折叠它”的游戏,以邀请网上爱好者来攻关。数以千计的网友参与此项目,难关在3周后被玩家攻破。
第7集
《控制》
新时代涌现的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安全等问题,使管理和控制变得更加迫切、重要而复杂。人类探索着新的管理规则与方式,学习对互联网进行科学、必要、合理的治理和应对。
第8集
《忧虑》
隐私,是人类精神秩序、自我尊严的基本体现和保障。在互联网时代,使用网络和获取服务常常会以牺牲隐私为代价。在保护与出让的博弈中,在选择个性服务还是保留隐私的两难中。
3年司法交涉要回电信个人数据:2013年,德国通过了一部法律,人们智能手机的数据、来自网络端口和邮件的信息,要被电信服务商储存6个月之久。“我只想知道,我们有哪些数据会被储存?以及这种储存的限度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能够取回这些数据?而电信公司却对我说不可以。所以我决定要起诉他们。”一名德国电信用户马尔特·斯皮茨说。电信公司保留的斯皮茨过去6个月通话、短信、邮件、网络浏览记录高达35830行。经过3年的司法交涉,德国电信将这些通讯记录送还主人。这些信息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一个人过去的行为。
第9集
《世界》
选择七个代表性的国家,描绘互联网如何受到不同本土文化的影响,每个民族国家、文化传统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同时,解析各个国家正如何选择自己的互联网战略,面对未来的发展与竞争。
第10集
《眺望》
基于今天的科技试验和技术展望,眺望互联网时代可能的未来。芯片技术、传感器、云计算的飞速发展让万物相连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成为普遍
松岛新城展现未来城市样本:在韩国首尔60公里外的大海边,正在建造的松岛新城,拔地而起。它由美国人投资,自誉为智能的未来之城。它拥有6.5万套住房,入住人口预计达到50万。截至2006年,松岛新城已预售出两千套住宅,平均价格为50万美元一套。在这座还没有竣工的城市里,公共设施大都实现所谓的智能化。电脑被广泛地安装在住宅、街道和办公室里,人们的活动数据可以通过刷卡和传感器传递到城市数据管理中心。居家、医疗、商务、政府办公等等主要城市信息都将实现共享。
人类和人类创造的财富,构成了约束每一个个人的时代性汇聚,一个时代的生存意志与效率追求,也将所有人的人生,做了不由分说的规定和区分。
伴随着海量信息几乎无成本的全球流淌,伴随着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囊括一起的连接,人们有理由预见,财富、生活、交往、创造、观念,立体的又一轮激烈变革就在眼前。
创造,不再属于成熟和阅历,属于随时随地,属于人生的每一刻。这个试图笼罩一切的力量,不可阻挡的涌动起新的浪潮。
人类在过去岁月建构的所有私密空间,都不再是那么私密了,我们习惯上熟悉的,所有的物理屏障,都不能遮挡外部的视线了。过去的篱笆、院墙,越来越精致的门窗、越来越精密的编织物、越来越醒目辉煌的私人领地,都不再是秘密的护卫,不再是心理安全的依托。过去锁在保险柜里,锁在自家的抽屉,留在自己的影集中,写在特别的笔记上,不愿为人所知的东西,现在几乎都是数据,都是光缆尽头的矿藏。
在人类前辈的生命旅途中,有多少不可挽留的回眸一望,泯灭在岁月的长河中。
但这个手持智能手机的年轻人,在留恋的惆怅中,便获得了与偶遇邂逅的可能。他发向网络之海的询问,迅速被网友转发达八千四百多条。九十九个小时之后,那本该在时光中远去的女孩含蓄地回应了。
那波澜壮阔又你来我往的网店们,事实上,它只是一台电脑或者电脑上的一个功能,它只是一部手机或者手机上的一个应用,它的店主们可以挤在地铁上,立在电梯里,品尝着星巴克的咖啡,仰望着昆仑山的冰川,但同时就在上班。
这是个绝对丰裕和绝对剩余的时代,最终被剩余的,会是人吗?
新技术、新时代,一定同时在提供着新岗位、新职业,但最终是消失的岗位更多,还是新生的岗位更多,我们还要期待与新时代相匹配的社会调整能力。
人们总是在问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却很少关心下一个季节是什么。
整个中国社会都需要为中国的互联网谱写全新的软件。
人类社会一经诞生,就有金字塔一般由层级堆累起来的醒目中心。在互联网时代,金字塔塔顶上的那块石头,已经可以轻松地触摸它基座最深处的那一粒岩石,不论哪一个位置上的石头,都拥有了新时代的上帝之手。
所有的你都让我变得更强,所有的我都让你变得更加有效。
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声音都变得如此韵味深长!
专家谈意义
昨日,本报记者采访《互联网时代》纪录片总导演石强和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员副教授陈刚,他们都强调当下中国需要互联网思维。
崩解行业围墙
谈到互联网对行业的影响,石强认为,今天是一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信息的流动、多寡、采集和利用都是最基本的,各行各业都开始依赖于信息的交互重组,当信息的交换形式发生变化,就意味着过去所有的价值链条、业态模式、协作模式,甚至过去的经济,包括经济学都会被改变。在未来不会再分互联网经济和非互联网经济,所有的行业都一定以互联网为基础,因为互联网是连通所有资源、技术、信息的平台。大家会听到各行各业的圈子里有围墙崩解的声音。
影响执政理念
陈刚解释,互联网确实对政府施政会产生一些影响。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更有效的发布信息,帮助改进和塑造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互联网也使政府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在传统方式下,有些信息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保密,来使政府做出相对更有长远的决策。但是信息化时代需要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更加及时的决策,因为需要及时回应群众通过互联网表达的诉求,产生的政策就更加具有短视性。
释放个人价值
石强表示,对个人价值释放的影响,片中很多采访都谈到这个问题,在这个覆盖全球的平台上,个体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对于个体而言,这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平台,互联网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能听见小的声音,在过去工业时代的体系里,个体被权威的台阶、专业的门槛、机会和资源的稀少所限制。其实,这些个体的才华和价值本身就是存在的,互联网释放出了所有这一切,这个技术就是脚踩大地,伸手就能触摸天空的技术。
强调信息安全
陈刚表示,现在都在讲大数据、信息化,国家还于今年2月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于信息化建设和国家安全这方面有这么几点:
第一,国家机密信息的泄密是有可能通过网络的方式造成的,比如说外国的黑客,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保护信息,防范网络化攻击很重要;第二,要防止外国在某些时候发动信息战,编造虚假信息造成国家经济等方面的恐慌。一些恐怖主义势力也有可能采取这些方式,编造信息制造危机、恐慌、混乱。
(记者刘嘉实习生黄佳慧)
记者刘嘉实习生黄佳慧
近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首播的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异常火爆,这部首次全面系统解析互联网的纪录片,通过10集、每集50分钟内容,从互联网“数量”、“体量”、“能量”、“力量”等角度,诠释互联网对于人类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首播之后又在中央一套进行了重播。
对于这部片子,制作团队并没有把它仅仅视作央视作品,而是尝试全网播出,“一份传播就多一次被人看到的机会,也许就多一次启蒙的价值”,石强介绍央视有个栏目“边看边聊”,关于这部纪录片第一期有200万网友参与,第二期点击量达400万。上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点击量已经达到1500多万。
石强说,节目审完后,台里觉得这个片子做得非常好,在二套首播还没有完成时,就安排了一套的重播。“我认为重播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台里认可这是一部经典佳作;第二,这个作品对于中国社会来讲,对每一个人来讲,有传播的价值和启蒙意义”。